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资源筑牢党性意识 以特色办学输出时代人才

2022-04-05 01:37孙江李婷
传媒 2022年5期
关键词:红色基因

孙江 李婷

摘要:随着党媒舆论阵地的发展壮大与对传播制高点的占领,培养党性坚定,能够传播党的政策主张、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守望公平的新闻人才,越来越成为时代的需要。西北政法大学新闻教育在不断自我总结的基础上守正创新,统合时代需求与自身资源,弘扬学校的“老延大”红色基因和新闻教育办学历史上旗帜人物的红色精神来筑牢学生的党性原则,依托学校法学和政治学优势,培养能够洞悉中国语境、挺立时代潮头、服务于党的新闻事业的业务精兵,走出了一条目的性与规律性相统一的特色人才培养之路。

关键词:西北政法大学 红色基因 党媒人才培养 新闻教育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教育起源于陕北公学时期的新闻课程及此后由陕北公学等八校合并的延安大学新闻班,秉承这一红色基因,始终坚持与党的新闻事业同呼吸、共命运。20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处在困难时期,高等教育专业被大规模撤并,西北政法学院同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成为全国仅有的3所继续培养新闻学专业人才的院校。1960年至1964年,学校共培养新闻专业学生79名,其中40人被分配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红旗》杂志等中央级新闻单位,39人被分配到省市级党报党刊,为党媒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学校新闻教育秉承陕北公学“红色基因”和“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的育人理念,按照“通晓新闻、熟悉法律、注重素养”的定位,从顶层设计入手,把红色基因转化为教育优势,守正创新、特色办学,为党媒输送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社会主义法治素养与党性修养的,能够洞悉当今中国历史发展、紧跟媒介变革和时代语境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专业人才。

一、深刻洞察媒介结构变动,准确研判时代人才需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卫等领域都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其中新闻业最显著的变化就在于社会化商业传媒崛起。“如果把媒体空间看成一个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所说的由复杂关系场域,媒体的市场化,对传统的媒介结构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党媒作为唯一的社会传声筒,到党媒与市场化媒体并存,可以被视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媒体结构的第一次深刻变革。这一时期,媒体市场化趋势对党媒的主流地位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但并不意味着党媒因此而遭遇了话语危机。这一结构变动的实质,是我党的新闻事业顺应社会发展,对媒体信息功能进行了合理的拆解与分化:党媒不再包办一切新闻功能,而是突出政治性和思想性,以宣传和解释党的方针政策、引导舆论为要务;贴近大众生活的信息服务与娱乐服务,则主要交由市场化媒体来提供。

互联网与数字技术出现并广泛应用则让媒介结构场发生了第二次剧变,并直接对党媒主流话语体系形成了挑战。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兴盛,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播媒体单向度、一对多传播模式,开放的终端和以人际交互为基本特征的互联网让自媒体的信息传播能力空前扩张,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让新媒体成为意识形态交锋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十九届六中全会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正是在这样的媒介结构变动背景下,党媒正式开始在话语层面重构其传播体系。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为代表的党和国家的主流媒体,都开始注重新媒体平台建设,打造系统性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党媒的舆论阵地不断发展壮大。例如,人民日报已经覆盖了包括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抖音视频号、户外电子屏等几乎全部的传播渠道,“除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藏文版外,人民日报社还公开发行27种社属报刊,共有427个网络媒体,包括22个网站、26個客户端、98个微博账号、158个微信公众号、73个短视频账号和50个境外社交媒体账号。人民日报社网络媒体覆盖总用户数已达9.7 亿人次”。与此同时,各类政务新媒体也迅猛发展。截至2020年6月,我国 31个省(区、市)均已开通政务机构微博和政府抖音号,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为 14.1万个,各级政府共开通政务抖音号2.5万余个。早年间“民间舆论场”为“官方舆论场”设置议程的情形也开始扭转,党媒、政务媒体站在了信息分发的顶层,占据了传播话语的制高点,以今日头条、微博热搜等为代表的市场化媒体,其转发的新闻中,有相当高比例的内容是来自党媒、政务媒体的。有学者将此现象称之为“党媒重夺麦克风”,有的学者甚至提出“政务媒体成为新一代信息垄断者”。

这是中国自上世纪新闻体制改革以来新闻媒体场域里,媒介结构的第三次变动,也是我们今天进行新闻人才培养所面临的现实情境。党媒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导权。党媒不仅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让党和人民同心同德的纽带。党媒舆论阵地的空前扩大意味着对人才数量的空前需求,党媒占据社会重要新闻分发的传播制高点意味着对党媒新闻人才质量要求的空前严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性是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属性,党性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中国新闻体制改革40余年也是新闻教育蓬勃发展的40余年,我们不能说中国缺乏通晓新闻业务的行业人才,但在当下的媒体结构变动中,具有党性原则,能够“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的新闻人才,一定是这个时代大量需要的。高校新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回应这一时代需要,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政治坚定、党性坚定、业务扎实的新闻人才。

二、传承“老延大”红色基因,培养时代需要的传媒人才

每一所大学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传统与精神底蕴,这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西北政法大学的红色基因来源于从陕北公学延续至今底蕴深厚的学校发展史之中,所传承的“政治坚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老延大”红色基因,是学校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在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专业的办学历史中,有三位旗帜性的人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分别是设立“老延大”新闻班的“老延大”第四任校长、著名报人李敷仁,“老延大”新闻班首任班主任、著名新闻记者范长江,以及西北第一个新闻专业和国内首个法制新闻专业的奠基人——时任西北政法学院副院长、新闻教育家、著名记者何微。这三位重要人物的共同点是勇于为人民而担当,不怕为坚守真理而牺牲,他们表现出纯洁而坚定的党性,在党的新闻事业里留下了精彩的一笔。9BB832DF-C31A-4EB1-8F07-BA02DF221427

