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研究进展

2021-03-25 15:59黄晓岚卞星晨黄志伟毋海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内酰胺头孢他啶巴坦

黄晓岚,卞星晨,黄志伟,毋海兰,张 菁

数十年来,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一直被用于治疗各种感染,占全球抗菌药物使用量的60%[1],是抗感染治疗主要药物之一。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分别于20世纪40年代和60年代应用于临床,选择性压力很快促使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的产生,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构成了严重威胁。ESBL大多数来自A类TEM、SHV、CTX-M家族(Ambler分类法),可以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却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水解能力较弱。随后,于1985年发现了以亚胺培南为代表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这类药物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2]。然而,随着其广泛使用,产生了新的能够水解碳青霉烯类的β内酰胺酶。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lebsiella pneumoniaecarbapenemase,KPC)最为常见[3]。为了应对这一挑战,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逐渐进入临床。

第一代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唑巴坦)主要抑制A类(碳青霉烯酶除外)和某些C类丝氨酸β内酰胺酶,但对绝大部分B、C、D类酶没有抑制作用[4]。而新一代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维巴坦、法硼巴坦和雷利巴坦)则表现出广谱抑制活性,包括KPC在内的大部分A类、C类和某些D类β内酰胺酶,备受临床青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分别于2014年12月、2015年2月、2017年8月和2019年7月批准头孢洛扎-他唑巴坦(ceftolozane-tazobactam)、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eftazidime-avibactam)、美罗培南-法硼巴坦(meropenem-vaborbactam)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利巴坦(imipenem-cilastatin-relebactam)上市[5]。本文综述4种酶抑制剂的抑酶谱,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头孢洛扎-他唑巴坦、美罗培南-法硼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利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药动学(PK)、药效学(PD)、PK/PD以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供临床合理应用该类药物作参考。

1 抑酶谱

他唑巴坦作为第一代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新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头孢洛扎组成复方制剂可抑制A类β内酰胺酶,如CTX-M、SHV和TEM,但不能抑制碳青霉烯酶。作为新一代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维巴坦和雷利巴坦不含有β内酰胺环结构,因此不易被水解,有着更广泛的抑酶谱和可逆的抑酶效果,能抑制包括碳青霉烯酶在内的A类和C类酶。同时,阿维巴坦对D类酶(如OXA-48)具有抑制作用[3]。法硼巴坦是新型的硼酸复合物酶抑制剂,可抑制A类(尤其是KPC)和C类β内酰胺酶,对D类β内酰胺酶不起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上述4种抑制剂均无法抑制B类β内酰胺酶。表1汇总了4种酶抑制剂的抑酶谱[6]。

表1 4种酶抑制剂抑酶谱

2 体外抗菌活性

头孢洛扎-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美罗培南-法硼巴坦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利巴坦对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均具有较强抗菌、抑酶作用,但对不动杆菌属作用较弱,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无抗菌作用[3]。表2总结了4种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体外抗菌活性[7-13]。

表2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体外抗菌活性

3 PK

4种抗菌药物与配伍的4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PK相似且符合线性PK特征,联合给药对单一成分PK无影响,并且未发现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显示,多次静脉输注给药后,均无明显蓄积现象。

该4种复方制剂均通过肾脏排泄,清除率随着肾功能的下降而降低。因此,对于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头孢洛扎-他唑巴坦和美罗培南-法硼巴坦,患者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50 mL · min-1·1.73 m2时需及时调整剂量;对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利巴坦,eGFR<90 mL · min-1· 1.73 m2时应及时调整剂量,并且当eGFR<15 mL · min-1·1.73 m2不应使用该药,除非患者进行血透。另外,对于该4种复方制剂,均建议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血液透析的患者在透析结束后给药[14-17]。4种复方制剂的PK参数总结见表3[18-19]。

表3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PK参数

4 PK/PD

既往大多只研究了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PK/PD特性,描述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PK/PD数据很少。表4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相关的PK/PD研究进行了总结[20-26]。

表4 酶抑制剂的PK/PD指数和靶值

早期通过大量研究证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多为时间依赖性,与其疗效最相关的PK/PD指数为游离药物浓度高于MIC的时间占给药间隔的百分比,即%ƒT>MIC[27]。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阿维巴坦、他唑巴坦、法硼巴坦和雷利巴坦的加入均可增强与之配伍的β内酰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1]。体外研究显示,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疗效最相关的PK/PD指数可能不同。阿维巴坦和他唑巴坦的疗效相关PK/PD指数为%f T>CT(CT为阈值浓度)。其中,阿维巴坦CT为1 mg/L[28];而他唑巴坦PK/PD靶值研究表明,CT可能与β内酰胺酶表达水平有关[22]。而与法硼巴坦疗效最为相关的PK/PD指数为fAUC24h/MIC,其中MIC为联合8 mg/L法硼巴坦时美罗培南的MIC值[24],与雷利巴坦疗效最为相关的PK/PD指数为fAUC24h/MIC,其中MIC为联合4 mg/L雷利巴坦时亚胺培南的MIC值[26]。

5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自2014年以来,FDA及EMA相继批准了4种新型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截至目前,中国仅批准了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上市。表5总结了经FDA、EMA、CDE批准的该4种复方制剂的相关适应证等内容。具体临床研究内容可见表6[29-39]。

5.1 复杂性尿路感染(cUTI)

