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本贯通三课堂”双创教育模式的实放

2021-03-24 11:34何庆叶霞缪朝东
职业时空 2021年1期
关键词:职校双创技能

何庆 叶霞 缪朝东

摘要:针对现代职教体系“3+4”项目,从创新创业类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双创平台和基地,校园文化建设及实践等方面,说明了实施“三个课堂”一体化、多个平台合力实教培养“中职-本科”的新模式,激励职校双创的潜能和成果,推进双创教育和项目孵化,提升在对接高校引领下的职校双创工作新动能,形成“本科教师-中职教师-职校学生”的三层次双创实践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三课堂;创新创业;“3+4”项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开发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1],开展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教育的途径有多种,所提的“三课堂”分别是指:“第一课堂”即双创课程化教学,在教室内进行;“第二课堂”即双创活动式训练,在校园内进行;“第三课堂”即双创模拟性实践与实训,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或社会里进行。“三课堂”是一种合力式、联动式的双创教育,是将职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进行耦合育人的新模式。

一、职校双创教育的现状

(一)认识不清,培养体系不完整

一些职校认为职业教育是技术技能型教育,学生按照规定工种操作即可,不必再去创新。职校双创教育一直在边缘化地带徘徊,职校一般很少提及双创教育,对其课程设置和培训明显滞后于技能培养;双创教育容易流于形式化,缺乏新理念、新模式的指导;没有固定的双创场地,缺乏系统的培养素材与体系。

(二)双创硬件不足

职校的双创资源不足,家长和学校的社会资本不足,无法全力支撑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不少专业(如机电专业、轨道交通专业、汽服专业等)因缺乏双创平台的支持较难以开展,工科专业是需要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意识,但双创内容的实施是需要一定的专业项目和经费作为保障的,有些职校没有能力为学生的双创活动提供技术与资金上的保障。

(三)对职校双创评价不高

一般认为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在中职阶段把书本知识学好、实训内容练好,专业技能有所提高就行了,认为双创活动是本科生、研究生的事情,错误的把双创能力的培养寄希望于本科高校,忽视或低估了职校学生也有创新的潜能、创业的激情及双创的需求。

(四)富有双创能力的教师缺乏

应对双创教育新要求,一般职校原有的师资感到胜任力不足,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创新创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比少,实践效果也不理想,存在着打折等现象[2]。

二、“中本贯通三课堂”双创教育模式

根据职业院校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应该把外力推动、资源建设和师资整合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抓手,因此研究提出了“中本贯通三课堂”模式:“中本贯通”是指依托现代职教体系中的“3+4”项目(职校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3年,合格后进入经省教育厅等认可的、与之相对接的本科院校相关专业学习4年),分段培养,创新实施“7年一贯制”的人才培养。

江苏理工学院与宜兴中专早在2013年就在江苏省率先推行了“3+4七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试点工作,根据“3+4”生源的知识结构,创新设计了中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进行分段实施,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培养由中职上升到本科層次的高端技能应用型创新人才。中职“3+4”学生符合转段条件的由江苏理工学院直接录取。转段条件由项目合作院校双方共同制定,报省教育考试院审定后实施。突出基本素质、核心能力以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并逐步将学分作为转段要求。首届实施“3+4”项目的学生现已顺利本科毕业,完成了“七年一贯制”的创新培养。

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可以七年一贯制,那么双创教育也应该七年一贯制。本科高校的参与为中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创造了一个外在的推动力量,可以极大地改变职校对双创教育的重视与开展程度,进行“中-本”分型培养,注重创新。其中“中本贯通三课堂”是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

(一)第一课堂

“第一课堂”主要是进行理论性教学,这就需要更新职业院校的办学观念,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双创”教学计划,通过双创课程模块和课堂教学,在合作的本科院校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双创理论教学。基本原则是:面向全体学生、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提出双创教育目标,构建一套可实施的双创教育模式,如图1所示[3]。

(二)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独立于教室教学以外的双创活动式训练教育,即以活动或训练的方式对职校学生开展双创教育,基本理念是:对所有学生全覆盖、对有特长学生重点激励,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强调“做中学”。中、本分型培养,递进实施。

(三)第三课堂

“第三课堂”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所训练的能力在实际学习和模拟运行中的一次真正应用, 是前两个课堂的进一步拓展,把实习和创业实践都可以归为第三课堂[4]。在第一、第二课堂的基础上,在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和以后的继续教育中再学习和再应用,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培养和延续的重要途径。

“中本贯通三课堂”是中职与本科共建的一体化课堂,将本科阶段的创新理念及创新活动前移到中职阶段,点燃职校师生创新的潜能,激发出学生双创的欲望;同时,对职校也可以起到以点带面,在“3+4”项目班级学生的引领和示范下,将双创活动普及到全校其他班级,提升了中职院校创新教育的档次,将中职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成果延续到本科阶段,因此,“中本贯通三课堂”双创教育模式的最大特色是在本科合作高校引领下的职校双创教育及能力的提升工程。

三、“中本贯通三课堂”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第一课堂建设

1.第一学年开设《创造学》课。安排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进行,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优秀校友等来中职院校进行系列讲座,以此巩固新生的专业思想,把握职业发展前沿,认清就业方向,确立双创奋斗目标。对此,学校应组织专业老师在本科合作高校教师的帮助下落实编写双创类课程的校本教材,大力推进 “互联网+”的网络创业教育,同时选派有特长的双创型青年教师到“3+4”合作本科院校参加各类双创培训,为中职实施双创“第一课堂”教学做好技术准备。

