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阻塞部位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2021-03-26 00:59刘洋杨相立刘吉祥王林牛林孙悦
医疗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定位仪测压气道

刘洋,杨相立,刘吉祥,王林,牛林,孙悦

天津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天津 30012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发病因素复杂,多认为与上气道狭窄有关[1]。外科手术是治疗OSAHS 患者的主要手段,目前临床上能够针对不同阻塞平面进行多平面、多层次手术,因此,术前需对上气道阻塞部位进行准确评估,为开展手术提供指导。整夜上气道测压检查是在自然睡眠状态下通过评估上气道狭窄部位动态变化反映阻塞平面的唯一方法,但耗时较长、检查费用较高、对患者生理刺激明显[2]。近年来,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在OSAHS阻塞部位评估中的效果逐渐得到认可,兼有多导睡眠监测和上气道测压两种功能[3]。本研究探讨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在OSAHS 阻塞部位分析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OSA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6例,女4例;年龄24~59岁,平均(40.11±6.85)岁;体质量指数20.45~47.98 kg/m2,平均(27.85±4.33)kg/m2;病情严重程度,轻度23例,中度45例,重度12例;确诊阻塞部位,单纯上部阻塞8例,上下部联合阻塞72例,其中上下部联合阻塞中以上部阻塞为主37例、以下部阻塞为主35例。

纳入标准:符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基层版)》[4]中OSAHS 诊断标准,经多导睡眠监测、X 线头影测量、纤维鼻咽喉镜检查确诊,并明确阻塞部位;入组前未接受过其他方案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耳鼻喉及食管疾病;耳鼻喉及食管手术史;精神疾病或依从性极差。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ApneaGraph,AG 200型)进行整夜睡眠监测(22:00至次日6:00)和上气道测压检查:患者取坐位,视耐受情况给予鼻腔及口咽部黏膜表面麻醉或不用麻醉,经宽畅侧鼻腔插入测压管,指导其进行吞咽动作并将测压管插入食管,使压力传感器P0处于食管中段、P2处于软腭缘下方口咽部,注意调整P2上方2.0 cm位置的金属标记(marker)在患者张口发出“啊”时位于腭弓游离缘最高点,热敏传感器T1处于后鼻孔、T0处于舌后。

1.3 观察指标

以综合检查(多导睡眠监测+ X 线头影测量+纤维鼻咽喉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对OSAHS 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s,LSaO2)的检测结果及对阻塞部位的诊断结果:结合患者整夜睡眠中发生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事件的情况与同时刻上气道测压结果分析阻塞部位,阻塞部位分为上部阻塞(主要指腭后区)和下部阻塞(主要指舌后区)。

2 结果

2.1 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对OSAHS 患者AHI、LSaO2的监测结果

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监测结果显示,OSAHS患者AHI为5.11~78.69次/h,平均(45.46±9.85)次/h,LSaO2为0.43~0.90,平均(0.74±0.13)。

2.2 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对OSAHS 患者阻塞部位的诊断结果

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检出单纯上部阻塞9例,上下部联合阻塞71例,其中上下部联合阻塞中以上部阻塞为主36例、以下部阻塞为主35例,诊断准确度为96.25%,见表1。

表1 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对OSAHS 患者阻塞部位的诊断结果(例)

3 讨论

OSAHS 主要是指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上气道塌陷而引起气流受限或暂停,极易造成夜间低氧血症,严重时甚至引发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5]。持续正压通气对OSAHS 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治疗周期长,易导致治疗依从性逐渐下降。外科手术亦是治疗OSAHS 患者的有效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实现了对OSAHS 患者上气道不同部位和结构实施多平面、多层次的手术,且治疗效果显著[6],但术前阻塞部位和形态学异常评估是决定手术可行性和预测手术预后的关键。

