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协同战略研究以东北为例

2021-03-24 14:05胡静瑶贾金琪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发展趋势

胡静瑶 贾金琪

摘要: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针对发展趋势提出了东北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东北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策略研究

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曾被称作“共和国的装备部”,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及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通过国企改革、调整改造和扩大开放,不断壮大优势产业的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特别是自主创新高端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和抵御国际竞争的风险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伴随着信息化手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了自身改造的进程,明显增强了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重振老工业基地的雄风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一、东北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一)完善并延伸生态产业链,加快“绿色制造”转型

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资源效率最高,环境污染最小,并且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东北装备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即依据信息化的力量完善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回收等技术,推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装备制造业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方向转变,促使装备制造业生产逐渐从粗放型生产转到依靠科技发展的集约型轨道上来。绿色制造、节能产品和节能技术的开发推广离不开信息化,这也是两化融合的一个主要目标。东北装备制造业要深入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生态产业链中的渗透,积极采用清洁的生产方式,扩大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重视技术改造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推广,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在信息化背景下东北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要延伸和做强生态产业链,以信息化手段为辅朝着生态化和绿色制造的方向发展。

(二)推进科技进步,建立开放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把科技进步与创新放在关键和突出的位置上来。未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以信息化为基础,建立自主创新、融合创新和模仿创新相结合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企业要依托科研活动单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东北地区尤其是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4市,其科研实力雄厚,既有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大院大所、各类高校、国家各部属科研院所,也有省属科研院所、市属科研院所、军工企业、国有企业等科研大军,加之东北地区7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高新技术研发、孵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为企业的技术引进、自主创新、人才储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东北装备制造业要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的提高。东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每年取得大量的科技成果,但最终形成生产力的仅有20%左右,科技成果的市场成交额也相对较少。2005年,东北地区重大科技成果占全国15.9,而东北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113.03亿元,占全国的7.49%。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东北装备制造业要秉承过去积累的优良经验,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健全开放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东北装备制造业向专业化、科技含量高的方向发展。

(三)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合作,加快东北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進程

随着中国入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国际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东北装备制造业要想成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领头羊,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加快与国际接轨进程,大踏步走进国际市场,创建国际知名品牌,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提升东北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

我国的两化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相比而言落后于国外信息化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水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业企业要扩大与欧美、日韩、新加坡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合作,促进东北与发达地区创新资源互补共享,助推东北与欧美、东北亚地区的创新要素互动、创新成果流动和创新产业联动。目前,东北地区的一些装备制造业企业已经同国外知名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化的浪潮给东北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形成对外、对内、区域间的立体开放格局,开展与外国的购买专利、配套协作和合作研发等活动,提高企业信息化技术为依托的自主开发能力,加强自有品牌的建设,不要过分依赖国外的精密机床及配套部件等的进口。未来的东北装备制造业要继续扩大开放,加强学习国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经验教训,从无例可依到有例可循,加快“东北制造”到“东北创造”的转变方向发展。

二、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数据标准化、智能化水平不足,数字化建设程度低

由于智能化技术应用有限,企业零部件、产品及过程管理的有效数据不能大量传输至物联网平台,这对企业零部件管理、过程管理效率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尽管大多数企业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数字化建设,但由于部分业务环节管理不透明、工作监管不到位,导致工作流程不规范的现象未及时解决,从而出现系统基础数据与实际发生数据不符、业务流与信息流不一致的问题,并且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不及时、不准确。第二,由于个别企业工艺基础管理薄弱,以线下手工管理为主,而工艺卡片、作业指导书等未纳入PLM统一管理,无法实现工艺共享。第三,设备数字化改造不够,当前大多数企业车间内大部分设备不具备数据采集和传输功能,条形码、二维码、RFID、工业传感器应用较少,生产过程产生的数据无法实时获取,生产过程中缺少产品实际工艺质量数据,难以追溯产品加工装配工艺信息,车间信息系统无法直接采集、分析设备状态、能效等信息,导致对车间数字化改造支撑不足。