Wagenlehner等[29]开展的一项Ⅲ期临床试验比较了头孢他啶-阿维巴坦(2 g-0.5 g,1次/8 h)和多立培南(0.5 g,1次/8 h)治疗包括急性肾盂肾炎在内的cUTI的疗效和安全性。FDA联合终点结果表明,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与多立培南相比,显示出非劣效性:①第5天访视症状缓解患者的比例分别为70.2%和66.2%;②治疗访视(test of cure)时微生物学清除且症状缓解患者的比例分别为71.2%和64.5%。EMA指导下的主要终点是微生物改良意向治疗(microbiological modified intent-to-treat, mMITT)人群在治疗访视时微生物学清除患者的比例,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组和多立培南组分别为77.4%和71.0%,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在5%显著性水平上显示出优越性。安全性方面,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组和多立培南组分别有36.2%和31.0%的受试者至少发生过1次不良事件,大多为轻度或中度。

Wagenlehner等[30]开展的另一项Ⅲ期临床试验,患者以1∶1的方式随机接受头孢洛扎-他唑巴坦(1.5 g,1次/8 h)联合甲硝唑(0.5 g,1次/8 h)或左氧氟沙星(0.75 g,1次/8 h)治疗。FDA指导下的主要复合终点为mMITT人群在治疗访视时的临床治愈率和微生物学清除率,结果显示头孢洛扎-他唑巴坦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76.9%和68.4%)。头孢洛扎-他唑巴坦组与左氧氟沙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分别为34.7%和34.4%,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和胃肠道症状。

Kaye等[31]开展一项Ⅲ期临床试验,患者以1∶1的方式随机接受美罗培南-法硼巴坦 (2 g-2 g,1次/8 h)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 g-0.5 g,1次/8 h)治疗。美罗培南-法硼巴坦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相比,前者在FDA和EMA指导下的主要终点结果均显示出非劣效性。安全性方面,美罗培南-法硼巴坦组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9.0%和35.5%,美罗培南-法硼巴坦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度头痛。

表5 4种批准上市的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适应证等

表6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研究

Sims等[32]开展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的Ⅱ期临床试验,将患者以1∶1∶1的方式随机分组,接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 g,1次/6 h)与不同剂量的雷利巴坦 (0.25 g或0.125 g)治疗。FDA指导下的主要终点为微生物可评估人群(microbiologically evaluable, ME)的微生物学反应,显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利巴坦 250 mg组、125 mg组和单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的微生物反应率分别为95.5%、98.6%和98.7%,证实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利巴坦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单独给药相比并不逊色。安全性方面,在接受治疗的三组患者中,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8.3%、29.3%和30.0%,最常见的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是腹泻、恶心和头痛。

5.2 复杂性腹腔内感染(cIAI)

Mazuski等[33]开展的一项Ⅲ期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比较了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合甲硝唑或美罗培南治疗cIAI的疗效和安全性。患者以1∶1的方式随机接受头孢他啶-阿维巴坦(2 g-0.5 g,1次/8 h)联合甲硝唑(0.5 g,1次/8 h)或美罗培南(1 g,1次/8 h)治疗。FDA和EMA的主要终点为各分析人群的临床治愈率,结果显示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联合甲硝唑在所有分析人群中的疗效均不逊于美罗培南,分别为81.6%和85.1%(mMITT人群,FDA),82.5%和84.9%(MITT人群,EMA),91.7%和92.5%(临床可评估人群,EMA)。安全性方面,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组和美罗培南组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相似,分别为45.9%和42.9%,最常见的是胃肠道反应。

Solomkin等[34]开展的一项Ⅲ期临床试验,患者以1∶1的方式随机接受头孢洛扎-他唑巴坦 (1.5 g,1次/8 h)联合甲硝唑(0.5 g,1次/8 h)或美罗培南(1 g,1次/8 h)治疗。FDA指导下的主要复合终点为mMITT人群在TOC时的临床治愈率,结果显示头孢洛扎-他唑巴坦联合甲硝唑的疗效不逊于美罗培南,分别为83%和87.3%。头孢洛扎-他唑巴坦组和美罗培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分别为44.0%和42.7%,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和腹泻。

Lucasti等[35]开展的一项Ⅱ期临床试验,主要终点为ME人群在停止静脉治疗(DCIV)后的良好临床反应率。结果显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利巴坦500 mg+250 mg组、500 mg+125 mg组和单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500 mg组的良好临床反应率分别为96.3%、98.8%和95.2%。安全性方面,所有治疗组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总体相似,大多为腹泻、恶心和呕吐。

5.3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

Wunderink等[36]开展了一项Ⅲ期研究,旨在评价美罗培南-法硼巴坦(2 g-2 g,1次/8 h)与最佳可用疗法(best-available therapy,BAT)治疗CRE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FDA指导下的主要终点为CRE感染的MITT(mCRE-MITT)人群的临床治愈率,美罗培南-法硼巴坦和BAT组(包括多黏菌素、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替加环素的单药或联合治疗;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单药治疗)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5.6%和33.3%。在安全性方面,美罗培南-法硼巴坦组大约有10%患者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贫血和低钾血症;而BAT组约10%患者出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腹泻、贫血、低血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不良反应。因此,与BAT相比,美罗培南-法硼巴坦用于治疗CRE感染可提高临床治愈率和降低肾毒性。

6 结语

新一代β内酰胺酶抑制剂表现出更广泛的抑酶作用,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合后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临床用于治疗产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重要选择。但目前有一些报告提示某些菌株可能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产生耐药性,且产B类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问题依然严峻。因此,如何有效预防耐药性的发生,并寻找新的药物组合以解决产B类β内酰胺酶耐药菌株的问题,是今后临床研发的方向。

猜你喜欢
内酰胺头孢他啶巴坦
头孢他啶钠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UPLC-MS/MS同时测定鱼腥草中3个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的含量△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新型抗菌药物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研究进展
买糕德~女子37岁生38娃 10个女儿28个儿子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分析的新型荧光检测物》图版
哌拉西林与头孢他啶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