目前,临床上评估OSAHS 患者病情的手段较多,常用的包括内镜检查、上气道测压检查、多导睡眠监测等。其中,内镜检查能够对清醒状态下OSAHS 患者进行上气道检查,便于观察上气道的解剖异常和动态变化,但对睡眠状态下OSAHS 患者阻塞部位特征的观察效果较差。虽然有研究报道指出,将内镜下Müller's 法用于上气道的动态评估效果良好,能够帮助医师了解OSAHS 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为手术方案的拟定和手术效果的预测提供依据,但效果仍低于上气道测压检查和多导睡眠监测[7]。上气道测压检查是目前唯一能在自然睡眠状态下整夜评估全部呼吸事件和阻塞平面的理想手段,可显示阻塞部位及动态变化,但检查耗时长、费用高,临床应用受到明显限制[8]。多导睡眠监测在OSAHS患者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效果已被临床医师认可,能够通过整夜监测详细记录患者睡眠时的呼吸紊乱及缺氧状况,为临床医师提供与呼吸紊乱有关的睡眠结构图、心律波动、觉醒、睡眠体位等数据,可靠性较高,一般被作为诊断OSAHS 的金标准[9],但多导睡眠监测程序复杂、耗时较长且导联线较多,对正常睡眠有一定影响。另外,上气道测压检查与多导睡眠监测均需安排专人看护和监测,耗时费力,占用资源较多。

近年来,睡眠监测阻塞定位技术逐渐成熟,具有便于携带、操作简单、导联少、对正常睡眠影响小、监测费用低等优点,逐渐获得了临床医师的认可。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兼有睡眠监测和上气道测压两种功能,能够通过监控患者上气道压力变化评估气道阻塞部位,并进行智能分析[10]。其主要原理为利用P0、P2两个传感器监测上气道压力和呼吸气流变化,对呼吸紊乱情况进行判断。一般在平静呼吸时,两个传感器压力变化与呼吸波一致,压力波幅<10 cmH2O;在中枢性呼吸暂停时,由于呼吸气流停止,两个传感器的波动消失,持续时间>10 s;在阻塞性呼吸暂停时,呼吸气流停止,同时气道内负压逐渐增高,当增高的负压突然大幅下降时呼吸气流恢复;在混合性呼吸暂停时,呼吸气流停止,但两个传感器均未出现压力波动,持续时间>5 s,之后压力波动出现并逐渐增高,持续时间>5 s,最后呼吸气流恢复,同时压力波幅降低[11]。OSAHS 阻塞部位的区分以P2传感器所处平面为边界,P2传感器上方为上部阻塞,包括腭后区、鼻咽部、鼻腔(主要为腭后区);下方为下部阻塞,包括舌后区、喉咽(主要为舌后区)。

本研究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的监测结果表明,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能够显示OSAHS患者的AHI与LSaO2,为临床医师判断患者呼吸紊乱情况提供可靠依据。国内有研究报道也证实,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对OSAHS患者的AHI与LSaO2数据监测效果与多导睡眠监测相似,两者的准确度均较高,可为OSAHS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数据指标[12]。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对OSAHS患者阻塞部位的诊断准确度为96.25%,可见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对OSAHS有较好的诊断和评估效果。周璇等[13]的研究以多导睡眠监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对OSAHS的诊断效果,结果显示,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对OSAHS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超过95%,特异度超过85%,是一种诊断OSAHS的可靠方式,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

我们对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临床应用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具体如下。(1)临床优势:兼有便携多导睡眠监测和上气道测压功能,携带方便,能够应用于多种环境,且无需安放电极,在家庭中也能够随意使用,避免部分患者在陌生环境下出现首夜效应;配有自动分析软件,监测和分析智能化,能够快速获得数据结果;能够与内镜检查、上气道CT 检查等结合,为临床医师提供多种选择[14]。(2)局限性:无法观察阻塞部位的解剖结构,且放置测压管仍属于侵入性操作,部分咽反射敏感患者易出现不适,睡眠也会受到影响;在阻塞平面评估方面虽然可初步判断上部或下部阻塞,但受传感器数量的限制,导致传感器的间距可能影响更为准确的定位,如发现下部阻塞时无法判断是否存在上部阻塞;缺乏脑电监测,无法判断呼吸努力相关微觉醒和睡眠分期时阻塞部位变化,在判断吸气期食管负压并被微觉醒终止情况中也无明显效果[15];不适用于儿童。当然,大量专家也对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在OSAHS 的筛查和初步定位诊断方面的效果进行了肯定,认为其在OSAHS 术前诊断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6]。

综上所述,睡眠监测联合上气道测压能够反映OSAHS患者的病情,在诊断OSAHS 阻塞部位方面的准确度较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定位仪测压气道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血压计的测压原理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应变片粘贴因素对压杆测压的影响
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标高定位仪进行标高定位的研究
汽车维修中四轮定位仪的作用及应用
腰椎穿刺定位仪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