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方诊疗三十年》对中医教学之启示

2021-03-27 12:02
光明中医 2021年16期
关键词:汉方细节案例

马 妍

《汉方诊疗三十年》是日本著名汉方医学家大塚敬节先生的著作。他尊仲景,师从于汤本求真先生,临证经验丰富,致力于人才培养,是日本汉方医学的一代宗师,在日本、中国均享有盛名。《汉方诊疗三十年》记录了大塚先生近400例临床验案,记录真实,读来独特有趣,笔者认为其对我们的中医临床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现论述如下。

1 建立文化自信 助力中医思政教育

大塚先生对汉方十分尊崇和信任。他先学西医,后投身学习汉方,在当时的年代实属少见。他认为“汉方医学实际上是很了不起的高级临床医学”“《伤寒论》是世界最高的论述治疗学的古典医著”“能够直接全力攻读《伤寒论》,这是汤本先生予我的恩赐”[1],书中处处体现了他对中医的热爱。而我们目前部分中医专业学生对于自身专业前景不确定,主要原因就是欠缺文化自信,大塚先生对中医药的敬佩和信任,有助于提高中医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也就是建立“文化自信”,以中医药为骄傲和自豪,从而更有信心为中医药事业做出贡献。

不但如此,本书更是体现了大塚先生的高尚医德及宽广的心胸,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具有助力作用。中医临床教学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修养[2],融入文化德育教育不可或缺[3]。首先,先生医德高尚,始终将患者放在第一位。书中案例,不论贵贱贫富,大塚先生均一视同仁,竭尽全力医治。那些无法手术的,甚至西医“放弃”的病人,大塚先生依旧会接手,不在乎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声誉。书中案14的一位年轻女性患者,患“重症进行性肺结核”,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经治医生已经放弃,但先生仍前往诊治,抱着哪怕是缓解一下腹痛的目的。即使后来治疗有很好效果却受到了患者家属的误解,也觉值得,正如大塚先生书中言:“我不认为我的治疗方法有误,也不后悔”。让人品味的是,书中病案标题大多为“XX的患者/老人/妇人”等,强调患者本身而不是疾病,体现了大塚先生“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精神。因此告诫学生每个病案不是枯燥的疾病,而是活生生的患者实例,这是对患者极大的尊重。很多患者几十年来都会来大塚先生这里看病,先生会妥善细心地记录每一位患者的病历资料。书中案162中,因诊治一名“盛夏也离不开火炉的妇人”,大塚先生坚持不用扇子,自己擦着汗为患者诊治,体现了大塚先生的医者仁心。学生初入临床,一定要以先生为职业榜样,学习大塚先生“大医精诚、甘于奉献”的精神,用自己的细心、耐心,换来患者的安心、放心,要时时体谅患者疾苦,尊重患者,那么对今后临床工作、医患交流一定大有裨益。

其次,大塚敬节先生心胸宽广,兼容并包,无门户之见,治学严谨。当时日本的“古方派”,只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排斥其他流派,而大塚先生逐渐认识到这一错误,并深深反省,体悟到“对于医术,没有古方与今方的区别,能够治愈疾病就好”[4],这也是以患者为本的思想。正如我们需要向学生强调的“平等、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患者不分贵贱,流派没有优劣,需平等对待,才可发挥最大优势,给患者最好的治疗。大塚先生每个病案都是实事求是,无夸大和隐瞒。一些失败的案例,他会如实记录下来。而有些堪称“奇迹”的案例,如书中案16中成功治愈西医诊断为“胃癌”的疾病,但大塚先生最后分析怀疑患者本身并不是真正患了癌症,而不是把案例用来夸大自己的神奇疗效。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他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有益于学生日后职业素质、科研素质的培养,拒绝目前某些浮夸的社会风气,踏踏实实做学问、做临床。所谓“去伪存真”,坚守底线,这也是作为医生的职责所在。

2 辨证思维灵活 培养经典学习兴趣

《汉方诊疗三十年》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其中医案读之“有趣”。这一方面归功于大塚先生对案例的生动描述,另一方面则源于大塚先生灵活的辨证思维。而这些都对培养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非常有帮助。《汉方诊疗三十年》中所体现大塚敬节临证思维最重要的方面是方证相对,随证施治[5]。中医经典如《伤寒论》的学习思路亦是如此。学习经典时结合大塚先生的辨证思路,有益于学生对经典的深入理解。书中大塚先生把案例中的症状综合考虑分析,是基于患者整体的思考,如案6中的患者,当时的西医考虑“阑尾炎”,大塚先生认为此诊断不够明确,但是“在汉方医学,即使病名诊断不明确,也能确立方案”,根据患者腹满、腹痛、便秘、口干的症状,结合脉象,认为患者属于虚实夹杂,使用了“桂枝加芍药汤”治愈。书中案例诸如此类,不可胜举,读之就如脑中晦涩枯燥的经典条文幻化成了患者形象的症状,而在案例的症状叙述中,大塚先生带领读者去寻找方证相对的线索。形成这些“火花碰撞”的基础,是对于经典条文的理解和背诵,因此可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的主动性,同时也可加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不但如此,大塚先生善用经方[6],在每一章节后都细心列出了很多方剂尤其是经方的使用指征和经验,如“桂枝汤备忘录、葛根汤备忘录”等等,让人读完系列医案后有一个综合的思考,巩固提升对于经方的认识。因此启示我们在中医经典教学中,一定不能死抠条文,要结合临床实例,鼓励灵活的辨证思维,更要有追求卓越的匠人精神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另外,大塚先生重视腹诊,日本汉方医学有“万病之根在腹”的思想,而腹诊法对于判断证候虚实极为便捷[7]。如书中194节特意强调了人参汤的腹诊特点是“腹部软弱无力,有振水音,或腹壁发硬如板状”,很多案例也都对于患者腹部的紧张度、弹性等有所描述,基于这些信息,结合脉证、患者的体质状态等,综合考量。这也为学生学习经典的思路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信息,不但促进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强化记忆,真真正正领悟“整体”“个体”的内涵,初步培养“象思维”的思维方式。

