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专家谈

2021-03-28 14:18王旭
中国畜牧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组组长普查种业

文│本刊记者 王旭

我国是种质资源大国,但还不是种质资源强国。其重要原因是优异种质资源储备不足,精准鉴定挖掘不够。要实现种源自主可控,必须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当务之急是开展种质资源普查,摸清种质资源家底。

3月31日,全国畜牧总站举办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培训班暨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技术专家组成立大会。为保证普查工作圆满完成,全国畜牧总站设立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成立了技术专家组并下设猪、牛、羊、马驴驼、兔、鸡、水禽、特种家畜、蜜蜂、蚕等专业组。

十位专家组的组长、副组长在培训班现场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他们从各自行业对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的重要意义发表了见解,给这次普查的具体实施提出了建议和希望。

一、从调查到普查,为摸清家底定调

种质资源是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分别于1979—1983年、2006—2009年开展了两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基本掌握了除青藏高原区域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畜禽遗传资源情况。

“原先仅是调查而非普查,所以还有很多资源没有被挖掘。现阶段遗传资源情况到底如何,实际上还不是十分清楚。遗传资源保护既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也是眼下极为迫切的任务。”猪遗传资源普查专业组组长、浙江大学教授潘玉春对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的意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普”字代表了要全面摸清家底,并把以前的漏洞补上,所以资源普查为种业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鸡遗传资源普查专业组组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宁表示了同样的看法。“以前的调查都是以农业农村部为主,这次普查是中央直接抓,国务院亲自部署,是全国联动。从重视程度上讲前所未有,而且组织的力量、投入的资金也超过了以往。”

“这次普查将覆盖全国3 1 个省、市、自治区,并层层落实到乡村。”牛遗传资源普查专业组组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胜利认为,“之前没有调查到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边远地区,或许还有一些新的遗传资源会通过这次普查被发掘出来,并通过鉴定列入国家级保护的品种。”

二、从发现到保存,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基础

开展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从技术上进行抢救性收集保护及发掘一批优异新资源,将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种质基础。

“希望第三次普查能够采集更多的遗传材料来做分子鉴定,了解掌握一些比较特殊群体的特性,并对以前悬而未决、同种异名或是品种划分有争议的品种,用更好的手段理清,进一步提高普查质量。”杨宁表示,“现阶段家禽的品种资源保护主要是保种场活体保种。但由于活体保种成本较高,所以管理难度比较大。因此希望从保种技术上取得突破,能够在遗传物质,包括冻精、胚胎休眠机制等方面有所进步。”

张胜利说,“牛的遗传资源保护,可以采取不同的保种措施。保种场是其中一种方式,另外可以利用一些新的生物技术,比如冷冻保存技术,能长期冷冻保存胚胎、精子或体细胞,建立起我国自己的牛遗传资源库。”

蜂遗传资源普查专业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石巍表示,“前期在西藏自治区调查时发现了一些新的亚种蜂资源,这次普查很可能再取得可喜的成果。新亚种的确定主要靠形态指标来测量,并将通过30多个指标形态进行普查的形态鉴定,还会用线粒体、DNA、基因组等现代技术,更加精准、高效进行多样性评价。”

潘玉春认为,“这次普查有一项任务是希望能发现新的资源,尽管这种愿望是好的,但是操作起来需要特别谨慎。因为不是任何一个群体就是一个新的资源,这需要调查和全面了解情况,在借助现代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鉴别。”

专家组成员除了从技术应用谈了保种经验外,还对地方及特色品种收集表达了看法和见解。

水禽遗传资源普查专业组组长、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王继文说,“我国的水禽资源例如北京鸭,是世界上有名的资源,被引进到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他们利用北京鸭培育出了北京鸭型的肉鸭配套系。此外,在全世界蛋鸭的遗传资源中,我国的绍兴鸭、山麻鸭及攸县麻鸭等特色资源产蛋量比较高,很值得保护。”

“我国目前有些家兔的地方品种像云南花兔资源,虽然记录在‘资源志’上,但可能由于数量非常少,没有一个保种场,但它适应能力非常强,可以生活在南方气候比较潮湿的环境。此外,在自然条件下,山区可能还会发现一些新的资源,这对兔产业发展贡献将非常大。”兔遗传资源普查专业组副组长、扬州大学教授吴信生说,“这次国家全体总动员,进行拉网式普查,对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再开发利用,以及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意义深远。”

特种家畜遗传资源普查专业组组长、青岛农业大学教授马泽芳称,“特种家畜有两大类,鹿类在我国自然界有分布,进行多年驯化后现在属于家畜。在毛皮动物上,像狐狸、水貂都是国外引进的品种,所以这类种群在我国养殖量非常少。物以稀为贵,把毛皮动物养好是当务之急。”

