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核心,是每一所初中都有机会”

2021-03-25 11:18张玥发自上海
南方周末 2021-03-25
关键词:扎堆同质化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张玥发自上海

◀上接第6版

家长始终不认为自己孩子可以当第二名,这是最大的问题。

新上海人是焦虑的主力军。都是外地来沪的,都很优秀,你是复旦毕业的,我也是。上海和北京的焦虑是有共同点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城市人群构成决定的。同质化的人在一起,现在信息交流又如此畅通,过去不知道什么叫焦虑,“无知无失”,现在信息太对称了,天天焦虑。

一个妈妈不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卸载所有微信群。你就会在淡定中愉快地过完好多年,然后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孩子是很幸福的人。

我从来不认为一个普通的工作者和一个领军人物,后者一定更幸福。适合自己才是好的。

现在一所学校,一个老师面对50个学生,另一所学校,一个老师面对15个学生。肯定后者效果好,但家长坚持扎堆去前者,人满为患,后者门可罗雀,后面这所学校的教育资源是浪费的。

总有声音抱怨政府建的学校不够用,真的吗? 我们有统计,上海一个学生入学平均有1.17个学位可以满足他,为什么冷暖不均,会出现结构性的资源不足?就是非理性的择校造成了扎堆。

如果优秀的孩子集中在一所学校,就会内卷。同质化的人群,同质化的目标,以及同质化的路径,就会造成内卷。

我们先改变同质化的人群,调节为异质化的人群,对孩子来说才能看到多元的社会。过度内卷的环境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自由宽松的环境,才能造就自由的灵魂。

一群同质化的孩子在一起,哪有创新人才?

学习应该就是自我丰富,面对未知世界,解决问题,心系国家和民族。而我们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要赚钱多,可怜吧? 如果再深入地想,我会觉得寝食难安。

南方周末:你理想中的中小学是怎样的?

杨振峰:我相信义务教育未来应该是这样一种场景: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淡定从容,孩子可以背着轻松的书包去上学,背着轻松书包放学。

因为学校就在家门口,没有那么多奔跑在路上送孩子的车辆,也不要担心家里没有老人接送的安全风险、看护风险。

每个孩子也不会面临高竞争的环境,不需要和自己同质化的伙伴,每天有被别人追着跑掉队、竞争下去的焦虑和风险。

学校里有笑声、歌声、呐喊声,每个孩子可以毫不顾忌自己的利益有没有受损,彼此交谈得非常敞亮、非常真实。

猜你喜欢
扎堆同质化南方周末
同质化管理在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扎堆乘凉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青年写作同质化现象”二人谈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学习”反人性吗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