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分析

2021-03-24 15:42王建军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经验借鉴路径分析问题导向

王建军

摘   要: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全面理清乡村振兴的短板,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所在。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短板,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六盘水“三变”模式、安顺“塘约道路”,实施新时代乡村振兴工程,以实施新治理、建立新秩序、培育新农人、提升新农业、建设新乡村、创造新生活等为着力点,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问题导向; 路径分析; 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21.01.022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s forward the requirements of effective rural governance, ecological prosperity and industrial prosperity. The key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to adhere to the problem-oriented and goal-oriented, and comprehensively clarify the short boar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view of the short board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project of “thousands of village demonstration, thousands of village renov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three changes” mode in Liupanshui, and the "Tangyue road" in Anshun City are used for reference to implemen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ject in the new era.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governa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order, the cultivation of new farmers, the promotion of new agri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villages, and the creation of new life as the focus, th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is continuously promoted 。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roblem orientation; path analysis; experience reference

2017年中央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1]22,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并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任务明确为“三步走”[1]159-160。2019年中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1]748。2020年中央提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2]。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要求、意见、规划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路线图、施工图。北京具有“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3]特点,京郊Y区有376个行政村,其中72%为山区村;农业户籍人口15.1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52.8%,是典型的農业区。深入分析Y区乡村振兴战略短板,充分借鉴国内有益经验,有助于精准补齐短板,有助于推动北京率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十大短板

Y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面临着乡村振兴资金不足、乡村人才缺乏、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农村产业效益低、人居环境质量不高、乡风文明亚健康等诸多问题,剖析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主体责任不明晰、规划引领不强、资源分散、历史欠账多、乡村治理低效等。

(一)乡村振兴资金不足

乡村振兴战略所需要的大量资本缺少有效的积累方式和来源,无论是政府、金融机构、社会资本,还是农村集体、农村居民,都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目前全区财政处于开源节流的紧缩阶段,大幅增加涉农财政投入的空间有限。涉农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存在一定程度的“贷款难”问题。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途径和机会仍不明显,乡村自有资本也比较薄弱,村集体收入来源单一、发展动力不足。很多村来钱的重要方式就是“三个给”,即区财政给、所属乡镇给、涉农部门给,普遍缺乏自身“造血”功能,仍未突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资源,无发展”的瓶颈性困境制约。2019年经营性收入小于50万元的村有275个,其中,无经营性收入的村有16个。村集体账内收不抵支的村有173个,村集体基本没有主营业务收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空壳化”的现象比较突出。

(二)乡村人才匮乏

无论是留在农村的现有人才资源,还是走出务工的“待返乡”人才资源,综合素质明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求不适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面临着总量不足、结构失调、良莠不齐的问题。Y区初中及以下学历、无技能的农村劳动力接近70%,拥有的技能主要集中在驾驶、种植等行业,这样的学历技能状况难以保障其在城区长期稳定就业,也难以保障其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从就业岗位的综合因素来看,Y区农村外出的劳动力就业质量并不乐观,就业范围多集中于产业链条中下端,即便他们回乡创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也面临自身能力不足的挑战。

(三)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Y区山区面积大,川区面积少,整体用地指标有限,加之历史遗留问题,少数企业审批土地以“圈地”为目的,已供土地建设容积和投资未能达到规定要求,造成建设用地部分闲置。耕地方面,成规模集体土地偏少,农户家庭承包土地,空间上过于分散,整合发展困难。附属在土地上的农村资源还需深入整合,Y区农村大量的闲置资源仍处于“沉睡”之中,资产经营尚未深入开展,农村闲置房产亟待综合开发利用,部分文化遗产还未充分利用,限制了农民的资产性收益,不利于农村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自全区产权制度改革以来,通过北京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累计完成农村集体产权交易项目32宗,涉及土地面积9996亩,成交金额1.19亿元。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土地、山林资源处于低效利用或闲置状态,即使是正在经营的,也仍以简单分散的土地、房屋、山场租金为主,经营方式单一,收益低。

(四)农村产业效益低

Y区都市型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融合深度依然不足,存在融合程度低、层次浅、不紧密等问题;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仍然相对较少,规模较小,基础设施薄弱,创新相对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合作社在标准化生产、市场开拓、品牌开发等方面仍有不足,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种养大户经营素质还不高,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能力较弱,导致经营主体联结松散,组织化程度较低,制约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高效发展。种植结构不尽合理,粮食作物比重仍然较大,养殖业规模化程度低,成规模的主导产业尚未形成,产业链条短,产业规模效应不凸显。

