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川在平北的基层战斗岁月

2021-03-24 06:09任怡亦任向军
档案天地 2021年2期
关键词:区队小川

任怡亦 任向军

笔者按:目前,对郭小川的研究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从八十年代始,小川在家乡丰宁任县长的史料也逐渐得到弥补。但是小川同志在冀热察区黑河川根据地任基层干部时四处游击、出生入死的经历却鲜为人知,这是第一次利用档案资料和笔者采访记录,整理碎片素材,弥补部分历史空白,原创首发。

部分采访摘录:小川(郭小川)在黑河川是秘密的,是热西专区流动政府,他们只是八路军身份,但不穿军装。白草是老解放区,四六年就解放了,小川在白草一带住了几个月,但不公开。所以提及不多。所以,小川去世三十多年后才解封在白草生活戰斗过。九十年代丰宁满族自治县写《诗人的足迹》还曾到白草走访。——曾任赤城县政协主席的李清林当时十六岁,国高上学肄业,参加革命就是小川介绍的,因为郭小川当时在白草住过。

引子

让风暴更猛烈的吹吧

我看你究竟能吹得多么久!

天气坏透了,

塞上的秋风都是这样的野蛮,

而太阳也不给我们一点温暖。

狼,在败草堆里喔喔地嚎,

那些狗们,

……

这是在赤城白草,诗人发出的呐喊,是时任平北(冀热察区热西地区)县长郭小川的诗句,这是那艰苦战争岁月印记。

郭小川,就是当代著名诗人郭小川。

解放战争期间,当地老百姓仍然习惯的称呼人民军队为“八路”,仍然称呼“冀热察”为平北。不但人民群众,我们很多当地干部也是这样说的。

郭小川原名郭恩大,1919年9月2日出生在丰宁县凤山镇石桥村东胡同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郭寿麒,任教三十年,母亲李有芳曾任女子小学校长。小川读书勤奋,从小喜爱诗歌和书法。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小川在赴延安的途中参加了八路军,在一二○师三五九旅先后担任宣传、教育和机要工作。1941年初,他到延安马列学院等单位学习和工作了四年半,主要从事马列主义政治理论和文艺理论的研究。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郭小川奔赴冀察热辽。同年11月,组织上考虑他是丰宁人,熟悉县情,把他派到平北的家乡丰宁,担任首任县长。

艰难凶险的基层工作经历

塞北深秋,在家乡凤山镇的破旧街道上,在坑洼不平的泥土路上,走来了一位面容清秀,两眼聪慧,胸前别着一支漂亮的钢笔,有些书生气,中等身材、身穿灰军装的八路军干部——他就是新任县长郭小川。他率领县区干部清匪反霸、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和反蒋游击战争。他在故乡工作时,秉公执法,爱憎分明。

1946年6月,东、西丰宁合并为一县,归热西分区领导,重新组织干部,周太任县委书记,副书记是王子明,县长是陈道明,郭小川奉命调任热西专署民政科长。当时,丰宁县范围很大,黑河川白草、茨营子、东卯、花盆、千家店,坝上小厂、大滩都归丰宁,人口二十多万,全县划十五个区。虽然工作调动了,但他仍然很关心丰宁县的工作。

同年9月国民党大举进攻解放区,解放区军政人员实行战略转移,郭小川随大部队转移到黑河川坚持游击战争。年底,因热西地委和行署也转移到黑河川,行署常驻东万口村(地委常驻西万口村),所以小川在东万口工作战斗的时间比较长。

对于当时艰苦险恶的游击环境,小川同志急在心里。1946年冬,小川听说区队要去长城边的前沿阵地,就要和区小队、基层干部一起去一线参加战斗。干部们纷纷说:那里很危险,劝阻他不要去。小川说:“怕什么?你们能去,我就能去,咱们一起战斗不更好吗?”到了阵地上,他看望了守卫阵地的战士和民兵,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了地形和敌情。同志们很担心小川的安全,多次劝他先撤下去,小川执意不肯。他拿出笔记本,沉着地写了些什么,才随区队一起回到梁头下的炭窑沟村。进了村还没来得及休息,就接到敌人到苏寺村骚扰的情报。队伍急行军向苏寺村进发,敌人闻讯跑了。这里有一个细节需要说一下,区队有一匹马,地方干部觉得小川瘦弱,让他骑马。但是,小川坚决不肯骑,总是坚持步行。

当晚,大家都住在塘子营村。即使这样高强度的行军一天,小川仍然在豆油灯下坚持诗歌创作。这样紧张的战斗生活是经常的,一天夜里,侦察班报告,李殿仕部驻在井沟村。小川和区队一起出发,急行军赶到井沟村,打跑了敌人。战斗结束队伍返回黑靼营时,天已经亮了。

小川同志非常关心区队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连续多天的行军战斗,小川虽然很疲劳,但仍然坚持和队伍一起行动。稍有空隙,他就给干部战士讲话,分析形势。小川读书多,意志坚定,所以看得面宽、很有远见。记得又一次他是这么讲的:“我军大部队很快就会打回来,解放东北、华北。我们不能只限于这个地区,要打出去,为大反攻做好准备。”这是他的同志胡庆友的真实回忆。

