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自信

2021-03-24 00:04周腾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文化自信孕育于中华大地几千年的文化长河里,历史悠久的文化自信历久弥新,不断传承繁衍新的生机与活力。大学生作为最年轻最富有创造力的群体,高校的思想教育是传承和发扬文化自信最好的媒介。如何将文化自信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当前的重要工作和目标,高校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养对象,培养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文化自信中蕴含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道德传统等丰富的历史内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弘扬文化自信的同时又完成了立德树人的重任。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

1.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不仅有着星光璀璨的历史、蕴藏深厚的文化内涵,还形成了很多的传统文化。除了优秀的中医药文化、戏剧、天文学科等传统文化,爱国主义、刚正不阿、乐于助人等优秀精神不断推陈出新留给一代代后人。推动中国国力强盛、让民族精神更加坚定、民族自信牢固树立在每一代中国人民心中。不同社会群体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成长背景大相径庭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各不相同。高校大学生作为祖国最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发扬壮大,对培养文化自信起着关键作用。高校作为弘扬党的思想理论的重要腹地,将传统文化与党的思想理论不断融合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高校学生耳濡目染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而不同、天下大同、仁义礼智信”,牢固其文化认同感的同时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当今高校学生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很难继承先辈们的艰苦奋斗品质,奢侈浪费、虚荣攀比之风越吹越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苦耐劳品质越发被忽略。读史可以明智,“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仍需延续香火,让每一代青年人深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尤其要杜绝大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高校教育相结合,将积极乐观的价值导向深植学生心中,了解其深刻的内核精神,从而约束自身不良的作风,正视学习、生活中面对的挫折,以全新、自信的精神面貌学习文化知识,做有知识、有文化、有自信的新一代。有国才有家,当代青年只有不断用优秀文化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文化底蕴,才能早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推动中国的科技发展,不再依靠任何国家的科技成为科技强国。

2.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高校学生在中国人口中占比很高,作为国家寄予厚望的青年文化自信的培养关乎到国家的强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文化自信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从高校学生的思政课内容来看,应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让高校学生了解到无论是古往还是今来中国的文化实力都不容小觑。高校大学生是中国伟大事业的继承者和开拓者,也是最先接触外来文化冲击的群体,以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识形态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是保持文化自信的重要一步。

文化自信,顾明思议要求每一个个体在面对外来文化的融合,多种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清醒的面对外部文化冲击树立牢固的心态,避免崇洋媚外的心理。保持对自身文化清醒意识的同时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以大气包容之态学习其精髓。高校学生作为传承和容纳文化的重要人群,树立其对文化自信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抵御西方国家以普世价值的借口向中国传输其意识形态,严重破坏了中国国内文化多样性的平衡,扰乱知识阶层正确的价值观。在当今越加浮躁的社会,高校学生更应沉心静气搞科研,不应把获得国外学术成就和奖励作为奋斗目标。中国的学术研究应当脚踏实地,高校学生所做的科研应该立足于本土文化,追随外来之风的研究并不一定是适合中国当前发展状况的。无论是科学技术研究还是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都应以强烈文化认同感为出发点,利用国家现有的研究水平和现状钻研中国的科学技术,不断给予国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正像电视剧《功勋》里演绎的,袁隆平院士在国家水稻技术欠缺,科研设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亲自下田地日复一日钻研不同品种的水稻。正是袁隆平研究的高产量水稻让世界大部分人免于挨饿,其“禾下乘凉梦”终会圆满实现。《功勋》里的黄旭华、屠呦呦等每一位丰功伟绩的先辈都用他们的行动告诉当今高校学生,其他国家能够实现的核潜艇下海中国一定会追赶上,其他国家不能解决的疟疾问题,中国有足够的文化自信研发出青蒿素为全世界解决这一难题。面对曾经的落后、难以追赶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中国伟大的科研人员从不气馁,潜心钻研迅速追赶上世界先进发展水平,让后辈看到中国作为大国的发展科研的能力,无论什么时代中国都是自信的,我们拥有优秀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中国立足于世界之林久盛不衰。高校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重要群体,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使命,知荣辱,知祖国的兴衰与每一个青年息息相关国家才能富强,才能提早彻底实现脱贫攻坚工作,早日实现中国梦。

3.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讲话中就指出,高校肩负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紧迫任务,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轉变,根据时代的不同要求随时进步,根据时势而推陈出新,精准落实文化自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3.1文化自信:抵御外来文化冲击

