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多层次作者及热点研究主题演化分析

2021-03-25 08:04马晓伟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1年2期
关键词:发文领域图书馆

马晓伟(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2006 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1],全民阅读活动逐步被学界所关注。出版社、图书馆、各类高校及居民社区都是阅读推广的主体,其中图书馆作为提供阅读服务的中坚力量,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专业的人才队伍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本文对现有图书馆阅读推广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及热点研究主题,进而对目前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探讨现有研究的空白与不足,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拓展新的思路。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以CNKI 数据库为数据源,以主题=“图书馆”and“阅读推广”or 篇名=“图书馆”and“阅读推广”or 关键词=“图书馆”and“阅读推广”进行精确检索,来源类别选择“CSSCI”(由于《情报学报》未被CNKI 收录,本文不对该刊所登文章进行分析),时间跨度为“2008—2019年”,共检索到1,907 篇文献(检索时间为2019年12 月10 日),对文献进行筛选并剔除会议记录、文摘、报告及重复文献,共获得样本文献636 篇。对文献题录信息以Refworks 格式进行保存,作为可视化知识图谱的数据来源。同时将这些文献按“作者”“题名”“文献来源”“发表年度”“关键词”及“摘要”6 个字段以表格导出并保存,作为多层次作者分析的数据源。

1.2 多层次作者分析模型

北京语言大学黄月博士发现不同层次的科研人员对同一专业的侧重点与需求不同,并依据核心作者的发文情况构建出多层次作者模型[2]。该模型将科研人员分为入门型科研人员、专注型科研人员、管理型科研人员三类;将作者分为代表性学者、研究团体及持续代表性与近期代表性作者三个层次,并依据作者类别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划分,以明确某一研究领域的作者层次,具体模型如图1 所示。其中,入门型科研人员是指对该领域研究较浅或刚接触该领域研究的相关学者,如硕士、博士研究生与高校讲师或科研机构的助理研究员等,他们关注的是该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专注型科研人员是指具有较强理论基础,且对该领域研究有独到见解的科研人员,如各学校的副教授或硕士生导师以及从事相关研究性工作的副研究员等,他们关注的是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团队及其研究成果;管理型科研人员是指在该领域具有一定权威性与话语权的学者,如学科领域的博士生导师、教授及学科带头人等,相较于入门与专注型科研人员,他们更关注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及其相关的研究人员以及持续代表性与近期代表性作者。

图1 多层次作者分析模型

针对不同层次的作者选取不同的指标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① 针对近期代表性与持续代表性学者,由于其对领域关注较为持续,发文数量较多,因此对相关文献依据发文时段进行划分,对各时段作者的署名加权得分进行排名,依据排名变动情况确定该领域不同时段的代表性作者。② 针对研究团体,通过作者间发文的合作网络关系进行分析,并结合作者间的合作强弱来确定各团体之间的关系。③ 针对代表性学者,选取作者发文量为主要分析指标,结合作者署名加权得分进行排序,以反应作者的代表性程度。作者署名加权公式为:第S 名作者权值S 表示作者署名名次,N 表示署名作者的数量。一篇文献中,所有署名作者的得分总和为1。

本文将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主题下的核心作者进行层次划分,对代表性作者、研究团体及持续代表性与近期代表性作者进行分析。

2 多层次作者分析

2.1 作者及机构发文量分析

作者发文数量是该作者对某一研究领域关注度与贡献度的直观反映,分析作者发文数量,可以明确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本文通过对636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可知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为范并思,发文数量为9 篇(包含合作发文)。依据普赖斯定律:m 表示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nmax表示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3]。因此m 取最大整数为3 篇,即发文量在3 篇及以上的作者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依据署名加权得分进行排序得到表1。

