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青年风格陶瓷设计

2021-03-24 03:11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陶瓷装饰德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新艺术运动(the Art Nouveau movement)时期,德国掀起了一场名为“青年风格”(Jugendstil)之现代设计革新运动,而陶瓷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和载体,反映出了这场运动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体现出从自然感性到几何理性的重要转变,成为新艺术运动陶瓷设计的重要代表,贡献了新的技术创新和设计理念,且影响到后来的理性现代主义陶瓷设计。

1.德国青年风格陶瓷设计发展背景

新艺术运动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的延续和发展。1890年左右,工艺美术运动带来的设计新趋势传播到了荷兰、比利时和西班牙。1894年在布鲁塞尔举办了“自由美学展”,1897年德国首次在格拉斯帕拉斯特展览上展示了应用艺术,1898年奥地利举办了第一次装饰艺术展,是整个欧洲大陆的工艺设计运动。这些展览介绍了欧洲当时最前卫的现代设计,促进了欧洲各国之间的设计交流,掀起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工艺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发源于法国,但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称呼,如在德国被称为“青年风格”,在奥地利被称为“分离派”,在意大利被称为“自由风格”。从1895年塞缪尔·宾(Samuel Bing)在巴黎的商店开业到1900年巴黎世博会的5年里,新艺术风格蓬勃发展,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成为新艺术风格作品集大成的展示和发展之顶峰。1902年都灵博览会上新艺术风格开始衰落,1904年圣路易斯路易斯安那购物博览会成为其最后一次国际亮相。[1]

新艺术运动时期,正值欧洲大陆政局较为稳定时期,科技和工业发展迅速,各国首都发展成为国际大都会,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时而缓解时而激化,社会主义民主思潮蔓延,与此同时又面临新兴美国的激烈竞争。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时代氛围交织着兴奋和颓废、自由与迷惘,这些都反映在新艺术运动设计之中。

新艺术运动是德国陶瓷开启现代设计的开端,意义重大。德国一直是欧洲陶瓷制造的摇篮,在这一领域保持着深厚的艺术传统,在高档餐具和装饰小雕像领域也保持着强大的国际市场地位。但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法国和丹麦的陶瓷作品所展示出的新风格和新技术,让仍保持传统历史风格的德国陶瓷倍感危机。政府为此采取了很多举措,希望能让陶瓷行业再次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为此,德国政府积极推进设计教育、设计展览,以及工厂、作坊与建筑师、设计师的合作。1907年德国工业制造同盟(Deutscher Werkbund)在慕尼黑成立,积极推动设计改革。这些举措为德国陶瓷设计注入了新鲜活力,奠定了其设计大国的基础地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已稳居世界装饰艺术出口大国的地位。

德国新艺术或青年风格陶瓷设计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前期它深受以法国、比利时为代表的新艺术曲线派影响,以自然为灵感来源,采用动、植物主题,多模仿具象植物形态并彰显曲线之韵律,着重以无限缠绕和蔓延的曲线形式表现植物有机生长的活力;后期逐渐形成了新艺术理性设计理念,即基于对植物内在功能结构的揭示和力量平衡形式之表达,趋于冷静理性之抽象但富于旋转动感的几何形式。[2]新艺术理性派将源自动植物的功能结构几何化和象征化,并将其与现代工业发展相结合,诞生了欧洲最早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德国后期青年风格陶瓷设计因此与奥地利维也纳工坊陶瓷设计一起成为新艺术理性派陶瓷设计的代表,并启发了后来注重功能的现代主义陶瓷设计。

2.德国早期青年风格陶瓷设计

2.1 代表性人物及其设计

2.1.1 雅各布·朱利叶斯·查沃格

雅各布·朱利叶斯·查沃格(Jakob Julius Scharvogel,1854-1938)是参与和推动德国青年风格运动陶瓷设计的重要人物,担任过“慕尼黑应用艺术协会”主席,且是德意志制造同盟的创始人之一,与德国青年风格运动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合作诞生了德国历史上第一批杰出的现代陶瓷设计。

