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对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影响研究

2021-03-27 10:24张鹤方王迎军张馨元
教育现代化 2021年104期
关键词: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

张鹤方,王迎军,张馨元

(1.山东理工大学 教育技术中心,山东 淄博;2.淄博市教育信息化研究院,山东 淄博;3.陕西师范大学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一 引言

自从网络与通信技术应用于教学之后,学习方式不断地发生变化,当前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学习平台与实体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备受欢迎,作为参与混合式学习的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才能有效开展学习。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发布的《2021年地平线报告(教学版)》提出的6项关键技术和实践中包括“混合课程模式”,指出疫情后的线上学习与实体课堂学习融合应用问题,同时指出混合学习模式的广泛采用也是未来高等教育教学技术发展趋势之一[1]。作为未来公民需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支持终身学习,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不仅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还要利用信息技术支撑自身的教师专业发展,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与智能时代,积极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而基于TPACK的混合式学习能够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 文献回顾

(一)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相关研究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教育创新的关键能力, 2014年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提出两种要求五个维度[2],《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2018)提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基础技术素养、技术支持学习、技术支持教学三个维度[3]。当前对于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的相关调查表明,中国教师教学水平较高,但是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组织教学的教师并不多,大部分教师处于模仿和尝试使用信息技术阶段,极少教师能够创新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4-5]。

(二) TPACK发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途径相关研究

Punya Mishra和Malthew J.Koehler提出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6]包含7个要素,相继有学者从这七个维度开发量表测量教师的TPACK水平,进而分析影响TPACK发展的原因,包括课程设置、实习经验、教师职业认同感等多因素综合影响[7]。有学者从TPACK的角度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为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三个方面,并指出当前国内外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正在从“教学中应用技术”转向“应用技术支持教学”[8]。

(三) 混合式学习对学生能力提升相关研究

随着各类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多地学生参与到混合式学习中,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混合式学习是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产物。有学者从教师的角度研究混合式学习中教与学的规律,并从实证的角度证实了混合式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9]。从学习发生的内在规律角度来看,混合式学习不仅仅是关注技术层面、学习环境、教学模式等,更应该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动机、情绪等反映学习内在要素等问题[10]。

三 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通过开展混合式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作为未来教师所需要具备的信息素养、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终身学习等能力,并探索混合式学习对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影响。

(一) 课前调查

当前师范生均为“数字土著”,对计算机、网络、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操作数量,作为大三年级的学生,前期已有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学科知识等知识基础,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定位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以及评价,优化教学、培养适应智能时代人才的理论与实践。课前调查包括调查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使用网络获取教学资源能力,传统教学媒体(粉笔、黑板、模型、教具等)、常规电教(电视、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等)、计算机多媒体、Office系列软件使用熟练程度。

(二) 制定策略

结合课程特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作为学习者角色和教师角色分别对教育技术的需求和应用,并在学习过程中评价如何正确选择、设计与使用教育技术。为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整合课程知识点,把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教育技术相关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与实践、教育技术研究性学习专题,从理论、实践和、创新应用与评价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其次通过导学任务单发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重难点、学习方法,并收集学生学习中的疑难与困惑,授课过程基于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开展混合式学习,包括个性化自主学习、翻转课堂、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四个方面。

(三)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

图1 研究技术路线

参考国内外对不同时期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标准,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为基础,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测评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由于大三年级的师范生尚未开展教育实习,只是经过少量的微格训练,测评方式与在职教师有很大区别,本研究通过技术素养、技术支持教学、技术创造性应用三个维度来测量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 数据分析

(一) 学生信息技术初始状态

黑板、粉笔、教具等传统教学媒体在课堂上始终具有一席之地,教学板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在调查样本中60.8%的学生能够熟练使用传统教学媒体,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粉笔字基本功和板书设计能力有待加强;47.8%的学生对电视、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等常规电教媒体的操作比较熟练,43.4%的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在Office工具中65.2%和60.8%的学生能够熟练使用PowerPoint和Word,但是运用Excel处理数据能力较弱,只有13%的学生对Excel的操作比较熟练,教师在处理学生学习成绩、开展学习分析时Excel作为常用工具,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监测个人、小组和班级学习,把评价融入到学习过程中。

