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以儿童为本的校园仪式活动

2021-03-25 17:36汪秀梅
中小学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仪式校园儿童

汪秀梅

校园仪式活动可以营造特殊的教育氛围,表达教育内容,传递教育价值,是中小学校颇为看重的教育形式。但从现实来看,当前校园仪式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如仪式内容的浅化、仪式流程的刻板、仪式主体的缺位等。针对上述问题,广东省番禺中学附属学校基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探索创设以儿童为本、旨在促进儿童精神发展的规范化活动,提升了校园仪式活动的育人效果。

一、明确活动要素,坚持仪式的教育性

校园仪式活动可以围绕相关教育主题创设丰富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身心体验。教育性是校园仪式活动的基本属性。为了防止活动“娱乐化”“浅表化”“走过场”,我们首先要明确校园仪式活动中的各个要素,然后探索将其综合运用到各种校园仪式活动之中,充分发挥活动的育人功能。

其一,解构物质要素。物质要素大致包含物品、声音、行为等。其中物品是指活动中的象征物,如国旗、校旗、团旗、队旗、红领巾、吉祥物等。声音是指仪式活动中采用的各种渲染烘托氛围的音乐,如国歌、队歌、校歌、宣传语以及各类演讲的聲音等。行为是指在仪式活动中参与者需要进行适当的集体性举动,如宣誓、签字、敬礼、立正等,这些举动能够促使参与者产生趋同的情感,获得集体性的熏陶。

其二,明晰内容要素。内容要素大致包括目标、素材、精神价值等。其中目标是整个仪式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不同的仪式活动具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活动目的性单一,如入队仪式等一类活动;有的活动目的综合,如开学典礼等活动就可以预设多个目的。素材是整个仪式活动的主要内容载体,包含故事、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精神价值是仪式活动的灵魂,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追求真理、保护环境等普世价值就可以融入各类仪式活动中,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学生。

二、坚持儿童本位,回归仪式的人本性

校园仪式活动要体现人本性,即把儿童置于仪式活动的中心,根据儿童的道德发展特点,设计基于儿童经验的活动,活动的内容设计、流程改造,均需要考虑让儿童参与其中,而且尽可能让每个儿童都参与,让他们在具体可感的实践中获得丰富的体验,激发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为。

其一,活动设计贴近儿童认知。不同阶段的儿童身心特点不同,道德认知水平也不同,学校在设计仪式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情,在规定主题下使内容尽量贴近学生实际。以一年级的入学仪式为例,已往很多学校的新生入学仪式多采取演讲、班级授课等方式进行,我校在实践中进行了改进。我们根据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以“迈好成长第一步”为主题,设计了走红毯、穿彩虹门、踏彩池、走地图、走校园五个主题活动。该仪式的目的在于消除一年级新生的畏惧感,增进他们对学校的了解,帮助他们初步适应学校生活,并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在其间也渗透理想信念教育等内容。

其二,活动评价关注儿童获得。传统的校园仪式活动由于结束后大多没有评价,因此无法清楚地知晓学生在活动中的具体获得。我校开展的儿童本位的校园仪式活动,倡导以学生的实际获得为评价标准,学生可以通过言语表达、画作、手抄报、习作等方式将自己的收获表达出来,学校则采取星级评价、颁发奖章、集卡、积分、发奖状等方式进行评价和奖励。例如:我校每学期都会举行期末庆典仪式活动,通过绘本表演、生命叙事等方式展示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果。庆典结束后,学校鼓励学生用图画、日记等方式记录并表达自己在仪式活动中的真实获得,并以对外张贴、微信公众号推送、颁发奖章等方式予以公布,以此强化学生的实际获得感。

三、体现多元参与,重视仪式的规范性

一般来说,校园仪式活动因代表集体意志,具有传承性、重复性等特点,都有相应的组织程序。在组织校园仪式活动时,一方面必须严格遵从基本的流程规范,尤其是对于升旗仪式、入队仪式等活动。另一方面,流程规范并不意味着刻板,尤其是像入学仪式、开学典礼、十岁成长礼等类似的校本化仪式活动更可以风格多元,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实现活动育人的目的,也就是要做到“规范的灵动”和“灵动的规范”。

其一,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成为活动主角。当前小学阶段的校园仪式活动一般由教师设计和执行,自上而下开展实施,仪式活动中的话语权基本掌握在成人手中。同时,在仪式活动的场地布置中,大多都是让学校领导和教师处于核心位置,除极少数学生能够成为代表参与活动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成为观众和看客,学生的主体性被严重忽视。学校要尽可能在校园仪式活动中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例如: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校策划了“英雄的历程”系列主题活动,包括读长征诗词、看长征电影、唱长征红歌、讲长征故事、国旗下的宣誓等,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加深了对长征的认识和对先辈的崇敬缅怀之情。

其二,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成长。校园仪式活动中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参与者进入特定的环境中,获得特定身份,产生特定的认知和情感。氛围的营造主要通过运用物品、音乐、语言、文字、图片、视频、场地等多种要素进行。不同的仪式活动需要营造不同的氛围,如升旗和入队仪式需要庄重,节日活动则可以相对活泼。例如:在策划“春节课程”结业庆典这一仪式活动时,我校采取在操场上“闹庙会”的形式,借用笔墨、红纸、旱船、花灯、灯谜、舞龙等物品以及欢快的民俗音乐,营造了中国味十足的活动氛围。又如:“新冠疫情”期间,针对学生居家学习缺少氛围的情况,我校要求学生每天在家穿校服、佩戴红领巾、张贴课程表,以保持上学的仪式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包海诚.基于“仪式活动”的小学生德育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8.

[2] 马家安.仪式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教育科学研究,2013(2):30-33.

[3] 孙国宽.试析学校仪式活动的德育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13(2):28-30.

[4] 张雪梅.仪式教育:为生命成长奠基[J].江苏教育,2013(2):45-48.

猜你喜欢
仪式校园儿童
仪式感
仪式感
流绚夏日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Talking strategies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