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型治疗妇科血证

2021-03-27 12:02刘鹤玲
光明中医 2021年16期
关键词:血热血行血虚

刘鹤玲

妇科血证可谓之常见的、多发的病症[1],中医治疗血症应用比较广泛。以下对于妇科血证论治的基本规律,浅谈经验体会。

1 血的生成及功能

血来源于水谷精微[2],是营养全身的基础物质。人体血盛形体则盛,血衰形体则衰。《灵枢·决气》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邪客》所著“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3],是说人体中的血是中焦通过吸收水谷的精华,由于气化分泌的体液,进入心脏变为红色,而生成血液,流入血脉,营养全身。血液的产生、循环、调节和心脏、肝脏、脾的功能密切相关。心脏通过主血管产生血液,脾脏控制血液,肝储存血液。血液的功能是向全身供给营养。人体经络、肌肉、毛发、骨骼、内脏等组织和器官,都需要从血液中汲取营养。《素问·五脏生成》所著:“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是说明血液对于人体的重要性。正如《灵枢·本脏》所说“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强劲”[4]。血液存在于人体的任何地方,血液循环都不能无故停止。血需要属阳的气的温煦推动作用,才能正常运行、循环流动,才能发挥功能,不流动的血液是有害无益的。

2 气行与血行的关系

《论衡》:“天地气合,万物自生。”反映于人,“气”维持于生命,为一切组织活动提供营养,如精气、津气、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又是一切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力,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血液的生成是通过脾胃化水谷精华,转化为气血能量注入肺部,与肺结合,通过心脏的功能,变成红色的血液,所以说血液来源与“气”密不可分。血液形成后,在气血的统帅推动下,循环于经络。“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5]。气能行血也能摄血[6]。气的行血、摄血功能依赖于血发挥作用,血液向内脏供给营养,生成机能活动,正常的机能活动又促进血液的运作。化生血液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津液,津液转化为气,要依靠阳的气化作用,中医认为气属阳,有化气的功能;血属阴,主静而凝,阴阳相互作用。有血无气,则血不能运行[7],心主液,肝藏血,脾统血,这些都是脏腑的“气”发挥作用。血液通过“气”不停循环流动,为整个身体提供营养。人体只有“气”而无血则“气”无所依附,“气”与血液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素问》所言:“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的记载。人体中必须有“气”与血液相互依存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气血比较旺盛,营卫调和,就能够不受外邪侵扰。

3 妇科血证类型及病理分析

妇科血证病与“气”及心脏、肝脏和脾脏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气”可使人体温暖,消除寒冷,气的温煦作用能维持人体脏腑经络以及各组织器官旺盛的功能活动,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状态。如果身体出现气虚,温煦作用失常,则导致脏腑经络及器官功能衰弱,出现四肢发凉、畏寒喜暖、血和津液运行迟缓等寒象。如果气行阻塞不通,壅实化火,会出现身体发热,脏腑经络等器官出现功能亢奋等病变。

3.1 血瘀主要表现为血液流动缓慢,出现滞涩不通,凝聚结块现象。气行阻滞不畅是引起血瘀的主要原因,如果气行不畅则血液运行出现涩流,气行有阻,所谓气滞则血行必受阻。血虚也会导致血瘀。血虚导致血液无法填满脉道,由于不能供给内脏和四肢的营养,也不能供给全身血管的营养,血中之气衰少。因此,脉涩血行缓慢,甚至瘀阻脉道,会导致血瘀。如果身体出现血寒、血热、外伤等情况都能导致血瘀。身体血瘀阻络会出现肢体疼痛、麻木、皮肤发紫斑。血瘀常见于痛经、闭经、崩漏、产后诸症、子宫肌瘤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8],身体出现血瘀时间长了,瘀血不消,会因为蕴热而出现低烧。血液瘀滞而新血不生可以引起出血,又可引起血虚。身体出现血瘀,疏泄不及滞涩于胞宫或冲任二脉,则会出现月经不调、崩漏或闭经。

3.2 血热热毒侵入血分,进入血液而引起的症状。外因热邪或热毒侵袭肺卫,由气入营,由营入血,属于温病范畴,在妇科多见外感风热或毒热等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阴虚火旺,气滞变火,积热郁血,以及进入血液的湿热引起的症状。多见于月经先期、倒经、崩漏等。若湿热入于血分可见赤带、月经间期出血。如果血热时日久长就会灼伤血中阴津,就会引起血燥、阴血枯涸而导致经闭。

3.3 血寒血虚与寒邪相互作用的症状,血遇寒则凝,寒凝脉滞,血脉流行不畅,血的功能降低,身体出现血虚、血瘀诸证。血行不畅阻滞于经脉,会出现肢体关节疼痛怕冷。冲任寒凝则月经周期后延、不能按期来潮甚至出现闭经。寒邪凝滞于胞宫则胞宫虚寒而不孕。血寒形成的原因多是寒邪侵入人体,易使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或过食生冷,阳气虚弱、阴寒过盛所致。

3.4 血虚血虚分为人体内的血液量少和血的功能不全。①体内血液量少:主要是突然失血或新的血液生成不足引起的。产后出现大出血、血崩、经血淋沥不尽,生血不足,导致体内血液量少。生血不足的原因是心脏、肝脏、脾脏等脏腑功能出现障碍,功能受损所致,关键是脾胃功能虚弱,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不足,长养五脏功能受损。②血的功能不全:气虚则血滞,气虚就会影响到血的生成,以致血行不畅,流行缓慢,使人体血虚,导致血的功能不足。血虚症状常伴发血热、血寒、血瘀等病理情况,相互之间或有因果关系,不是孤立的存在,在月经病和产后病中很常见。

