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视角下《信息分析方法》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1-03-27 04:55李莉李静叶艳
教育现代化 2021年102期
关键词:分析方法思政信息

李莉,李静,叶艳

(1.南京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2.南京理工大学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江苏 无锡)

一 引言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指出“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1]”“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高等学校各个专业的每一门课程作为串起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尤其要做好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是指在各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学环节,营造思政教育氛围,在实现知识传授的同时,内隐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专业所要求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信息分析方法》是一门方法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数据思维和数据分析的能力,由于未来在企事业单位中数据分析岗位涉及数据等核心资产的管理、分析和应用,因此,《信息分析方法》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为:强调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保守单位机密的意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德育元素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组成部分,转化为从事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行业的内在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 《信息分析方法》课程思政主题设计

承载着大量理论分析方法和模型的《信息分析方法》课程往往使得学习者课程学习中感觉抽象、理论与实际脱节,如何在大量的方法和模型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并能够有效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需要教师在教学环节上进行有效设计。信息分析方法在课程教学设计中,突出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一方面增加思政案例,将思政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促使学生将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等塑造过程在知识学习过程潜移默化地实现;另一方面增加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应用案例,突出信息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模拟现实的实践场,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信息分析方法》课程思政主题设计见表1。

表1 《信息分析方法》课程思政主题设计

三 《信息分析方法》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以课程思政主题设计为主线,《信息分析方法》课程教学还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了教学实践活动:

(一)将思政教育渗入教学大纲

传统信息分析方法课程教学模式是“传授知识、举例说明、解答例题”三部曲的模式,难以实现从知识-能力-育人的教育目标。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设计时,把“育人”目标与“知识”“能力”目标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合理地挖掘思政元在整个课堂教学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教学大纲的每一个环节中,确保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哲学思想能渗透到整个课堂教学中。

(二)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顺应“课程思政”理念的要求完善和修订教学大纲,改进教学方法,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从教学目标制定上、教学内容选取上以及教学效果评价上逐步渗透和强化基础课的育人功能。

将课程的理论学习、软件使用与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案例相结合,在学习具体的方法与软件应用过程中,使学生了解未来的信息分析工作所要具备的职业操守,从尊重原始数据开始学习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以及诚信的做人原则。了解学科前沿,能够把握大数据时代信息分析的发展方向,具有国际视野;增强学生专业的自信心,从事信息分析与决策支持工作的责任感,树立职业规范。

(三)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内容

通过深入挖掘信息分析方法课程思政相关元素,总结出该课程章节中所蕴含的思政素材,主要集中在以下各方面:①讲解绪论时,融入中国科技情报的发展及对各个领域的贡献,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的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②信息收集与整理的学习中,强调正确记录、使用和分析数据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科研态度以及未来从事信息分析工作的职业道德;③在调查方法的讲授中,一方面培养具备学生组织调查、变量数据分析以及提供决策方案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经济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④在信息分析建模知识部分,阐明信息分析建模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建模思维和团结互助的协作能力;⑤直线回归与相关,通过数据建模实例阐述人均GNP对于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⑥数据降维方法,结合课程实验或科研立项试验结果实例,采用学生自己讲授的方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 《信息分析方法》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信息分析方法》课程思政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建设基于新型教材的教学资源平台、基于计算软件的工具平台、基于MOOC教学网站的互动平台,结合一系列思政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建构具有灵活迁移的、具有情境脉络的师生协同实践共同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所要求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等课程思政内容“润物细无声”式地传递学生。《信息分析方法》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主要有以下三点特色:

(一)混合教学模式,贯彻线下与线上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相统一的原则

借助于数字二维码等技术将在线开放课程知识点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实现线上MOOC与线下课程的无缝连接。为满足当代大学生对多元化课堂的需求,采用智慧树网作为线上教学平台,结合线下课堂教学。课前将思政元素相关内容通过移动教学平台发布给学生,学生在预习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课中,教师除讲授之外,可通过发布测验、选人、小组任务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课后,教师能够通过移动教学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及时做出教学调整。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移动教学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变统的被动学习为混合教学模式下的主动学习;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频率,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并根据反馈进行专业知识及思政元素融入的教学调整,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目前已开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3次,获得2021年智慧树网一流课程。

(二)在案例教学方面,提升情境教学方法论,实现思政情境创设与理论方法的有机结合

由于该课程性质的特殊性,思政案例教学贯穿该课程所有章节。例如,讲授信息收集与整理这一节时,通过举例说明信息分析中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重视科研数据的严谨性和正确性;在直线回归与相关一章的讲授中,通过数据建模实例阐述人均GNP对于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说明国家的发展直接影响千家万户的生活,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 在实践教学方面,以大数据分析理论与方法为主线,实现经典方法与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分析实践的有机结合

信息分析方法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将其应用到学生的学习实践中。例如,讲授数据降维方法时,将学生实验课或科研立项中遇到的需要相关处理的数据列出,并进行计算分析,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进行上机实践时,将常见的信息分析问题应用于课堂实践教学中,锻炼学生对分析软件的使用能力;在数据建模环节,采用学生自己讲授的方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 结语

《信息分析方法》课程思政借助案例教学这个教学模式,实现思政内容与课程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领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等思政内容的传授自然无痕,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也更需要加强师德修养,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知识的引领下,树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信念。

猜你喜欢
分析方法思政信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于EMD的MEMS陀螺仪随机漂移分析方法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分析方法阐述
思政课“需求侧”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订阅信息
TD-LTE网络覆盖的分析方法研究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