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信息化“行动+”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1-03-26 22:56陆启龙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信息化思维专业

陆启龙

(江苏省宿城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宿迁 223800)

0 引言

教育信息化在不断发展。伴随着行动导向的教学理论或项目化教学等理论的提出,教师必须要学会角色转换。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知识大爆炸时期,针对职业项目实践活动,教师自己都搞不定的,毕竟教师并不是对所有的知识和任务都能够掌握,教师应提高对新知识的辨别能力,要知道并能够告知学生哪个方面可以研究,能够为学生指明方向,并说明这个方向研究出来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对于学生起到鼓励作用。至于怎样完成这个项目,教师也不知道,学生设计出来好的学习任务,教师要能够作为助手与学生一块想办法把这个项目做出来。这就是目前好教师的角色以及工作任务,也为本课题在网络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行动+”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提供了参考。

1 “行动+”教学实践现状分析

“行动+”教学实践是中职创新教育改革的研究成果,类似研究极少。而相关行动导向理论研究很丰富,其中核心期刊量有 31 篇,从文献综述来看:张屹等研究者首先在解读能力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发展状况,分析教师在《能力标准》中划分的每一项指标体系上的合格程度,目的是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中央电教馆的刘峰通过分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需求和现状,从思路、目标、体系、机制、策略等角度剖析网络培训方式的可行性。赵俊、祝智庭等研究者以学习生成理论为研究基础,以实际案例分析教师学习的内在过程,以教师学习发展产生的转变,分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袁磊、侯晓丹主要比较美国 2012 年的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颁布的标准和我国 2014 年的能力标准,目的是为日后修改和完善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供借鉴。多数研究者关注的是一线城市或省会城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对于城郊结合的农村地区职业学校关注度不够。此外,截至2020 年7月,共检索到有10篇与行动导向、信息化、能力提升密切相关的文献,相关硕士论文2 篇,2013年6月-2020年7月十年间涉及到行动导向与信息化教学的关联性研究仅有9篇。研究的方向涉及到任务教学法、课堂教学、移动信息化、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职业教育师资、师资培训、智慧教育、任务驱动等多种方向的研究。综上观点,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呈现动态的发展趋势,也暴露出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切入点。

2 “行动+”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的概念和特点

能力提升路径核心概念是教师运用“行动+”教学思维按照设定路径完成教学活动达到提升教学能力的研究。路径首先确定项目方向,并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保障项目按照预设的思维路径顺利进行,并在实践中及时运用平台提供反馈,引导项目进行直到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也是“行动+”的启动者,运用信息化“行动+”教学能力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养成“行动+思维”的能力提升路径,这既是教学路径也是学习路径,通过不断地实践反馈达到教师对“行动+”教学能力提升的目的。

作为一个学习系统来看,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动+”需要在教材使用上作为行动导向思维方式指导专业实践项目开发;二是“行动+”教学能力则要教师能够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指导和分析,能够对一个教学项目或者对校本课程进行设计,开展课堂教学,基于所开发的学习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能够进行专业教师的设计等整体应用能力;三是“行动+”教学能力提升路径则是一个教师成长过程中能够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以及因此借助可行的思维指导实践完成教学目标的行动方式。

3 “行动+”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的构建与应用

教学能力提升路径需要围绕“行动启发思维、实践完善设计”的思路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这个思路里的“行动”指的是实践,“思维”代表的是教学设计理念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目前教师需要获得以下能力:一是教师能立足课堂,提升专业建设能力;二是立足项目,构建路径融合课程的能力;三是立足实践,提升教科研能力。及时反思指导实践,积极撰写论文,开展更深层次的课题研究,完善教学成果。

(1)立足课堂,将“行动+”教学思维转化为专业建设能力

教师信息技术“行动+”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的可行性必须立足课堂,通过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实施才能够得到检验。开展一系列活动完成对教学项目的开发与实践融入专业建设。预设四个专业建设项目:根据职业资格需求,确定一个项目任务进行实践验证;开发一本职业能力的学习项目校本课程;开展一节课堂教学,基于所开发项目课程和学习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建设一个教师团队,按照典型职业项目的描述,实施课题研究。

(2)立足项目,将“行动+”教学能力提升路径融进课程验证

教学能力提升路径必须立足项目实践才能得到验证,同时将路径贯穿在课程体系中完善项目设计达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运用“行动+”思维进行“主导”项目,确定项目方向,并“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保障”项目按照预设的思维路径按照顺利进行“设计方案,组建团队,实施项目,评估过程,反馈结果”等路径实施,并在过程中及时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反馈”给实施者并“引导”项目实施,直到“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也是“行动+”的启动者,运用信息化“行动+”教学能力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养成“行动+思维”的能力提升路径,这既是教学路径也是学习路径,通过不断地实践反馈达到教师对“行动+”教学能力提升的目的。

