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研究

2021-03-25 23:04邓丽芳
江西农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鱼苗亲本水域

邓丽芳

(于都县祁禄山镇便民服务中心,江西赣州 342300)

据国家渔业统计数据分析,2019年我国水产品养殖面积达711 万hm2,其中淡水养殖占总水产品养殖面积的72.00%,水产品总产量为6 480 万t,较2018 年增长0.34%[1]。随着绿色生态环保理念的逐渐深化,近年来水产品养殖逐渐趋于无公害化,有效降低了水产品中重金属、农药、抗生素的含量,实现了绿色生态水产养殖。

1 水产品无公害养殖技术

1.1 亲本培育 亲本培育主要在非污染区完成水产品养殖,需确保水质始终处于高标准范围内,且需保障养殖区域内清洁无污染。在应用亲本培育技术时,养殖户需按照亲本水产品类型制定养殖计划及池塘规格设计,以亲本为基础展开针对性饲养,亲本繁殖后的圈养种苗,可为无公害化水产品养殖奠定基础。

1.2 运输暂养 运输暂养技术主要为解决鱼苗到养殖区域、水产品到市场两种情况下的长途运输问题,为保障鱼苗与水产品质量,在储存容器装置辅助下完成运输。水产品到市场前,需提前2 h完成水产品喂养,并完成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工作,确保流入市场的水产品无公害。

1.3 病害测诊 鱼虾等水产品病害严重危害养殖水质及经济效益,在长期养殖中,病原微生物易产生抗药性,若未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甚至可危害至整个养殖区域[2]。在信息化时代,可运用病害测诊机器人完成智能化水产品诊断,主要可针对养殖水域完成水质指标监测,并检查水域内水产品生理状态,运用专项传感器完成数据信息采集,以此实现水质与水产品的实时测诊。结合实际养殖应用效果来看,其病害防治效果较好,据专项养殖数据统计,病害测诊机器人的应用可降低水产品病害概率约15.00%,每单位面积鱼、虾平均产量分别可提高82 kg、56 kg。

1.4 立体养殖 立体养殖主要指搭配不同水产品种类,以水产品生长习性、养殖特点合理选择品种,同时在水生植物、有益菌类应用下构建小型生态系统,并在日常养殖中形成生态平衡。以草鱼立体养殖为例,需投放一定数量的浮游生物,草鱼排泄物促进浮游生物生长,除草鱼外同时养殖鲢鳙,其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使浮游生物数量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下。此外,还可养殖鲤鱼、鲫鱼等水产品,主要以草鱼饲料残渣为食,在草鱼、鲢鳙、鲤鱼、鲫鱼等鱼类及水草、微生物、浮游生物共同作用下形成生态系统,同时还可投放少部分鲈鱼、鲇鱼等肉食鱼类,可捕捉体质较差或存在病害的鱼类,以起到抑制水产品病害扩散的作用[3]。

2 实现水产品无公害养殖的技术实践策略

2.1 养殖条件控制 养殖水域作为水产品生长发育的主要场所,需确保养殖水域内无废弃污染与生活垃圾,在构建养殖水域时,需根据水产品养殖规模及种类划分区域,养殖区域面积需控制在2 000 ~10 000 m2。以池塘淡水养殖为例,养殖区域池梗高度2.0 m 为佳,将水位控制在1.5 m 左右,且需确保具有独立的排水、进水设备,以便为后续更新水源奠定基础。对于养殖网箱而言,可采用3.0 m×2.0 m×1.5 m的规格完成制作,采用聚乙烯无节网片,借助木桩完成固定,在实际养殖中,需以3.0 m 为间隔完成养殖网箱布设。结合水产品生长环境来看,需严格控制水位及水体含氧量,根据以往养殖经验来看,需在池塘建立7 d 后完成水草带种植,水草带宽度为4.0 m 为宜,且水草带种植面积需占据池塘总面积的50.00%[4]。为进一步营造生态化水产品养殖环境,需使淤泥厚度维持在20 cm 左右,若存在多余淤泥则需及时去除,以免滋生细菌。在正式养殖前,需将养殖池塘曝晒约20 d,确保养殖池塘淤泥内多余有机物分解彻底,同时为保障养殖池塘可始终维持无公害化环境,需运用微生物制剂或生石灰作为专用消毒剂完成池塘消毒工作。