表1 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发文量3 篇及以上的作者

由表1 可知:① 2008—2019 年间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领域作者署名加权得分排名前10 的作者分别是范并思(9 篇)、郭文玲(6 篇)、张丽(6 篇)、陈幼华(6 篇)、刘时容(4 篇)、罗小红(4 篇)、曹娟 (4 篇)、吴晞 (4 篇)、陈亮 (4篇)、李海燕(3 篇);② 刘时容、罗小红、吴晞3 位作者发文量与署名加权得分数值相等,说明这3 位作者在该领域的研究通常是以独立作者身份进行发表;③ 杨新涯、王磊、刘偲偲、熊伟、赵飞、惠涓澈、吴亚平、魏群义8 位作者发文量较高,但加权得分较低,说明这8 位作者与其他作者合作较多;④ 综合发文量与署名加权得分得到范并思、郭文玲、张丽、陈幼华、刘时容、罗小红、吴晞、曹娟、陈亮、杨莉、谢蓉11 位作者为2008—2019 年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作者。

对表1 中核心作者的发文情况依据其机构来源进行分析,将发文机构划分为高校、公共图书馆及其他机构三大类,对各类机构的发文数量进行统计,其中不同机构作者合作发文的以各机构一篇次计入机构发文量,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机构发文量如图2 所示。

图2 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机构发文量统计

从图2 可以看出,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高校,发文量为122篇;其次为公共图书馆,发文量10 篇;最后是以纪念馆及阅读推广委员会为代表的其他机构,发文量仅为2 篇。其中高校图书馆的发文量表明了高校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的主体,其关注度明显高于其他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分别以10 篇、8 篇的发文量排在前列。在高校所属的二级学院中,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与安徽大学管理学院的发文量也较为可观,分别是9 篇与7 篇。而在公共图书馆中,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图书馆以4 篇的发文量排在前列。

2.2 作者合作网分析

利用Vosviewer 可视化软件,将636 篇文献的题录信息以Refworks 格式导入到软件中,将作者发文量阈值设置为2,得到122 位作者,对其进行作者合作分析,构建出作者合作网络图(见图3)。其中,节点的大小表示作者发文数量,节点间连线粗细表示作者间合作强度,不同颜色的节点簇表示不同的研究团队。

图3 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

根据图3,本文将发文量在2 篇及以上的作者划分为11 个主要研究团队,并通过分析各团队发表的文献内容,结合发表文献的数量,绘制出研究团队与研究主题矩阵表(见表2)。其中,“*”表示该团队的重点研究领域,发文量较多;“△”表示该团队的次要研究领域,发文量较少。

从表2 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领域研究团体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阅读推广的活动与实践总结方面,这与该领域的研究学者多为高校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有密切的关系,他们通过对实践的经验总结与活动不足的分析,以探究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建设路径;其次关注度较高的研究主题包括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图书馆发展经验引介、数字阅读推广机制的研究、儿童和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模式的探析及阅读推广基础理论的研究等。

表2 研究团队及其研究主题矩阵表

由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作者合作情况(见图4) 可知,2008—2019 年,该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逐年增加,作者合作率整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尤其是2012 年后,作者合作频率均高于28%,表明在该主题研究领域下作者合作频率较高。

图4 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的作者合作情况

2.3 核心作者演化分析

本文结合年发文量将文献划分为2008—2015年、2016—2017 年、2018—2019 年三个时域,依据作者的加权得分进行排序,保留各时段加权得分大于1 的作者,得到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文献的核心作者演化表(见表3)。

表3 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核心作者演化表

由表3 可知:① 2008—2015 年,该时段的核心作者为罗小红、范并思、郭文玲、吴晞、谢蓉等20 位作者,这些作者在该时段影响力较大;② 2016—2017 年,该时段的核心作者包括王宇、郭文玲、金玲、李海燕、刘君霞、刘时容等20 位作者;③ 2018—2019 年,该时段的核心作者包括张丽、蔡迎春、曹娟、陈幼华、姜玲等17 位核心作者;④ 在三张榜单中,名字出现两次及以上的作者包括范并思、郭文玲、张丽、曹娟、陈幼华,说明这5 位作者对该领域的研究及其关注度较为持续。

