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1-03-24 03:05衣方丹厉丽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路径探析高校思政教育文化自信

衣方丹 厉丽

摘要: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可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培养高校学生的思政素养,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如今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针对文化自信的应用,本文先是分析了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随后提出了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析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政党在深刻领悟了自身的历史精髓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自觉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明的能力。学界认同的文化自信一般指对传统文明、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这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以上几点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并且文化自信最終指向的是文化自强,但其前提是文化自觉。

一、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关系

(一)内容的同向性特点

从内容这方面来讲,文化自信和高校的思政教育都是处理人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正是本民族人民文化自信的来源,并且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文化中又融入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并不断与时代的新思想相融合[1]。在众多的传播形式中,高校的思政教育尤为重要。文化自信的主要培育内容也在先进的文化氛围中得以不断地更新,并随着社会主流文化进行不断变革。大学生作为重要的受教育群体,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在接受民族文化、爱国情怀等意识形态的培养。而思政教育的最核心目标就是让高校大学生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样才能提高综合素质,进而全面发展。

(二)目标的一致性特点

文化的力量最终还是要通过人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有德行的人。文化自信的教育目的是让高校学生提升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能在接受先进的文化教育的时候,能提升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信赖感。如此看来,两者的教育宗旨基本一致。

(三)实践的互动性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很多高校开设的思政课、校园文化以及通识教育等,都与文化自信的内容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另外,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思政教育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网络信息的冲击,并受到较大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减弱了对本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存在严重的崇洋媚外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增加了相关教育的开展难度。因此,为了有效改变现状,要让文化自信教育充分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加强两者之间的实践互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而提升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2]。

二、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充分发挥作用

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者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满足学生的文化学习需求,并能按照教育改革的要求开展教学工作。课堂作为大学教育中最主要的教学场所,教师要对其进行充分利用[3]。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其可以直接承载传统文化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将文化自信相关知识融入到思政课堂中,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创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主动地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自觉地进行传承和发扬。

(二)开设与文化自信相关的选修课程

为思政理论课程配备一定的人文素养选修课,可以让思政理论课堂高效地开展,并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4]。而如今思政实践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越来越受重视,以社会主义文化等主题开设的主题选修课也对思政理论教育的目标有了足够的明确,并实现了思想政治课程的深化教育目的,为文化自信和思政教育的结合奠定了基础。

(三)培养学生鉴别文化的能力

高校学生的思想一般都有较强的可塑性,而在现实中,由于受很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导致一些学生逐渐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对此,高校教育者要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当学生具备鉴别优劣文化的能力的时候,就不容易受不良文化的影响,进而避免产生错误思想。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要融入一些文化分析法相关内容,用正确的哲学体系,对各类风靡的流行文化进行有效审视,用正确的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全面分析,让大学生能对各种突然兴起的文化进行追根溯源,并分析其发展的途径。这样才能让学生免受商业诱导,及时停止追捧错误文化的行为,从而不断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而在遏制错误文化的同时,教育者还应向学生传递善念、正义、谦虚、孝道、尊重、礼仪等传统文化元素,从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如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新媒体等网络媒体也得到了有效发展,并对传统媒体产生强烈的冲击[5]。因此,高校也要抓准时机,明确网络教育对育人环境产生的影响,让第二课堂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适应性,并使其不断增强教育的主动性。要重视建设大网络课程,并不断加大建设力度,让学生按照自身的喜好进行选择性学习。而在具体的网络建设过程当中,要加强对社会主流文化的宣传力度,并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高校大学生,使其接受正确的舆论引导,为其打造良好的网络空间。并且对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充分利用,让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得以充分彰显,从而快速占领网络主阵地,传播社会主流思想。与此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等推送文化自信相关信息,对大学生进行积极鼓励,促使其主动学习思政理论知识。最后,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按照改革开放的相关要求,正确看待多元文化对思政教育造成的影响,并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大学生,促使其增强文化自信。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化软实力最能衡量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综合实力。而文化自信能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团结意识,并能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凝聚力。高校的思政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载体,能对大学生的思想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其主要的教育目的与文化自信教育相一致。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文化自信教育相结合,互相渗透,共同影响学生的思想,促使其提升文化自信,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徐锋.中国传统武德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9,12:13-19.

[2]劳业茂.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和茶文化有机结合的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05:139-140.

[3]张华.高校思政教育中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构建[J].汉字文化,2019,14:124+136.

[4]许倪倪,刘利华.文化自信视域下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09:79-80+82.

[5]郭自立.文化自信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与传统茶文化的结合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10:169+171.

基金项目: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立项课题,课题名称“网络舆情视域下辽宁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课题编号:LMJX2021284

猜你喜欢
路径探析高校思政教育文化自信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的渝东南家庭农场发展路径探析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基于美国纽约与长三角地区比较视阈下的总部经济转型发展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