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慢就业群体的心理调适及对策研究

2021-03-24 04:35彭建才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心理调适对策研究新时代

彭建才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业是人民的最大民生。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性分析解决高职学生群体“慢就业”现象的心理调试和对策,是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大学生高质量地就业和实现积极就业政策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慢就业群体;心理调适;对策研究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随着2020年疫情的爆发和2021年疫情的持续影响,尤其是在国際社会的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高职扩招100万的大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就业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导致“临时不就业”和“慢就业”现象逐渐增多。目前,我国高校就业的主要矛盾体现在用人难现象与慢就业现象共存上。因此,关注“慢就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于“慢就业”的基本概念、现状影响及成因

“慢就业”是毕业生不再遵循“毕业即就业”的传统就业观念,而是选择继续读书深造、参加西部计划、在家休整以及为创业做准备等就业形式。随着新时代就业范畴的扩大和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出现的结构性矛盾,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专业的需求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职业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这就导致了毕业生和就业岗位的供需不平衡、不充分。

高职学生出现“慢就业”现象,将会对学生的发展、学校的高质量就业、社会建设产生和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慢就业”或能促进社会择业观趋向于理性化及多样化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更有利于自我实现,这也是值得高职院校鼓励和推广的。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慢就业”学生群体现象将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将会阻碍或延迟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导致认知不清、选择不明,从而错失良好的就业机会,在职业生涯发展上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并未得到预期的进步,导致学生陷入持续等待机会和观望就业的恶性循环之中,“慢就业”的成因也体现在社会因素、环境影响和个人原因三个方面。

三、高职院校“慢就业”群体的行为表征及心理特征

高职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因为成长发展以及教育经历的不同,在就业心理倾向方面表现出了与其他大学生群体的不同,表现出以下行为表征和心理状态:一是追求完美职业,实现自我价值。从职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求职的过程是社会心理需求不断提升的过程,从以谋生为目的的就业与工作转变为以探索为目的的感悟与体验,尊重自我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对自我成长的探索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期待,这部分学生的“慢就业”是为了更好享受成长;二是明确职业方向,谋定精准就业。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开放包容,眼界视野更加开阔,信息来源广泛多元,个人职业规划清晰明确。使得其就业目标和职业方向更加的明确,能够以理性和积极的心态面对慢就业,这部分学生的“慢就业”是为了更精准的抵达就业彼岸;三是规划迷茫消极,选择较为随意。当代社会环境日新月异,高职院校的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面临着从学生角色到“社会人”角色的转变吗,部分高职学生失去了角色认同,不能及时平衡自己的角色,导致在就业过程中缓慢觉醒,出现了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和消极行为,这部分学生的“慢就业”是因消极迷茫而导致就业速度变慢;四是赶新时代潮流,崇尚灵活就业。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经济、分享经济、和共享经济的迅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群,特别是去年疫情爆发以来,云经济正逐步由宽向深发展,新的就业模式和就业岗位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因此有一部分学生涌向了新型的灵活就业职位,而正是灵活的就业方式延缓了学生的就业决策速度,这些学生的“慢就业”是对新型灵活就业市场的调查,导致决策迟缓。

四、高职院校“慢就业”群体的心理调适及对策

“慢就业”现象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慢就业”群体的行为表征和心理,要客观看待,积极引导,对于国家、社会、高校、家庭和个人都是一种挑战。

(一)大力构建学校思政教育新格局

高职院校应大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立德树人,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引导将个人的职业发展于国家民族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把小我融入到大我的思想高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为解决“慢就业”问题提供核心内驱力,准确把握高职院校“慢就业”学生的成长成才路径。

(二)重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符合学生期待的生涯教育体系,根据学生的发展重点和成长需求开展共性和个性化的指导,借助生涯咨询、生涯探索、生涯测评等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引导学生注重自我发展,端正求职态度,完善学生的职业生涯认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慢就业”学生树立持续奋斗的人生目标。

(三)全面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组合拳

学校在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的过程中,要遵循特殊性原则和个性化原则,既要施策准,又要服务暖,因生施策让“慢就业”学生有方向,以生为本让“慢就业”学生有温暖,精细对接“慢就业”学生个体需求,做到精准推荐,精准帮扶。

(四)正面宣传和引导“慢就业”的现象

“慢就业”现象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客观性,社会和学校都应该积极引导,要以宽容开放的态度看待选择“慢就业”的群体,积极挖掘“慢就业”学生的好故事、正能量,鼓励“慢就业”学生承担多元社会角色,促进他们走向职业正轨。

五、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慢就业”现象有其必然性与时代性。切实解决高职院校“慢就业”问题,仍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多方协同、形成合力,要思想重视、目标一致、方法得当、心态宽容、积极扶持,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助力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1,70.

[2]郑晓明,王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成因与治理策略[J].社会科学战线,2019(3):276-280.

[3]宋熹.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猜你喜欢
心理调适对策研究新时代
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践学生心理调适初探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老庄的“和谐”思想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试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