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探究

2021-03-25 16:36张佳玲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整本书中学语文教学实践

摘 要 促进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能够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及身心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对学生视野的开拓、阅读能力的提升、人文素养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中需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增强“方法指导”;创设情境、增强“任务驱动”,刺激学生阅读动机;综合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丰富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构建学习状况评价机制,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效果。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整本书阅读 教学实践

整本书阅读是从阅读内容、环境、方法指导等方面,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采用多种方法,有针对性地激励中学生的阅读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扩大阅读面、提升阅读品味、增加阅读量,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整本书阅读是‘学习任务群之一。”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的理念得到了重新重视,已经成为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目前,部分中学教师开始以整本书阅读活动为主体,在实践层面上进行改革试验。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整本书阅读的教研成果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如何促进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分析

整本书阅读的理念自古就有,对“四书五经”的学习就是传统语文教育中整部作品阅读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现代教育中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概念最早是由叶圣陶先生在1923年提出的。从形式上来说,整本书阅读属于整本(部)作品的阅读;从方法上来说,“整本书”阅读倡导综合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深入研读,“精读”“略读”“通读”等;从内容上来说,整本书阅读“语言典范、内涵丰富”,多取材于中外文学文化经典著作;从目标上来说,整本书阅读注重多角度探究文本意义,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

1.整本书阅读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开展整本书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深入地“识记”与“理解”,感知文本在结构、表达、情感等方面的特点,促使学生的思维直接聚焦于所读文本,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提升学生的表达应用能力和鉴赏、评析能力,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阅读、探寻的状态,能够使课内与课外形成连贯互通的有机整体,推进课堂与生活之间壁垒的凿通,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能够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感,培养学生持续性阅读的态度,提升其文化素养。围绕着文本,以“1+n”本的形式,引导学生将经典阅读拓展开去,并引导他们有目的地揣摩、思考、论辩,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获得真切而又带有陌生化的阅读体验,逐步为终身化阅读打牢基础[3]。

2.整本书阅读能引领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

整本书阅读能够从多方面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语文教师思维的震荡和调整,有助于冲击传统固化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对语文教学进行重新审视、体验和理解。整本书阅读要求教师要从整体视角出发,不断增强文本解读的深度,把握作品各方面的内在关联,咀嚼品味文章的“紧要处”,从细微的字词句段入手精读细析,如语言、情感、审美和文化等。由此可见,对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与研究立足于当前新课程理念,接轨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二、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从之前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到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观点和思想的再次重申,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愈发重视。虽然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相关研究结果来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学语文整本书的阅读量普遍达不到课标要求,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依然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1.阅读时间不足,教师指导不到位

从主观上来说,中学生大多喜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去阅读,与课标要求差异较大,在阅读效率上存在一定问题。有些人对网络流行的各类小说如数家珍,但对四大名著却所知甚少,严重影响了阅读量的完成。从客观上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课业紧张没有时间进行阅读,学生每周至少五天在校上课,几乎每天九节课都有安排好的固定任务且作业繁多。周末忙于各科查缺补漏,留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非常少,“整本书”阅读无法实现。整本书阅读需要进行长期有规律的阅读训练,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4]。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合理规划好整本书的阅读时间且能充分予以保证就成了教师应该考虑并处理好的一个重要问题。另外,在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大多教师的指导,要么流于形式,要么虎头蛇尾,指导工作局限于推荐阅读篇目,宏观指导多而精细化个性化指导缺乏。一方面,教师阅读指导的目的定位不准确,阅读意识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时间紧张导致教师忽略了对整本书的强化性阅读要求,直接影响到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效果。

2.阅读文本错位,学校环境待提升

网络文学形式多样、内容新奇、更新迅速、阅讀便捷。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喜欢得快、接受得也快,网络文学对他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与经典著作相比,网络文学倾向于趣味新奇、休闲娱乐,缺乏深度,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中学生来说,难以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尤其是一些不健康、负面的网络作品[5]。因此,现阶段的中学生更需要名著的熏陶和引领,这正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其次,一个人阅读习惯的养成和学校环境的影响关系巨大。从实际情况来看,没有时间保障和具体安排的整本书阅读只是表面推行的一个概念,实际上仍停留在过去的课外阅读阶段,严重阻碍了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实践。

