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校企协同背景下区域经济耦合机制影响研究

2021-03-24 11:41闫志刚卢中昌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

闫志刚 卢中昌

摘   要: 地方高校转型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极为紧密的逻辑联系,两者的内在动力和发展诉求紧密相关,如果能够实现紧密互动和有机结合,那么所产生的整合效应将会非常明显,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空间。要想发挥耦合机制的重要作用,首先需要以两者的转型互动发展为重点,通过多元化投入机制、发展机制和工作机制的互动来促进高校转型,保障政校企协同创新并实现互利共赢。从宏观角度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深入剖析政校企协同背景之下区域经济耦合机制的影响,可为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和学校、企业的共同发展提供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 政校企协同; 区域经济; 耦合机制

中图分类号: F124.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21.01.019

Abstract: There is a very close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 and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ir internal power and development demands are closely related. If they can achieve close interaction and organic combination, the integration effect will be very obvious, which can provide power and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n order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f the coupling mechanism, we need to focus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of diversified investment mechanism,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working mechanism, ensure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government, school and enterprise, and realize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ractical researc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regional economic coupling mechan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operation among government , school and enterprise, can provide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Key words: cooperation among government; school and enterprise; regional economy; coupling mechanism

一、引言

“十三五”以来,为了满足我国经济转型升級、提质增效的迫切需求,2015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人才供求结构失衡的问题愈加明显,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不足,地方政府更加重视高校转型与改革,高校更加注重向应用型转变,推进产教融合,以政校企协同合作为重点,真正实现社会资源、生产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优化利用和配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备受关注,同时大力扎实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在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对学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校需要将自身的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相结合,积极实现政校企协同机制的大力落实,保障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与高校转型之间的耦合,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的智力基础[1]。

二、政校企协同与区域经济耦合机制

政校企协同是学校发展的必经之路和重要手段,学校需要抓住这一核心要义,关注政校企协同的运作机制,了解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和轨迹,在宏观分析及研究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改革方略。政校企协同主要以整体定位、功能、形态的转变为重点,实现政校企共同发展,满足学校及企业的发展需求。企业需要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政校企协同来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为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打下扎实可靠的基础。

政校企协同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前者能够为后者提供诸多的智力基础,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则能够为学校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如果能够构建两者的耦合机制,对实现互利共赢,推动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都会有明显的作用。

(一)政校企协同

通过搜索中国知网、谷歌学术等数据库,查阅各类文献发现,学术界对政校企协同从不同角度都进行了分析,虽未对其概念进行统一界定,但主流观点均认为政校企协同是指主要以政府、学校和企业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以此来实现合作育人,实现产业与教育的融合。政校企协同是高校转型的必经之路,符合企业发展、社会发展及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学校需要严格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高等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将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创新与办学机制的完善相结合,通过综合改革和宏观调控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转型,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提升。其中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尤为关键,学校需要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需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真正体现科研院所、行业与企业资源优势,通过合作共赢来实现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完美对接,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的耦合状态。

从微观的角度上来看,政校企协同主要以社会需求为内驱力,结合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市场导向,积极落实生产实践活动和教育改革,设置以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主体的根本目标及任务,加强行业与学科之间的互动,充分体现应用人才培养的优势和价值。有的学校教育教学实力较为有限,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改革较为片面,难以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和考量,因此最终的价值判断可能会出现偏差。如果能够实现政校企合作协同,那么对优质资源的共享将会有明显的作用。学校领导者以及企业管理者需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了解耦合机制作用发挥的具体要求,重新调整教学模式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高校转型以及企业的稳定发展[2]。

(二)区域经济发展

政校企协同背景下的区域经济耦合机制的影响主要以区域经济的发展及改革为重点,在改革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更为特殊,其中增长方式的转变尤为关键。区域经济开始以推动经济的稳定运作和稳步提升为重点,严格按照目前的物质基础调整发展战略目标,通过创造性的管理模式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多依据,全面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其中生产要素投入推动型逐渐转变为科技推动型,笔者在前期实地调研与资料整理过程中发现,政校企协同能够为企业转型提供坚实的智力基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关注合理健康经济结构的构建和形成,了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条件,以综合质量和整体产业素质的提升为重点,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摆脱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负面影响和桎梏。

在信息化和科技化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备受关注,这两点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核心所在。企业需要抓住人力资源运用的核心要求,积极优化企业的要素投入结构,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其中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最为关键,企业需要不断地调整内部管理机制,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的建设及创新,以构建与之相匹配的人力资源为重点,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和支持力度,进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政校企协同背景与区域经济耦合机制的机理

综合上文的相关论述不难发现,政校企协同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影响,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笔者利用物理学中的耦合概念进行解释,通过这一概念揭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对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影响。政校企协同符合高校改革建设的发展机制及规律,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建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果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结合,就可以有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和生产资源的互相影响和共同进步[1]。耦合机制主要以两者之间的有机组合和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为主体,通过对互动发展现象的概括来形成耦合机制。需要注意的是,耦合机制以两者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非线性关系的总和为核心,不同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程度不同。政校企协同机制能够更好地体现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内在要求,两者之间的耦合互动现象非常明显,内在逻辑关系较为密切,能够实现互相支撑和共同进步,具有极为明显的内在机理[4]。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有所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劳动生产力的提升,只有积极调整发展目标,以经济建设为重点,才能够更好地体现经济增长的实质需求。政校企协同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增长,不再以简单的劳动力增加为主,而是积极转向技术投入和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劳动力的综合技能。

