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世宏辨治支气管扩张症之经验

2021-03-28 11:08孙子凯
江苏中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肺络润肺凉血

朱 娟 孙子凯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支气管扩张症是指由于气管支气管反复感染,支气管壁结构遭到破坏,导致管腔异常持久的变形、扩张,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西医治疗主要集中在急性期抗感染等对症处理,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反复应用抗生素引发耐药,疗效难以持久,复发率高,缓解期易反复感染。中医标本兼治,在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有研究指出,中医辨证施治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次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2-4]。

曹世宏教授为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师从其岳父著名中医曹鸣高教授,从医50余载,在诊治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方面经验丰富,临床疗效确切[5-6]。曹教授认为“气阴虚损、痰热瘀阻”为支扩的基本病机,提出“养阴以润肺体,益气以复肺用”治疗支扩的思想,遣方用药尤重益气养阴,临证结合清热化痰、活血化瘀等法,并创制了“支扩宁合剂”,临床疗效显著[7]。笔者有幸跟师临诊,受益颇多,现将曹教授辨治支气管扩张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支气管扩张症的名称来源于支气管病理解剖学的改变,在古籍中并无对应病名,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曹教授认为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咳嗽”“咯血”等范畴,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本在于肺阴不足,其标在于痰热瘀阻。

支扩患者多有慢性感染(包括肺结核)、小儿麻疹病毒肺炎、百日咳、支气管树发育不良等肺系疾患病史,支气管黏膜、管壁结构、支气管构架遭到破坏,受到周围组织牵拉、变形,引起管腔持久扩张,形成不可逆改变,但部分亦可修复。肺系疾病迁延失治,伤及肺络,日久导致肺虚,肺虚则呼吸功能减退,通气不畅,痰浊不易排出,壅阻气道,复感外邪,反复发作,愈发愈虚。痰浊郁久化热,痰热愈积愈多,遂致咳嗽,咳吐大量黄脓痰,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平素嗜食辛辣厚味、酗酒太过,蕴湿蒸痰化热,痰热内阻于肺,则咳嗽,咯痰色黄质稠,舌红,脉数。痰热久蕴,易伤津耗气,致肺气阴亏耗,虚热内生,临床常见疲倦乏力,夜间口干,晨起痰黄或有血腥味,口有异味,大便多干结,舌偏红中有裂纹、苔薄少或薄黄,脉弦滑。

此外,肺气不足,肺主气功能减弱,致痰浊内阻,气机阻滞,血行不畅,久则成瘀;或痰浊久蕴化热,热灼津液,血滞为瘀;或阴虚内生之虚火,灼伤血络,血溢为瘀;或久病正气亏虚,无力运血,血运不畅亦可致瘀。支扩病程中既有痰热又有瘀血,痰热瘀交结,临床可见咯血,色鲜红或暗红,或有胸痛不舒,舌质暗红。

曹教授认为支扩咯血多属阴虚火旺,肺有燥热。《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云:“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为病。盖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逼血妄行。”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外感燥邪,伤及肺络,迫血上溢而致咳血。《济生方·失血论治》也强调血证病机“血之妄行,未有不因热之所发”,痰热熏灼,肺络受损而致咯血。明·戴元礼《证治要诀》言:“火嗽损肺,亦能有血”,肺主宣降,肝主疏泄,二者相互协调,共同调节全身气机平衡;若患者素体肝旺,情志过极,气郁化火,肝火循经上行横逆侮肺,损伤肺络可致咳血。《景岳全书》言:“水亏则火盛,火盛则刑金,金病则肺燥,肺燥则络伤而嗽血……”,肺阴亏虚,虚火动血而致咳血。故支扩咯血之因当责之阴虚、肺燥、肝火、肺热等。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支扩的核心病机为气阴亏损为本,痰热瘀阻为标,六淫外邪、饮食、情志等为本病发作的诱因。肺有宿疾,复感外邪,内外合邪发为本病。

2 辨治特色

对于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曹教授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基于以上病因病机,曹教授提出治本宜“养阴以润肺体,益气以复肺用”;治标宜清热化痰、凉血止血等。具体来讲,养阴益气为本,兼顾补益肺脾以扶正;清热化痰,贯穿始终;凉血止血,兼顾活血化瘀;随证加减,知常达变。