(3)立足实践,完善“行动+”教学实践路径提升教科研能力

从注重研究课堂教学,扩展到对教书育人的整个职业体验活动中;从注重单纯教学技术,扩展为用行动思维解决问题的行动能力;从研究单科课程,扩展到专业开发建设上来;从注重研究“如何教”,扩展到专业课程与课堂教学的整体化实践上来。因此,教师要善于及时反思研究成果,积极撰写论文和力争申报更高层次的课题研究,向高水平期刊投稿,整理研究汇编成教学成果。

下面以一个“印象家乡”文创设计项目实践为例,对教师信息化“行动+”教学能力提升的实施过程进行阐述。实施过程沿着一条路径展开并贯穿在“定项目-研过程-重评价-再定项目”中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1)定项目,强专业,构建项目实践课程体系

首先明确专业建设方向,构建学习任务工作场景。平面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是学生充当平面设计师运用所学知识为产品做一些视觉传达设计,我们的专业是集创意、技术、弘扬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创新活动。首先明确本专业建设的实际用途包括标识设计、出版物(杂志,报纸和书籍)、平面广告,海报,广告牌,网站图形元素、标志和产品包装;明确专业建设周期必须通过实践检验,老师预期用30天时间完成本专业项目检验;明确专业建设必备的硬件设施,如专业实训室,专业必备Photoshop软件、illustrator软件、专业学习通平台等工具;明确专业建设的标准是设计产品可以作为展销会上的logo展示形象,宣传书籍和包装设计,也可设计一些包包和书签等作为生活的装饰品。教师作为专业建设主体,要求必备扎实的职业素养和开阔的行动思维能力,以此构建学习任务工作场景。

其次树立课程意识,融合特色文化与实践项目。平面设计课程要求教师要有洞察与职业岗位密切相关的前沿技术与工作任务的能力。课程必须能够引导学生完成对“印象家乡”文创设计的职业评价和调研分析,发挥教师职业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完成项目计划书和制定与分工。确定了人文美、美食美、风景美三个方向,分别贯穿在logo设计,封面设计,排版设计和作品展示四个课程中进行项目实施,为学生进行项目实施指明方向。教师应发挥“行动+”思维将文创项目实践融入到课程建设中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项目课程体系。

(2)研过程,强思维,提升行动导向研究能力

教师应该具备灵活变通的教学设计能力。比如,课前查阅有关家乡本地特产文化的翻转能力,要能够根据文创特点设置合理的测试问卷进行考核学习情况;能够在课前预设突发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用数据反馈学习成效,能够用“行动+”思维指导实践项目。将思维合理的贯穿到引入主题,明确目标,制定方案,实战演练,展评诊断,总结成果等一系列的教学设计过程。对于教师能够时刻为学生小组提供帮助。比如说调研经费的预算,调研的时间调配,到企业或公司的对接工作,调研时的元素和资源的采集。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的使用难题,项目实际中产生的争议及评价分析。当然还有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果呈现的研讨等。教师协调能力是完成“印象家乡”文创项目关键,当然也考验的是教师运用社会学能力来研究这个过程。

(3)重评价,勤创新,养成终身学习能力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效,激发更高层次学习欲望的一种过程。教师要不断提高科学有效评价的水平,作为教师要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培养时代新人。通过“印象家乡”文创项目实践,教师要运用社会交际能力来分析学生调研手段的合理性,要具备专利创新能力对文创产品的创新性辨别,教师要具备平面设计行业标准对文创设计成果验证的能力对任务实施过程进行指导与评价并及时告知或引导学生不走弯路指明方向。往哪里去实施,在过程中及时能够给予小组协作,助其完成任务。

(4)再定项目,勤沟通,完善项目计划变通能力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此环节遇到实践项目不合理无法进行时要有魄力和变通能力能够及时修订项目计划达到项目完成。教师要敢于突破常规课堂的束缚,能够打破界限走出学校进行教学;敢于进入公司体验检验成效;敢于突破课时,设置长期作业计划来帮助学生完成系统项目,这个过程教师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及时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反思沟通,大胆提出异议,来验证项目的可实施性,可操作性。

4 结论

本文将行知思想转化为以信息化“行动+思维”为主的教学能力,将“行动+”教学能力提升路径融入到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项目化实践教学中来,力求通过师生协作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来检验这个中职教师信息化“行动+”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的可行性。然而,由于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不一,行动思维尚不成熟尚停留在传统思维的束缚中,不敢创新实践,目前仍然无法实现全面的教育信息化教育,因此需要在未来加强教师信息化素养的不断探索和提升。

猜你喜欢
信息化思维专业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