雅各布·查沃格1898年在慕尼黑创办了自己的陶瓷厂“慕尼黑艺术陶器”,并成为“慕尼黑手工艺术协会”成员之一。慕尼黑手工艺术协会是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影响而诞生的一个致力于促进艺术家与手工艺人合作,进行生活用品设计、生产,并举办展览、促进销售的一个机构,被誉为“德国青年风格的摇篮”。德国素有炻器制造的传统,又受到日本炻器的激励,查沃格用了两年时间潜心钻研泥料、釉料和烧制,很快就获得了成功。他的高温炻器釉作品以中国和日本陶瓷造型为原型,品类繁多、色彩绚烂、色调丰富,善于利用面釉的流动、面釉与底釉的互相作用以及色彩的对比,带来微妙复杂却和谐优雅的视觉效果。他还研制出了高难度的铜红釉,查沃格带着他的颜色釉器皿和彩色瓷砖瓷砖参加了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广受赞誉。

雅各布·查沃格聚集了一批慕尼黑的年轻艺术家在他的陶瓷厂工作。这些艺术家受到工艺美术运动影响而投身设计,陶瓷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媒介之一。沃尔特·马格努森(Walter Magnussen),西奥多·斯穆兹-鲍迪斯(Theodor Schmuz-Baudiss)和路德维希·哈比希(Ludwig Habich)等艺术家为查沃格设计了很多典型德国青年风格的陶瓷造型和装饰。在自然灵感的召唤下,艺术家们赋予了这些器皿有机柔和饱满的曲线轮廓以及蜿蜒流动或旋转的植物花卉浮雕装饰,有的则是仅以颜色釉装饰有机造型,浮雕上面的釉料会被轻微地擦去,颜色较浅的装饰就会从深色背景中衬托出来。这些作品在1902年都灵举办的第一届国际现代装饰艺术展上,为雅各布·查沃格的慕尼黑艺术陶器厂赢得金牌起了重要作用。

2.1.2 马克斯·劳厄格

马克斯·劳厄格(Max Laeuger,1864 - 1952)也是德国青年风格陶瓷的代表人物之一。马克斯·劳耶是一位多才多艺、涉足广泛的艺术家,集陶工、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等多种身份于一体,曾参与创建慕尼黑德国工业制造同盟。马克斯·劳耶先后在卡尔斯鲁厄工艺美术学校和巴黎朱利安艺术学院学习。从巴黎回来后不久,劳耶就致力于陶瓷作品中,创作出大量器皿、陶瓷绘画、浮雕和陶瓷雕塑作品。马克斯·劳耶的作品一方面从东方获得造型和釉色灵感,另一方面又结合了德国的炻器和泥浆装饰传统。以挤泥浆绘画的方式形成了植物花卉蜿蜒摇曳的线条,具有鲜明的新艺术气质。(图1)与此同时,他也喜欢釉下绘画,除了自然灵感之外,宗教和人物也是其重要题材。其绘画笔触松弛、自然,寥寥数笔勾勒,再进行渲染,色彩轻盈透亮,罩以透明开裂之铅釉,令其作品具有一种朦胧和神秘之美。

图1 马克斯·劳耶,花瓶,约1898-1902年,施釉陶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收藏和提供图片

2.1.3 彼得·贝伦斯

在德国一个重要的新艺术运动中心——达姆施塔特(Darmstadt)艺术家聚居地,以德国工业设计之父、新艺术运动主将、20世纪著名工业设计先驱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1868-1940)为首的一群设计师和艺术家也设计了大量青年风格陶瓷作品。达姆施塔特艺术家聚居地是在黑塞(Hesse)公爵恩斯特·路德维希(Ernst Ludwig)之大力资助下形成的。通过提供年薪、土地和建筑补贴,达姆施塔特艺术家聚居地吸引了彼得·贝伦斯、约瑟夫·奥布里希(Joseph Olbrich)和汉斯·克里斯琴森(Hans Christiansen)等著名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约瑟夫·奥布里希设计了大部分艺术家的住宅,艺术家则设计自己的室内装饰和家具、家居产品。为此他们与当时德国几家陶瓷厂合作来生产他们设计的陶瓷产品,既为自己家用,也供销售。

彼得·贝伦斯与达姆斯塔特艺术家们一起与一家陶瓷厂合作,设计了很多陶瓷作品参加1901年的达姆斯塔特博览会,非常成功。从1901年达姆斯塔特艺术展览上彼得·贝伦斯设计的陶瓷作品可以看到,花瓶造型以自然植物花卉为主要灵感来源。修长有机的造型、风格化的浮雕植物花叶装饰,以及似植物茎干的旋转流动或装饰性拉长的把手,都赋予了这些作品鲜明的新艺术气质。(图2)

