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发挥优势做好新时期外宣通联工作
——以武穴市融媒体中心通联部为例

2021-03-24 04:20胡洁
记者观察 2021年36期
关键词:武穴市中心

文 胡洁

外宣通联工作是媒体实现上通下联的重要纽带,也是宣传一个城市的重要窗口。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广电系统的“神经末梢”,是基层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是上级媒体获得通联新闻源的重要渠道,具有更加贴近基层、更加贴近群众的天然优势,也更加清楚基层百姓的所需所急所盼所要,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外宣通联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联工作简单来说就是“上通下联”。“上通”,顾名思义就是把本市一些较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及时快速地送到省台以及中央台等上级台播出,从而让全省、全国各地及时了解本地的最新动态,以提高本地的知名度。“下联”就是巩固通讯员队伍,加强与地方的联系和沟通,提高通讯员采编新闻的积极性,为我们提供内容丰富、富有价值的新闻。那么,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外宣通联工作中又有哪些优势呢?

发挥新闻主场地域性优势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最基层的新闻媒体,是连接用户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挂牌已经超过2400个。县级融媒体中心记者对本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十分熟悉,具有很强的群众贴近性。各地党委也十分注重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对于需要公开报道的内容,会第一时间联系融媒体中心,但部分会议性新闻素材并不具备对外宣传的价值,也不可能被上级媒体采用,需要通过外宣通联编辑根据对上级新闻媒体的约稿要求,从中发现一些对外发稿的线索。如记者在2021年湖北黄冈武穴市召开的经济工作会上了解到,武穴电子信息产业得到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同志高度肯定和持续关注,并列入全省“十四五”规划重点;成功跻身湖北省首批14个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建设行列;2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3项在黄冈地区排名第一、9项指标排名第二、4项指标排名第三,9项指标实现进位。记者感到,这是一条非常好的时政新闻,并走进电子信息园进行实地采访,第二天就被《湖北新闻》采用。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道路封锁,中央、省、市媒体无法深入县级市。县级融媒体中心纷纷投入战疫,发挥了积极的功能作用。武穴市融媒体中心第一时间成立了三个疫情报道小组,分别到医院隔离点、社区、工厂等进行实地采访,展现了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众志成城,推动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抗疫新闻故事。《武穴母子接力战“疫情”》《记者走进武穴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湖北武穴无人机战“疫”用途多》《“流动超市”驾驶员吴丽芬》《武穴“疫”线传农艺 春耕备耕忙》《山东医疗队给武穴人民的一封感谢信》《武穴农嫂万双棉鞋送“白衣战士”》《武穴抗疫卡口的“大校哨兵”蔡绪俊》等百条新闻消息在中央、省市级媒体主要新闻栏目播出,进一步扩大了新闻传播影响力。

此外,随着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资源整合,各部门之间互联互通,如广播、电视、新媒体之间建立起了通联群,大家可以获取更多的地域性新闻源。

全媒体下的人才技术优势

近年来,全国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逐步完成全面升级改造,建立了新闻指挥中心,先后配套建设了移动采编、舆情监控、大数据中心,依靠三个配套平台实现多样化的新闻采集、及时的舆情监测、精准的用户分析。购置了无人机、5D单反、5G背包机等与上级媒体接轨的先进设备,组建了专门的外宣通联工作队伍,各台均选派一批政治素质强,业务精,熟悉通联工作,有一定协调能力的人专门负责通联工作,从而使传播形态更多样、手段更先进、更具竞争力。为保证外宣工作落到实处,各地融媒体中心记者以“新闻眼”去洞察本土历史,扫描当地现实,从而挖掘新闻题材,创作出反映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及人民生活的有地方特色的新闻作品,报上级媒体播出,会大大增强社会影响力。如湖北黄冈武穴市融媒体中心成立了通联部,安排业务能力强的编辑记者从事广播和电视的外宣通联工作,结合上级台宣传要求,他们进企业、进老区、进校园、访灾区,入农家、到哨所……积极踊跃奔赴基层一线,把新闻写在大地上,把温暖送进群众间。《十六个孤儿一个妈》描写了武穴市大法寺镇退休接生医生吴银枝27年来收养了16个孤儿的感人故事,她与爱人一道不仅养活了16个孩子,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她们如何做人。如今,16个“女儿和孙女”,无论是当了村干部,还是成为人妻或在外打工,均受到当地群众、夫家、企业和学校好评。“孩子们个个都争气”让吴银枝感动得落泪。《何望弟老人的家庭春晚》以武穴市龙坪镇老人何望弟家庭春晚为主题,体现了家庭浓浓的少孝老、老爱小、兄弟亲、夫妻恩等中国传统家风。新闻以一个小家庭构筑大家风尚,反映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老百姓的生活变化。以上两篇作品均获得湖北新闻奖二等奖,这些优秀的新闻作品源自于县级融媒体中心注重新闻人才的培养和锻造,从而更好地与上级媒体深度融合。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竞争其实也是人才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基础环节。媒体优势的核心是人才优势。高质量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亟须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确保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高质量的外宣通联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由于各种原因,县级融媒体中心都存在人才队伍老化问题,如武穴市融媒体中心平均年龄达到了48岁,但年龄大并不等于不能做事。相反,在媒体融合的新形势下,武穴市县级融媒体中心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对采、编、播、发等具体工作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确保了融媒体中心建设、平台架构、工作流程、系统运行、资源整合、新媒体运行等环节有效运行。每季度派出一批人外出学习媒体新知识、新技能、新思维,提高业务能力,不断增强了记者的脑力、眼力、脚力、笔力。近五年来,该市先后选派60多名记者编辑外出学习,通过系统培训,提高了新闻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新闻记者遵守宣传纪律和遵循宣传规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目前,一线记者都学会了航拍、单反、高清摄像、AR技术等操作和应用,实现了与上级媒体的有效衔接。此外,各地党委政府也十分重视融媒体中心工作,在人才引进方面向融媒体中心倾斜,2021年,武穴市融媒体中心在武穴市委组织部、武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下,成功引进了一名新闻学研究生,一名主持人、一名记者、一名新媒体编辑,这些人才的引进,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对人才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推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与服务产品。按照“统一策划、集中调度、一次采集、多元传播”方式,由外宣通联人员进行新闻作品的深加工,从而让节目真正地“走出去”“走上去”,实现了“大屏连小屏”,构建中央、省级、市级广播、电视、新媒体“立体式”“全方位”的对外传播新格局。

