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品”:区域教育“以美育人”的金山经验

2021-03-25 04:37蒋水清
中小学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乡村教育

摘要上海市金山区以地方文化培植区域特色,探索区域推进农村学校艺术育人的实践路径。首先,明确区域艺术教育培养目标,推进“一校一品”建设,创新学校艺术育人制度,建立“人人参与”的区域艺术教育生态。其次,整合利用地方社会文化资源,弘扬本土艺术,构建区域特色艺术育人课程。最后,推动“师师通艺”“课课通艺”,探索艺术化课堂教学,实践全员、全学科艺术育人。

关键词 乡村教育;农村艺术教育;“一校一品”;双组织管理;学段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02-0024-03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学校美育要坚持面向全体,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那么广大农村中小学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克服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的短板,更好地实现以美育人呢?

作为上海市的远郊区县,金山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推广农村艺术教育,2000年成为国家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2019年与中国教育学会联合建立艺术教育实验区。近年来,金山区全面推进学校艺术教育,提升学校艺术育人水平,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素养和能力,形成了艺术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笔者在金山区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多年,基本上经历了新时期金山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全过程。金山区尝试以地方文化培植区域特色,探索艺术育人的实践路径,为农村地区更好地推进学校美育提供了借鉴。

一、多方助力,营造区域艺术育人文化氛围

艺术育人是指通过大艺术的形式,将育人贯串学校教育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在校都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将这种积极的情感情绪体验作用于学习过程,最终实现个人知识与能力品质的全面发展。艺术育人的区域实践离不开政府的行政推动,离不开学校的主动作为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

1. 明确区域艺术教育培养目标,推进“一校一品”

早在2005年,金山区就提出建设“琴棋书画”区域教育品牌,并在实践中形成了“金山情”区域素质教育工作特色。“十三五”期间,根据上海市“让每一个学生至少具有一项艺术爱好,掌握一项艺术技能”的要求,《金山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深化“琴棋书画”区域艺术特色,实现“学生人人掌握与喜欢一门艺术的能力和素养”目标。在政策指导下,金山区要求每一个学生至少学习一门艺术学科,同时在中小学推进“一校一品”建设,要求在2020年全区每所学校建立至少一项艺术特色品牌项目。

在“一校一品”建设过程中,琴棋书画的艺术土壤为一大批示范类和优秀课程的涌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学校的特色课程和特色项目。金山区涌现出“西林版画”“枫小农民画”“廊小莲湘”“亭小腰鼓”“亭中风筝”“金中京剧”“朱行扎染”“山阳民乐”“朱泾花灯”“一实小锡剧”等一大批精品课程。学生在民族技艺培训中习得了技艺,传承了文化,促进了个性发展。目前,全区100%的学校建立至少一项艺术特色品牌项目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2. 推动学校建立艺术育人制度,創新双组织管理模式

为了将政策要求落实在教育实践中,金山区在学校管理层面建立涵盖校园文化、育人目标、师生管理、保障机制的艺术育人管理制度。以金山区山阳中学为例,学校以“艺体见长,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明确“艺术”是学校办学的核心。基于此,学校创新“双组织”管理模式,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艺术门类,并以此为依据分配班级,班主任和艺训老师共同管理班级。班级既是日常教学的基本组织,又是开展艺术活动时的一支“乐队”。班级管理与“乐队”管理之间互通,学生既是班级成员,又是“乐队”成员,他们在艺训中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并且将收获的能力迁移到学科学习、自主管理中。

3. 以艺术教师为带头人,建立“人人参与”的区域艺术教育生态

“人人参与”是金山区艺术育人的重要特点,包括学生、教师、校长、家长等都是学校艺术育人的重要参与者。教师队伍的艺术素养会影响学生的艺术素养培育。在金山区,艺术教师不是独行者,而是艺术教育带头人,引领其他学科教师共同探索艺术教育的道路。例如:山阳小学组织教师民乐社,引领全体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民乐,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山阳中学组织教师开展艺术教育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艺术学科常被视为“辅修课”,有些家长不重视,甚至反对孩子学习艺术。金山区各个学校始终坚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做好家校互动,实现家校协同育人。例如:山阳小学设置网络平台、家长学校,开展家长走进课堂、向家长普及艺术教育的活动,改变家长观念,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艺术教育氛围。

二、立足本土,构建区域特色艺术育人课程

金山区拥有几百年的文化历史,其中枫泾、金山卫、朱泾三大古镇均有800多年的历史,枫泾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量艺术文化的历史积淀是金山区开展艺术教育的有利资源。枫泾的农民画、山阳民乐、廊下打莲湘等艺术项目已经成为该区域的艺术品牌,被社会大众广泛接受。在金山区“一校一品”建设中,各学校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建立自己的艺术品牌特色项目。同一区域内的学校,以该区域的文化艺术为核心,资源共享,打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界限;不同区域之间互相融合,推动艺术多元化发展。