图2 彼得·贝伦斯设计,花瓶,约1900-1905年,瓷器,高19.4厘米,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和提供图片

2.2 代表性企业及其设计

2.2.1 麦森陶瓷设计

麦森陶瓷(Meissen Porcelain Factory)是德国青年风格陶瓷设计的重要代表,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系列大胆改革和创新,重新确立了麦森陶瓷在现代陶瓷领域的重要地位,将古老的麦森陶瓷带入了现代设计和审美的新道路。

建立于16世纪的德国麦森陶瓷厂是欧洲最古老也最知名的瓷器制造企业之一,且到19世纪末仍然维持着良好的财政和运营状况。当时,德国国家所有的麦森陶瓷都以其两百年的辉煌历史为荣,执着于18世纪洛可可风格的成熟产品而对于19世纪末的新时代风尚持谨慎保守态度,且一直保持着自18世纪以来的以手工劳动为主、专业化程度高的制造业模式。但是1885年到1896年德国政府明令禁止本国企业参加国际博览会的闭关政策,导致麦森陶瓷在一定程度上被法国和斯堪的纳维亚陶瓷制造企业超过。1896年之后,德国政府重新意识到了国际竞争的价值,又鼓励德国企业积极准备参与1900年巴黎世博会,以展示其卓越艺术、技艺,直面国际竞争,并给予了很大力度的财政补贴。与此同时工艺美术运动改革思潮已经影响到麦森陶瓷所在的德累斯顿市以及对其有重要影响的德累斯顿美术学院。

遭遇审美需求急剧变化、艺术陶瓷重新定位、新技术冲击以及现代工业化等多重问题,并深刻感受到新世纪时代风潮的麦森陶瓷,开始进行小规模的技术和设计试验。到1900年,麦森陶瓷在高温颜色釉领域、高温釉下彩绘画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就,相关实验性作品参加了1900年巴黎世博会并获得了好评和市场认可。博览会之后的十年里,麦森陶瓷受到了新艺术运动的主导影响。它一面与知名艺术家和设计师合作,一面积极培养自己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以其充满实验性、创造性和现代性的现代工艺和设计精品,很快获得国内外认可,再次树立了其一流国际陶瓷企业的形象。

(1)麦森家用瓷器设计创新

麦森新艺术时期的家用瓷器设计是一大亮点。新艺术运动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虽然继承了工艺美术运动的理想,希望通过设计来美化日常生活用品,但在陶瓷领域往往专注于花瓶等高端陈设陶瓷或奢侈品的装饰艺术创新,很少介入家用器皿的设计。日用功能性陶瓷器皿要遵循的要求多、模型开发成本高,不容易进行创新,更不适合展示精湛的手工技艺和各种创新颜色釉,而且其所要求的批量化标准化生产也不适合注重个性化的陶艺家或手工工作室制作,因此一直被新的设计运动所忽略。麦森瓷厂因其家用瓷制造传统和完善的生产系统,18世纪以来一直以其高品质的硬瓷餐具声名远扬,并保持高产以适应需求增长。这也是麦森陶瓷能够一直保持经济稳定的重要原因。除了高品质瓷器外,麦森也为大众市场提供了物美价廉的耐用釉下青花瓷器,传统的洛可可式餐具是麦森的主打产品。

新时代和新艺术运动带来新的审美要求,需要新的家用瓷器设计。康拉德·亨切尔(Konrad Hentschel)设计的“番红花”获得麦森瓷厂设计比赛冠军并在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开始销售。这是麦森高温颜色多色餐具装饰设计的开端。“番红花”具有典型的新艺术风格,从造型到装饰都取材于自然灵感,同时又进行了适度的抽象,流动参差错落的红色线条与灰绿色的衬影部分,形成适合造型特征的灵动装饰。鲁道夫·亨切尔与其团队推出了名为“T-smooth”的新餐具造型,成为后十年麦森瓷厂的主打器形。他们为之设计了翼形图案装饰,主要装饰器皿边缘,以两个张开再合拢的羽翼形式形成中心相重叠的双椭圆形空白形式,羽翼流畅优美的曲线赏心悦目,是新艺术动态装饰的代表。