综合表1 与表3,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持续代表性与近期代表性作者为范并思、郭文玲、张丽、曹娟、陈幼华、罗小红6 位作者。

3 热点研究主题分析

3.1 基于关键词共现与突现的数据可视化分析

文章的关键词可以反映研究主题,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与总结,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分析可以看出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的变化,反映出这一研究领域作者所具有的共识与共同关注。

3.1.1 关键词共现分析

本文利用CiteSpace 对636 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筛选出频率大于3 的关键词,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由关键词共现图谱可知,图书馆阅读推广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其他高频关键词还包括全民阅读、经典阅读、阅读推广活动、数字阅读等。对这些关键词进行汇总,依据关键词间的共现频次绘制出关键词亲和图(见图5)。

图5 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关键词亲和图

综上,国内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对阅读推广主体的研究。该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包括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馆员、阅读推广人、中学图书馆等。阅读推广主体为该行为服务的发起者,通过对推广主体进行研究可以明确其具体功能定位及角色职责。

(2)对阅读推广客体的研究。该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包括绘本、传统文化、经典阅读、读者活动、亲子阅读、读书活动等。阅读推广客体是阅读推广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其研究可以明确阅读推广实践中哪些内容值得推广,哪些内容的推广力度不足,从而对未来阅读推广实践中的内容进行补充与改进。

(3)对阅读推广对象的研究。该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包括大学生、儿童阅读推广、儿童阅读、大众阅读、分级阅读、读者需求等。推广对象是阅读推广服务的重要参与者,是服务的主要受众。通过对推广对象的研究,可以明确目前国内读者的阅读情况与阅读需求,更可以帮助推广主体针对不同受众人群采取不同的推广策略。

(4)对阅读推广载体的研究。该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包括数字阅读、数字阅读推广、学生社团、手机阅读、移动阅读、微博、微信等。推广载体是推广主体服务于推广对象的重要媒介,通过对推广载体的研究可以明确各阅读载体在推广实践中所存在的优势与弊端,以便于推广人选取更加合适的媒介以达到更好的服务效果。国内对推广载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数字化阅读与微信、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传播渠道,很好地结合了目前阅读推广中的现代化技术背景,扩大了阅读推广的影响力。

(5)对阅读推广理论的研究。该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包括阅读推广模式、阅读推广联盟、推广模式、评价机制、阅读素养等。推广理论是对阅读推广活动与实践的总结,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实施与策划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国内学者对阅读推广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阅读活动的评价机制构建与对阅读推广模式的探索。

3.1.2 关键词突现及演变分析

关键词的突现反映出某一研究领域热点主题的变化趋势,通过关键词的突现分析可以对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主题热点领域的变化进行总结,明确时下该主题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CiteSpace 的关键词突现分析功能,设定λ 值为0.5,得到关键词突现图谱(见图6),并利用该软件的TimeZone 视图绘制出关键词演化图谱(见图 7)。

图6 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的关键词突现图

图7 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的关键词演化图

依据图6 中17 个关键词突现的的起止时间并结合图7 中关键词的演化过程,本文将关键词的突现变化划分为四个时段,并通过各时段关键词的突现与演化过程分析其研究热点。① 2008—2013 年,该时段突现的关键词包括儿童阅读、儿童阅读推广、大众阅读、阅读、社会阅读、少儿图书馆、绘本、大学生、经典阅读等。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对阅读对象及其阅读推广的研究。② 2014—2015 年,该时段突现的关键词包括公共文化服务、阅读实践等,突出对图书馆阅读服务的价值与实践研究。③ 2016—2017 年,该时段突现的关键词包括创新、推广模式、阅读推广人等,同时数字阅读、微信等关键词也呈现较高的使用频次。这一时段的研究主题开始呈现多元化态势,对阅读推广的载体关注度与对国外阅读推广经验总结的研究也开始增多。④ 2018—2019年,该时段突现的关键词包括阅读推广人、新媒体、《朗读者》、传统文化、互联网+等,关注热点包括对阅读推广人的专业教育与培养、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等。

