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3-28 03:38孙婧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积极情感积极心理学语文教学

孙婧

摘要: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培养儿童与青少年的积极健康心理与素质教育。学校把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积极心态建设纳入学校重要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达成学习目标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还可以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语文教学;积极情感

在20世纪末期,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心理学学科的理念,并在系统的构建当中赋予了積极心理学新的生命。积极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积极心理的力量、积极的认知习惯与积极的行为方式。这些积极原理包括在人类的美德、意义、审美、创新、超越、活力、善良、坦诚、开放、感恩、宽容、爱与慈悲等一系列品格要素之中。将积极心理学充分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然能够产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进而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完善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涵盖的内容广泛、丰富而综合,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各种知识、技能,还要具备爱心、担当、创造力、想象力、感染力、懂得利他、擅长沟通等积极的品质。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本身的价值,把课本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品质的因素挖掘出来,融入学生的心灵。

例如借助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让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培养助人为乐的积极品质;借助课文《搭石》,体会人与人之间谦让、尊老、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积极品质;借助课文《珍珠鸟》,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善待生命的积极情感……积极心理学家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善良的种子,而我们教师就是要善于挖掘课本中的积极因素,培育学生这些美好的特质,最终让每个人都过上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

二、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用“五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

每个人都有生气、急躁、愤怒、怀疑等复杂情绪,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些都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不能让这些消极情绪影响身心健康。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帮助孩子远离那些破坏身心健康的消极情绪,促进那些能为孩子增加能量、开阔思维、提高幸福感的积极情绪的产生呢?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专家彭凯平教授为我们分享“五施”原则。这不仅能帮助老师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还可以引导孩子逐渐学会遵循的原则,从而找到课堂学习的快乐。

(一)言施

当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经常使用一些积极、乐观、具有正能量的话语,就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并感到轻松和快乐。哪怕是面对一件不好的事,学会引导孩子看到积极的一面,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作用,让他们的心态变得积极。在快乐的场景中,孩子们的思维更开放、更活跃,通常能记住更多的东西。

(二)身施

身施是指通过触摸、接触自己的身体产生幸福感。比如,在课堂上学生坐姿端正,教师可以轻轻拍拍孩子的肩膀,给予表扬;学生的回答很惊喜,教师和学生击掌,给予赞赏;学生情绪不佳,握着孩子的手,抚摸孩子的头,或是给孩子一个拥抱,给予孩子安慰……这些身体的接触都很好地缓解孩子的情绪,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带来幸福的体验。

(三)颜施

颜施是要向人展示出有感染力的笑脸。比如说,教师在走进教室的前几分钟,对于学生的情绪引导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满脸春风、笑容可掬地走进教室,学生身心就会感受到愉悦,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高涨起来;如果教师正言厉色甚至凛若冰霜地走进教室,就会让学生感到惧怕、紧张、压抑,自然而然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眼施

眼施是指我们要有一双慧眼关注生活中的变化,看到美好的事物。学生的预习作业在书上写得工整、全面;调皮的学生今天坐姿特别端正;很少发言的学生勇敢地把小手举起来回答问题……课堂上老师有时忙着讲教学内容,往往忽视了这些学生良好的表现,忽视了让我们能体验教师幸福感的时刻。

(五)心施

心施就是用心感受。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只忙于培养具体做事的能力,疏于培养内心的感受力,心灵的枯竭和贫瘠让我们越来越迷茫,越来越不开心。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情感去影响孩子,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孩子探索和发现世界的美好,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对于提高语文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积极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三、运用积极的课堂评价,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

197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每个人都有对自己完成某件事的能力的主观评估,这就是我们说的自我效能感。换句话说就是:“我能行!我一定行!”相信自己能做成一件事情,对于一个人成功完成一件事情的帮助是非常大的。所以,自我效能感对于孩子的成长、学习以及个性的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提醒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希望孩子获得自我效能感,教师就要多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同时也要多引导和鼓励孩子进行自我评价。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评价不脱离实际。“你真了不起!”“你太厉害了!”“你最棒了!”……这些激励的语言都是不恰当的,有的甚至过于夸张,脱离了实际。这些也许能让学生暂时感到愉悦,但对于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并没有什么帮助,也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因此,任何对学生的评价都要依托于事实,我们可以用“你的声音真洪亮!”“你把词语读得字正腔圆!”“你不仅把课文读流利了,还读得很有感情呢!”这样的积极评价给予学生肯定和赞赏。

第二,评价少强调结果,多强调过程。教师善于把握这个分寸,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自我效能感,一种行动的欲望和冲动,下一次会做的更好。课堂上,无论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去肯定学生在寻找答案过程中进行的思考、作出的努力,尊重学生的个性思考。

综上所述,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掌握一定的积极心理学,运用积极的教育方式应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发挥学生的天赋优势,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自控能力、专注力、创造力以及善良的品行等,从而帮助孩子形成积极、乐观、自信的品格,正确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困难。

猜你喜欢
积极情感积极心理学语文教学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英语教学中激发积极情感的策略研究
英语课堂教学中影响情感态度的因素研究
亲,我站在你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