2.1 养阴益气,补益肺脾支扩病程中大量痰热消耗蒸腾阴液,肺阴耗伤,而痰热余邪未尽。曹教授认为,“肺阴为体,肺气为用”,故宜:养阴以润肺体,有利于气管支气管炎症部位修复;益气以复肺用,使肺能够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肺病日久及脾,子病及母,肺脾俱虚,肺虚则宣肃失常,脾虚失于运化则津液输布不能,痰湿内生,上注于肺,痰浊更甚,故治疗上应重视补益肺脾,以杜生痰之源。

阴虚痰热证患者常表现为咳嗽,咯痰量少,黏白少黄,偶夹血丝,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阴清肺,拟百合固金汤合补肺汤出入。方中百合、南沙参、麦冬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玄参咸寒,以清虚火,兼利咽喉,若舌尖红甚,则阴伤较甚,可加生地增强清热滋阴之力;贝母清热润肺,桔梗宣肺化痰。全方金水并调,标本兼顾,尤以润肺为主,兼以凉血止血、宣肺化痰,服后可使阴血渐充、虚火自清、痰化咳止,以达固护肺阴之目的。

现代研究发现,60%~80%的稳定期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内存在微生物定植,6%~48%未能明确病因的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缺陷[8]。免疫功能失调及细菌定植导致反复感染,形成恶性循环[9]。因此,提高免疫、减少反复感染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素问遗篇·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曹教授认为平时肺气虚弱,卫外不固,易感冒者,可用玉屏风散、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以固卫气,扶正祛邪,药用黄芪、党参、陈皮、茯苓、白术等。邵晶等[10]研究发现,党参与黄芪两药配伍使用时的免疫调节活性强于两药单独使用时,两者联用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共奏补气建中之效,可明显提高患者体液免疫功能,使患者避免因抵抗力低下而反复感染,从而减少急性加重次数。

2.2 清热化痰,贯穿始终支扩乃经年宿疾,肺气虚损,痰浊久留,郁而化热,痰热瘀阻,发为本病。曹教授认为治疗支扩时须重视化痰,保持气道通畅,针对痰、热的治疗应贯穿治疗的全过程。

痰热壅肺证患者常表现为咳嗽、咳黄痰,质黏稠,量多不易咯出,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化痰,方选清金化痰汤和桑白皮汤加减,药用黄芩、桑白皮、南沙参、麦冬、杏仁、薏苡仁、冬瓜仁、全瓜蒌、白茅根、鱼腥草、金荞麦、浙贝母等。痰黏难咯时,酌加海浮石、海蛤壳等助力排痰,保持气道通畅,有利于控制感染。

曹教授认为清肺化痰之品多属寒凉,易伤脾胃,容易出现胃纳不佳、腹胀便溏等症状,养阴之品又易滋腻碍脾,助湿生痰,故用药时需采取联合用药,轮换用药,同一味药不宜用太久,定期更换功效近似的药物,要综合考虑机体耐药及药物副作用等影响。曹教授认为服药后大便次数每日1~2次不必紧张,大便稍稀一点,不至于腹泻的程度,质地以稀软成形为度,有利于通腑泄热,使邪有出路。患者大便通畅,可明显改善其闷堵的症状。若大便稀溏,可酌加佩兰芳香化湿醒脾。肺与大肠相表里,两者在生理病理上有着密切的联系。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大肠为传导之官,下传糟粕。若肺失宣发,不能布散津液,大肠失于濡润,则大便燥结;反之,大肠热盛,肺气不降,热邪亦可循经上蒸肺络。故宜保持肠道通畅,助肺行宣发肃降之职,有助疾病恢复。

2.3 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曹教授非常重视对咯血症状的中医辨治。在咯血时,须急则治其标,以止血为急务,重在凉血止血;血止后,佐以活血祛瘀和络。