三、基于政校企协同背景下对区域经济耦合机制的影响表现

综合上文的相关论述可发现,政校企协同符合学校发展以及企业经济建设的实质要求,对促进教育资源和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意义重大。在建设区域经济的过程之中,必须要着眼于政校企协同发展的现实条件,积极调整发展模式以及合作理念,关注三者之间的完美融合。常洁等学者在对中小企业协同进行分析和研究时明确提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体现各自的竞争优势,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及水平的综合提升,为企业的经济建设及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的智力基础[4]。

政府则能够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给予学校和企业更多的政策扶持以及制度保障,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充分体现校企合作的重要价值,保障学校与企业能够实现互利共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理念产生的较大变动,为了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积极规避各类负面影响,各个区域必须要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深入分析政校企合作的要求,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及轨迹,从整体上提高生产资源、建设资源以及管理资源的使用效率。

(一)人才供需要素的耦合

区域经济的转型及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只有实现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完美融合,才能够体现区域经济转型的实质要求及社会作用。在信息时代下,许多企业开始以信息化发展以及高科技发展为重点,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现代科技的高技能人才备受关注。因此,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代发展趋势之间的紧密对接,许多学校开始主动寻求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真正实现人才供需要素的耦合,保证人力资源质量的综合提升。在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现代新兴企业越来越关注人才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其中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精神较强的人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学校在实现政校企协作的过程中需要着眼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条件,以培养高技术人才为重点,了解企业对人才所要求的技术和相应知识,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策略及目标,将企业管理与创新经济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提升人才的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政校企协同中为学生提供参与一线生产的机会,保障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树立良好的开拓精神和意识[6]。对于学校来说,在实现自身转型时需要以行业性和区域性的服务定位为中心,关注学科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的核心要求,结合生产与管理的现实需求,积极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政校企协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耦合机制的重要作用。

(二)转型资源条件要素的耦合

在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时,许多地方企业的综合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资金来源渠道越来越丰富,拥有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生产技术、生产场所以及技术工人。经济发展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需要着眼于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资源条件,关注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要求,不再以简单劳动利益的投入为中心,而是主动积累人力资本和科技人才,促进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稳定提升,积极利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另外,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转型来说,也需要结合这一现实问题,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模式。学校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人才资源,教育教学实验设备,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完善,能够为科研工作的落实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但是在高校转型的过程中,学校受到了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在大众教育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及障碍。一些地方高校开始寻求政校企协同合作,加强与社会各界之间的联系,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来解决自身的人才培养问题,为社会输送对口的人才。由此可以看出,政校企协同既符合学校转型的要求,还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极为明显的耦合作用。如果高校能够结合资源条件要素实现自身的转型,那么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建设及发展将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

(三)转型发展制度建设的耦合

转型发展与体制机制的转型密切相关,在推动政策改革的过程中,如果忽略了转型发展带来的机制体制的变革,最终的效果将不容乐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国家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实际,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是高等院校的主要社会使命。学校需要为本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关注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围绕企业的发展及区域经济建设的现实条件,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其中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尤为关键,产教结合不仅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还能够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及调整提供参考与借鉴。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只有积极深化改革,注重协同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中心的区域创新发展模式,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作用及价值。高校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调整自身的发展模式以及人才培育目标,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政校企协同机制,在学校智力资源的支持之下,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通过开展全方位合作来实现生产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

唐宇等提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两者之间的转型发展制度建设密切相关,存在一定的耦合作用。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可以为高校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及平台,学校则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及智力支持,如果能够实现政校企协同发展,那么对区域经济的建设将会有明显的推动作用[6]。从目前来看,许多高校在转型的过程之中,以学科专業群对接区域产业群为基本原则,着眼于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对人才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及引导,充分体现学科专业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另外,对于学校自身的稳定发展及建设来说,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需要积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站在国家和法律的层面调整发展模式以及运营机制,关注不同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及研究,了解实践教学的现实要求,在与企业合作与互动的过程中解决自身的后顾之忧。区域经济也可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获得更多的智力支持以及依据,保障自身的正确发展方向,从整体上提升企业以及其他经济主体的综合竞争实力,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利用。

四、基于政校企协同背景下区域经济耦合机制的影响对策

政校企合作对推动企业、学校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政校企协同背景下,区域经济获得了更多的智力支撑和制度保障,因此如果能够实现三者的完美融合,那么对区域经济的建设将会有极大地促进作用。为了充分体现耦合机制的指导作用和促进价值,政府、企业和学校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了解各自的竞争优势、发展理念及战略方向,以此来找准相互合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保障生产资源、管理资源和教育资源都能够实现充分的利用及配置[7]。