3 注重细节 务求精进

细读《汉方诊疗三十年》,会发现大塚敬节先生对于患者的细节描述十分仔细,包括患者的肤色、胖瘦(是否健壮)、性格、居住地、婚况、工作,甚至衣着也会有提及。如书中案275中的描述就尤为细致:“患者为四十二岁妇人,是一儿一女的母亲……患者是位皮肤白净的美丽女性,皮肤和肌肉松软而缺乏弹性,本人介绍说,平常很在意保养,虽然不到静卧休养的程度,但对待健康就像对待有裂纹的瓷杯一样倍加小心……因为其丈夫是某公司的社长,来访的客人非常多,接待客人时非常疲劳”。正所谓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之处见功夫,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在病案中体现出更多患者的信息。肤色、胖瘦、性格,可以判断患者的体质状态,这对于辨证施治,具有重大的意义。清代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凡论病,先论体质、形、色、脉象,以病乃外加于身也”。体质作为重要辨证内容是必要的,尤其慢性病和疑难病治疗与调摄[8]。婚况、工作、衣着可以推测患者的生活环境,这对于了解患者隐藏的心理状态是具有意义的,使处方用药有所侧重,更加精准。前文所述案275中大塚先生最后使用了“补中益气汤”治愈,很大程度归功于这些细节的观察,可以说形象地为学生勾画了一幅“补中益气汤”使用指征的图像,使人念念不忘。

大塚先生不但注重患者的细节,也强调辨证的细节。如书中案164,大塚先生在总结“真武汤”退热的案例时提到“阴阳虚实的差别存在于微妙的地方,难以用文字表述清楚。还是要积累经验,努力抓住仿佛如斯的不同之处,也只有这样”。中医的学习,辨证的学习,其实都在这些细节之中,如稍有模糊,那机要的机会就一闪而过了。中医学生从起步就应树立这种追求细节的精神,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才能够精进,而不是只停留于泛泛之辈。这种“精进”也是大塚先生所重视的一种精神,他在书中提到“如果本人没有精进有为的精神也是难成大器的”。这是我们临床教育中应向学生传达的,也是需要我们教师本身以身作则去带动和影响的。正如张伯礼院士所言“选择了学医,就选择了一生的学习和奉献”,如果不去“精进”,那就是一名“庸医”,即使有“仁心”,却无“仁术”,那么对于患者来说,也是一场灾难。

4 重视反思 学无止境

《汉方诊疗三十年》案例记录的另一个特点是时间跨度久,注重跟踪、回访。大塚先生的患者出于对他的信任,坚持服药,时间大多较长,有的甚至几年、几十年,大塚先生将这些情况悉数记录下来,有的甚至成为患者一生的诊疗记录,实属珍贵。不论效果好与不好,大塚先生都会在案例中进行反思:疗效好的患者,是否用其他方药会更好更快?疗效不好的,哪里出了问题?是否自己当初用另一个方子就会取得好的效果呢?先生甚至将他诊治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也如实记录,也是那种一次次如涅槃的过程,才造就了后来的大师。那些失败的案例,大塚先生会通过反思找出自身的不足,督促自己更加努力提高。如书中案174,大塚先生对于慢性胸膜炎的患者首先使用了柴胡姜桂汤治疗,但用药后患者食欲全无,呼吸困难加重,遂转投柴陷汤,却心下痞塞加重,后面经过仔细思考,发现患者全无“热象”,遂改投真武汤,患者的胸腔积液全部消失了。尽管最终疗效很好,但是大塚先生仍在书中写道“由于存在胸膜炎宜用柴胡剂的先入观,在本来必须用真武汤祛除里寒的时候,反而误以柴胡剂更增其里寒,这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总是在讲汉方医学必须辨证而施治,但还是经常出现这样的失误,应该反省,再反省”。这种诚恳的反思态度,让人感动,谦虚的大塚先生,是我们中医学生的榜样,不论成败,在临床中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定要有学无止境的心态,才可能不断提升与进步。

以上是笔者深入阅读《汉方诊疗三十年》后,对于中医教育的思考,认为本书从建立文化自信,助力中医思政教育、辨证思维灵活,培养经典学习兴趣、注重细节,务求精进、重视反思,学无止境几个方面对于中医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启示。而大塚敬节先生本人,就如本书译者王宁元博士所说的,“以诗人之心感受和追求汉方医学之诗意”,醉心于中医,将自己奉献给汉方。如果说教书育人也是追求那诗意般的存在,希望此书可以为我们中医学生埋下那一颗真挚的种子,在学习和求真的路上,遇见一个又一个的春天。

猜你喜欢
汉方细节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神药”出厂价18元零售卖1000多元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日本汉方教育现状及对中国中医教育的启示
细节取胜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汉方、韩方、日方,自然酝酿完美养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