止血常用药如:黄芩、栀子、仙鹤草、白茅根、黛蛤散等,尤以栀子清肝肺之火,如《本草新编》所言:“山栀子,味苦,气寒……专泻肝中之火……人身之火,止肝中之火有长生之气,肝火不清,则诸火不息;肝火一平,则诸火无不平矣。故泻肝火,即所以泻各经之火也。”若咯血量多,可酌加茜根炭、藕节炭等以收敛止血,古有“血见黑则止”之说。但经上述治疗仍咯血不止且咯血量较大者,应借助西医方法救治。

支扩患者咳血日久,络伤血溢,留经之血,积为瘀血,久病入络亦可成瘀,瘀血不去,则出血不止。曹教授认为支扩反复感染,炎症反应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肺微循环障碍,故支扩治疗应注重活血化瘀,相当于现代医学改善微循环之意,药用丹参、桃仁、三七粉等。丹参活血止痛、祛瘀生新,作用平和,活血不伤正,药理学研究发现丹参具有抗炎抗菌作用,并能够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凝血因子活性,从而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肺微循环[11]。桃仁用意有三:活血化瘀,止咳化痰,润肠通便。三七粉,意在止血祛瘀不伤正,古有“金不换”之称。《中药大词典》(1997年版)提及:“三七生吃,祛瘀生新,消肿定痛,并有止血不留瘀,行血不伤新的优点;熟服可补益健体。”

3 验案举隅

孙某,女,67岁,退休。2016年9月1日初诊。

患者有支气管扩张病史多年。刻下:咳嗽咳痰,痰质黏黄,间少量咯血或痰中带血,咽痒,口干,偶胸闷,动易汗,纳可,大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查体:左下肺闻及湿性啰音。外院胸部CT示:左下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西医诊断:支气管扩张症;中医诊断:咳嗽病(阴虚痰热证)。治以养阴益气,清热化痰。处方:

南沙参12 g,麦冬10 g,玄参10 g,全瓜蒌10 g,桑叶15 g,桑白皮15 g,栀子10 g,金银花15 g,仙鹤草15 g,百部15 g,杏仁10 g,海浮石15 g,芦根30 g,蝉蜕6 g,射干10 g,浮小麦30 g,五味子6 g。14剂,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另予黛芩化痰丸,每次5 g,每日2次。

9月20日二诊:服药后咳势日减,咳痰顺畅,痰质稠黄,无咯血,出汗减少,纳佳,大便日行,口干,舌苔薄黄,脉细。拟初诊方去金银花、射干、浮小麦,加蒲公英15 g、金荞麦30 g、黄芪15 g,30剂,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其后随访患者病情稳定,基本不咳,痰少黏白不黄,纳可,便调。

按语:本案患者支扩病史多年,迁延反复,致肺气阴两虚,痰浊阻遏于肺,郁而蒸热,肺失清肃,故患者咳嗽痰黄质黏、舌红、脉细;久咳及阴虚内热致肺络受损,故间有少量咯血或痰中带血。病机侧重于阴虚痰热,曹教授认为“肺阴为体,肺气为用”,治法应以养肺阴为主,兼以清热化痰。方中南沙参、麦冬、玄参养阴以润肺体;桑叶、桑白皮、杏仁、海浮石清热化痰止咳;全瓜蒌宽胸排痰、疏通气道;栀子清热泻火、凉血止血;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肺热;仙鹤草收敛止血。全方共奏养阴益气、清热化痰、凉血止血之功。服药14 剂后,患者咳势减轻,咳痰顺畅,痰质仍黄,未见咳血,出汗亦减,病情稳定,治疗应着重滋阴清润、益气扶正,故仍以初诊方化裁。患者咳嗽及出汗均减少,故去射干、浮小麦,考虑到机体耐药及药物副作用的影响,故改金银花为蒲公英、金荞麦清热化痰,并加黄芪益气固表以扶正气。全方益气滋阴、清热化痰、凉血止血,切中病机,故而得效。

猜你喜欢
肺络润肺凉血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基于络病理论探析通络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
寒露保暖润肺脾 补冬不如补霜降
润肺、通二便的紫菀
咳嗽可以用吃梨润肺解决?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肺络微型癥瘕”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重构的相关性
应用清宣止咳除痹汤治疗间质性肺疾病(脾经伏火,肺络痹阻症)60例临床观察
初秋润肺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