4 分型治疗妇科血证

妇科血证分为4种证型,血瘀、血虚、血热、血寒,治疗法按消、补、清、温4种方法。临床上有“血以调为补”[9]的说法。“调”是调经治本,使异常的月经恢复正常。血瘀的原因是血液循环变慢,凝结成块状或成死血,经络阻塞出现疼痛。又因血瘀所致出现发热,血瘀内停,新血不生,血不归经、出血等症状外,常出现的病证就是血虚。补血是活血化瘀使其血行顺畅,充分发挥血的动能。血热使血液流动加速,脉搏跳动的频率变快,这样会灼伤脉络,灼热之血不能归经而走,循络而行,离经之血失去了血的营养功能。同时伴发的症状表现为血少、血虚。针对血热,泄热凉血,引血归经,恢复血液的功能相当于在补血。血行不畅,经络阻隔,瘀积于脏腑,不能调养身体。寒凝疼痛,伴发症状同样表现为血虚血少。使用“温”法,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使血行通畅,散化凝结同样也等于补血。通过调整纠偏,消化血瘀,泄热凉血,温经散寒,达到的效果就是补血。“血以调为补”,就是经过调理和纠偏,就能够恢复和充分发挥血的功能作用。其次,补血法还要通过益气,充实其阴血物质,以提高血中之气的功能,促使气血阳生阴长,而促进新血自生;通过养其阴津,阴阳和调而气血自足。

4.1 血瘀证类

4.1.1 活血化瘀用于血瘀气阻,血行滞涩等证[10]。此药主要用于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血中之气,解除血管阻塞,疏通经络。常用的方剂如失笑散、产后生化汤、佛手散等。

4.1.2 破瘀散结用于血瘀成积、脉道阻塞等症状。使用破除瘀血的药物,配合使用破血消癥、软坚散结药物,破除瘀血,消散有形之死血凝块,祛瘀生新以疏通经络。常用的方剂如抵当汤、桂枝茯苓丸等。

4.1.3 养血活血用于血虚脉空,血行缓涩症状。通过补血,气血充盈血脉才能流行通畅,即所谓“若欲通之,必先充之”的法则[11]。机体经过补养血液还能促进活血化瘀,常用的方剂有四物汤。四物汤中的熟地黄有补阴益精以生血之功效;白芍养血调经;当归味甘,性辛、温,入肝、心、脾经,有补血活血功效;川芎能行血中之气,增强活血功能。四物汤中红花、桃仁少用养血,用多能活血,再多用能破血。所以要在补养血液的基础上活血,就能够使血液充盈而化除瘀血。

消除无形的血瘀,选用川芎、当归、红花、益母草;瘀血不明显的,消化瘀血选用红花、桃仁、刘寄奴、没药、五灵脂、蒲黄等;消除有形的血块则用莪术、三棱、丹参、桃仁、苏木、血竭;破血祛除有形的死血选用虻虫、水蛭、大黄等药。气行以帅血行,在运用活血化瘀法时,还需配合使用疏理气机的药物。如果出现血瘀热盛,配合凉血的药物,使血循经而不溢出脉外。如果出现血虚,就需要补血以促生血。如果兼有肝郁气滞就需要疏肝调气。

4.2 血热证类

4.2.1 清热凉血用于血热所致月经失调、冲任不固等症状,常用的方剂有清热固经汤、清经汤,主要以凉血药物配合清热之剂,凉气血和营卫、调理冲任气血。如有湿热蕴于血分,选用清肝利湿汤、芩连四物汤。

4.2.2 养阴化燥用于日久血热,灼耗阴液、津枯液燥所引起的症状,常用的方剂有两地汤、四物汤等。如有燥热内结,多选用三合汤,药物组成为:川芎、连翘、白芍、生地黄、甘草、栀子、大黄、玄明粉、当归。

4.3 血寒证类温经散寒,用于内外寒邪侵入血分、寒邪凝滞经脉等证。因为虚能生寒,寒久必虚,故当温补,以温阳散寒[12]。常用的方剂有温经汤,或少腹逐瘀汤等,使机体血液温散流通,祛瘀生新,祛寒散凝则疏通经络。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病情配合温补气血的药物。气滞血瘀,血瘀又加重气滞,气滞则阳气不通,寒邪不能祛除,所以还要配合使用行气通络,温经散寒祛除瘀血的药物。

4.4 血虚证类

4.4.1 益气养血通过补中益气以气带血,使之阳生阴长。气足则能促进血的功能,使新血旺盛以达到气血双补的目的。常用的方剂如参芪四物汤、人参养荣丸、八珍益母丸、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使用益气养血药时,根据病情需要配合温阳、升阳、健脾补肾的药物。

4.4.2 滋阴养血用于阴血虚诸证。此法偏重于补充阴血物质的不足,多使用血肉有情之品。常用的方剂有三胶四物汤等,偏于阴虚者多选用两地汤加减。在使用滋阴养血的法时,根据病情需要配合清热、治燥类药物。

综上所述,妇科的血症治疗主要分血瘀证类、血热证类、血寒证类、血虚证类4类分型治疗,兼有气虚、阴虚、血燥、冲任失调及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等,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治疗,在临床要上辨证论治,不断总结,掌握妇科血证论治的基本规律。

猜你喜欢
血热血行血虚
王佩娟教授诊治崩漏临床体悟
血虚体质人群日常调理很重要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行感染对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影响的研究
“重口味”容易月经过量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低T3综合征发生率及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
血虚≠贫血
PCT和白介素6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评价
血虚≠贫血
夏天,脾气随“血热”而来
叶建州从血热论治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