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互联网金融课程的建议

2021-03-24 10:36熊清梅陈寿龙陈欢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应用型建议

熊清梅 陈寿龙 陈欢

摘要:应用型高校的专业主要突出“应用”这一特点,而互联网金融专业正是突出了“应用”的特点。互联网金融专业主要研究金融理论、金融科技以及对金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设计等。互联网金融专业需要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在专业课中引入法律法规、金融风险防范内容,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使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互联网金融课程;建议;

引言

职业教育的重点在于培育应用型人才,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大数据发展背景下,“互联网+教育”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以此为主题的改革研究推动我国教育的转型发展,也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丰富教学资源,融合新的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应用型高校互联网金融课程加入法律法规、金融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2018年7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校园不良网贷风险警示教育及相关工作的通知》。第一,大力加强金融安全教育。编写金融知识教育读物,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对金融知识的需求差异,组织专家编写科学适用的金融基础知识教材、读本,提高金融知识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水平。第二,切实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增强防范意识,将防范校园不良网贷作为学生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不良网贷的典型案例,掌握不良网贷的分类、不良网贷的危害和如何处理不良网贷等知识,增强学生对网贷风险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对不良网贷的甄别抵制能力。第三,不断完善预警防控机制。完善预警机制,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广播、“两微一端”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全方位向学生发布有关校园不良网贷的最新预警提示信息。第四,持续深化资助体系建设。完善资助体系,建立健全既有共性需求,又能体现个体差异的资助体系,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筹集专项基金,满足学生拓展学习、创新创业等发展性需求。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这门课程的法律法规内容很多,我们应当在授课中深入探讨法律法规风险知识和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互联网金融已经不仅仅是一门课程,互联网金融已经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身边。“校园贷”的危害已经在学生身边传播,我们需要引入法律法规、金融风险防范的内容,让学生正视“校园贷”,了解其中的骗局,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最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学会用法律法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计算机重视度低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互联网行业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逐步提高。虽然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python课程作为非核心课程,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在对学习计算机编程的过程中,积极性较低且掌握程度较差,且将编程用于特定的金融环境的实践能力也不太好。最后,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课程大多是在普通教室完成理论学习,在学习互联网保险、众筹、互联网基金销售过程中只能简单的对设计过程进行掌握,而缺乏运用计算机编程技术深度掌握互联网金融产品运营和设计的过程,这会使互联网金融专业学生在未来就业时缺乏一定的竞争力。

(二)实践操作少

互联网金融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例如《互联网金融基础》针对具体互联网金融工具的使用和演练还是比较少,《互联网金融产品运营》课程也比较多的介绍了不同金融业态的运营模式,而没有让学生们加入到实际的运营活动中,理论与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该专业在课程配套的教师和实践教学条件上还不够完善。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专业的从业教师缺乏一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从业经验,兼任教师也基本来自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了解不足,造成了学习互联网金融相关课程时的实践部分不足。另一方面,本专业目前只有1个实训基地,与其他专业共用实训室,在网络借贷、大数据智能建模方面还缺少场地和设备。实践性的学习不足会给学生造成理论与工作环境相脱离的状态。

三、应用型高校互联网金融课程的建议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课程的设置

互联网金融课程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因此,互联网金融的设置应该将重心放在如何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2]。金融和各行各业联系密切,银行、证券、保险、医疗等传统行业与教育、信息、文化、房产等经济增长点等方面的相互结合与渗透逐渐增强。对于学生的培养不能局限在一个狭窄的领域和专业,必须搭建资源库平台,配备完善的课程体系,丰富的前置课程以及多样的实践环节。高职院校应把握数字中国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以区位优势、先发优势、规模优势和速度优势带动专业建设,完善综合性的配套资源,针对地方经济和区域发展的需要,跟企业行业合作,共同建设双师型师资,培养业务全面,德技双修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二)搜集学生亲身经历案例引导学生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和学生交流的方式来发掘学生的亲身经历,因为互联网金融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加强风险防范的意识以及法律意识。例如,学生基本都使用过支付宝,有些学生使用过“花呗”,那么我们可以提问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使用“花呗”,在使用之前,是否了解使用规则,如果出现逾期的情况,会面临什么处罚,是否会影响个人征信。这一系列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会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如果学生在这节课之前使用过但并没有思考过上述问题,那么上过这节课之后,学生应当明白在使用一些信用工具或者金融应用之前,需要了解使用规则,并关注自己的征信记录,如果出现问题,可以使用法律武器来保障自身的权益。

(三)创新教学考评机制

互联网金融课程是目前很多财经类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开设的课程,其内容与金融发展联系紧密,受到行业较高的关注度,并且就业岗位的需求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因此在课程的建设中,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应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在教师授课方面,可以在章节设计上引入有任务点的模块,对课程导入、案例精讲以及探索性数据的讲解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制定激励约束措施,提高教学质量[4]。在学生听课方面,也可以引入学生评价机制,授课之前跟学生说明授课预期,在授课结束后加以检验。也可以采用沟通的策略,在標准制定和审核过程中,制定沟通政策以及条目规章规范,学生与老师进行沟通联系,制定授课过程中的沟通政策,构建有效课程的沟通条目,通过课程对学生的动机,做出的努力进行分别归因,教师鼓励学生去学去做,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努力的方向,创建应用统计模式帮助建立时间感和常规感,促使教师针对自己的课程进行精细模式设计,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评估和驱动研究,在课程设计中对课程评价有数据驱动的测定,并通过考试和小测验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灵活的评价。

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为了能够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离不开法律法规、金融风险防范的引入。增强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才能使其成为合格的人才、行业的领头军。

参考文献

[1]杨林,田永,张健.应用型本科高校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才智,2019(27):74.

[2]王一琳,赵鑫.高校课堂“教”与“学”的实践反思——以《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为例[J].智库时代,2019(25):115-116.

[3]董蕊.关于《互联网金融》课程的教学探索[J].今日财富,2019(08):185- 186.

[4]黄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33):93-95+113.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3.034.

[5]胡舒予,黄明.互联网金融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1):5-6+22.

猜你喜欢
应用型建议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三代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