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培元调治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撷要

2021-03-28 14:53王月娇归雯佳李盛楠刘慧聪刘小菲徐莲薇
江苏中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培元经血肾精

王月娇 丛 超 归雯佳 李盛楠 刘慧聪 刘小菲 赵 莉 徐莲薇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如闭经、月经稀发或频发,并通常伴有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升高(FSH>25 U/L)、雌激素水平波动性下降[1]。本病病因繁复,遗传因素为本病的重要发病原因,10%的POI患者存在染色体结构异常或数量异常,少量患者存在基因突变[2-3];医源性因素如手术、放化疗等可损伤卵巢组织、破坏血供而导致卵巢功能不全[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Addison病可同时伴有POI[5];环境失调、精神焦虑、生活习惯不良可促进POI的发生发展[6-9]。POI因发病机制不明,暂无特效药物恢复卵巢功能,西医治疗以激素补充为主,并配合远期健康管理[10]。中医学认为POI可归属于“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脏躁”“不孕”等范畴,一般认为肾虚精亏为POI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可兼有心火不宁、肾水匮竭[11]或脏腑不足、冲任失调[12],气血精亏、阴阳虚衰为本,湿滞、气郁、血瘀为标[13]。治疗常以补肾填精为大法。

POI发生发展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结合其临床表现,可认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司为POI发生之根,其中肾虚精亏、天癸不充是产生之关键,肝木不疏、脾土不健是发展之重点;由肝脾肾三元失调所导致的气机失调、精血乏源、血络不和为其难愈的重要机制。POI应从肝脾肾三元一体论治,疏肝、健脾、益肾密切结合。临证以固本培元为治疗之根基,并以燮理肝脾气机为治疗之重点,三脏同治、气血皆调,可获良效。

1 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为POI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1.1 肾虚精亏、天癸不盈 肾主生殖,蕴含生殖之精,肾精充盈则天癸旺盛、冲任调和、胞宫得养,卵泡的孵化和发育以气血精津为物质基础,精血来自肾精及肝血。肾中元精化生卵泡,肾阴及肝中阴血濡养卵子,肾阳温化助卵泡孵育。肾精充沛、真阴滋养、真阳温化是卵泡发育及胞宫行使正常功能的基础。若肾精亏耗则天癸不充而冲任不盛,若肾阴不足、肾阳虚弱,则卵泡无物质基础,导致卵巢功能下降。《内经》认为女子自五七之年,即有卵巢功能下降之趋势。阳明脉衰、脾胃不健为女性生理功能衰退之起始,而后三阳脉俱虚、诸阳皆亏、阳气不升,影响五脏功能,至七七之年则肾精天癸耗竭,冲任胞宫失养、生殖功能匮竭。先天不足、劳逸失度、久病失养等可导致肾精耗损、天癸不盈;肝脾功能失常、气血生化减弱,可导致肾精无以充养;消耗过度而充养无源,最终导致肾精亏损、生殖功能衰退。

1.2 脾阳不升、精血乏源 李杲《兰室秘藏》从脾本论思想着手,认为经水断绝与脾胃功能受损密切相关。脾气不健、清阳不升导致精血乏源、肝肾失养、冲任不盛、卵巢失荣。POI患者临床表现多有癸水减少,甚至经闭不行。经水以肾精、肝血为物质基础,肝肾精血由脾胃所生的气血精微充养。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先后天可互相滋生,脾之功能健旺则可饮食化物、化生精血、充养肾精,以助生殖功能。若脾阳不升、失于健运,一则气血精液化生不足、脏腑及女子胞失于充养,二则精血乏源、血海空虚可致经血不足,三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可致痰湿郁滞,阻碍气血运行,若痰湿伏于胞宫胞络,可使胞宫开泄失常,卵巢生理功能无法正常运行。临床部分POI患者身体肥胖、形盛气虚,舌胖苔厚腻,脉弦沉;部分面黄体弱、营卫虚弱,舌淡胖苔白腻,脉濡弱,此皆脾气不健、清阳不升之表现。