(五)人居环境质量不高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与城镇相比还不完善,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求;平原地区农村电力基礎设施建设滞后,影响煤改电工程进展;农民收入增速任务艰巨,低收入农户脱低成果需要持续巩固。特别是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提高,小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而农村道路总体规划落实还不到位,村域内路网建设不完善,质量不高,外加一些村民私自占用公共道路,车辆通行困难成为村民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据调查,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之中,“村内道路狭窄、通车不方便”占36.6%;部分农民的杂物堆放问题占48.8%,一些农户习惯将一些建筑材料、生产生活器具就近杂乱堆放,农村环境显得“乱”“杂”。另外饮用水质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很多问题,仍需要下大力气解决。

(六)乡风文明还存在“亚健康”

新时代群众的利益诉求更为具体,基层群众对自身的利益识别和诉求越来越清晰,诉求的范围越来越广,既包括宅基地、土地征用、流转、拆迁、低保、医保等现实利益问题,也包括基层选举、干部作风、历史遗留问题等。同时,伴随着优惠政策的增多,基层群众的等、靠、要的思想及攀比心理也在逐步升高。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在农村沉渣泛起,迷信、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等消极思想悄然滋长。邻里之间、亲朋之间矛盾纠纷增多,与人为善、互爱互助的风气日渐淡化。农村居民的空闲时间,基本上用来看电视、看微信、打牌、打麻将等,村里组织的群体性文化活动偏少,明显满足不了农村居民的精神需求。

(七)乡村治理还存在低效现象

从当前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看,乡村治理面临不少紧迫课题。既有能力不足、思路不清的问题,也有服务意识不强,担当不够的问题。有的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有组织没力量、有名无实;有的村党组织带头人素质不高、能力不强,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特别是一部分村级党支部书记和两委成员综合素质不高,存在着发展思路不清、发展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群众工作薄弱等问题。村党支部书记中,只有少数属于致富能人任支部书记,大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属“经验型”“资历型”村干部,在处理问题时基本是以“经验”为主,靠“面子”办事,管理村级组织和村政事务的办法少,招数低,效率差,使得村里发展缓慢,村内矛盾难以及时解决。受传统小农经济、小生产习惯束缚,工作等布置,解决问题等红头文件、等政策、等资金,,缺乏闯劲,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

(八)微腐败问题依然突出

农村“两委”干部违法违纪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特别是近几年农村干部作风不正、漠视群众,甚至违纪违法,出现“小官巨贪”现象。有的非法占有村集体资金,非法侵占集体土地;有的违反议事规则,个人决定村集体重大事项;有的拉票贿选、寻衅滋事,破坏换届选举秩序;有的虚列支出,套取村级公益事业专项资金,违法用于他途;有的故意隐瞒违法违纪事实,不如实向党组织说明情况;有的在公益岗位安排中,优亲厚友。

(九)村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还不清晰

乡村振兴战略到底由谁来实施?调查中发现,基层干部群众对此认识不一,2%的人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应该由中央负责,5.3%的人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应该由市政府负责,66.7%的人认为,应该由区政府负责,20%的人认为应该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6%的人认为,应该由村级党组织负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责任的交叉,加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长期性、艰巨性,村级党组织容易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归于上级党委政府,忽略了自身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体的认识。村级党组织对三资核查、扫黑除恶、两委换届、巡视巡察、专项检查、审计考核等查摆出的问题,还缺乏明确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十)支农体系相对分散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和投入,才能够顺利推进。但因当前体制的原因,各部门间工作不衔接或衔接程度不够,亟须增强协同。职能协调难,全区涉农部门众多,在2019年3月机构改革前,有农工委、农委、农业局(动监局)、农经站、农机服务中心、种植业服务中心、果品服务中心等机关事业单位,Y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Y区低收入村户增收工作领导小组、Y区农村地区“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领导小组、Y区农村居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导小组等议事协调机构。2019年3月机构改革后,裁撤原农工委、农委、农业局(动监局)、农经站、农机服务中心、种植业服务中心、果品服务中心,相关职能调整到新组建的农业农村局,同时新设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Y区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保留Y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Y区低收入村户增收工作领导小组、Y区农村地区“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领导小组等议事协调机构。此外乡村振兴还涉及组织部、民政局、发改委、住建局、文化和旅游委、园林绿化局、乡镇政府等单位。各单位对乡村振兴建设高度支持并积极参加,但由于管理条块分割、职能交叉,还存在行动不协调,涉农项目难以有效衔接,涉农资金存在“撒芝麻盐”分散使用的现象。