(2)麦森高温釉下彩艺术陶瓷设计创新

高温釉下彩绘可以视为麦森青年风格陶瓷的标志性技艺和特色,从1896年到1910年期间采用,新技术与新艺术风格紧密交织、互为促进。鲁道夫·亨切尔(Rudolf Hentschel)和他的弟弟康拉德·亨切尔是麦森新艺术陶瓷设计的两位主将。他们曾被派往慕尼黑、巴黎学习,了解最新的新艺术发展动向。鲁道夫·亨切尔创造性地将泥浆堆花雕刻与高温颜色以及彩色高温釉相结合,融入新艺术最流行的花卉植物主题,形成风格别致新颖的产品。如其中一件作品,优雅深绿色的中国梅瓶上,盛开着雏菊一样的白色花朵,淡棕色的花茎和叶片飘动摇曳着向上流动。这些泥浆堆雕的花叶如浮雕一样微微凸起,层次分明、优雅活泼。鲁道夫·亨切尔用这种技法创造了大量花卉和女性主题作品,其特点不是纤细的曲线之蔓延,而是较宽之曲面的叠合,并且带有浮雕感。鲁道夫·亨切尔在造型上坚持线条精炼柔和之东方造型,这使得他的设计具有一种典雅的东方气质。充满活力、色彩明艳的彩色釉,以及在设计上从对称图案设计走向不对称的蜿蜒设计,又显示出日本艺术和新艺术运动的影响。

1900年鲁道夫·亨切尔又开始发展另一种装饰技法,即直接用高温色溶液在坯体上绘画,高温色溶液绘画成为麦森青年风格陶瓷的重要特点。也许是受瑞典哥本哈根瓷厂的影响,当时后者已经因其高温釉下彩绘装饰风格而获得巨大成功并成为时代风尚。但麦森研发的高温颜色比哥本哈根瓷厂的颜色品种更多、颜色更深。这些颜色大多包含在溶液中,容易渗入器皿的多孔表面,烧成时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该溶液可应用于无限细微的色度和色调,特别是与喷枪一起使用时。鲁道夫·亨切尔和他的团队发现应用高温色溶液能得到与远东水墨画非常相似的画面。色彩柔和,画风细腻、渐变的光影绰约、空间层次分明,是麦森高温色溶液绘画的特点。麦森青年风格绘画在后期还发展出一种铜红釉绘画风格,因深红色的牛血红颜色容易扩散、轮廓不清晰,鲁道夫·亨切尔因材施艺,采用类似中国大写意的画法,将植物花果藤蔓的形象抽象和简化,寥寥数笔,仅求神似,有时叠加其他两到三种高温色甚至无光金中让色彩层次更丰富。被当作高温颜色使用的铜红釉与温润白色瓷胎对比鲜明,且在高温下微微流淌,具有一种中国画写意朦胧的意趣。

2.2.2 宁芬堡瓷厂设计

新艺术运动时期,德国宁芬堡瓷厂(Nymphenburg porcelain factory)首先是在陶瓷雕塑领域作出创新性贡献,以雕塑家设计之现代时尚雕塑人物和动物雕塑著称。这些瓷塑都装饰以精细的高温釉下彩颜色。之后,宁芬堡瓷厂也涉足青年风格陶瓷餐具生产,采用高温釉下彩绘工艺,以慕尼黑画家赫尔曼·格拉达尔(Hermann Gradl)设计之水生植物和鱼蟹图案餐具最为著名。该设计采用了新艺术流行之水生动植物主题,在造型和图案上都显示出模仿植物茎干之流动曲线美,并采用了罕见的釉下棕色和绿色搭配,图案绘制精细,局部鎏金,显得清新淡雅。(图3)

图3 赫尔曼·格拉达尔设计,餐盘,1900-1914年,釉下彩绘镀金装饰,德国宁芬堡瓷厂制造,美国卡内基艺术博物馆收藏和提供图片

缘起于丹麦皇家哥本哈根瓷厂的高温釉下彩绘,在欧洲流行了20余年之后,因其高昂的成本和浅淡之色彩于1910年左右逐渐被色彩鲜艳的釉上彩绘人物和花卉装饰所取代,后者也预示着装饰艺术设计运动时代之到来。

