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验在尿路感染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3-28 05:56佟奎鸿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4期
关键词:尿常规尿路感染白细胞

佟奎鸿 赵 毅

(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尿路感染为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此类疾病的发病概率约占人口总数的2%[1]。在美国,每年由于尿路感染就诊的人数在800万以上[2]。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尿路感染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医院感染种类。有50%~80%的受试者因为留置尿管以及其他尿路装置造成尿路感染。尿路感染一旦发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使其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由此能够看出,对于尿路感染的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诊断相当重要。在尿液中检出细菌以及白细胞一直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分析尿常规检验在尿路感染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受试者自愿参加本次调查,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中女性96例,男性104例。年龄为25.38~65.52岁,平均年龄为(38.95±3.92)岁。

1.2 方法 对受试者开展常规化尿常规检查。由院内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利用无菌试管盛放尿液,要求尿液最少为10 mL。同时,告知受试者取用中段尿液。针对于女性患者,在进行尿液采样过程中应规避月经期。在开展采样工作之前,受试者应仔细清洗外阴。利用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尿常规分析设备以及相关试剂开展尿常规检验工作,具体操作步骤依照有关流程进行[2]。在开展涂片工作后,利用显微镜对高倍视野开展观察,查看受试者尿液中存在的细菌、白细胞等指标。如果细菌计数在105个/mL以上则视为阳性[3]。为了从根本上保证检查结果的精准度。尿常规检查工作应在样本收集后3 min内完成[4]。

1.3 评价指标 ①分析尿常规检查结果,若细菌计数在3000个/μL以上视为阳性。尿白细胞在20个以上视为阳性。②分析尿常规3项临床诊断情况,包括阴性率、阳性率以及预测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尿常规检查结果 尿常规检查结果证实:阴性140例,阳性60例。在尿培养阳性者中,白细胞阳性24例,细菌计数阳性42例,亚硝酸盐阳性36例。在尿培养阴性者中,白细胞阳性12例,细菌计数阳性24例,亚硝酸盐阳性20例。尿常规阴性以及阳性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尿常规3项临床诊断情况 在白细胞项目中,真实阳性率为70.00%,真实阴性率为74.00%,准确率为74.00%,阳性预测值为34.00%,阴性预测值为93.00%。在细菌计数检查项目中,真实阳性率为67.00%,真是阴性率为88.00%,准确度为80.00%,阳性预测值为77.00%,阴性预测值为82.00%。在亚硝酸盐项目中,真实阳性率为66.00%,真实阴性率为82.00%,准确度为77.00%,阳性预测值为62.00%,阴性预测值为84.00%。

3 讨 论

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以及消化道感染。尿常规检查具有价格经济、出具结果速度快、检验方便等特征,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与健康者相比,尿路感染者的尿常规项目中白细胞计数以及细菌计数明显更高[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尿常规检查为行之有效的筛查尿路感染的方式。临床中对受试者开展尿常规3项检查,对于可疑为尿路感染者开展早期诊断相当重要。

本研究结果证实,对患者开展尿常规检查,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白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数据加以全面分析,能够对受试者尿路感染情况加以定性诊断。不同位置尿路感染患者,其具体的细菌计数也存在差异[6]。在对患者开展诊断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其临床症状予以确诊。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更为精准的诊断结果。如果为膀胱炎,由于患者存在尿痛、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征,进而增加了尿白细胞含量。通过尿细菌培养检查证实其为阳性可明确诊断。针对于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应和局部或全身症状以及临床体征全面结合,通过血常规以及尿常规检查可发现患者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尿细菌培养为阳性则可准确诊断。相比较而言,慢性肾盂肾炎患者不但存在以上症状,另外尿浓缩能力削减,患者会产生低热表现,因此在诊断时应结合受试者的既往病史加以判断。由此可见,尿常规检查为一类有效、快速、经济、便捷的检查方式。

对尿白细胞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如滴虫、酵母菌、小圆上皮细胞、结晶等。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会导致白细胞计数增加,进而导致最终结果呈现假阳性。值得说明的是,尿液样本放置时间过长以及黄疸尿等会导致白细胞计数下降,造成假阴性结果[7]。相关文献证实,当尿白细胞为++++时,可证实为尿路感染[8-9]。若在尿常规检查中,细菌计数以及白细胞计数同时上升,则必须开展尿培养工作[10-13]。值得说明的是,尿常规细菌计数非常容易受到气泡、脂肪、灰尘以及结晶等因素的影响,继而造成假阳性结果。

开展尿亚硝酸盐特异性检查在诊断泌尿系统感染中的价值较高。通过尿液分析仪检测,证明为亚硝酸盐阳性,则可初步判定为尿液感染。尿白细胞对于真菌培养阳性的概率明显比细菌培养阳性概率高[14-17]。针对于尿路感染患者,开展尿常规检验的意义重大。在对患者开展此项检查过程中,院内医护人员应结合其自身临床症状,确定尿路感染位置。相较于单独细菌培养,开展尿常规3项检查的准确性明显更高。

由此可见,针对于尿路感染者开展尿常规检查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能从根本上实现尿路感染情况的判断,有效确定尿路感染位置。

猜你喜欢
尿常规尿路感染白细胞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白细胞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对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