与上级媒体联络便捷的优势

通常情况下,省台会将基层记者站设立在地市州,有专门记者常驻地方台从事新闻报道,但很难实现专职记者到县级市。这就需要县级融媒体中心记者延伸新闻“触角”,用脚力先行打通宣传“最后一公里”。如湖北广播电视台建立了湖北广电长江云融媒体内容生产平台,给每个县市融媒体中心注册一个用户号,不但可以传输文稿,还可以实现音频、视频、图片同步上传。同时还建立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内联QQ群、微信群,便于省台各新闻栏目与县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进行通联交流。黄冈广播电视台建立了黄冈广播电视台媒资管理系统,各县市可以利用平台查看串联单,对已被采用新闻稿件做到一目了然。正是这种优势,让地方媒体记者在采访中能够站在外宣的角度去把握素材,按照上级新闻单位每个时期的通联工作要求去捕捉新闻信息,挖掘新闻素材,做好新闻策划,从而实现了新闻资源的共享,既节约了采访成本,又提高了上级台用稿率。以武穴市融媒体中心为例,省台每隔一段时间都要针对全省的工作大局和最新形势,策划一些既能够反映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主旋律的重大新闻报道主题引导县级台进行全景式的跟踪报道,这些新闻点的切入或者是一个山村、或者是一家上市企业,这需要通联记者明白上级台采访主题进行采访,从而使新闻更有深度和广度,实现了上级台联合县级台合作异地采访。2020年,武穴市融媒体中心配合省台先后完成了《湖北武穴长江大桥合龙 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湖北武穴:与时间赛跑加速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武穴:推进长江大保护 推动高质量发展》等300多条策划性主题报道在中央台、省台播出,实现了外宣通联稿件质的飞跃和量的突变。

黄冈广播电视台媒资管理系统

湖北广电长江云融媒体内容生产平台

同时,还加强了新媒体的外宣通联联络,创新引领新媒体传播变革。当前要适应新形势,融入新媒体、参与新媒体、应用新媒体、把握新媒体,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实现全媒体时代通联工作的顺利转型。在新媒体时代,最为突出的是“快”和“新”,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平台更容易做到内容及时发布。如湖北长江云平台可以做到每天24小时不间断发稿,被誉为是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航母”平台,平均每天的发稿量是660条。武穴市融媒体中心通过长江云“云上武穴”平台,对重要新闻事件进行传送,做到省市县联合联发,形成强大传播力。同时与国家级媒体“学习强国”对接,在内容和选题上狠下功夫,派记者深入基层,到群众关注、人民关心的领域采写反映县市新面貌、居民新生活的正能量稿件,每年在“学习强国”发稿达到200余条。

与基层通讯员良好的互动优势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宣传离不开基层通讯员的宣传加持。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就必须要传播主流价值,依靠群众、依靠人民,要建立健全互联互通的节目信息源。如武穴市融媒体中心与各乡镇街道、市直单位、企业均建立通联群。把全市12个镇、街道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104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讯员单独组建一个微信通联群,负责通联的编辑、记者按照不同阶段宣传要求在群里定期派发选题,有了通联群就好比融媒体中心多了无数双“眼睛”洞悉各地、各单位新闻动态。他们积极提供本单位、本部门采访新闻线索,配合做好媒体的采访工作,把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亮点、特色做法及时发到通联群,中心记者也可以围绕解决百姓的“衣、食、住、行、玩、乐、购”等民生问题开展策划性采访报道,讲好武穴故事,发好武穴声音。每年还组织通联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为优秀通讯员颁发聘书和进行表彰。有了强大的通联组织,新闻量也急剧增加,2020年,在基层通讯员的支持下,武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做了复工复产、复商复学、智能制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大量宣传报道,传播了正能量,中心记者年走基层新闻达到4000条以上,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猜你喜欢
武穴市中心
Task 1等
近60年武穴市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2016年武穴市气候特征与气象灾害分析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家庭趣事
先定中心后搭配
武穴 千人学《条例》
浅谈武穴旅游业发展构想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