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和CT对颈椎病的诊断及应用价值

2021-03-28 05:56孙喜武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4期
关键词:隐窝曲度椎管

孙喜武

(沈阳中大骨科医院影像科,辽宁 沈阳 110020)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多发性疾病,主要由颈椎软骨变形和颈椎软骨骨关节肥大而引起的脊髓、神经和血管压迫所致。颈椎病的发病率为4.5%~15.1%,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进一步上升,且呈年轻化发展趋势。因此,针对年轻的颈椎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尤为重要[1-3]。目前,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颈椎病的重要方法,且CT检查和DR检查对颈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像技术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通过对DR和CT的诊断结果分析DR和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辽宁省沈阳市沈阳中大骨科医院就诊的100例颈椎病患者,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头晕、颈肩痛、僵硬、放射痛、手指麻木、吞咽困难、下肢疲劳等。其中50例接受DR诊断(DR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2.00±1.90)岁;颈椎曲度改变13例,椎管及侧隐窝改变7例,椎间盘脱垂9例,椎骨增生6例,韧带钙化3例,钩锥小关节肥大6例,横孔改变6例;基础疾病:高血压2例,冠心病1例,糖尿病2例。另外50例接受CT诊断(CT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9.00±1.70)岁;颈椎曲度改变12例,椎管及侧隐窝改变8例,椎间盘脱垂10例,椎骨增生5例,韧带钙化3例,钩锥小关节肥大7例,横孔改变5例;基础疾病:高血压2例,冠心病1例,糖尿病2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脊椎病类型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认可。所有患者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晓同意书。

1.2 方法 选用DR数字X线机进行DR诊断,嘱受试者分别站在颈椎前位和侧位拍摄X线片,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双斜位X线片。采用西门子Sensionz 16排螺旋CT机进行CT诊断,嘱受试者取仰卧位,拍摄横切面照片。各层的厚度和间距设置为2.5 mm,从颈部开始将椎体上部平扫至胸椎,并拍摄软组织扫描图,在扫描后重建患者C1~C7椎间隙,间距1.6 mm,厚度1.7 mm。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种诊断方法的检出率、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椎管及侧隐窝改变、椎间盘脱出、椎体骨质增生、韧带钙化、钩锥及小关节增生肥大及横突孔改变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诊断效果比较:DR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变化15例,椎管及侧隐窝改变5例,椎间盘脱出10例,椎体骨质增生2例,韧带钙化2例,钩锥及小关节增生肥大4例,横突孔改变6例,检出率为88.00%(44/50);CT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变化13例,椎管及侧隐窝改变7例,椎间盘脱出9例,椎体骨质增生5例,韧带钙化5例,钩锥及小关节增生肥大5例,横突孔改变5例,检出率为98.00%(49/50)。CT组诊断检出率高于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颈椎病是一种以椎间盘退变、颈动脉退变、脊髓退变和颈神经根退变为特征的退行性疾病,由椎骨突软组织的病理和关节突软组织的病理变化引起[4-5]。由于手机产品等的过度使用,导致颈椎病的患者逐年增多,部分患者会有头晕、颈部僵硬等表现,严重者会出现手指麻木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学习和日常工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以上症状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相似,因此多数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病情进展迅速[6-7]。颈椎病患者在发病早期明确临床诊断是保证患者尽早康复的关键[8-10]。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正位、侧位及斜位X线片评估病变情况[11-12]。经影像学检查可见:椎旁韧带钙化改变、椎弓关节改变、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及颈椎间隙改变[13-15]。

CT检查分辨率高且可以对椎间盘病变进行详细观察,CT扫描在显示椎间盘微结构方面更准确[8]。CT技术重构3D功能强大,且矢状位重建功能优秀,冠状位重建功能3D建模不仅能准确观察患者椎间盘病变,还能从多个方向观察锥体退变和椎体增生[16-18]。此外,其还可评估压缩或不压缩现象[19-20]。与DR诊断相比,CT诊断在显示患者椎间盘的突出、椎间盘的隆起、椎间盘椎体的后缘增生、椎间盘椎管及横孔改变、椎间盘韧带骨化等征象方面更为准确可靠[21-22]。颈椎病DR检查和CT检查各有特点,且CT检查具有临床成像快、辐射低、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CT检查对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的生理曲度、韧带骨化等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3-24]。CT检查具有灵敏度高的优点,通过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颈韧带骨化和椎间盘。因此,建议结合DR检查和CT检查,通过重建技术提高颈椎病的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颈椎病,CT诊断比DR诊断更准确可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隐窝曲度椎管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颈椎不宜太直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改良低温螯合法分离家兔小肠绒毛和隐窝细胞及分离效果鉴定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成人心包后上隐窝128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
腰椎间盘摘除术联合侧隐窝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