二、国内乡村发展的经验借鉴

国内许多地区结合地方特色和自然资源禀赋等情况,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探索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和建设模式。通过“他山之石”,分析和审视乡村发展实践,为当下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方案,避免弯路和教训。

(一)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2003年6月,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倡导和主持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在全省启动“千万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以建设全面体现小康水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农村新社区建设为重点,以村庄的整理和整治建设为切入点……把传统村落整治建设成为规划科学、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服务健全、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生活富裕的农村新社区。”[4]十多年来,浙江省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6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发出《关于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通知》。

(二)六盘水“三变”模式

六盘水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村居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5]。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龙头企业、农村居民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构建以农村居民为主体的产业发展平台;通过股份制改革盘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和人力资本,以股权为纽带整合农村、政府和社会的各种资源要素注入产业发展平台,形成推进产业发展强大聚力合力,提高组织程度,发挥规模优势,既壮大集体经济,更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具体而言,资源变资产,就是村集体将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要素,通过入股等方式加以盘活。资金变股金,就是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各级财政投入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村居民持有的股金投入各类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农村居民变股东,就是农村居民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东、参与分红。

(三)安顺“塘约道路”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探索出以“党建引领、改革推动、合股联营、村民自治”为主线的发展思路[6],使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塘约村在上级部门的领导、支持和鼓励下,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权、农村集体财产权的“七权同确”,成立村社一体的合作社即金土地合作社,把承包到户的责任田通过自愿入股的方式全部集中到村集体,由塘约村金土地合作社统一经营。同时,根据村民专业和特长,金土地合作社下设市场营销中心、农技培训中心、妇女创业会、运输队、劳务输出中心、建筑队等各个实体机构。金土地合作社实行“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模式,鼓励村民以土地和资金与集体合股联营,按照合作社30%、公积金20%、村委会10%、村民40%的模式进行利润分成,促成村集体与村民的“联产联业”、“联股联心”。塘约村走上了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了民心由散到聚、村庄由乱到治、村民由穷到富的变化,走上了村强民富的坦途。

(四)国内其他地区乡村发展的启示

1. 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引领、项目支撑。编制乡村规划坚持科学的规划理念,综合考虑农村山水肌理、发展现状、人文历史和旅游开发等因素,结合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做到“城乡一套图、整体一盘棋”,把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转化成年度行动计划,细化为具体的实施项目,重点推进,以点带线,以线织面。

2. 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施策。因地制宜,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宜文则文的原则将乡村分类谋划。尊重发展规律、尊重发展实际、尊重群众意愿,防止雷同式发展,突出特色、典型引路。多数地区都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建设模式上、进度上、政策支持上不搞一刀切,使乡村发展真正符合城乡发展规律,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符合群众发展要求。

3. 坚持农村居民主体、维护农村居民利益、促进农村居民富裕。充分尊重农村居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村居民在乡村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村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村居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村居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 坚持全面振兴、整体部署、协调推进。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5. 坚持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城乡融合。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鄉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6. 坚持绿色发展、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发展。

三、突破乡村振兴战略短板的思路

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短板,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六盘水“三变”模式、安顺“塘约道路”等先进地区经验,实施新时代乡村十大工程,以实施新治理、建立新秩序、培育新农人、提升新农业、建设新乡村、创造新生活等为着力点,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立足治理有效,实施“新时代乡村善治”工程,走乡村善治之路

按照“一核多元”组织架构,强化党组织在农村各项工作和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紧跟新时代要求,形成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两委”关系协调,村民经济组织、村务监督组织等健全的乡村治理机制。村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方面的重要工作,都要由村级党组织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讨论决定、领导实施。加强乡镇纪委对村民监督委员会的联系和指导,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村务决策、村务公开、“三资”管理、工程建设、惠农政策、耕地保护、土地流转等工作的监督,确保村务公开透明、合法合规。

(二)立足乡村整顿,实施“新时代天网”工程,走风清气正之路

建设廉洁乡村,从微处治理,往细里严查,用好警示教育、案件查处和制度建设组合拳,发现一起从严查处一起,让“微腐败”无处遁形。加强涉农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建设平安乡村,树立依法治村的理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村居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严厉打击把持基层政权,操纵破坏基层换届选举,垄断农村资源、侵吞集体资产,利用家族、宗族势力横行乡里,在征地、租地、拆迁等过程中煽动闹事,在乡村非法高利放贷等黑恶势力。

