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背景下城市滨水绿地建设研究
——以孝感市老河景观设计为例

2021-03-24 03:11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滨水绿地景观

1.引言

在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首先,森林城市理念转变了以往景观设计中单纯追求景观美感的层面,设计者需要将设计美感和设计所产生的生态效益需要一并考虑。其次也改变了以往一味追求绿地面积,而忽略了周围居民使用率不高的问题。生态园林城市是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的进化版本,只是更加强调了生态的作用,更加注重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保护性。但是这些理论主要侧重于在城市填补绿色的设计,在有效缓解人与自然矛盾的方面还是略有缺失。进入新时代后,面对新的城市问题,公园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采取一种新的策略,填充式的设计已经被彻底抛弃。城市和自然不应该是对立的,公园城市将城市当作自然的延续部分,实现了从城市中建设公园到从公园中建设城市的改变。

2.公园城市与滨水绿地相关理论

2.1 公园城市相关理论

2.1.1 公园城市的概念

公园城市是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城市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公园城市某种意义上是对古典园林自然山水园的继承,其中蕴含着传统山水园林的哲学观,强调传统山水观以及天人合一的规划思想,注重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其目的就是勾勒一幅“自然山水园中城,人工山水城中园”的优美画卷[1],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旨在为公众营造开放性,可达性以及亲民性的公园绿地。

2.1.2 公园城市的发展历程

从生态学的层次来讲,城市的发展历经了钱学森的“山水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再到生态园林城市的演变[2]。山水城市理念最早是钱学森提出来的,其奠定了城市山水生态的新格局。而后发展出的园林城市的概念,其理念内涵是强调城市景观的建设,着重表现园林的审美情趣。随着城市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生态思想慢慢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森林城市悄然诞生。森林城市从名称上可以看出就是森林和城市的关系,二者有机结合。森林城市主要实现3个方面的转变:从单纯追求景观美感到追求生态的转变,从以往以一味追求城市绿地率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改变。从集中在建成区的内部绿化美化向建立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3]。紧接着出现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概念是园林城市概念的进化版本,是一项园林建设的阶段性建设成果,是围绕生态来进行构想的,对于保护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并未改变人与自然的矛盾,仍然是以提高绿地率为宗旨,忽视了人的使用体验。公园城市借鉴山水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的特点,兼具他们的优点,实现人们心目中的城市园林。

图1 总平面图(自绘)

图2 功能分区图(自绘)

图3 分区详图(自绘)

2.1.3 公园城市的内涵

公园城市作为新时代城市规划的理想型,是对于之前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总结,旨在提升绿地景观质量。公园城市提出三大发展战略:第一是对于之前城乡二元对立的局面做一个改善;第二要融合产业的模式,产业为第一要务,创造有效益的景观;第三注重功能体验,要因地制宜发展园林[4]。公园规划要保留他的绿色基底,强调城乡的一体发展。当今城乡景观格局差异巨大,城市发展迅速,然而广大农村地区却发展滞后。构建农村区域风景公园体系,发展多种类型的休憩服务,将城市公园设计手法融合到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的营建中。融合产业带动乡村的发展。建设区域绿道,通过绿道来连接城市和乡村,将城市人口带入乡村。促进乡村的产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5],是建设公园城市的一项重要措施。公园城市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人工山水园的营建方式,因此自然、山水、城市相互相融为一体,互为支撑。但是最终落脚点还是回归到人的体验上,使得使用公园的人们能够获得幸福感、存在感和获得感。

2.2 公园城市与滨水绿地建设的辩证关系

2.2.1 公园城市理念为滨水绿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公园城市理念作为新时代的一种理论,对于指导实践具有很积极的意义。它强调城乡的融合,强调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人们居住其中,就好像居住在家庭里的后花园。这为做绿地规划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更加注重人们的体验[6]。

2.2.2 滨水绿地的建设为人们认识公园城市提供了实体空间

滨水绿地景观的营建成果可以作为一个可见的载体。公园城市的理念关系如何展现,设计成果展示将是最直白的。滨水绿地的建设很好地展示了公园城市的理念,公园的舒适程度、使用状况、公园对于周边服务对象的影响,这些衡量因素均可以很直观的感受一个场地规划是否是成功。

3.公园城市思想在老澴河景观设计中的实践

3.1 河道两岸的概况

老澴河位于孝感市老城区南侧,西起澴河大堤,东至316复线桥处,全长约9.5公里,汇流面积40平方公里。

3.2 规划总体理念

(1)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在于利用和发挥现有的生态环境优势,提升滨水生态环境质量。应重点提炼当地历史文化,改造利用滨水聚居空间环境与建筑,用当地文化和民间艺术形式贯穿整个河道景观设计,让沉睡的母亲河焕发全新的活力。

图4 分区详图(自绘)

图5 分区详图(自绘)

图6 分区详图(自绘)

(2)打造一条强调高效、节约、人与自然共生、维护自然过程、尊重自然格局的滨河景观带。河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带来其他的问题也非常显著,周围的房地产行业难以发展。人们不愿在附近居住,人们保护河流的意识也比较淡薄,因此对老澴河的改造也就迫在眉睫[7]。

(3)打造一条延续历史文脉、富有地域特色、突出精神内涵的滨河景观带。被污染的老澴河已经没有景观性可言,地域特色也逐渐消逝。如何挖掘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并植入到当地的景观设计中,是设计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8]。老澴河景观设计如何引导新的潮流,如何成为孝感城市的窗口,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3.3 方案设计

