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学基础》课堂的思考

2021-03-24 12:35何可倩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考课堂教学

何可倩

摘要: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学基础》课堂教学当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设计的优化、管理方式的改进,组织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课堂活动,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精神等,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特意从几个方面出发,进行了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学基础》课堂的思考,希望通过相关内容的总结概括,实现《社会学基础》课堂教学效果的整体优化。

关键词:课程思政;社会学基础;课堂教学;思考

引言

“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社会学基础》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整体优化,揭开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助推教学实践工作走向更大的成功,其必要性不言而喻。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学基础》课堂时,教师应把控好教学节奏,细化教学流程,再深入挖掘学生潜能,积极引导他们学以致用所学知识,从而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主体优势,为了社会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学基础》课堂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学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学基础》课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新时代青年的需要。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不断提升道德水平,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充分满足整个社会的人才需求,极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成,以及不同行业发展进程的加快。《社会学基础》课堂的课程思政建设,真正涉及到了法制教育,全面渗透了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本身的德育功能十分强大,教师利用优质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他们的创造性发展动力更强劲,作为时代所需的中国青年,可以更好地走向国际。第二,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学基础》课堂是社会系统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协同育人,改善教育现状,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全过程中,不存在教师“孤军战斗”的现象,教师思想变成了学生思想,师生关系变得异常和谐,大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有信心为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他们的实践热情越来越高涨,可轻松引起知识共鸣、情感共鸣、时代共鸣。第三,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学基础》课堂强化了所有学生的接受心理,促进了学生们健康的发展。从隐性的教学方式变成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实现教育教学、课程思政、实践活动的和谐统一,成功构成了一个整体,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自信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等内容符合学生们的心理期待,贯彻落实育人计划,更广泛的推广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学生自觉接受社会主流文化,建立完善的价值体系,必然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2、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学基础》课堂的教学思考

2.1直接开展主题教学,引发学生思考探究

“社会学”历经了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的学术流派。《社会学基础》课堂教学,极大地考验着教师教学能力、责任意识等,选择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引发学生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究、深刻感悟,师生互动效果极佳,学生视野不断开阔,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越来越强,后续发展前景将一片大好[1]。比如,在进行《阶级、阶层与社会流动》主题教学时,教师要引出最常见的贫富分化问题,引发学生们思考和探究。可以列举一些案例,培养学生们的反思能力及批判能力,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到“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社会活力,坚定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重要意义。

2.2通过引入经典案例,强化学生三观教育

高职教育阶段,过于形式化的《社会学基础》教学,很难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使他们理解感悟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相关知识,更好地分析现实问题,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教师忽视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错失了最佳的育人时机,接下来的教学指导工作,可能推进的异常困难,面临着极大阻力。为了改善弊端现状,避免引发一系列的教育教学问题,甚至限制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个性化发展,新时期的高职教育,课程思政有效融入《社会学基础》课堂中,展开合理化、科学化的教育教学指导势在必行。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学基础》课堂中,要以学生们正确三观的强化为主,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引领他们更好地实现认知发展,积累下丰富的知识经验,真正得以身心的健康成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时代新人,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青年,才可以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2]。教师应该借助一些经典案例,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直观化展示理论知识,讲解重点难点,加深学生们知识内容的理解记憶。要鼓励学生向经典案例中的代表人物学习,学习他们的高尚情操、坚定信仰、使命担当等,之后分析更多的社会现象,把握时机进行个人价值的充分体现,主体优势的充分发挥。

2.3组织社会调查活动,增强学生家国情怀

应该组织社会调查活动,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则使课程思政在《社会学基础》课堂教学中得以全面渗透,并体现出更高的融合价值。社会调查活动也是课程思政建设范围不断扩大,以及《社会学基础》课堂教学延伸的重要体现。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的知识视野不断开阔,他们形成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个人命运与社会命运、国家命运系在一起,他们学好了理论知识,明确了发展目标,坚定了理想信念,在社会实践中可以有更加出色的表现。目前来看,一些学生的家国情怀还与新时代的要求存在着一定差距,他们的家国情怀较为薄弱,对于家乡建设、社会进步、国家未来的关注度不够,也不关心民生问题、根本利益问题等,不能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为了社会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3]。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激发学生的社会实践兴趣,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确保每一名学生对于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充满期待,融合多方力量,如学校力量、家庭力量、企业力量等,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落实着育人计划,使得学生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且懂得“以国家发展为先”“以民族大义为重”的道理。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提问教学法”,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然后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通过走访社区、农村,寻找相关问题的正确答案。可以“精准扶贫”“乡镇发展”等为主题,锻炼学生小组合作展开社会调查的能力,鼓励他们小组为单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直面经济建设、文化传承、机构改革、社会风险、生态保护等,积极探索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真正彰显了学生的家国情怀,他们能够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未来发展机会明显增多,个性化及成熟化发展道路可以走得一帆风顺。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有效融入《社会学基础》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二者的融合价值,助力学生们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高职学生发展动力十足,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后,将积极进取、勇往直前,为了国家服务,在社会现代化建设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小爱,张明迪,徐瑶.课程思政在《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青年时代,2019(10)72-73.

[2]韩福金.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要点与《社会学概论》课堂教学的融合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25)99-100.

[3]黄丽.家国情怀下《社会学基础》课堂中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对策[J].新课程·中,2020(13)156-157.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考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