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入手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2021-03-25 04:39窦建海
新课程·上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主动性兴趣小学数学

窦建海

摘 要:课堂上老师面对的是学生,如果学生没有接受知识的意图或主动性,老师的教学活动将无法实现预期的目的。所以,新时代的小学数学老师,一定要有意识地从学生入手,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动性;兴趣

从近年的教育改革中看,教学从学生入手,关注学生的内在发展和内在动力,是教学追求的又一个目标。过去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分析得多,让学生实操少,学生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下。虽然一定程度上学生也有收获,但是学生潜在的学习数学的能力难以被挖掘出来,导致学生的学习非常困难,压力大,成绩低。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乐于参与,是每个老师关注的焦点。

下面笔者就这一問题,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还有多年的工作经验谈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到大家,也能提升自己。

一、用问题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

有一句话:“贵在参与。”还有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身经历获得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意义是不同的,深浅也是不同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如果老师的前期铺垫工作没有做好,即使开展了参与性学习,学生也是“腿来心不来”,使参与流于形式。小学数学老师既然知道课堂的教学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知识的多少、深浅,代表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那么,老师就要在教学中用问题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要让他们时时有一种“我知道,我想回答问题”或者“我不知道,我想提问”这样的学习觉悟,如此才能真正让他们参与其中,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学习除法时,我给学生出了一题:“兔妈妈把8个红萝卜,平均分给4只兔子,每只兔子能分多少红萝卜呢?”学生听到这个问题,结合刚才学过的知识,积极思考,很快就有人给出了答案,每只兔子2个,也就是8÷4=2(个)。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给学生抛出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既能激活他们的参与意识,也能使他们学习热情大增,理解能力得到升华。

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小学生都是6~12岁的孩子,他们刚接触数学,既不知道数学的重要性,更没有发现数学的神奇魅力。数学以一种符号、数字等枯燥的形象出现在他们面前,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必须要学习的任务。因此,小学数学老师不但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准确、有效地认识这些数字、符号,会运用这些数学、符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这些符号活起来、动起来,或者用这些符号给学生讲数学故事。比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时,老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多媒体给学生出几道具有趣味性,并能调动学生操作欲的题,把答案用动态的卡通形式呈现,让学生选择对等的式子和答案。当学生选错时,课件上等待回家的正确答案,就开始流泪。旁边的注解:遇上这群小猪猪队友,害得我回不了家。当学生选对答案时,课堂上准备回家的卡通式子就开始欢呼雀跃,旁边注解:我能回家喽,队友们真棒。这种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既能体现数学的有趣性,也能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养成兴趣,保证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

没有目标是学习的大忌,因为没有目标,就没有执行力,学习效率减弱不说,学习的过程也无限地延长,让学生觉得整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其实真正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并不长,更多的时间用在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所谓的思考中,导致学而无效。目标明确,学生学习有了针对性,学习效率才会更高,时间也会更短。比如,在“时间的计算”的教学中,给学生制定目标是老师上课前首先要做的。如,准确认识时间单位,了解时间单位换算,如1小时=60分;对于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题,能快速解出来,通过学习养成珍惜时间的意识等。通过一次次的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引导和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获取有了保障,他们的目标性、时间性也能得到巩固。有了目标性,学生对学习不再茫然,而且还会积极完成目标,轻松学习数学,提高成绩,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条件。

四、结语

任何时候、任何课堂,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的接受意识、感知系统没有调动起来,学习兴趣没有得到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老师的教学再精彩,也只是对牛弹琴,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保障,质量也无法提升,小学数学整体教学必将也是滞后或者停止的。

参考文献:

[1]李林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

[2]姜小玲.激趣、设疑、拓展、求变: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初探[J].吉林教育,2010(2).

猜你喜欢
主动性兴趣小学数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