将本文的样本文献划分为3 个时段,对关键词词频进行排序,筛选出词频排名前15 的关键词(见表4)。

表4 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的关键词演化表

由表4 可知,① 在阅读推广主体方面,2008—2019 年,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排名始终位于榜单前两位;2016—2017 年,阅读推广人与图书馆员在阅读推广中的主体作用开始逐步被关注;② 在阅读推广客体方面,经典阅读、阅读推广活动在三个时段中出现频次始终靠前。2018—2019 年,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开始被国内学者关注;③ 在阅读推广对象方面,2008—2015 年,儿童、青少年与大学生是阅读推广研究的主要受众人群,且针对儿童阅读推广的研究具有较高的持续性;④ 在阅读推广载体方面,2008—2015年,数字阅读已经被国内学者所关注;2016—2017 年,其研究开始突增,并成为目前该主题的热点研究领域。同时伴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微信公众平台作为阅读推广的主要载体,其研究热点呈现上升趋势。此外,相较于前两个时间段,2018—2019 年美国等国外阅读推广活动的成功经验总结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话题。

3.2 基于核心作者的研究热点分析

某一主题下核心作者的研究领域可以反映出该主题的研究热点,通过对其发文内容的分析能够快速地掌握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前沿问题及研究进展。本文基于上文表3 所列出的该研究领域各时段的核心作者,通过文本内容分析方法对表3 中核心作者所撰写的文章进行详读,并对文献的核心主题进行梳理总结,从而归纳出目前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领域的热点研究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1)阅读推广现状与推广策略研究。此领域是目前国内作者研究主题的核心,主要作者包括郭文玲、李铭、李园园、杨文建、李怡梅等。郭文玲通过对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沈阳大学、郑州大学等国内9 所大学的阅读推广活动进行调研,从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活动影响力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提出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推广策略,借鉴国外经验,保持阅读推广主题的连续性,从而形成品牌效应[4]。李铭认为,图书馆具有传播与传承文化精神的重要职责,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应当从重塑阅读理念、培养阅读兴趣与拓宽阅读渠道三个方面加强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的主体地位[5]。李园园结合同济大学图书馆“立体阅读”推广的经验,总结了目前国内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服务中存在馆员创新意识不足、读者兴趣不够、主题缺乏新意、推广人员专业素养缺乏、馆际合作不足、社会协同缺乏等问题[6]。杨文建等认为,目前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推广内容错位、推广形式缺乏创新、模式与条件不匹配、反馈机制不完善、评价机制不健全等,提出从社交媒体推广、立体阅读推广、品牌效应发挥、阶段参与机制建设与评价体制完善等方面建立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促进模式[7]。

(2)阅读推广理论研究。阅读推广理论的研究对阅读推广活动的策略及推广形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研究领域的主要作者包括范并思、谢蓉、陈幼华、李武等。范并思认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属性定位是图书馆提供的一种阅读服务,而非其服务的延伸;该服务的目标人群包括普通群众与特殊人群;其服务形式是碎片化、活动化的服务;其价值基础是图书馆员对读者阅读过程的介入[8]。同时范并思还从阅读推广的理论自觉[9]、服务自觉[10]、管理自觉[11]三个层面对图书馆员如何思考、如何实践阅读推广进行了理论指导。谢蓉等认为,图书馆阅读推广是图书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鼓励各类人群进行阅读,并培养其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总结出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三大范式:要素论、模型论、过程论[12]。陈幼华对图书馆阅读推广主题从作者的学科背景、研究视角与主要观点出发,得到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已形成的六个范式:文史范式、图书馆学范式、阅读行为学范式、传播营销学范式、法理研究范式和阅读疗法范式[13]。