1.3 肝木不疏、诸气不和 “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内藏阴血,对于气血运行、胞宫开泄有重要作用。肝为甲木,调全身脏腑诸气,能助肾藏泄精气、助胞宫开泄经血;肝藏血,可储藏阴血、调节血量,通过肝气之疏泄,调节阴血的疏布,为卵巢提供滋养。肝肾同源、精血互化,肝血可转为肾精,滋养冲任、胞络,助卵泡孵育。若肝木不疏、阳气郁闭,可耗损肝阴,肝中阴血不足,则女性经带胎产丧失物质基础,卵泡无以化生、经血来源匮竭。POI患者多精神紧张、焦虑,有胸闷憋塞、多梦易醒等气机郁滞之象,若阴液暗耗,可伴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弦;若肝气乘脾,可有脘腹不适、饮食不佳、大便溏薄、舌黯、脉弦细;若心火妄动、君相失调,可有心烦不宁、烦躁易怒、舌红、脉数。“久病多瘀”,肝木疏泄失司,气机不利,日久则必有血行受阻,郁滞脉络致使冲任胞宫瘀血伏滞,而导致新血不生,经血不行。

2 理气培元、三脏同治为POI的重要治法

2.1 益肾培元为治疗之本 肾虚精亏为POI产生之基础,因此益肾培元为治疗之本。临床应随证施以填精、滋阴、温阳、益气。肾虚者多有腰膝酸软、耳鸣目眩、经血量少等表现。肾阳虚者,手足不温、四肢乏力、小便清长且频,阳虚较重者脾肾两亏,可出现五更肾泄,此类患者经量少、色淡质稀,舌淡苔薄,脉沉弱;肾阴虚者,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若肾水不济兼有心火不宁,可出现夜间多梦易惊、心烦意乱,行经时血色鲜红、质地稠厚,舌红少津,脉细数;肾精不足者,部分为先天禀赋不足、精元虚弱,因此可有面色晦暗、形体瘦弱、发育不良之征,自初潮起即可因精气不足、天癸乏源而出现周期紊乱、经血量少。

肾精不足应滋肾填精、固本培元,临床常用熟地黄、当归,并以龟甲、鹿角胶、阿胶、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大补真精。肾阴亏损者,常用女贞子、旱莲草、山萸肉、桑椹子、枸杞子滋补肾阴。对于肾水不济、心火妄动者可用夜交藤、柏子仁、桂心,桂心能引火归元,使妄动之火归于下焦,夜交藤、柏子仁益肾宁心安神,对于心烦多梦、夜寐不安者尤适。肾阳亏损者,可用川续断、巴戟天、杜仲、桑寄生、沙苑子等温阳益气。对于脾肾不足、易于腹泻者,当归、桃仁等理气活血兼润肠通便之品用量需从少量起始,以防加重泄泻、损伤阳气。

2.2 调理肝脾气机为治疗重点 POI患者多有脾阳虚损或肝阳不舒,临证应重视健脾疏肝。脾虚见脘痞腹胀,纳食不馨,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行经量少、色淡质稀,舌淡,脉细弱,可用黄芪、党参、茯苓、白术、阳春砂等健脾益气。脾阳不升,可导致水液疏布无度、痰饮内生,见形体臃肿、面孔油腻等形盛气衰表现。对于痰饮内停者,予以陈皮、半夏、苍术、枳壳理气化痰,泽泻、薏苡仁、赤小豆化湿利水。白芍、白术为治疗肝脾失调的重要药对。白芍酸甘化阴,滋补肝中阴血,助肝阳疏发;白术健脾益气,补益中焦并助中焦斡旋。芍术合用,肝脾皆调,有利于气机升腾、化痰除饮。若阳气虚衰较甚、阴寒内生,出现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舌黯淡,脉沉迟者,可用艾叶、干姜、桂枝等温阳化气、祛寒通络、活血行血。