2.2 水产鱼苗管理 水产鱼苗作为水产养殖的基础,鱼苗质量可直接影响经济收益及无公害化程度,需选择无病伤且体质较好的鱼苗,鱼苗表面需附着黏液,同时应保障鱼苗的皮肤颜色健康,且表现活跃。鱼苗运输过程中需控制水体温度,若温度较高则不可运输鱼苗,以此确保鱼苗成活率,此外运输时间应控制在10 h内为宜。鱼苗放养密度可按照9~12 kg/箱的标准执行,投放前需检查鱼苗质量,将伤病鱼苗筛选出,以免污染养殖水域环境,在正式鱼苗投放前,可用碘制液浸洗鱼苗,使鱼苗保持活力。对于新投放鱼苗需展开驯食工作,使其可接受人工品配食,鱼苗投入养殖水域内时,3 d 内不可投放饲料,使新投放鱼苗处于饥饿状态,以此保障鱼苗可适应人工饲料。以初次投放饲料2 d、7 d为饲料投放量递增节点,逐渐控制饲料比例。

2.3 日常养殖管理 水产品养殖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需与其他营养物质完成配比调制,将其搅拌均匀后完成饲料投放。为确保水产品产生拒食问题,需结合水产品不同生活习性完成饲料投放时间优化。以鳝鱼为例,其具有昼伏夜出的生长习性,饲料投放时间需处于傍晚阶段,通常在17:00 ~18:00完成饲料投放,上午需控制养殖水域噪声,以便为鳝鱼营造适宜生长环境。在日常水产品饲养过程中,需结合天气变化调整饲料投放数量,鱼苗投放超70 d 后需进行再次分箱,将病害水产品筛出,并运用生石灰完成养殖网箱消毒。近年来,为追求无公害化水产品养殖,多采用微生物制剂的方式完成水产品排泄物、饲料残渣等有机物的分解处理,因此在日常养殖管理中,需结合实际养殖情况投放乳酸杆菌、益生菌等,完成有机物分解的同时降低水域内氮、氨含量[5]。除此之外,乳酸杆菌、益生菌还可改善水产品胃肠道,提升水产品生长速度,实现经济收益增长。展开无公害日常养殖管理时,易受水质肥力制约,使水产品生长受限,因此在日常养殖管理时需结合实际情况完成追肥,通常情况下要15 ~20 d 为间隔完成磷肥、氮肥泼洒,并按实际肥料需求量进行调配。

2.4 水质监测与处理 为落实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需定期展开水质监测,加强水质监督,并提高水产品质量。结合实际养殖情况来看,可以10 d 作为水质监测与调控时间节点,首次调控水质可运用15 kg/hm2微生物制剂,在后续水质监测调控时,需用7 ~8 kg/hm2微生物制剂。在水质处理作业中,可采用化学处理法、物理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其中物理处理法主要代指曝气增氧,化学处理法主要应用于高度集约化养殖区域内,以规避水产病害大规模暴发,但在无公害养殖中,高度集约化养殖规模较小,因此化学水质处理法并不常用。在绿色生态理念下,利用生物处理法完成水质处理较为普遍,运用有益微生物抑制有害菌、致病菌生长,可降低水产品病害发生概率。此外,活力菌、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可在有氧环境下分解养殖区域内有机物,降低病害细菌滋生的可能性,进而促进水产品养殖无公害化发展。

3 结语

水产品无公害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亲本培育、运输暂养、病害测诊、立体养殖等,在无公害养殖技术实际应用中,需严格控制水产养殖条件,并加强鱼苗投放及训食,同时要注重日常养殖管理,将无公害养殖原则落实到日常作业中,并定期开展水质监测与处理,营造无公害化养殖环境。

猜你喜欢
鱼苗亲本水域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2010—2020年我国育成甘蔗新品种的亲本分析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橡胶树魏克汉种质资源亲子代生长遗传规律分析
几种苹果砧木实生后代与亲本性状的相关性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
鱼苗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油用向日葵亲本繁殖及杂交制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