(一)构建政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政校企合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成效,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学校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拉长战线,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积极推动管理工作、经济建设工作以及育人工作的大力落实。与其他合作机制相比,政校企合作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为了尽量避免工作遗漏以及缺失,政府企业和学校需要充分考虑各类影响要素,以构建完善的合作育人机制为重点,分析各自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理念,关注联合培养,以此来更好地提升人才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的稳定建设及发展。

学生的在校学习、企业的社会实践以及政府的制度管理、政策管理最为关键,如果能够实现学校资源、企业资源以及政治建设资源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共赢,那么对区域经济将会有明显的作用。为了满足政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构建要求,学校、政府以及企业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寻求合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关注合作企业以及政府的工作机制,通过系统合作来推动学校核心课程的顺利改革,共建专业教学以及实验中心基地,保障学校能够在一个更加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政策制度环境下实现自身的稳定运作。

行业专家以及政府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参与人才培养目标评价与修订的过程,构建完善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了解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要求以及目前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专业人才能够参与社会评价工作。学校自身需要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以定期评价和不定期的抽查为中心,充分体现课程体系设计的针对性和合理性,让各个行业的专家及以企业政府管理工作人员都能够获得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机会。另外政府管理人员以及行业专家还可以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更多帮助,融入新鲜的血液和最新的信息。

(二)推进政校企联合办学实践

在构建合作竞争机制之后,政府和学校企业则需要关注办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障该合作机制能够落实到位。成熟的政校企合作育人体系的构建最为关键,学校需要结合目前的人才培养要求,加强与对应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核心专业的大力改革,保障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人才目标的顺利实现。结合实践调查不难发现,许多高校开始重新调整自身的发展路径,与企业和政府共建实验中心和研发基地,积极招收专业对口的人才,进而从整体上提升自身的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尽量避免教育资源和生产资源的浪费,学校还可以采取试点的形式,挑选出实践性较强的试点专业,通过设置不同的专业项目,采取政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积极地推动三方合作和互利共赢,充分发挥政校企协同背景下,对区域经济耦合机制的正面影响作用和价值,为区域经济的稳定建设提供创新动力。学校也可以着眼于目前的教育教学困境,积极调整教学思路和方略,加强办学实践活动的改革,促进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为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创新提供更多路径。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专业的实践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和要求有所区别,学校需要坚持差异化的教学和个性化的培育,了解不同专业的教育背景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以此来实现有的放矢,保障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应用,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政校企合作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保障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迅速地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为区域经济的稳定建设及发展做出自身相应的贡献。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评价作用和价值

对于政校企协同来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核心,政府则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以及评价监督作用。因此,在完成前期的主体教育任务和生产任务之后,政府需要做出相应的评价,了解生产目标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站在宏观的角度,以全面、科学、客观、公正为原则,充分体现政府的评价作用,规范政校企合作的内涵以及合作行为。

首先,政府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重要价值,加强指导工作,为参与者提供政策保护以及依据,了解政校企协同发展的现实条件以及所出现的各类不足,保障高校以及企业能够持续开展系列创新合作活动,推动实现多方合作共赢的局面。

其次,政府、企业及高校需要积极构建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着眼于时代发展与变革的要求,成立一个行业性的权威评估机构,企业、院校、政府以及行业都需要参与其中。其中评价体系的构建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合作成果、合作方式、合作安全性、合作规范性、合作社会效益以及双方满意程度都是十分重要的评价指标以及考核要求。政府需要注重宏观分析与微观研究之间的结合,抓住客观评价的重要依据,了解三方互利共赢的核心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有的放矢,保障評价质量及水平的综合提升。

最后,政府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者需要根据最终的研究和评论结果,了解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客观公正地落实企业应享有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保障高校能够主动参与其中,给予学校更多针对性的帮助以及政策扶持,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财政拨款和行政管理的形式,促进政校企三方共赢和互利互惠。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政府也需要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发挥纽带作用,构建政校企合作的筛选机制,积极引进知名度较高,同时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以及区域经济的建设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自身公共管理的目标及价值。

五、结语

目前在我国面临深刻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开展政校企协同合作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价值。政校企协同对生产资源、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地方政府应该坚持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推进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研究表明,政校企协同与区域经济两者之间的耦合机制非常明显,未来地方政府应以政校企协同为工作抓手,充分发挥三者协同与区域经济的耦合作用,加强政校企协同系统研究,完善协同机制,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1]沈泽梅.基于“政校企协”四位一体的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的路径与方法探索[J].南方农机,2020(8):91-98.

[2]陈兵.校企协同创新 重构人才培养方案[N].中国电子报,2020-07-28(003).

[3]周佳栋.高质量发展格局下的研究生科技人才培养探索——评《基于素质模型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8):278.

[4]常洁,乔彬.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20(6):185-188.

[5]Claro Workforce Analytics. Claro Workforce Analytics LaunchesTalent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Toolkit[J].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sweekly,2020.

[6]王辉,高洁琼.场域理论关照下的产学研合作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49.

[7]唐宇,于娟,王兵,魏金民.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6):160-163.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分析
辽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辽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分析
湖南省高职教育对接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