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打你就还手”背后的育儿盲区

2021-03-25 13:51
新传奇 2021年8期
关键词:中国妇女报盲区教会

孩子被打,绝大多数家长都会选择让孩子打回去,然而这背后却隐藏着一些育儿盲区。因为有些孩子天性善良温顺,被打时做不到“打回去”。另外,被打就還手,孩子容易养成爱打人的习惯。孩子被打后,家长究竟该怎么办?

在美国,孩子从小被教育,要做一个善良又坚定的人,也即我们不需要委屈自己,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要用礼貌的、尊重他人的方式表达,而不要伤害他人的感受和身体。

教孩子成为一个“坚定的”人,不少幼儿园都会用这样四步:说出你所看到的,“你推了我,你抢了我的玩具”;说出你的感受,“你这样做,我很不喜欢”;说出你的需求,“我要求你立刻道歉,我要求你把玩具还给我”;如果这三步没有解决问题,第四步就可以寻求大人的帮助。

家长要保护孩子不要陷入“受害者”心理。身体的伤害都是一时的,心理的影响却是一辈子。当我们每天都害怕孩子被欺负,总是在教孩子反击,总是询问或者评价孩子:“今天某某有没有欺负你啊?你有没有保护自己啊?”我们就是在强化孩子的“受害者”心理。

当孩子可以坚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他们的心理优势就回来了,即使没有“打回去”,也已经非常明确地表明了立场,同时也让对方明白什么是对的。

当然,用“打”来反击,并不是绝对不可以。但这应该是孩子掌握了如何捍卫自己权利、懂得如何求助并对局势进行判断后作出的选择,而不是父母告诉孩子的必须选项。

在我们还能影响孩子的时候,应教会他们善良和美好,教会他们底线和原则,教会他们理解和原谅,这比“打回去”更加重要。(《中国妇女报》)

猜你喜欢
中国妇女报盲区教会
奥本大学:一个教会你热爱生活的地方
《中国妇女报》融媒体时代内容升级路径
画与理
从“自我发现”到“自我实现”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警惕机动车的“死亡之角”
《中国妇女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报道中女性工作者的媒介形象研究
了解汽车的视觉盲区有必要
盲区
《中国妇女报》批“女德班”:应以现代人眼光洞悉其腐朽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