蚕遗传资源普查专业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研究员沈兴家,“和其他畜禽不一样,家蚕是第一次纳入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它起源于我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因此家蚕品种资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家蚕纳入第三次普查,可以弄清以前保存的资源和现有的品种性状是否发生改变,以便可以育成更好的品种。”

马、驴、骆驼(包括羊驼)遗传资源普查专业组组长、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芒来认为,“种业是畜禽遗传育种中培育新品种的主要素材。这些地方品种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将来有哪些作用很难预测,所以目光要放长远,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三、从引进到改良,为畜禽种业种下芯片

从畜禽种业发展来看,我国不仅要有自己的特色,还应在不盲目追求国外的模式下,培育出适合国内产业特点的遗传资源。

“畜禽种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动物育种方面。如果种业受国外控制,我国的动物生产将会受到影响。”羊遗传资源普查专业组副组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员田可川说。

“牛的遗传资源在我国分布地域比较广泛且数量丰富,因此可以利用现有的遗传资源和从国外引进的遗传资源,培育出适合我国环境的新品种。”张胜利称,“资源是育种的基础,所以新品种的培育离不开遗传资源。”

潘玉春认为,引进品种的改良,将通过遗传资源普查,获得一系列新技术、新知识。我国养猪业是一个立体化的模式,不仅有地方品种、培育品种,还有引进品种。引进的品种需要面临“中国化”,即如何适应我国的环境及市场需求。

“国家启动第三次畜禽资源普查,将实现对地区、品种的全覆盖。这对家兔产业意义很大,最明显的是长毛兔产业。目前我国家兔的当家品种是国外引进的德系长毛兔跟安哥拉兔通过杂交选育而成,是国外资源和国内资源结合培育出的资源。因此,一方面要保护地方资源,另一方面要重视国外引进的品种及配套系。”吴信生表示。

“我国的马术动物和骆驼资源在世界有名,比如蒙古马在世界马的地方品种中耐力特别好;藏马在海拔5千米高原有很好的适应性;亚洲双峰驼和地方驴品种也是我国独一无二的。芒来说,“目前,国外的赛马产业很发达,产业的发展也会促进种业的发展,要借鉴国外赛马的品种培育经验,利用我国蒙古马的耐力优势培育新品种,让我国的品种走向世界。”

石巍认为,“世界蜂资源一共9种,我国占6种。我国蜂业的当家品种大约有70%依靠进口,像意大利蜂、卡蜂等。目前经过资源挖掘,在我国发现了自己的西方蜂种,并在近两年通过了国家审定。这次有个西方蜂种叫西域黑蜂,会作为一个新鉴定的资源加入资源名录。蜂资源之前只做了大框架调查,而且对引进蜂种研究较多,但通过第三次摸家底式的普查,将会促进蜂产业发展。未来,蜂产品的产量或质量都将依赖蜂种与资源。”

四、从保护到利用,为种质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加码

种质资源最终要从科研走到应用。在资源链接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尤为重要。

杨宁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品种资源能得到有效保护。保护的目的是开发利用,因此希望看到这些资源能够转化成生产力。”

王继文也认为,“开展资源普查和保护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更重要的是资源的创新利用,要把资源评价工作做好,培育出更多适合市场需要的配套系。”

“以前因为资源、经费有限,所以保护能力不好,有些地区的做法是保重点,这让有些品种的性状不是特别好,就没有把它列入保护范围,但现在可以大量保护,让更多的羊遗传资源被保护下来,促进种业的多样性发展,育成不同类型的新品种,并生产出多种口味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田可川说。

石巍表示,“我国境内的东方蜜蜂,通常也叫中华蜂。它能和整个自然界协同进化,所以对生态及果蔬农作物的授粉效果比西方蜂更好。此外,中华蜂还具有抗蜂螨病的优良性状。因此对蜂资源采取多方位的保护和利用,不仅能提升本土资源的利用率,还能解决一些国际难题。”

“全世界长毛兔产毛量最高的品种就出自我国,因此,利用好这些资源,既能为我国的家兔种业创新提供好素材,又可以培育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或配套系,带动产业向前发展。”吴信生说。

马泽芳指出,“特种家畜尽管在我国是一个小产业,但是效益比较大。近年来这些品种在农村起到了带动农民致富的作用,是一个很好的新兴产业。例如在山东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山西省等地,特种家畜已逐渐成为当地的扶贫项目甚至支柱产业。特种家畜虽然以前也进行过遗传资源调查,但这次是从种源、来源普查,这将对特种家畜发展、培育新品种以及生产、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多资讯,请关注www.cav.net.cn)

猜你喜欢
组组长普查种业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闲不下来的老兵”——记常德市武陵区中共党史联络组组长 任承忠
乐为党史谋良策——耒阳市中共党史联络组组长谢秋生侧记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学习调查要“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