利用技术支持教学,教师必须具备教学资源检索能力、开发能力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在调查对象中,21.7%的学生能够掌握视频剪辑软件技术,能够独立开发视频教学资源,56.5%的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教学资源,26.1%的学生能够非常熟练、规范地撰写信息化教学设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11]中指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时的常见错误是对软件或资源的选择不够恰当,严重错误是放弃承担教师专业责任,不独立设计教学活动,而是去网络上获取现成的资源。

通过课前调查可知,学生尚未接触专业的教育技术培训之前,对于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能力较弱,技术支持教学是技术创造性应用的基础,在课前调查中不再体现技术在教学中的创造性应用这一维度。

(二) 混合式学习课堂参与

混合式学习由线上学习、课堂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部分组成,当前教学大纲中规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有32学时,包含课堂授课、翻转课堂、研讨与实践,均为线下学时,线上课时规划为8学时(1学时50分钟)为溢出学时,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线上学习。53%的学生线上学习学时能达到规定学时,23%的学生线上学习学时是规定学时的两倍,学生的在线学习活动包括阅读教学资源、学习播客单元(微视频)、在线讨论、提交作业、在线笔记等。其中线上讨论主题包括:一节好课的标准、对标微格教学技能标准分析自身水平、学习经历中的教育技术变迁、最喜欢PPT中的功能等开放性论题。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线上讨论,把课堂所学理论结合实际问题与自身情况深入思考,提升对教育技术的理解与应用。在开学初期给学生布置研究型教学专题:学习分析、混合式学习、智慧课堂、MOOC、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学会研究当前教育技术有关热门与前沿问题,逐步向知识创造层面努力。

(三) 混合式学习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影响

(1)技术素养

图2 各单元学时规划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技术素养维度包括对国家政策了解程度、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信息技术使用经历三部分。国家政策文件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性纲领,认识政策、了解政策才能创新政策,当前67.86%的学生知道2个以上的教育信息化相关国家政策文件,96.43%的学生认同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的开展,同时42.86%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对课堂的作用有限,60.72%的学生通过网络完成5门以上的课程学习。通过混合式学习,学生对国家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有所了解,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并理性看待技术对课堂的影响,能够在学习中熟练运用信息技术。

(2)技术支持教学

作为未来教师的身份,60.71%的师范生知道如何从Web资源中选择出适合课程的内容,且从网络中搜寻不同材料并将它们集成到自己的课程内容中,71.43%的师范生认为自己能在很大程度上使用教育技术来帮助学生理解真实世界的现实问题,67.85%的师范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用信息技术和学生交流与互动。

(3)技术创造性应用

经过混合式学习的方式开展课程学习,78.58%的师范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寻找思路和信息,79.12的师范生有意识地运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85.72%的师范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分享知识。在未来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方面,71.43%的师范生认为在未来教学中能成为信息技术使用的引领者,89.28%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终身学习。

五 结论与展望

大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获得方式包括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通过网络资源自学,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通过一系列教师教育课程学习和训练。本研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开展混合式学习,旨在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 混合式学习对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影响

对比课前调查与课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经过混合式学习,学生在教育技术相关政策、技术素养、技术理解、技术应用教学、支持高阶思维发展的创造使用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并且能够理性看待技术对课堂教学影响,能够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恰当的教育技术。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具备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支持自身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并且具有在教育技术使用方面对周围教师产生正向影响的意愿。

(二) 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提升策略与展望

在校师范生通过职前教师教育系列课程具备了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教育技术知识,在入职后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把三者融入一起,教育技术作为教与学、知识与受众的媒介,当前师范生对于教育技术的认识不再仅限于技术的使用,更倾向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创新。因此对于师范类专业课程实施方面,把混合式学习贯穿到整个培养过程中,从学的角度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在教育实习以及未来教学中,从技术素养、技术应用于教学、技术创造性应用三个阶段设置教师培训课程,持续强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