他还经常给同志们讲党的政策,讲我军的光荣传统。小川同志的讲话,坚定了同志们斗争的信心,鼓舞了大家的斗志。在黑河川,平定周培显、李殿仕叛乱几个月后,到1947年上半年,黑河川已经是一块比较巩固的根据地。

这里只谈小川随军战斗的这么一个侧面,展现当时艰苦险恶的游击环境,以及小川那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艰苦朴素的生活品德和平易近人的和蔼态度。

1946年底,经冀热察区党委决定,将丰宁县东卯区的花盆、千家店及三道河区后店以下,划归新建立的四海县。到年底,再次调整建制区划。为了便于深入丰宁广大乡村开展游击战争,靠近敌人所据驻的地区,迅速恢复和扩大解放区,针对凤山、大阁地区特点和敌人兵力分布,1947年1月,冀热察区党委决定:将丰宁县再一分为二,划成丰宁县(凤山)、大阁县(大阁),大阁县以王子明为县委书记、陈道明为县长;丰宁县以周太为县委书记、郭小川再次担任东丰宁县长。两县的县区干部和武装,重新进行分配,并编成武装工作队,在军区主力的配合下,以突然奔袭的形式东进敌占区。此建置区划直到解放之后(1948年11月)。郭小川随军与敌奋战,四处游击,出生入死,解放区逐渐巩固扩大,郭小川也屡屡立下战功,深受故乡人民的爱戴。

经区党委一系列部署,热西地区的斗争形势出现了全新的局面。热西独立团随谢明、周刚深入隆化、围场境内。丰宁的干部也做好准备,按地委扩大会议精神,准备东进恢复丢失地区。上级党委已经部署了重新解放丰宁的斗争方略,丰宁革命斗争史上的核心乐章,在黑河川奏響。

1947年2月,丰宁县委县政府终于回到丰宁的土地,在窄岭和石人沟落下了脚跟。从1946年9月算起,郭小川在黑河川度过了五个月游击战争生活。

心潮涌动 落笔成诗

1946年9月6日,郭小川随队伍转移到黑河川白草一带坚持斗争。郭小川深入茨营子区,组织区队武装,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斗争。在黑河川,艰苦的游击环境中,每天宿营后,小川同志不顾疲劳,每天在豆油灯下坚持写作,用心血、激情、灵感积淀写成了《老家》《让风暴更猛烈地吹吧》《会师——为纪念和钟、附等同志的会师》《祝儿子的诞生》《给一个瞎子》《疯妇人》等诗篇。当时,很多同事都不知道他是诗人,以为只是在写日记呢。

这几首诗虽然不是郭小川的代表作(郭小川的代表作为《将军三部曲》《望星空》《甘蔗林——青纱帐》《团泊洼的秋天》等),但显示了诗人坚定的革命意志,抒发了他与旧社会决裂,接受革命风暴考验,藐视敌人的英雄气概。他立场坚定,情绪乐观,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郭小川革命诗歌的起点也是很高的,特别是其中的《疯妇人》《给一个瞎子》等,至今读来,仍然能感到情真意切、新颖独到、令人感动。

他在白草营地大风暴席卷山川的寒冷早晨,发出了无畏的呼喊——

让风暴更猛烈的吹吧

我看你究竟能吹得多么久

………

我是一个忠诚的战士,

人活着,最可怕的事情不过一个死,

最大的风暴现在已经经历,

我没有眼泪,只有呼喊:

“来呀,英勇的战士!”

这几首诗不但赤城县《诗词歌赋选》未见收录,《郭小川诗选》也没有收录,当然网上也很难查到。正如郭小川的妻子杜惠总结的那样:小川从1943年下半年到1953年底,整整十多年时间里,由于运动、战争、工作性质不同等原因,写诗很少,查得的仅6首。

为什么呢?我想作者没有收录这些诗篇是因为天天转移,夜夜行军的基层工作状态,环境艰苦。我们这位年仅28岁的年轻县长随时面临生死考验,与郭小川同为县级领导的彭寿年、陈桂连先后牺牲。小川多次遇险,1946-1947年间有记载的就有两次,可以说是枪林弹雨中的幸存者。他的妻子杜惠说得很真切:“他冷静,甚至显得严峻,很少说话。……我当时比较脆弱,净流眼泪。”

积水成溪,这些诗篇都是历史写照,岁月的结晶。

1948年夏,他转到新闻、宣传战线,郭小川离开了平北,离开了基层工作,从事文字工作。此后不但成长为党的高级干部,而且创作了大量诗篇,著有很多诗集。被毛主席誉为“中国的马雅可夫斯基”。

作者单位:赤城传输分局

猜你喜欢
区队小川
“热闹”的动物医院
动物园里的猫
大学生党团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浅析
煤矿区队管理新探索
面积均分线的推广
浅谈煤矿高产高效型生产区队建设
浅析煤炭企业如何强化班组建设
对标管理在煤矿区队建设中的实践与应用
聆听幸福
宝宝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