(三)立足产业兴旺,实施“新时代腾笼换鸟”工程,走质量兴农之路

选择产业是“新时代腾笼换鸟”工程的重中之重。在选择主导产业方面,考虑“小”产品如何做“大”,考虑一产如何“接二连三”,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做好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用好产业发展资金,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供给侧改革,农业要精准定位,引导和鼓励农业大户、合作社,带头、带动农户通过科技化等多种手段,在解决农药残留、提速生鲜物流等方面下功夫,提供高质量的供给和服务。

(四)立足生态宜居,实施“新时代村景合一”工程,走美丽乡村之路

综合治理农村环境问题。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营造优美大地景观,统筹做好山水林田路村建设。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加强村庄建设和更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视5G技术普及,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五)立足安全可控,实施“新时代资本积累工程”,走资源整合之路

解决支农项目“撒芝麻盐”“九龙治水”等问题,需要加快“三农”资源整合,改变资源分散状态,加快“五根指头攥成拳头”,形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合力。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机制,让用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作用,发展财政资金“指挥棒”“撬动杆”“吸铁石”“药引子”的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流向乡村。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稳定政策预期,优化投资环境,遵循市场规律,让更多的工商资本参与进来。农业银行、农商银行、村镇银行要真正成为农民身边的银行,在乡村振兴长期信贷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六)立足高效节约,实施“新时代土地改革工程”,走优化配置之路

围绕权属明晰抓确权,围绕市场价值抓赋权,围绕资产流动抓易权,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农村集体财产权等精准确权,明晰集体与个人各类产权,实现产权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分离,为农业生产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让三权分置落地生根,改革唤醒农村沉睡的土地、农民闲置的农房、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实现出租、出让、转包、入股,变资源为资本。

(七)立足动员服务,实施“新时代社会动员”工程,走共建共享之路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社会动员,需要各行各业各地各部门心系乡村,情倾乡村,从不同角度鼎力支持乡村。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做出制度性安排。形成“乡村振兴人人有责”、“谁出力谁受益”的风气,以“乡情”“乡愁”“利益”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以不同方式,回馈乡村。确保对乡村振兴敢于建言、勇于投身、乐于奉献的各行各业人士在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不吃亏,形成以参与乡村振兴实践为荣的社会风尚。

(八)立足政策吸引,实施“新时代上山下乡工程”,走人才集聚之路

党领导“三农”工作的干部队伍要配优配强。乡镇书记是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驻村第一书记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责任人,村支部书记是乡村振兴的直接责任人。培育上山下乡的“绿领”大军,建立乡村“人才库”,对乡村人才实施分类分层管理,盘活各类人才资源。组建由优秀农业科技人才、乡土专家组成的“绿领”领军人才。培养“新农人”,培养和造就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

(九)立足乡风文明,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程,走文化兴盛之路

乡风文明既要講正气,讲出真理的味道,也要接地气,讲出乡土的气息。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飞入寻常百姓家,把乡村变成学习新思想的大学校、大党校、讲习所,促进农村党员群众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思想,实现理论时代化、大众化、生活化,做到日用而不觉,日用而不知,不断形成好家风、好村风、好民风。通过接诉即办、未诉先办等工作,让群众既富“口袋”也富“脑袋”,既教育引导干部,又教育引导群众,既反对“命令主义”,也反对“尾巴主义”。

(十)立足战略安排,实施“新时代乡村规划”工程,走久久为功之路

编制规划,顶层设计,扎扎实实把每一个“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好、实施好,既让农民看到长远利益,更要形成统一的标准和稳定的政策。按照中央、市委要求,对接顶层设计,结合具体实际,把重要任务进一步细化实化,确定一批重大工程、重大行动和重大计划,明确实施步骤。蹄疾步稳,循序渐进,不搞“大跃进”,不做超越发展阶段的事,不开难以兑现的空头支票,不盲目地吊群众胃口,不一味拼速度;防止城市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防止脱实向虚,冲击农村实体产业,守护好青山绿水,守护好历史遗产。

总而言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做到党建引领起来、农民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产业发展起来、生态宜居起来、乡风文明起来,实现党建变主业、村民变居民、资源变资产、产业变链条、乡村变景区、乡规变民约,使党支部更有凝聚力,村庄更有精气神,村民更有归属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2]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N].人民日报,2020-12-30(01).

[3]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R].北京: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19(11):11.

[4]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64.

[5]王东京.振兴乡村产业要以农民为主体[N].经济日报,2019-10-14(16).

[6]彭海红.塘约道路:乡村振兴战略的典范[J].理论建设,2018(1):110-112.

[责任编辑、校对:党   婷]

猜你喜欢
经验借鉴路径分析问题导向
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国外舞剧档案管理的经验借鉴分析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中外供给侧改革的比较与启示
供给侧改革概述及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