3.德国晚期青年风格陶瓷设计

3.1 麦森陶瓷设计

麦森瓷厂通过与几位新艺术运动主将亨利·凡·德·威尔德、理查德·里默施密德和彼得·贝伦斯等合作,引入新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方法,并通过这些著名设计师的新产品重塑了其在现代餐具生产领域的国际知名度。为取得理想设计效果,麦森会派出模型师去这些知名的独立设计师的工作室长期驻守,在设计师亲自指导下反复推导造型和装饰,从而避免了设计师不懂制瓷生产工艺可能带来之弊端。这几位设计师都已经开始摒弃德国早期青年风格的曲线形态和具象特征,开始趋于保持旋转动感之抽象几何形态的理性设计。

亨利·凡·德·威尔德(Henry van de Velde)这位德国新艺术运动领袖,从早期注重流动之曲线韵律形式走向后期几何抽象理性设计,成为现代理性主义设计先驱。威尔德采用了一种基于数学函数的运动和张力模式来设计麦森餐具:坯体和器皿的表面是沿着张力线构思的,似乎是因为受到某种强大的外部力量吸引而形成这些史无前例的曲面结构。[3]新的设计原则指导下诞生了新的餐具形式和流线风格。简洁的青花装饰,既呼应麦森的传统,又通过几何图案的简化和旋转,传达出现代气息。(图4)但这套餐具并没有获得预期的市场效益,主要可能是因为高成本导致高价格:抽象线性装饰很难适合手工绘画,而威尔德却坚持要求手工制作,导致高昂的成本,而实际上采用注浆和转印的工业生产方法能以更低成本做到这一点,这也反映出新艺术运动的矛盾之处。但是,虽然经济上不成功,亨利·凡·德·威尔德全新的设计思想却对麦森瓷厂设计师产生了深远影响。[4]

图4 亨利·凡·德·威尔德设计,餐具:盖碗、肉汁盘和大浅盘,1903-1904,蓝釉下彩绘画,德国麦森陶瓷厂制造,柏林德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和提供图片

德国青年风格重要设计师理查德·里默施密德(Richard Riemerschmid, 1868-1957)1903 年也应邀为麦森瓷厂设计了一套餐具。理查德·里默施密德善于汲取德国民间陶瓷元素,通过风格化和简化的装饰使之现代化。他采用的是另一种设计策略,即借德国民间艺术,采用饱满的蛋形和扁圆形为基本造型,以卵形的青花叶子为基本装饰单元,在唇口处用藤蔓将其连成双重或三层的圆圈,疏密动静相宜,手绘的感觉自然灵动,整套餐具给人以敦厚朴实亲切的乡村风格感觉。这套简洁大方的餐具通过德累斯顿工坊销售,获得了较好的市场效益。(图5)

图5 理查德·里默施密德设计,咖啡具:咖啡壶、牛奶壶、杯子,1904-1905年设计,蓝釉下彩绘画,德国麦森陶瓷厂制造,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博物馆收藏和提供图片

麦森瓷厂自己的设计师也作出了不少优秀设计。西奥多·格罗斯特(Theodor Grust)1904年设计了一套名为“米斯尼亚”的早餐餐具,图案设计来自抽象化的羽毛,似受离心力的控制,围绕中心旋转的曲线连接多个甩开的等边菱形,富于强烈的动感,黑、蓝色的菱形与白色和粉红色的盘面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从自然抽象而形成之纯粹的几何线性模式以及受外力控制的旋转运动感,似乎受到了亨利·凡·德·威尔德的重要影响。奥托·E·沃格特(Otto E.Voigt)的“萨克森”咖啡和茶套装,同样基于流线型的主题,他用一片叶子富于想象力地将器皿底部进行包裹,并从叶柄、叶脉上的流线自然延伸开去,形成翻卷的把手和盖纽,非常流畅自然,有机统一。这些餐具、茶具和咖啡具的设计从某种意义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既深得亨利·凡·德·威尔德的运动和张力模式之精髓,又因其对于陶瓷材料和装饰之熟稔,而更能凸现陶瓷材质的个性特征。