(3)阅读推广实践与总结。该领域的主要作者包括刘君霞、罗小红、张丽等。刘君霞基于华侨大学图书馆与学生社团开展的联合活动,认为高校图书馆可以联合学生社团,以社团活动为媒介进行阅读推广[14]。罗小红基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从馆藏策略、活动策略、空间策略、人员策略、经费策略及品牌形象策略六个方面对公共图书馆提升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质量提出部分改善意见[15],认为公共图书馆应当从优化馆藏配置、注重空间营造、加强学校合作、善用社会资源等方面提升阅读推广服务的质量[16]。张丽等对张家港少儿图书馆的“文化超市”阅读推广活动的成效和经验进行总结,认为图书馆应当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同时注重协作协调,发挥品牌效应[17]。

(4)阅读推广新型媒介研究。该研究领域作者主要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关注新型媒介的应用对阅读推广产生的促进作用,探究新兴媒介下的阅读推广模式。主要作者包括吴惠茹、严贝妮、姜玲等。吴惠茹认为,在社交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当借助社交网络媒体,构建服务平台、聚合网络用户、拓展阅读服务、创新推广模式[18]。严贝妮等以国内省级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总结出移动新媒体推广、社交媒体平台推广、面对面体验式推广三种数字阅读推广模式,并提出应当从提升数字资源竞争力、增强读者培训双向互动性、提高社交媒体平台用户粘合度、加强数字馆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高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能力[19]。姜玲通过对艺术院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平台进行阅读推广的情况进行调研,认为图书馆应当将阅读推广与学校发展规划相结合,同时处理好传统阅读推广与新型阅读推广活动之间的关系,并完善微信阅读推广的栏目设置[20-21]。

(5)国外阅读推广经验介入。该研究领域的主要作者有周樱格、陆和建、王丹等。周樱格研究日本少儿图书馆的阅读策略,认为我国的少儿阅读推广应当由权威机构进行指导,并将指导工作深入到阅读推广的各个阶段,在紧抓热点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实效,对不同年龄段的少儿采取分级阅读的形式,保障阅读推广服务的质量[22]。陆和建等基于均等化的视角对中、美社区图书馆进行比较,提出在阅读推广中社区图书馆应当均衡资源配置、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与内容、尊重读者自由选择权利、依托文化特色、构建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五项措施,提升社区图书馆阅读推广质量[23]。王丹选取中美11 家图书馆的4,825 条活动记录为研究对象,从活动特征、目标人群和合作对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可以从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加强推广战略认识、构建活动评估体系、加强分级阅读、关注特殊人群、构建长效合作机制等六个方面进行改善[24]。

(6)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该研究领域的相关学者将推广对象聚焦于儿童、少儿等未成年人,通过分析目前国内未成年人阅读现状与现有阅读模式的不足,对图书馆提供未成年人与大学生等特定人群的阅读推广模式进行探究。主要作者有王妍、李怡梅、张丽等。王妍以天津市河西区少年儿童图书馆藏书票活动为例,通过对活动进行总结,认为图书馆可以以藏书票为阅读推广的载体,引发儿童对阅读的兴趣,通过建立长期有效的活动机制、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引领儿童对藏书票创作等方式达到儿童阅读推广的目的[25]。李怡梅通过长沙市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服务,归纳出少儿阅读的现状及困惑在于少儿可支配时间不足、阅读氛围尚未形成、多媒体资源的干扰等,认为可以依据少儿特点指导阅读、优选网络资源引领阅读、开展宣传活动推广阅读三个方面进行少儿阅读推广[26]。张丽等以西安图书馆开展的学前儿童阅读活动为例,认为可以从加强法律与经费保障、加大宣传并加深合作、发挥家庭的推动作用、建设兼职阅读推广人队伍四个方面来完善儿童阅读推广模式[27]。

