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关穴治疗风寒性面肌痉挛和风热性面瘫

2021-03-28 09:28陈志芬韩艳芳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21期
关键词:面肌经脉三焦

陈志芬,韩艳芳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5302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周围性面瘫是由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感染引起的与病毒感染、感受风寒等因素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患侧肌肉功能瘫痪、不能做眼睑闭合等正常动作[1]。面肌痉挛是以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特点的疾病,表现为阵发性、不规则性,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2]。二者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治疗方法众多,但疗效不一,针灸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外关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也是阳维脉的八脉交会穴,具有散风止痛、清利三焦相火等功效,主治“阳维为病苦寒热”之风寒表证、风热表证、伤寒病中的少阳证及本经和经别循行所过之头面、耳、目、咽喉等疾病,如面瘫、面肌痉挛等。现代研究发现,穴位具有功能特异性,即穴位对脏腑或躯体的功能或病痛具有特定的调整作用或功能[3]。外关穴的特异性表现为热病、头痛、耳鸣等头面五官疾病及上肢痿痹不遂等经络病证[4]。风热性面瘫和风寒性面肌痉挛均可由外感邪气引起,两者病因相同,且均发于手足三阳经并交汇于头面部,针刺外关穴既能扶正祛邪,又能濡养经脉,故可用于治疗临床常见的风热性面瘫和风寒性面肌痉挛。

1 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属于中医“面风”范畴。《伤寒论》中“瘛疭”“筋惕肉”亦可能属于现代医学中面肌痉挛的描述范畴。这两种症状可能是由于太阳病误治失治造成津液丢失,或因风寒等侵袭阻滞经脉,或因邪气凝滞久留损伤筋脉,阻滞气血正常运行,从而导致气血凝滞瘀阻,脉络不通,或由于素体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经脉不通,故肌肉易失于濡润营养,或素体肝肾阴虚,阳亢风动等内外因素导致发病。《灵枢·经脉》载:“手少阳之别……病实则肘挛,虚则不收,取之所别也。”外关穴属于三焦经,通阳维脉,阳维脉联络阳经,与阴维脉共同起谥畜气血的作用。《灵枢·经脉》记述了手少阳三焦经的经脉循行:“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由此可见,三焦经的分支经过耳、头面部,而外关穴又为三焦经络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针刺外关穴可以治疗头面部疾病。中医认为,面部痉挛为阳郁不能濡养筋脉,故针刺外关穴并施以泻法可治疗阳郁筋脉失养之面部痉挛。又如《灵枢·经脉》所言:“三焦手少阳之脉……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眦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笔者认为该论述也符合现代医学所论述的面肌痉挛中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面部轻微疼痛的症状。

2 面瘫

3 风热性面瘫、风寒性面肌痉挛、外关穴三者的关系

3.1 风热性面瘫和风寒性面肌痉挛的关系 两者病因病机相同,均为六淫之邪侵袭肌表所致,属于伤寒表证。虽然两者病证不同,但因均为邪气阻遏面部经络,面部经络失于濡养,故可采用解表法治疗。又因头面部为手足三阳经交汇处,所以治疗时以阳经为主。

3.2 外关穴与风热性面瘫、风寒性面肌痉挛的关系

(1)伤寒角度 《难经·五十八难》提出:“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针灸大成·杂病穴法歌》曰:“一切风寒暑湿邪,头痛发热外关起。”因此,风寒、风热均可能属于一种外感风寒邪气,即伤寒。《兰江赋》描述:“伤寒在表,并头痛,外关泻动自然安。”论述了针刺外关穴的操作手法和操作时所用的泻法。伤寒为外来邪气所致,为阴寒实证,根据现代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采用补虚和泻实疗法,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伤寒实证患者应综合使用补虚泻实法进行治疗,如《灵枢·经脉》所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风热性面瘫和风寒性面肌痉挛属于伤寒的一部分,因此外关穴不仅能治疗风热性面瘫和风寒性面肌痉挛,还能治疗伤寒所致的表证,如感冒、发热等,并随证选用补泻手法。

(2)经络角度 风热性面瘫和风寒性面肌痉挛均属于一种面部的急性疾病。《素问·血气形志》提出:“少阳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针刺该穴可使两脉脉气交互相通,补气补血,以扶正祛邪,濡养经脉,止痛解痉息风,正如《伤寒论》所述:“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之所伤也。”

4 外关穴治疗面肌痉挛、面瘫的现代临床研究

笔者查阅现代相关医学文献,发现外关穴的治疗范围较广泛,如独取外关穴或配伍其他穴位治疗面瘫或面肌痉挛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也有关于外关穴腧穴特异性的研究。如赖新生等[6]运用血氧水平依赖法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真针刺外关穴与假针刺外关穴在不同脑区的激活状态及效应,通过比较两者不同状态的成像结果发现,额叶BA8区和小脑等区域均出现激活点,而BA8区与BA6区共同构成前运动皮层,包括额叶眼动区,以控制眼球的随意运动,尤其与眼球的追随运动有关。因此,根据外关穴的腧穴特异性,针刺该穴能激活脑区功能效应,从而对面部神经性疾病发挥相关作用。也有应用外关穴作为主穴或配伍其他穴位治疗面瘫及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如王俊富等[7]采用传统针刺方法治疗急性面肌痉挛患者200例,取外关、丝竹空、合谷、太冲等穴,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128例(64.0%),显效49例(24.5%),好转19例(9.5%),无效4例(2.0%);韩育斌[8]以外关穴为主穴配以颊车、颧髎、太阳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104例,痊愈98例,有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达100%;吴晓[9]在针刺常规穴位的同时配合同侧外关和足临泣治疗面部偏瘫伴耳后疼痛、伍志浩[10]应用外关穴和太冲穴为主穴治疗面瘫,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上文献均显示外关穴治疗面瘫、面肌痉挛疗效显著,说明外关穴不仅可治疗相关经络病证,也能治疗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5 小结

外关穴作为阳维脉的八脉交会穴,既可以泻阳维气血,调节气血,又可补益正气,抵御外邪。同时,外关穴作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与内关穴相通,手少阴主是阴血之关,手少阳是阳气之关,针刺外关穴可使阴阳脉相通,互潜互藏。值得一提的是,临床中关于外关穴治疗面瘫和面肌痉挛的报道很多,但外关穴并不局限于治疗头面部疾病,应在临床应用中学会辨证论治,灵活运用。

猜你喜欢
面肌经脉三焦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从出土和传世早期经脉类文献中的疼痛病症看经脉理论的形成
中泰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较探析*
面肌痉挛最常见的问题
老官山汉简《经脉书》初探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三焦和心包相互关系的再认识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从三焦湿热相火论治慢性肝病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