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融媒体时代内容升级路径

2022-04-05 08:03林娜
传媒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国妇女报融媒体时代

林娜

摘要:全媒体时代,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不仅面临着形式改变和内容升级的挑战,而且需要直面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作为报纸当中的一个门类,女性报纸诚然也要面临大环境、大趋势之下的种种瓶颈和制约,但更需要考虑的是,作为女性发声的媒介,该如何通过内容的升级和创造,来更好地践行自身的责任与使命,以内容创新为契机,促进形式、技术、平台等维度的升级转型,夯实深度融合的基石。对此,本文以《中国妇女报》为例,就这一话题展开论述,以期能够为相关从业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 女性报纸 内容升级 具体路径

1984年,《中国妇女报》正式创刊,由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名。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女性报纸。它一直以来坚持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全面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先进性别文化,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服务千家万户美好生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在媒体融合的当下,已有40多年历史的《中国妇女报》也面临转型问题。笔者重点关注《中国妇女报》的内容转型问题,从分众定位、公益服务、精准生产、融媒体创新等四个方面对其内容升级路径进行探讨。

有质量、有内容的专业报道是专业性媒体聚拢读者、拓展传播渠道的重要资本。

1.精耕专业领域。《中国妇女报》基于自身定位,进一步挖掘专业领域的能量。如,《中国妇女报》在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时,联合中国女网对改革开放以来有关妇女儿童权益的16部法律法典、数百条规章制度和条例、300多篇司法解释进行梳理,推出《温暖而坚定的护佑——改革开放 40 年来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立法进程》的专题,彰显《中国妇女报》在有关妇女儿童议题上的专业性、权威性。

2.用好外派记者。《中国妇女报》全国各地拥有外派记者,遇到重大事件发生时,能第一时间调动资源进行现场报道。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中国妇女报》驻武汉的外派记者,就多次以“直击武汉”为切入点,发表多篇原创文章,对武汉疫情进行记录和报道,并特别关注了那些身处抗疫一线的女性工作者。

《中国妇女报》目前已形成一网(中国妇女网)、两微、一端(《中国妇女报》客户端)的新媒体矩阵。《中国妇女报》深入分析受众需求,做好与用户的互动,用好用户生产内容,多渠道、多层次打造女性报道的“爆款”。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中国妇女报》在微博发起“逆行中的她们”话题。截至2020年底,该话题共产生35.7万讨论量及9.9亿的阅读量。很多新的素材、新的报道也在与网友互动中产生。如《多地出实招关爱孕产妇和儿童》一文就是这样诞生的。

2020年岁末,《中国妇女报》发起“2020她盘点”话题,引导大众聚焦2020年的不平凡女性,号召受众盘点这些女性的成就和感动时刻。这其中有在国际赛场上身披五星红旗的张伟丽、倍受关注的那名考上北大考古学专业的女高中生、身披红袍在雪地上飒爽英姿的年轻女干部、以及在菜市场父母卖货案桌下苦读的七岁小女孩,等等。

《中国妇女报》在定位女性受众群体的大方向下,不断深耕细化,以垂直化内容进行深层拓展,进一步增强了品牌黏性。

1.版面设计:扩充版面,增加内容。《中国妇女报》宣布自2020年元旦开始进行改版,相对于诸多传统纸媒出于改革需要精简版面、压缩内容的趋势,《中国妇女报》反而扩充版面、进行栏目更新,以当下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在版面结构的设计方面更有针对性、也更趋向于合理。同时,在电子版面上,《中国妇女报》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一方面将单一的电子报刊模式整改为集音频视频、互动分享为一体的综合性全媒体网站;另一方面更在首页增设“妇联直通车”、“女性之声矩阵”、“妇联通云办公平台”三个链接,强调内部信息和外部平台的高度衔接。版面的细化扩充,不仅丰富了报纸内容,而且增强了受众定位的精准性,通过垂直化渗透有效拓展了受众范围。