4 总结与展望

本文以CNKI 中CSSCI 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来源,对2008—2019 年国内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多层次作者分析与热点研究领域分析,明确该领域的持续代表性与近期代表性作者为范并思、郭文玲、张丽、曹娟、陈幼华、罗小红6 位。并对关键词共现与突现及核心作者发文内容进行分析,得到目前国内该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推广现状与推广策略研究、阅读推广理论研究、阅读推广实践与总结、阅读推广新型媒介研究、国外阅读推广经验介入、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六个方面。虽然目前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稳定发展期,其研究领域亦逐步从单元化、表层性的研究向多元化、深层次发展,研究视角愈发新颖、研究理论愈发完善。但研究仍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完善。

(1)增强学者的持续关注度。目前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度趋于稳定,但从多层次作者的分析结果来看,大部分作者及研究团队的发文量为1—2 篇,且主要集中在某一具体年份,没有形成对该领域的持续关注,这导致国内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呈现出碎片化、零散化的状态,不利于对该领域的深层次挖掘。相关权威机构应当强化对该领域的领导作用,通过完善长效合作机制、成果评价机制与合作协同机制增强学者研究的持续能力,更好地促进该主题研究的发展。

(2)深化基础理论建设。国内对阅读推广领域的研究相对于国外而言发展时间较短,其理论基础多源自于图书馆学、教育学、传播学等理论,或直接借鉴国外的理论研究。从核心作者发文内容来看,目前国内学者更偏向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对基础理论的研究多集中在2016 年之前,其理论研究成果与实际服务开展存在脱节的情况,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更无从谈起。国内学者应当注重对基础理论的建设,通过融合外部学科理论、联系实践活动、引荐国外经验、结合实际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化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基础理论。

(3)扩展阅读推广对象的层次。阅读是每一位公民的基本权利,而阅读推广作为一种图书馆的服务形式,应当被每一位公民所享有。阅读推广的目标在于让不爱阅读的人爱上阅读、让不会阅读的人学会阅读、使阅读有困难的人跨越阅读障碍,从而达到提升国民素养的目标。因此阅读推广的对象应当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尤其应当关注特殊人群的阅读推广研究。但目前国内对阅读推广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儿童、少儿、青少年、大学生等方面,虽然有部分学者提出分级阅读的概念,但在实际研究中并无明显体现。因此,国内学者应当考虑推广人群的地区差异、文化差异、经济差异、信息素养差异等多方面因素,关注特殊人群的阅读需求与实际困境,提供差异化的阅读推广服务,拓展阅读推广对象的层次,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全民阅读。

(4) 强化中华经典的推广力度。2017 年1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28]。图书馆作为精神文明与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与推广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对中华经典的阅读推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学者对经典阅读推广的关注度略呈下滑趋势,研究不够深入。图书馆可以利用现有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并结合线下活动,通过举办阅读经典等活动,同时加强对推广模式的探究,从而强化对中华经典的推广力度。

(5)注重智慧阅读推广研究。目前我国图书馆发展处于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发展的过渡阶段,相较于数字图书馆提供的网络信息服务,智慧图书馆更关注用户的知识诉求而非信息诉求。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关注热点仍集中于数字阅读领域,图书馆通过技术手段以达到向读者进行阅读推广的目的,缺乏对用户知识需求的考虑。因此在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中,应当关注用户的知识需求,考虑如何将推广服务嵌入到用户的阅读过程,满足用户高层次的需求,注重从数字阅读推广研究向智慧阅读推广研究的转化。

(6) 推进阅读推广人机制研究。2017 年实施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提出对阅读推广人队伍建设的相关指导意见。王磊等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对图书馆“阅读推广人”模式进行探讨,认为可通过对业余阅读推广人的培养使其向专业化阅读推广人方向发展[29]。曹娟认为,目前阅读推广事业对阅读推广人专业素养的要求提高,应以专业教育的方式培养出一批阅读推广人才[30]。然而目前国内对阅读推广人的培养、教育与建设的研究仍呈现零散化、碎片化的状态,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和针对阅读推广人建设的系统化、体系化的研究。

猜你喜欢
发文领域图书馆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