首先,面对文化全球化的趋势,西方文化为实现其扩张目的不断冲击中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为学生树立牢固的文化自信。优秀的中国文化不容任何国家打击和侮辱,属于中国的文化精髓不容任何国家侵犯和占有,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文化绝不容许被其他国家伸手就拿走。爱国主义精神是高校思政课活的灵魂。新一代的青年从未经历过任何战争,享受着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盛世,即使不能再次亲临战场,让每一个高校学生了解战争年代的艰苦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完成的工作。正如电影《长津湖》中革命先辈在武器装备落后、吃不饱穿不暖的艰难情况下依旧获得朝鲜战争的胜利,他们虽然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当今高校的学生仍要肩负着打赢文化战的使命。面对外来文化的碰撞,吸取其优秀成果融入到中国的文化发展中,保持头脑清醒不被西方之风所“西化”坚信中国的文化是最优秀的,中国的制度是最符合国情的,中国人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民。虽然中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改变,解决矛盾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极大丰富精神文明更要同步发展。文化自信作为内在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是解决当前矛盾实现美好生活的必要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践行荣辱观,不忘国耻,让高校学生了解中国屈辱历史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抵抗外来文化的入侵。

3.2文化自信:高校肩负的紧急任务

其次,高校学生正确理解并践行民族精神是培养其文化自信的重要一步。无数先辈的无私奉献、血洗国耻等优秀的精神让国人的爱国精神更加饱满。以其超强的凝聚力让中国人民在世界文明长河中生机勃勃,创造数不胜数的典故和科学研究。树立文化自信就是将民族精神吸收化解为精神力量,有利于高校学生认同优秀传统文化、意识到民族精神的内核,深层次丰富内在精神,以优秀文化为骄傲,创造强有力的科技成果为奋斗目标。中国特有的文化自信,要深刻体现在思政课当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领,解决学生对知识层面的困惑,将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用强有力的武器丰富头脑了解党的建设、党的性质,早日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3.3文化自信:代代相传的革命精神

从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文化自信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推行文化自信是双赢的,一方面为教育者确立更加坚定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信仰,另一方面让高校学生注重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强国不仅是硬实力的强大,软实力同样重要。优秀传统文化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中国走向社会主义以来形成的先进文化同样是文化自信的优秀来源。高校老师在传授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的同时,将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中好的思想、科技、语言、文字等优秀文化潜移默化的带给高校学生,以强大的文化自信武装新一代的头脑,树立文化优越感。尤其是中国独特的革命精神,中国在面对帝国主义的强取豪夺时坚决不妥协与其顽强抗争,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洗去屈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国后为了避免霸权主义再次侵略中国,毅然加入抗美援朝战争,在食不果腹战争装备及其落后的状况下夺取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建国初期恢复国内经济、政治、制度赢得了时间,同时让想再次侵略中国的西方强权政治看到中国的绝不服软,与霸权主义对抗到底的决胜心。

高校思政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更深入了解共产党的革命历史、艰苦奋斗精神。每一代青年都应牢记伟大的长征精神,伟大的革命先辈将个人利益放在一切利益之后,以国家和民族为奋斗的目标,遵守纪律注重党风廉政,无论何时都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一道同甘苦共患难。高校学生应牢记伟大的革命精神,将文化自信牢记心中尤其是共产党员,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冲突时,以国家利益为重心首当其冲。自2019年的新冠肺炎出现以来,面对多次疫情几省扩散的危险状况,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疫情险区,思想先进的高校学生主动加入抗疫行动中。革命精神的继承体现在每一代青年身上,文化自信不断发扬发光,中国将会永葆青春与发展活力。自疫情暴发以来,武汉成为中国第一个封城的城市,其他城市也面临过同样的困境,全体中国人民戮力同心,捐抗疫物资捐食物,全国各地人民自愿加入志愿者共同对抗疫情。抗疫虽不是曾经的战火连天,面对疫情同样需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一起对抗,革命精神的传承不仅体现在战争年代,同样体现在和平年代的抗疫之战。强大的文化自信让我们每次面对疫情的时候坚信中国政府的执行力,以优秀的指挥力迅速控制住疫情,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面对这场无声的战役强烈的文化认同感让中国在世界的抗疫中成为最出色的代表,中国政府一定会以坚定的革命精神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坚决打赢这场持久战。

结语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可贵的精神。首先,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几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虽有三位已离世,但他们的精神值得每一位青年学习和发扬。于敏的大公无私、默默无闻精神,申纪兰耐苦耐劳为同工同酬做出了巨大奉献,让高校学生了解每一位功勋的丰功伟绩,鼓励青年努力学习,潜心钻研。其次,将马克思主义与思政课程紧紧融合,让学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大脑,在浮躁复杂的文化环境冲击下,以理性的思路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将其融入社会主义事业中。最后,将革命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中,让高校学生意识到奢侈浪费生活的可耻性,经常開展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的活动,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紧跟时代的脚步积极搞科研,坚持艰苦奋斗精神我们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顾友仁.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凌彬.论传统文化在现代思想教育中的价值[J].学习论坛,2003(9).

[3]孙岳鹏.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中国西部科技,2011(4).

[4]陈艳.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新西部,2010(9).

[5]闫素娥.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新探[J].教育与职业,2009(11).

[6]徐雯婷,郑敬斌.文化自信培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逻辑探微[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1,41(05):113-119.

作者简介:周腾,女,1994-07-14,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在读全日制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单位:中原工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