2.读者开发:基于女性却不再仅仅关注女性。时至今日,《中国妇女报》的受众群体已经不再局限于女性,而是更多地辐射整个社会,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所应有的的责任作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更上线了由全国妇联主办的“特殊时期特别家教”网络专题,通过游戏互动、有声读物、亲子互动等方式,为孩子们提供一定的线上教育资源,并从服务的视角出发,为广大家长朋友们提供足够的防疫教育信息。如此,以女性受众为切入点,以特别家教为依托,对家长、孩子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了有效开发,进一步增强了品牌渗透性。另外,“《中国妇女报》进乡村”项目的持续推进,有效实现了基层群众的读者开发,据《中国妇女报社会责任报告(2020年度)》显示,2020年《乡村振兴》专刊发稿284篇,读者满意率高达92.11%,进一步拓展了忠实受众群。

转型的关键在于思维的转换。《中国妇女报》注重以新媒体思维为指导进行自我革新和优化升级,创新打造融媒作品。

1.针对报纸的文字内容进行优化补充,互相借力,相得益彰。《中国妇女报》借助视频、公众号、H5等多种融媒体形式,打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作品。如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妇女报》在新浪微博上主持“我为中国女性点赞”话题,总阅读数量超过1600万,话题作品涉及视频、图文、投票、直播等多种形式,内容既涉及身处一线、牺牲个人安危保一方平安的缉毒女警,也包括在赛场上厮杀拼搏的体育健儿,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也有来自身边的素人——以多角度、立体化的内容呈现方式,结合社交媒体本身的传播特点,讲述各行各业闪闪发光的女性故事,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女性在这个庞大主题之下所做出的贡献和创造的不同凡响。

2.突破固有报道模式,建构与时俱进的媒体形象,设置与受众更为契合的主题。如今,纵然女性报纸的受众群体不再拘泥于女性,但女性主义阅读诉求仍然是女性报纸进行内容升级所要考虑的重要依据。所以无论是在3月8日这样定向与女性关联的节日,抑或是5月4日这样不具备指向性的节日,都会成为《中国妇女报》进行报道主题开发的重要选项。如2020年5月12日,《中国妇女报》推出原创九宫格系列图片《转发致敬!看见,她们》,单片阅读量逼近500万,用生动的例子、鲜活的故事,让人们聚焦战“疫”过程中那些鲜活的女性形象,也突破了非常时期纸质报道本身所带来的局限性,为广大网友献上了一道绝对正能量的“大餐”。

通过《中国妇女报》融媒体实践的经验归纳不难发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整合并非简单的重叠、碰撞,而是以内容整合为切入,自然而然地融合,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找准定位,围绕内容优势,持续升级拓展,最终完成“点线面”整体转型。面对全媒体时代深度融合的新态势,传统纸媒必须深入革新理念,全面创新手段,肩负新使命,树立新思维,抓好内容升级,持续挖掘媒体融合的契合点,逐步培育内容优势、形式优势、技术优势、平台优势,释放媒体融合创新活力、传播动力,为实现传统纸媒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驱动与保障。

作者单位 语文周报社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劉湘.数字化环境下的新闻“去专业化”研究——基于2018与2012年我国报纸新闻的比较内容分析[J].新闻大学,2020(07).

[2]王建国.融媒时代报纸栏目的运作与影响力提升路径——以大众日报《环球论坛》为例[J].青年记者,2020(18).

[3]张书卿.中国报业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建议[J].传媒,2020(08).

[4]张恒军.提升我国都市报办报品味的思考[J].中国报业,2012(20).

【编辑:甘露】

猜你喜欢
中国妇女报融媒体时代
从“自我发现”到“自我实现”
《中国妇女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报道中女性工作者的媒介形象研究
高三女生方舱医院备战高考
《中国妇女报》批“女德班”:应以现代人眼光洞悉其腐朽本质
中国妇女报发布性别歧视类禁用词:剩女、直男癌在列
融媒体时代对编辑的能力要求
融媒体时代电台文字编辑发展战略研究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