家用瓷器装饰上自然灵感来源之线性图案的一再抽象和简化,已经不再适合手工绘制。麦森于1906年开始引入转印法来生产这类图案,从而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但在1910年左右,麦森发现采用工业化生产方法生产廉价瓷器与普通工厂竞争,失去了自己精湛手工艺之传统特色,因此决定放弃而专心致力于高档瓷器的设计和制作。

3.2 彼得·贝伦斯设计

彼得·贝伦斯在20世纪初设计新艺术具象和曲线风格的陶瓷作品之后,很快就开始对陶瓷造型和装饰线条进行进一步抽象和简化,逐渐抛弃模仿自然形态的曲线风格,引入从植物功能结构出发的具有强烈现代感的直线线条,构成直曲对比的形态或图案,展示出彼得·贝伦斯陶瓷设计走向几何抽象和理性设计的趋势。

3.3 雅各布·查沃格设计

雅各布·查沃格在德国青年风格后期的重要成就是艺术瓷砖和建筑陶瓷设计。

雅各布·查沃格与其慕尼黑艺术陶器厂的重要设计师保罗·霍斯坦(Paul Haustein)重点负责瓷砖设计,并与德国新艺术运动主将、著名建筑师约瑟夫·奥布里希(Joseph Olbrich)合作,为新室内设计提供壁炉以及其他装饰陶器和实用陶器。慕尼黑艺术陶器厂的整体式现代壁炉设计,以红铜为基本框架,镶嵌具有几何浮雕装饰的瓷砖与纯颜色釉瓷砖,色调丰富多变,设计简洁雅致、低调奢华,使用方便清洁,非常符合当时德国正在转变的生活方式和对日常美的追求。

雅各布·查沃格获得德国青年艺术的重要支持者和赞助人-大公恩斯特·路德维希同意,1905年在达姆施塔特建立了一家以恩斯特·路德维希为投资者的“大公陶瓷厂”(the Grand Ducal Ceramic Factory),由他任总监,主要进行建筑陶瓷、室内装饰陶瓷和花园陶瓷的设计和生产。这让查沃格能够密切参与慕尼黑青年风格运动的著名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的设计项目,实现他以陶瓷美化生活的理想。该公司开发了大量用作装饰墙壁、家具或壁炉的地板、墙砖,以及装饰花园的花盆、喷泉、花瓶、小天使、门柱顶部的装饰物、双耳柱和石像柱等。这些设计都具有典型德国青年风格特点,体现出简化和直线几何化的室内设计趋势。雅各布·查沃格通过多个成功项目,为德国青年风格建筑和室内设计作出了重要贡献。

4.结语

综上所述,德国青年风格陶瓷设计是德国现代陶瓷设计革新的起点,无论是在艺术陶瓷、家用陶瓷还是建筑陶瓷设计方面都做出了重要创新。早期德国青年风格陶瓷遵行自然灵感,强调基于花卉植物生长的新运动形式,多模仿具象植物形态并彰显曲线之美。但很快,这种表面曲线韵律形态的主导地位就让位于基于植物潜在内在功能结构和动力平衡的冷静理性的抽象几何形式,但仍然保持着旋转的动势。受其影响,奥地利分离派和维也纳工坊陶瓷设计进一步发展出静态的直线和方块几何构成形式。作为新艺术陶瓷重要代表,德国青年风格陶瓷融合了多元文化影响,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装饰性和功能性、具象性和抽象性,其从新艺术感性曲线派到理性直线派之过渡具有重要承上启下作用。

注释:

[1]Roberta Waddell,The Art Nouveau Style: In Jewelry,Metalwork,Glass,Ceramics,Textiles, Architecture and Furniture,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Inc.,1997,Introduction.

[2]参见 Siegfried Wichmann,Jugendstil Art Nouveau: Floral and Functional Forms,Boston:A New York Graphic Society Book &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4,pp.6-7.

[3]Johannes Just:Meissen Porcelain of the Art Nouveau Period,Cincinnti: Seven Hills Books, 1983,pp.65.

[4]Johannes Just:Meissen Porcelain of the Art Nouveau Period,Cincinnti: Seven Hills Books, 1983,pp.66.

猜你喜欢
陶瓷装饰德国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在德国喝啤酒
DIY装饰沙漏
“梦梦”“娇庆”德国行
陶瓷艺术作品
DIY节日装饰家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