以现状环境为基底进行生态景观设计,运用海绵城市等新理论,以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赋予文化底蕴。设计过程中可以以老澴河周边历史人文为走线,挖掘人们心中老澴河的记忆,在节点处设置主题公园,加入孝感的文化元素,打造具备孝感地域特色的独特景观。以现状道路网为基础打造完善的交通体系,通过道路加宽加长、连接,将道路打通,将景观视线引入老澴河。形成最观廊道,在道路交叉点附近设置入口和景观节点,吸引更多的人群进入区内休闲娱乐,提高土地利用率以用地现状为基础合理规划功能分区。

3.4 规划布局结构

规划以老澴河为基底形成一条绿带,串联多个景观分区,形成多个特色的景观点的格局,即“一带”“四区”“多点”。

一带:围绕老澴河形成的一条绿色景观带。

四区:形成怀旧体验区,运动娱乐区,中心景观区,生态休闲区。

多点:打造多处具有设计特色的景观节点。

3.5 分区设计

第一个景点西起老澴河与澴河汇聚处,东至西郊路,保留河源流域几处珍贵的湿地和鱼塘,运用艺术的造景手法,设置开敞小游园和艺术公园。临水设置游船码头,作为整条河流水上游览线的开端。保留整理浅滩、沙洲、流水特色,形成宜人的亲水、亲近自然的环境,发挥其生态和休闲功能。“西起老澴河与波河汇聚处,东至西郊路”,利用堤岸空间尺度开阔的特点,突出一个“汇”字,重点在于朗西两水汇聚之处悠远的景观意境。

第二个景点西起西郊路,东至宝成路,作为基地内第一个重要节点,现状有大量鱼塘和湿地。在考虑东西走向的横向连续性景观效果的同时,此处是难得的开放空间,应更突出作为开放游园的纵深感和广阔感。充分利用现状将其改造为既富有野趣又有新奇空间体验的开放性公园。

第三个景点西起宝成路,东至长征南路。此段是整个河流中最具文化特质的区段,有历史悠久的孝感造船厂旧址和孝感麻糖厂旧址,作为孝感近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保护的前提下,要挖掘其历史价值,凸显其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将孝感造船厂旧址和孝感麻糖厂旧址改造成集参观、体悟、创作、集会、商业和餐饮活动于一体的休闲创意产业园区。结合对岸的观演广场,通过节庆演出的形式再现当年老澴河为孝感人民通往武汉的重要水上通道,把曾经的盛况再现。

第四段景点西起长征南路,西至北京南路。该地段紧邻城市商业区和核心休闲区,在设计上满足市民休闲游憩的同时,体现出现代性和生态性特征,也是城市休闲的中心。由于靠近城市建设的密集区域,应更多地关注市民与滨水空间的参与性,关注市民停留场所的设置,以及滨水景观与城市风貌相互映衬的空间关系。

3.6 景观功能评价

城市综合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核心,对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改善城市的小气候,可以降低城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还可以减少城市的噪音,减弱城市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因此我们把综合公园比喻为城市的绿肺[9]。滨水绿地提供的户外公共空间,不仅仅是集会游玩的场所,往往与城市综合公园的功能比较符合。我们常常在城市综合公园的设计中给综合公园单独划分出一个科普展示区。科普展示区所承载的是城市文化面貌的展示,位置靠近公园主入口,设计形式大多通过广告宣传牌、科普走廊等形式,让市民在享受城市公园带来的绿色体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滨水绿地的服务对象不仅服务于当地居民,还需要考虑外地游客。其本身所具有的现状特征更是直接展示城市的文化,可以说城市综合公园是城市文化的窗口[10]。其次公园的质量如果比较高,对于城市周边地块的升值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4.结语

滨水绿地的设计在新时代与公园城市理论相结合,其融合海绵城市、低碳园林的理论进行设计,更加人性化。不仅改变了以往我们做填补式设计的缺陷,而且变得更加的整体化、合理化,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还改变了以往的遍地插绿而质量不高的情况。滨水作为城市记忆的窗口,其规划必须紧紧把握文化二字方能做出特色。滨水设计必须成为城市窗口,对于展示我们每个城市的风貌关系重大。在营建具体的园林过程中,必须使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才能做出好的效果。我们现在已经是一个大数据时代,如何运用大数据为我们公园规划提供合理的支撑也是每个设计师需要去学习的。公园城市理念是前面所有生态理念的集合版本,升华版本,不仅限于绿地本身,还与我们的城市有关,与人的活动相关。天人合一的融洽是我们最终的追求。

注释:

[1]王浩:《“自然山水园中城,人工山水城中园”——公园城市规划建设讨论》,《中国园林》2019年第8期。

[2]同 [1]。

[3]吴明豪等:《“公园城市”——城市绿色空间的构建策略》,《景观设计》2019年第1期。

[4]同 [1]。

[5]谢正义:《努力建设人民满意历史传续的公园城市》,《扬州日报》2017年9月30日,第A01版。

[6]杨雪锋:《公园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名城》2018年第5 期。

[7]李勇等编著:《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实践与探索·徐州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年。

[8]童明:《城市肌理如何激发城市活力》,《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第3期。

[9]张云路等:《从园林城市到生态园林城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响应》,《中国园林》2017年第2期。

[10]刘月琴等:《城市滨水带游憩规划设计——以上海浦东张家浜为例》,《中国园林》2006 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滨水绿地景观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景观平面图》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