三、促进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路径

1.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增强“方法指导”

在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中,学校是养成阅读习惯的理想场所,阅读环境是刺激学生阅读活动的土壤。一方面,为了解决“没有时间读”“没有兴趣读”“没有动力坚持读”等问题,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搭建轻松的阅读平台,营造“你读、我读、大家读”的共读氛围。为了解决“读不懂、不会读、效率低”的问题,在导读课、阅读指导课上,教师应将阅读方法介绍给学生,通过交流、分享或展示的方式推荐经典,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师生彼此打开心门,减轻兴趣不浓、信心不足和畏惧困境的消极心理。由于年龄和阅历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认知水平不够、具有很大的文化差异[6],因此教师应通过导读课,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介绍经典著作。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教师应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或者书评,促使学生学会读书、读得懂书,并成为他们继续阅读的动力。

另一方面,在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个性作业”的方式,促使学生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完成15分钟的阅读,课后少留机械性作业;师生一学期共读六本书,每月共读一本书,从而达到“少做题、多读书”的目的。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诸如精读、泛读、通读、再读等基本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名人的读书经验,如华罗庚的“厚薄”法、苏步青的“多读、精读”法、毛泽东的“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法等。另外,为了促使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教师应教会学生摘录法、简评法,动态评价书中的某一章节、人物、事件等。采取圈点勾画法、思维导图法,边读书边做标记,读完之后通过梳理、归纳内容,展现出重点内容,从而刺激学生再阅读的兴趣,提升整本书阅读实践教学效果[7]。

2.创设情境增强“任务驱动”,刺激学生阅读动机

在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增强“任务驱动”的方式增加学生阅读兴趣,刺激学生阅读动机,解决“没兴趣、没信心、浅阅读”等问题。一方面,应贴近社会现实生活、接近现代文化艺术,创设一些贴近现实、轻松愉悦的情境,刺激学生阅读动机。读《论语》之前观看电影《孔子》,增强学生的初步阅读感知,并选择有梯度的阅读任务:为什么摘抄这句话?这句话为什么令你感兴趣、有什么启发?为什么最喜欢作品中的这个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通过设疑探讨情景,以“某某,我想对你说”为题,增强学生人物形象鉴赏分析能力,通过让学生写一段小文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巴黎圣母院》交流课上,教师针对美丑对照原则的创作主张,提问:“卡西莫多是什么样的人呢?”指导学生了解作品多重对比手法的运用,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在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经典诵读、戏剧表演等形式,为有朗诵才华和有编剧、表演等才华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学生通过挑选段落朗诵,读经典著作独白或者戏剧表演等方式促使他们二次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以此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等能力。在具体的读书活动设计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体验活动,通过创设“阅读之星”“书香宿舍”“最美书房”等评选活动,提升学生经典阅读的积极性[8]。另一方面,任务驱动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加速器,为了刺激持续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體验由克服困难而产生的愉悦情感,克服阅读上的困难。读《论语》时,教师可以在个人通读的基础上,立足现实,组队进行合作阅读比拼;学生可以自由结组,通过对《孔子传》《孔子教育观》等推荐书目的拓展,让学生感受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的魅力,进行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3.综合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教材内容学习质量

学习教材内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以整本书阅读为基础,通过综合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有意识地丰富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首先,阅读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视听习惯,结合时代特点,通过运用经典影视作品引入、表演活动设计、专题探讨等教学方法,不断促进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效果。在阅读《林黛玉进贾府》中,为了消除语言隔阂、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可以引入经典影视作品,通过甄别和选择,让学生清晰地把握情节发展脉络,化解经典阅读危机。《红楼梦》中诗词所占比重较大,原著多达120回,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全书梗概,在导读过程中,可穿插播放19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让学生了解教材上相关章回的内容,使学生的“图感”转化为“语感”。而且将影视作品引入课堂中,通过结合课程关键知识点进行观影问答,既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直观、形象的认识,又有效地避免了教材摘录文本内容不足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

其次,在日常学习中,中学生接触的多是单篇文章,难以准确把握情节性较强著作的写作特点和阅读方法,缺乏对长篇小说、学术著作的学习方法。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虽然多元的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还应将精读与略读结合在一起,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帮助学生更清晰完整地理解著作内涵。一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有效帮助学生理解阅读著作,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午饭、晚饭后等休息时间,甚至可以具体细化到每天的固定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还应纠正教育观念,包容不同见解,营造出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效果。