这样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正是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为党媒培养卓越人才最为宝贵的红色资源优势,是学院的基本品格和立院之本,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之“魂”。学院结合红色基因浓郁的校院史,在新生入学伊始,通过开展院长第一课,参观校史馆、何微纪念馆和观看校院史纪录片、原创红色教育话剧等形式进行入学教育;在课程设计中,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红色基因教育的专业课程思政融入培养方案,并结合校院史量身打造红色基因教育教材;戏剧影视文学创作课以沉浸式课堂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创作《庄严的审批》等文艺作品,把党性教育、法治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等相融合,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校风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实践教学方面,开展暑期“陕公寻根”、“从黄浦江到宝塔山——马新观实践教学夏令营”等活动;举办“何微新闻奖研究生论坛暨青年学者论坛”等活动,继承发扬老一辈新闻人的优良传统;学生的毕业作品中,既有《百年何微》、《光辉历程》这样的校院史和校院史人物纪录片,也有大量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红色新闻事业研究方向的学术论文,做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红色基因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唤起学生的归属感、自豪感、荣誉感,筑牢学生的党性认识,唤起学生投身于党的新闻事业的热情。这些经验做法分别在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学术年会、中国传媒年会“新时代党媒红色基因传承与人才培养”等学术论坛上作为经验与兄弟院校分享,并收录进《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21)》。

党媒需要的新闻人才除了要有坚定的党性,对其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的要求也远高于一般商业媒体的采编人员。学院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党媒融合创新发展的全媒型专家型新闻人才,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一套针对性强、融合性强、实用性强、特征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统筹发展,推进新闻学与法学、政治学的学科融合,推进新闻传播学与计算机科学、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通过“外引”和“内培”并重,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新闻传播学与多学科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师队伍;倡导“共商”、“共享”、“共建”的理念,通过共建实验室、研究基地,共享资源平台等形式,与多个业界领先的传媒科技公司、大数据科技公司实行人员互聘交流,联合开发专业技能课程,实现学与用的深度结合,搭建了贯通“国际—国家—地区”三个层级、覆盖“研究中心—媒体—技术公司—政府宣传部门—文化产品生产部门—国际机构”等六种类型的人才创新能力实践培养基地。

学院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将田野课堂与校园课堂相结合,将课堂建在红色新闻文化现场,与延安新闻纪念馆签约进行红色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和红色记忆的数字化再造。学院将社会服务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学院师生全程参与的最高人民法院决胜“执行难”全媒体直播活动在线观看人数突破千万;与陕西省政法委每年共同发布“陕西省政法新媒体传播力榜单”、“陕西平安城市指数榜单”,不仅为推进司法公开、打造阳光司法活动增添了力量,也搭建了与实务界合作共同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媒体交流平台;与四川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广播节目《970说法》,为广大听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研究生团队策划制作的《青春直播间》,在西安新闻频道每周六晚黄金时间播出。这一系列卓越新闻人才培养的教学成果已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近年来,学院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西藏日报等党媒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毕业生吴玮任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境记者;薛金丽2019年任职于法治日报社,撰写的舆情专报获省部级领导批示十余次;就职于人民网的孟植良获国家民委民族题材优秀专题专栏和民族题材好新闻奖。还有很多毕业生自愿投身西部发展建设,就职于西藏日报社等单位,在艰苦地區扎根。用人单位评价学校毕业生“政治立场坚定、上手快、法治意识强、创新能力强”。

三、结语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就指出“一阵强劲的浪潮正席卷今日大半个世界,创造出奇异的新环境”。在这个强劲的浪潮里,信息技术、传播媒介的变革无疑是最大的变量。它使得新闻传播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更成为一门显学,对新闻传播教育机构的自我调适能力、人才创新培养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人才培养并不是使用同类原料、按照固定程序生产出一个个工业化的教育产品。一所院校的办学之路,同样不能参照固定的模板简单复制,而是要在不断地自我总结的基础上守正创新,统合时代需求与自身资源,走出一条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特色人才培养之路。对于西北政法大学新闻教育来说,不断提炼和弘扬红色基因,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闻人才,为党的新闻事业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就是统合时代需求与自身资源的最佳接口。红色基因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可以被转化的精神力量、一份能够使学生获得滋养的教育资源,把红色基因落实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力与生产力最好的路径,就是把它返回到党的事业里,让它绽放在对党的人才的哺育与成就里。

作者孙江系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李婷系西北政法大学文化安全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刘海龙.宣传: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

[2]杜飞进.把握移动传播规律 壮大主流价值传播渠道[J].新闻战线,2021(06).

[3]中国网信网.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 OL](2020-09-29)[2022-01-17].http//www.cac.gov.cn/2020-09/29/c_1602939918747816.htm.

[4]方可成.社交媒体时代党媒“重夺麦克风”现象探析[J].新闻大学,2016(03).

[5]颜芳.政务触媒背景下的党媒新挑战新机遇[J].传媒观察,2016(12).

[6]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

[7]杨宗科.以红色基因为卓越法治人才立德铸魂[J].中国大学教学,2020(06).

[8][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黄明坚,译.北京:中信前沿出版社,2018.

【编辑:鲁艳敏】9BB832DF-C31A-4EB1-8F07-BA02DF221427

猜你喜欢
红色基因
应用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对少年儿童进行传承教育的思考
牢记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传承红色基因 发扬革命精神
激活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生命力
弘扬优良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孕育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