(二)企业部门间信息系统集成度低,感知层资源共享不足

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度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信息系统纵向管理业务由于数据感知受限,业务平台数据录入不及时,造成各部门之间数据传输速度低,数据共享能力有限,数据重复索要情况频现。第二,信息系统之间横向集成度深度不够。企业使用的各项管理系统包括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产品全生命周期系统、协同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由于缺少数据中心支撑的统一数据平台,往往由不同软件供应商提供各系统的数据支持服务,因此,系统数据的标准规范也就有所差别,造成数据标准不统一、不规范,数据共享程度不足,对数字化业务、智能制造、智能产品的研制支撑不足。

(三)数字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受限,信息感知深度广度、即时性不足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基建”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往往围绕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来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在物联感知分析技术、5G网络传输技术等数字化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的力度不足,使企业信息感知深度和广度受限,同时信息传输即时性受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数据信息来源广度、及时性不足,因此研发设计思路与市场需求状况存在偏差。目前,电力装备制造业的产品研制是基于传统的产品研制模式,包括需求收集、产品概念设计、产品研发设计、仿真分析、试验验证等,缺少最新的、全方位、多类型的大数据,对市场消费者需求信息把握不准确,导致研发、工艺人员产品设计理念不能及时跟进市场需求,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受到局限,难以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产品故障检测与维护方面,缺少电网智能检测系统,不能即时传输故障信息,无法有效完成故障预警。对于大多数电力装备制造企业而言,由于缺少先进的参数感知及检测技术,难以实现对电网系统中各部分数据的准确、即时获取、转换、传输及分析,也就无法实现潜在异常状况的预警,难以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安全经济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四)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不到位

大数据在企业经营中呈现日益活跃的“流动”趋势,在“流动”中发挥价值,这必然驱动数据的有序流动、合理利用和安全分享。但是,数据“流动”过程中存在诸多隐患问题。对个体而言,特别关心数据的隐私泄露问题;对主管部门而言,关心数据是否“健康”,即数据是否真实、完整、可信,关心数据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会被批量泄露和篡改。但目前,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对网络安全重视度不够,意识薄弱,未严格落实网络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运行的“三同步”要求。同时,基础防护措施未部署執行到位,缺少安防设备,安全策略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另外,还存在网络安全专业人才欠缺、企业网络安全队伍建设力度不足等问题。

三、东北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一)深化信息化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的改造

信息化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信息集成和资源优化配置,以智能化、柔性化代替传统产业生产过程,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管理和决策中,使企业能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进行重组,调整职能,优化结构,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信息化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的改造进程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信息产业要快速发展,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管理设备和相关技术。辽宁在发展软件产业表现突出,应继续创造出更多传统产业与软件技术相结合的新方式带动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传统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关键。

(二)构建技术、组织、文化、体制的协同创新模式

新经济时代,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科技成果商品化也更为迅速。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业企业要引进高层次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加大科研与开发投入研发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强企业内部人才培养,不断将创新成果应用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组织结构创新是制约企业技术创新速度的关键因素,合理的组织结构可以创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为技术创新提供有效地组织保证。企业文化制约着组织与技术创新的发展,创新型文化是企业由经营导向发展到技术创新导向的必然要求,要树立以科技、创新、学习为主导的价值观体系,促进企业的组织结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等和谐发展。无论是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还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创新,都有赖于企业的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对体制进行创新改革。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业需要构建技术、组织、文化、体制全方位的系统创新模式,各个环节紧紧相扣,相互协调,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实现低消耗、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制造

全球范围内环境、能源约束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决定了装备制造业必须走向绿色制造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和谐环境理念要求装备制造业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源消费结构促使装备制造业向节约型转变,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是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根本途径,也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重大战略选择。为此,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应抓住机遇发展绿色制造、智能制造,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通过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污染治理和淘汰落后等手段,推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装备制造业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方向转变,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竞争力,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任秀娟.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提升对策.科技经济导刊,2021,第29卷,第21期

[2]郭艳丽.谈装备制造业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现代企业文化,2021,第17期

[3]刘威.装备制造业全流程管理创新方法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21,第42卷,第16期

[4]卢海萍.装备制造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探讨.中国产经,2021,第16期

[5]朱巧艺.深化业财融合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国产经,2021,第14期

作者简介

胡静瑶,1999年9月6日,女,内蒙古赤峰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贾金琪,2000年9月25,女,辽宁省辽阳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发展趋势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