4.以学生为中心,深入挖掘整本书阅读的价值

当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追寻的是学科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意义,是为学生提供完整思维路径,“以多种活动将知识展开”,在多种活动中实现阅读结论对学生的学习意义与发展价值。把握学习进阶的关键特征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是学生会发现什么,而不是如何让学生弄懂知识,意味着要从学生的疑问中去关注学生的思维难点与发展关键点。在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整本书阅读是引导学生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通过阅读整本书,提炼阅读对象的学习价值,设计合理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这表明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但目前,在作品选择、阅读方式以及组织方式等方面,在“学习任务群1中”,课标虽然对阅读对象与方式进行了规定,安排了具体的学分和课时,但这些都属于“外在指导”。每周利用一节课给学生介绍一部文学名著,虽然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但学生真正阅读教师推荐名著的人数寥寥无几,“听个热闹”却不求甚解,这种推介的效果并不是佷好。因此,教师可以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任务导向式”阅读方法。在《骆驼祥子》的“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学情,以任务单的方式统筹规划阅读任务,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比如阅读小说第一章至第三章,然后完成相关的阅读任务:有针对性地借助表格完成摘抄,并使用关键词表达阅读感受,结合人物相关描写、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等。进而深入挖掘整本书阅读的价值,进一步梳理、探究、发现和创新文本,促使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通过沉浸式阅读,不断提升整本书的阅读效果。

5.构建学习状况评价机制,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效果

学习状况评价是教师反思教学模式的有效参考途径,是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的综合反馈。因此,应针对整本书阅读特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的阅读和诠释能力,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学习状况评价机制。学习状况评价机制的核心是整本书阅读学习单的撰写。首先,采取分组共同撰写的方式,由学生自行决定要写多少学习单,每张满分20分。在阅读《红楼梦》中,学习单包括宝钗与薛蟠同父同母,为何“同一棵树上开出了两朵完全不同的花?”你对金钏自杀、尤三姐自杀等持有什么样的看法?宝钗与宝玉沟通时,出现了哪些沟通上的问题等等,设置的问题要相互关联。学习单旨在引导学生建立短文写作的架构概念。虽有一定难度,但在重复练习中,掌握较好的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相关内容和知识点,写三张就能完成学习任务,不懂怎么写或不愿意写的学生,至少要写五张才能拿到100分。其次,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鼓励个人演讲的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便于学生展示阅读效果和对著作的理解程度。以《我和哪个红楼人物最相像》为主题,鼓励学生演讲,并根据演讲内容,给予学生《红楼梦》演讲自我评价表,让学生自行对个人演讲进行评价打分,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解答,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9]。另外,在总结阶段,教师应采取分组合作的形式,使阅读成为学生之间的沟通共同体,让学生共同探讨遇到的问题和难点,相互促进理解。以对《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为基础,为了解、训练学生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制作一份与人际沟通相关的总结报告,题目自订,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促进整本书阅读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健勇.教读自读,内外融合——《追风筝的人》整本书阅读实践指导[J].语文建設,2018(02):19-23.

[2] 侯国梅.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考查的命题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11):54-55.

[3] 欧运波.整本书阅读的实践误区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9(11):99-101.

[4] 李耀伟.重温育才语文教改:中国古代经典教材的编选与实验[J].教育学术月刊,2019(12):35-43.

[5] 张梅,孙玉桃,詹世友.全民阅读时代中学生阅读素养的培

育——基于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9(11):77-83.

[6] 胡徐欢.基于核心素养的说明文教学策略研究——评《中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J].语文建设,2019(10):29.

[7] 杜志兵.经典作品阅读的教学与考试评价跟进——兼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要求的理解与应对[J].中国考试,2020(01):37-46.

[8] 满春燕.主题情境下的《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J].语文建设,2019(11):39-43.

[9] 欧运波.论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09):83-85.

[作者:张佳玲(1977-),女,山西隰县人,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宣传部,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武磊磊】

猜你喜欢
整本书中学语文教学实践
《论语》整本书阅读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