2.第二学年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可采取中职、本科老师集中备课、分段授课,每个专题一位教师、中-本老师各有其个性化的授课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提升教学效果。这些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成长、成才、创新和创业奠定了基础,使一部分学生掌握创新方法与创业技能,了解国家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熟悉双创的工作流程,促进学生创新与创业意识的形成。

3.第三学年校企合作实训。将中-本合作类课程通过专业课的形式开设,上半学期进行理论课教学、下半学期进行项目实训。这样中职学生不仅获得了创新知识和学分,同时也掌握了相应的技能,获取职业和“双创”证书,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大大增强。通过开设职业生涯指导和创业创新教育课程,积极开展三创教育,鼓励、帮助学生开展创业创新实践,近年来,“3+4”学生参加省级创新大赛,获得多项奖励。

本科阶段双创课程的设置可在中职已有基础上进行延伸与提升,以小型项目化教学的形式开展课程指导和课程设计,效果会提升;并在毕业设计中融入双创元素,采用中-本指导教师与企业师傅多导师制,从选题、材料收集、整理与分析、设计与制作到毕业答辩,都加入双创元素。

(二)第二课堂建设

1.普及型。即依托创新协会、创客空间、技能大赛协会等学生社团,在学生中开展创新设计大赛、创业沙龙、“互联网+”竞赛等各类普及性创新、创业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例如,在课程设计及项目教学之前,中职已开设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机械类专业课程作为铺垫,为了更好的体现“学中做,做中创”的理念,创新课程设计可分为如下步骤:

第一步:装拆;第二步:测绘;第三步:绘制三维图;第四部:改进与创新。

为了使零部件制作更为合理,机器运行更为精准、高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改进,进而得出创新的依据。通过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创”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进而引出其创业的欲望。

2.项目型。以“3+4”项目合作为基础,搭建职校-本科双创平台,以项目申报或运作的形式面向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训练学生的创新开发、组织管理、团结协作、创业运营等各方面的双创能力。对此,学校要组建双创专家资源库、创业基金管理会,构建中-本双创导师团队,完善双创课程体系,拓展创业实践平台,加强双创工作试点,形成“本科教师-中职教师-职校学生”的三层次双创活动,提高双创教育的有效性。职业院校可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多家企业采取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同时在校园内组建学生创新社团、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拨付专项资金,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搭建了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3.竞赛型。通过建设“系级—校级—省级—国家级”四级递进制技能竞赛机制,鼓励“3+4”学生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参加各类双创大赛。如职校一年级学生可先听听讲座,了解双创动向(鼓励少数优秀的低年级学生参赛);以二年级学生为主要力量,号召全班学生参与;三年级学生创新能力与技术相对成熟了,可以自发参与。结合校企合作资源和技能竞赛等要求,开展职业院校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等,通过大赛获奖学生的示范作用,可以大大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和双创热情,进而提高双创的成果,经过双创培训,“3+4”学生有的还申报了专利。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既锻炼了教师的工程能力,也培养了中职及“3+4”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技能,接轨“中国制造2025”,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第三课堂建设

因不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存在差异性,应分类指导,第三课堂的实施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校内模拟岗位。即在校内创客中心、物联网中心等设置多个学生成员岗位,面向全校学生公开招聘。学校可为这部分学生成员提供工作地点,安排工作任务,理实结合按劳取酬,發放相应的补助等,让学生在校内就接受类似真实企业的模拟工作,了解双创的过程。此外,应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实现“招工即招生、入校即入企”校企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3D模式”(订单、定标、顶岗),确保职校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践符合行业标准[5]。

2.双创孵化园实践。职校应积极对接校外优质资源,在校内建立双创孵化园或创业园。双创孵化园是基于专业基础的公司类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包括教学实践、项目管理、项目孵化等三大功能[6],志在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工作上水平。校企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指导和创业孵化服务。创业实践者以创业团队方式经营,定期开展创业讲座和创业沙龙等活动。在孵化园或“创业园”里开展创新作品制作、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工作,同时提升了双创工作对专业教学的影响力与辐射力,促进“3+4”学生创新与创业意识的养成,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或进入本科阶段再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工学交替学做一体。工学交替是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和熟练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工学交替学习体验中,职校学生与企业员工一起上下班、一起工作、一起休息。工作上由企业方组长或者优秀员工边指导边学习,学生们很快就能独立而熟练地操作机械工种。在工学交替期间,学生能较好地完成操作及轮岗任务,其高效表现受到了企业的好评,其中有些表现优良的学生,被企业评为“技能之星”。校企双方还根据合作计划,利用晚上时间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及专业技能”培训,使实习学生的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实战锻炼,达到了学习与工作一体化的目的。对此,学校要大力建设双创教育实践基地,为职校学生提供符合企业和市场要素的双创实践平台,注重“做中思”“做中优”的培养。

综上所述,根据职校学生的特点、职业教育的方式,实施“中本贯通三课堂”综合施教,多平台联动、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课堂”育人新模式流程图,如图2所示;同时,做好“三个转变”即促进双创教育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到以练场为中心,由以知识为中心转变到项目为中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20-2-20].http://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  刘艳芹,董立华,赵琳琳.产教融合视阈下应用型高等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策略[J].河北职业教育,2020(02)71-74.

[3]  洪燕云,何庆.加强“双创”教育,培养创新型机械人才[J].木材加工机械,2018(02):40-43.

[4]  杨伟国.打造三个课堂,培养创新型人才[J].教育经济论坛,2017(02):11-15.

[5]  叶吉波.高职院校“三个课堂”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34-38.

[6]  樊玉成,缪朝东.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深化产教协同育人——基于江苏省宜兴市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的思考[J].江苏教育,2018(03):47-49.

猜你喜欢
职校双创技能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拼技能,享丰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