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分析策略

2021-03-24 09:31张寅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隔代教育社会工作留守儿童

摘要: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大量的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在一座座崛起的城市中挥汗拼搏。他们在为城市发展添砖加瓦的同时,也不得不在子女教育、养育上有所缺失。社会工作以社会弱势群体为工作对象,对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进行介入,寻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工作和儿童养育的平衡点。

关键词:社会工作 留守儿童 隔代教育 分析 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留守儿童有关问题日益尖锐,政府也出台多项政策以保护、扶助留守儿童。这些政策起到了积极影响,但是由于范围广、数量大、问题杂,这些政策并不能为隔代教育带来很大的改善。因为儿童年龄较小,父母外出务工不具备将儿童带在身边的条件,儿童的爷爷奶奶便成为隔代的教育者。老年人的思想相比年轻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较为保守和溺爱孩子。这对于儿童的成长发展是不利的。本文将针对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进行剖析,找出问题的症结,用社会工作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的思路。从而发挥专业优势,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发展。

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现状

(一)留守儿童基数大,隔代教育影响凸显

在我国社会化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总量一直在持续增加,2019年达到了29077万人[1],大量的农村人口外出,意味着数量庞大的儿童留守在农村。農村的资源相对于城市来说偏少,儿童的成长环境相对于城市儿童也较差。这使得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并不能得到与城市儿童相等的爱与教育。再加上留守儿童父母外出,隔代教育使得差距更为扩大。这对于留守儿童群体而言是不公平的。童年的影响会影响人的一辈子,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儿童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其生理、心理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童年时期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会伴随着人的一生。在这个阶段,家庭教育尤为重要。隔代教育其弊端对儿童的影响问题突出。

(二)隔代教育问题多,弊大于利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2019)显示,我国697万名农村留守儿童的96%,由(外)祖父母隔代照料,剩余4%为亲友照料[2]。可以说,留守儿童的教育主体是老年人。老年人与社会是存在严重脱节的,网络使得农村和城市的距离变近了,但是并不能使农村的老年人和现代社会变近。老年人的认知影响着他们的教育观念。绝大多数老年人是溺爱、纵容儿童并且忽视对儿童学习和人格的培养的。教育本应是由上至下,儿童处于受教育的被动层面。但是老年人往往是被孩子所牵制,撒个娇、耍个泼,老年人便依着儿童了。不可否认,因为老年人有耐心,包容心强,并且时间多,能够给予更加细致的照料,所以隔代教育有其优点。但是相对于其对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其弊大于利。

(三)隔代教育不利影响的传递性,总量呈现增长趋势

老年人替代了留守儿童的父母,承担了留守儿童教育者的角色。由于老年人自身的局限性,其教育会对儿童产生不利的影响。儿童到了青少年时期,多会有自卑、叛逆、暴躁、自私的性格缺陷。如若不能得到弥补,就会变成一个具有性格缺陷的成年人。当这些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会将错误的观念输出给他们的下一代,形成传递性的教育问题。不仅是留守儿童,在整个中国,隔代教育都呈现增长的趋势。年轻的父母亲将下一代交由自己的父母照料教育。并且,隔代教育和父母亲教育产生的分歧也使得家庭矛盾日益增多。隔代教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不容滞缓。

三、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老年人观念不同,隔代亲

不同年龄段的人,由于成长时所处的时代不同,受特定时代的经济文化影响,有着不同的认知。人的认知应该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但由于老年人有着被社会边缘化、生理局限性等原因,并不能快速的获得对社会的最新认知。这就使得老年人的观念与年轻人不同。隔代教育分为两种,一是溺爱型,二是忽视型,而老一辈存在的问题多表现为管不了、舍不得管、不愿意管、不好管四个方面,受这几个方面的影响,许多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无法开展,这样就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较为凸显,不利于留守儿童健康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3]。由于年龄和传统思想观念,形成了隔代亲。这是隔代教育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留守儿童父母忽视

外出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往往不高,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体力或者简易技术获得收入。迫于生活压力,他们最大的目标就是多赚钱,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他们不注重家庭教育,主要依赖于学校老师。认为只要学校能教育孩子,老师管孩子,孩子就没有问题了。但是儿童的成长不仅仅是物质方面得到满足就皆大欢喜的,其精神上的需求也应该被重视。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制约加上文化程度所限,忽视了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同时缺乏与老人的沟通,对于教育未能形成统一的认知。留守儿童父母对于儿童教育的缺失以及教育重要性的忽视,是导致隔代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留守儿童自身脆弱性

儿童对老年人的情感需要与对父母的情感需要是不同的,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在沟通上面存在缺陷,因为老年人不能完全理解儿童的需求,所以儿童与老年人沟通的欲望会下降。另外,儿童的行为具有模仿性和学习性,老年人年龄大,其行为不能跟着社会发展需要进行改变,给儿童提供了不好的榜样。这些儿童特有的阶段性特征意味着儿童自身的脆弱性,不具备分辨教育好坏的能力,并不能形成对事物正确的认知。儿童缺乏正确引导,变得更加容易受到错误教育的不良影响。

四、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策略

(一)创新资源链接渠道

社会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资源的获取。留守儿童需要的资源有:生活照料、学业辅导、心理健康指导等。针对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教育政策,对儿童教育给予更大的关注,还需要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更加特殊化的教育,老师定时家访。因为留守儿童基数大,单靠某一方的资源支持,终会是杯水车薪,因此需要多方联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变得更加通畅。也给社会工作链接资源带来了更大的可能。社会更加关注留守儿童,主动看望和帮助儿童,留守儿童可以加强与外界交流,拓展自己的视野,这对于人格的成长大有好处。同时,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可以给予儿童更好的教育,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影响。

(二)基层社会工作推广

要争取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对社会工作教育支持的配合,通过必要的宣传,让农村家庭了解到,社会工作对儿童成长发展的积极作用十分关键,就让农村家庭认识到,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在帮助家庭解决教育问题,为家庭提供服务救助农村留守家庭,才能对社工介入提供积极的配合与支持,才能为社会工作介入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4]。对这些基层干部以及学校的老师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教育的专业方法,从而发挥社会工作的功能。并且要对政府进行倡导,由政府促进这一事业的发展,并完善相关的绩效政策。

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他们的教育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隔代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但是它所产生的问题可以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得以解决。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是一个新的问题解决思路,西方国家没有大规模的留守儿童,因此在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方面不能给予参考。为了解决这一本土化的问题,需要社会工作和多方合作,共同努力。在各方同心协力下,一定会让留守儿童有更为优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北京,2020.

[2]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R].北京,2020.

[3]刘奎元.农村留守儿童与隔代教育的现状及原因[J].课程教育研究,2020(46).

[4]张云年.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中社会工作介入的探究[J].教海探航2020,7.

作者简介:

张寅,1998.0317,男,汉族,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系2020级社会工作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老年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隔代教育社会工作留守儿童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的差异分析与融合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谈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