1. 整合利用资源,充实艺术课程内容

金山区以区域艺术课程群建设为抓手统整各类文化艺术资源。区教研室音乐、美术学科教研员会同学科教师,对金山境内及周边区域社会文化资源进行梳理,了解各资源的主题和类别,分析各种资源与艺术教育的契合点,梳理相关资源与艺术相关门类的关联。在此基础上,金山区以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深度发掘并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区域特点的艺术特色课程,结构化、课程化、人本化地将社会文化资源引入日常艺术教学之中。这就需要从地域特征、文化特点、风土人情和历史沿革等方面入手,对本土艺术蕴含的历史文化和育人内涵加以发掘,以厚实课程根基,落实艺术育人目标。如民间泥塑中,鸡鸭满圈喻示喜庆丰收,葫芦、莲花、娃娃等象征多子多福,吉祥图案寓意驱邪避灾,这些主题形象的运用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与追求。透过民族民间艺术形态,师生可以窥见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民风民俗特质。区域艺术课程群的建设让资源以课程化的形态科学、规范、有序地发挥作用,让更多的优质资源进入学校,进入艺术课堂,丰富学生的艺术学习,极大地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惠及更多学生。

2. 弘扬本土艺术,点亮学校课程文化

依托优质资源开发艺术特色课程,既能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又能使课程建设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灶壁画、金山农民画、扎染、打莲湘、田山歌、金山方言等既是金山区域艺术的典范,更是中华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为了让这些艺术瑰宝得到传承并长远发展,区教研室协调、组织、指导学科教师历经十多年,相继开发了一批基于区域文化资源、具有地方特色和上海特點的艺术特色课程,如“创意扎染”“纸要创意(衍纸)”“走进金山灶壁画”等,为金山中小学生了解、学习传统艺术提供了载体和资源保障,同时丰富了学校课程文化。

3. 注重学段衔接,提升课程育人价值

金山艺术育人的区内联动较为强调学段衔接,学生在学前、小学、中学阶段都有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比如:学前阶段,金山区的多所幼儿园统一开设了田野课程,希望以此让幼儿在情感上亲近自然、热爱家乡,在态度上愿意探索、不断尝试,在行为上能够与自然互动、保护自然;小学阶段,第一实验小学的核心培养目标是发展美的素养—勤朴之品质、创趣之能力;初中阶段,山阳中学提出了培养学生7C品质,即自信、专注、勇气、合作、恒心、率真、创新;高中阶段,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希望通过艺术让学生成为充满智慧的人、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懂得审美的人、富有情感的人。

三、课课通艺,探索区域艺术化课堂教学

艺术育人的基本目的在于推动审美教育发展,不仅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学生的精神,温润学生的心灵。艺术育人不只限于一门学科、一位教师、一个学段、一所学校,而应该是针对所有学科、所有教师、所有学段和所有学校的。

在金山,艺术的元素不仅融入艺术课程中,更融入学生所有的课堂学习中。金山区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融入艺术化策略,将不同的学科知识与艺术相结合,采用艺术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其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课堂教学本就是科学性、社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艺术化教学能够提升其学习兴趣,促进其多元智能的发展,因此教师通过艺术手段突破教学难点,使其生动化、形象化,更有利于农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建构。

在山阳中学,教师将艺术融入各类课程中,通过让课堂语言艺术化、教学方法艺术化、板书设计艺术化、作业设计艺术化四种教学策略来提升教学效率。例如:英语学科教学中,教师将艺术融入教学,用说唱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将艺术学科知识与数学学科知识融合,以“变废为宝”的美术专题作为数学课的情境,引出三个有关分式的应用类问题;德育教师将艺术与德育活动相结合,开展“我的艺训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艺训经历,在与自己的对话反思中成长。在艺术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受到学习是甜蜜的、快乐的,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在艺术化课堂教学探索中,艺术教育不再局限于艺术专业的教师,而是开放给各个领域热爱艺术的教师,这就对学校提出了“师师通艺”的要求。为此,学校为教师开放学习艺术的通道,如组织教师参加艺术社团、开展艺术主题的教科研活动、接受艺术培训等。在强调跨界、融合的背景下,培养“全科医生式”的艺术化教学师资队伍成为金山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宁本涛,樊小伟.成融合气象,育中国少年—“全国五育融合研究论坛”综述[J].基础教育,2020(2):107-112.

[2] 蒋水清.艺术育人,向美而生[J].上海教育,2018(36):26.

[3] 蒋水清,张北北.探索艺术育人的金山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8-10-17.

注释:

① 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2019年度教育科研规划一般课题“艺术育人区域模式的深化研究”(课题编号:201980312101B)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乡村教育
例谈乡村小学的发展
乡村特色学校创建热的冷思考
现代化进程中村小发展的现实反思
“栖霞新村”:黄质夫先生的乡村教育实践
反思乡村文化与乡村教育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民族地区乡村教育要重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