调肝在于气和血,根据肝之特性,临床可用柴胡、白芍为药对气血双调,柴胡疏肝理气、升发清阳,白芍滋阴柔肝,一阴一阳相辅相成。肝气郁滞者可见情绪烦躁或郁结,并有经前乳胀,少腹胀痛,经期提前或延后,经血下行不畅或夹有血块,脉弦而紧,可用郁金、远志、合欢花、绿萼梅等开郁散结,并常用香附、佛手、陈香橼理气而不伤阴;肝阴血虚者,可见经量减少、经色淡,甚则闭经,并伴头晕目眩、唇甲色淡、夜寐多梦,舌淡苔白,脉弦细,可用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桑椹子、黄精、当归等滋补肝中阴血;如兼有肾阴亏虚、虚火上炎,可见心烦不宁、焦虑烦躁、口渴喜饮,当以黄连、黄芩清君相之火,并可用紫草、夜交藤、柏子仁清火除烦,紫草入心肝二经,“清肝凉血,泻火伐阳”,清利之功较温和,可清火而不伤阳、活血而不破血,可堪大用。

2.3 活血行滞可助三脏同调 POI的治疗当肝脾肾三元一体,益肾固本、健脾升阳、调肝理气相结合。通过肝脾同调、行气活血,对于缓解症状、保护卵巢功能,颇有疗效。久病多瘀,因此调理肝脾、畅达气机同时需注意活血行滞、理气消瘀,以畅达冲任胞宫,促进气血流动。

对于经血量少、血色黯淡、夹有血块、行经时小腹刺痛或病程长久出现面色黯淡无华、肌肤甲错、舌黯有瘀斑瘀点、脉紧涩等瘀血内停症状较重者,可用三棱、莪术、土鳖虫破血消瘀,《神农本草经》认为土鳖虫有破坚、下血之功,生子尤良。其“专主血证”,可入肝脾经,下旧血、破癥瘕,调肝脾血气,荡涤血络,对于经血下行不畅或久闭不至者疗效较好。瘀血内滞而有痛经症状者,可用失笑散活血调经、行气止痛。瘀血伏络兼有阳虚内寒者以艾叶、台乌药、小茴香温肾暖宫、理气止痛。对于气滞较重者多用川楝子、青陈皮、广木香、佛手、香橼、枳实。活血行血多用川芎、丹参、香附、郁金、鸡血藤、益母草、桃仁、红花、泽兰、月季花等,此类药物性情较为平和,行气化瘀较为平缓,不易伤及正气。

临床所用活血、行气、破瘀之品,可选入肝、脾、肾经者以利于三脏同调,其中泽兰、鸡血藤、月季花、益母草临床运用最为普遍。泽兰可“通肝脾之血”,药性辛香温散且气味平和、不伤正气,可行肝脾郁滞之血气,是行经要药。月季花、鸡血藤入肝经,辛甘微温,可助肝气疏散,其药力较为缓和,对血气已亏兼有瘀滞者较为适宜。益母草入肝经,“秉初春木气”“得地土金之味”,可以“气味俱升”,一般用量15g,瘀滞久者可用至30g以通行肝脾气血,助胞宫开泄、阳气运行。

3 验案举隅

杨某,女,33岁。2018年6月19日初诊。

患者因月经3个月未行来诊。13岁初潮,既往月经规律,一月一行,经行1周。末次月经:2018年3月27日,行经7 d,量中,色红,夹少量血块,伴小腹隐胀、乳房胀痛、腰酸如折、大便溏薄、四肢乏力。患者近期因工作繁忙,常觉胸闷不舒,气塞憋闷,近3个月经血未行。生育史:1-0-2-1,6年前顺产1女,因意外怀孕于2008年、2013年行人工流产术。刻下:周身乏力,胸闷不适,纳一般、夜寐欠佳,大便时干时稀,舌淡微紫、苔薄稍腻,脉弦涩小滑。于本院查阴超:子宫后位,大小44 mm×39 mm×37 mm,内膜10 mm;右侧卵巢32 mm×24 mm,左侧卵巢25 mm×20 mm。实验室检查性激素六项:雌二醇(E2)75 ng/L、孕酮(P)23 nmol/L、泌乳素(PRL)931.69 mIU/L、促卵泡生成素(FSH)34.74 IU/L、促黄体生成素(LH)49.28 IU/L、睾酮(T)1.1 nmol/L;血清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CG)0.7 IU/L、抑制素(INH)b 19.8 IU/L、抗缪勒试管激素(AMH)0.16 ng/mL。西医诊断: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中医诊断:月经不调(肾虚精亏、脾虚肝郁型)。治法:益肾培元、健脾调肝。予以自拟填精方加减。处方:

熟地黄15g,制黄精15g,党参12g,炒白术15g,炒白芍15g,杜仲9g,桑寄生9g,龟甲9g,鹿角胶9g,丹参15g,鸡血藤30g,当归9g,制香附9g,枳壳9g,夜交藤30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7月15日二诊:末次月经7月1日,经期7 d,量中等,色黯红,有血块,经前乳房稍胀,腰膝酸软时作,经后诸证减轻。自觉口干苦,因天气炎热,食欲不振,夜寐欠佳。舌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滑。治以调补肝肾、健脾祛湿。原方去杜仲、桑寄生,加藿香9g、佩兰9g,14剂,上法煎服。

8月16日三诊:末次月经8月5日,经期7 d,量可色红,仍有血块,经前乳房胀痛减轻,仍有腰酸乏力。患者自诉因工作紧张,胸闷不适,自觉手脚微凉,小腹不温,纳可,夜寐安,二便调。舌淡微紫、苔薄,脉细。治以益气温阳、调肝脾肾。予以初诊方去桑寄生、夜交藤,加泽兰9g、益母草15g、月季花9g、艾叶6g、川续断9g、桂枝9g,14剂,上法煎服。

按:本例患者因“月经3个月未行”就诊,根据病史及辅助检查,诊断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既往经行时乳房及小腹胀痛、经水中夹有血块,此为肝气不疏、气滞血瘀;大便溏薄、四肢乏力,此为脾气亏虚、阳气不升;腰酸如折为肾精亏损之征;2次人流术损伤肝肾之阴;舌淡微紫佐证其气郁血瘀、血络不和,脉弦且滑为肝郁之象。由此可见患者肝脾肾功能失司,气血失和,辨证属肾亏血瘀、脾虚肝郁。治疗当从肝脾肾三元论治,益肾培元、疏肝健脾、化瘀生新、调和气血。患者血清孕酮23 nmol/L,提示已有排卵,且阴超示内膜10 mm,综合其实验室检查,可见患者有行经之机,当鼓舞气血助经血下行,并理气活血助胞宫开泄。方选自拟填精方化裁。方中熟地黄、制黄精、杜仲、桑寄生培元固本、生阳益阴;龟甲、鹿角片大补真精;当归养血活血;炒白芍柔肝养血;炒白术、枳壳、党参理气健脾;丹参、鸡血藤、制香附行气活血;夜交藤安神助眠。诸药合用肝脾肾三脏同调、理气培元、活血行血,助经水下行。

二诊时患者已行经,可证实方证切合。患者经色黯淡,血中夹块,可见其气机不畅、瘀血内滞较久,此为旧血渐祛、新血渐生。口干苦、食欲不佳为吴地暑湿较重、感湿邪化热所致,因此在调补三脏、行气活血的同时,当清热祛湿。故守方加减,原方去杜仲、桑寄生,加藿香、佩兰清暑益气、芳香化湿。三诊时,患者已规律行经2次,可见理法方药对证。患者精神紧张而有胸闷不适之感、并觉手脚发凉、小腹不温,此为肝气不调、脾肾阳虚、气血不通所致,其经血中仍夹有血块,可见伏瘀仍未尽祛,因此当以调补肝脾肾、活血除瘀为大法。初诊方去桑寄生、夜交藤,加泽兰、益母草、月季花以增活血理气之感,并以桂枝、艾叶、川续断助阳消瘀。诸药合用调本益阳、活血祛瘀,故而奏效。

猜你喜欢
培元经血肾精
武立胜
穆志明:“产品+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幸福就是跟你走
景行行止
——蔡培元、林风眠在杭州 纸本水墨 林皖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经血发黑怎么回事
春天哪来这么多怪病?
经血逆行说倒经
经血颜色发黑是何因
五子衍宗丸改善肾精亏虚证大鼠精液质量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