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跌倒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2021-03-28 16:52胡钜涛陈红霞邬佳妮金晓芸周冬梅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老年人

施 宇 胡钜涛 陈红霞 邬佳妮 黄 倩 金晓芸 周冬梅※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人口老龄化国情高度概括为“三最”[1],即“数量最多、速度最快、应对任务最重”,同时我们正从第一阶段迈向第二阶段,即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走向老龄化急速发展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平衡功能、感觉功能、骨骼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退化,步态不稳定,随之也提高了意外情况的发生率。2014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显示,伤害是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顺位的第五位[2],其中意外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首位伤害死因。按照国际规定[3],60周岁或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人,70岁~79岁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研究显示[4],跌倒的老年人在5个年龄段(65~70、71~75、76~80、81~85、>85岁)中,76~80岁组跌倒率最高,达78.26%,发生率远超其他4个年龄段。在我国,跌倒事件位于各类不良事件的前3位[5],是造成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原因,虽然骨折不一定威胁老年人的生命,但导致其活动能力下降并长期卧床,易发生肺炎、压疮和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本文分析了影响不同阶段的老年人意外跌倒摔伤的风险因素及相关干预措施,为减少意外情况发生,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1.老年人的特点

1.1 低龄老年人特点 低龄老年人健康状况尚好[6],心理精神状态良好,但骨骼肌肉系统功能下降,国内外研究表明[7],肌肉力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逐年递减,骨密度和多孔疏松降低30%~50%,反应时间增加20%,平衡能力控制开始下降;经济条件良好,自理能力较强,具备较强的社会功能;主要与配偶或(及)子女一起居住;大多以退休为主,部分再就业意愿强烈,因其具备知识经验优势、社会资本优势和人才成本优势[6],因此一旦有工作机会,就会投身工作。杨兴鹏等[8]研究发现,低龄老年人由于丧失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功能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困扰,兼之又要适应老年时期的新生活(如收入降低,较为静态、消闲的生活方式等),因而比高龄老年人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再就业欲望强烈,往往容易在一些原本能轻易做到的动作中没有意识到生理机能的退化,加上不服老的态度,拒绝子女或配偶的帮助,是引起意外跌倒的导火线。

1.2 中龄老年人特点 中龄老年人身体一般较差,多伴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9],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营养缺乏和运动不足导致肌纤维萎缩,骨骼肌肉运动功能进一步退化,因此生活基本能自理但较差,有相当部分已失去自理能力;部分需要经济支持、医疗服务和生活照顾;较多的人已丧偶,同时由于疾病影响和家庭社会地位的转变,有悲伤、抑郁、孤独感等不良情绪[10]。中龄老年人大多以退休养老为主,此阶段老年人多在机构养老,通过专业人员和同龄人来弥补自己的生理照料与感情陪伴的缺失。原阳芳[11]调查发现,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整体水平偏低,但女性机构养老的意愿大于男性,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子女的工作繁忙,老年人基本上都处于一种照料缺失、精神孤独的状态。

1.3 高龄老年人特点 高龄老年人一般经济不能自立,自理能力基本丧失且视力听力较差,跌倒发生率高,与位、听、视功能减退有关[12,13];杨翔[14]等调查的918例高龄老年人中90.49%多种慢性病共存,平均患慢性疾病的病种数为(5.79±2.84)种,患心脑血管疾病比重较大;认知功能障碍及老年痴呆患病率上升[15],步态不稳定以及摔倒危险性增加,有的甚至卧床不起、神志不清;家庭社会支持差,包括经济支持、医疗服务和生活照顾,部分为独居老年人;大部分已丧偶,易产生孤独感[10]。

2.老年人意外跌倒的风险因素

2.1 心理因素 老年人尤其是刚退休老年人,自觉自身有能力,实际缺乏相关功能,又不愿麻烦别人,脾气倔强,增加意外风险,容易导致跌倒发生。据有关统计[16],我国目前已有85%以上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27%的老年人有明显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Rubenstein[17]等的评论证实,抑郁症会使跌倒的危险性提高2倍以上。此外,跌倒恐惧症(FOF)对健康的影响可能和跌倒本身一样严重,FOF[18]的定义是“对跌倒的持久关注,可能导致个人避免他/她仍然有能力进行的活动”,是跌倒最常见的心理后果之一。Hoang[18]等人的研究显示,年龄、共病、高血压和跌倒史都可能是导致老年人FOF水平高的原因,在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并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与我国曹睿[19]研究一致。

2.2 疾病因素 主要影响平衡性和步态,以慢性老年疾病为主,如帕金森病、老年痴呆、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程时间越长患者发生意外的可能性越大,是老年人意外跌倒的常见影响因素。统计数据显示[20],我国老年人的年龄每增加5岁,痴呆患病危险度增加1.85倍,跌倒的发生率也相应上升。

2.3 药物因素 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21]中可引起跌倒的药物包括3类:精神类药物、心血管药物和其他类药物。杨翔等[14]的调查表明,高龄老年人患病率前5位的慢性疾病分别为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冠心病、骨关节性疾病及心功能不全,大多数老年人一种或多种慢性病共存,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疾病。田东华[22]针对184例65岁以上老年人的研究发现,有80.9%的患者出现了两种以上疾病,最多可达8种疾病,服用药物的种类5~18种,常用药物有降压药、降血脂药、冠心病用药等。根据用药统计[23],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出现血压波动性较大,活动时血压升高、安静时较低,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另外,研究显示[24]心境稳定剂、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等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乏力、共济失调等,这些与跌倒致伤风险存在密切关系。降糖药主要为口服降糖药和注射降糖药,而其共同不良反应可出现心悸、手脚发抖、眼睛发花等。根据相关研究[25],糖尿病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则一年中发生跌倒相关事件的风险提高2倍。

2.4 环境因素 复杂的环境条件包括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公共环境,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可能性,威胁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多项研究表明[26~28],无论是在医院、养老机构还是家中,跌倒的发生率与周围环境和设施有关,如物品随意摆放、卫生间地面湿滑、室内光线不足、未安置扶手等。老年人由于视力退化和运动功能减退等,不能及时有效地避免这些危险因素。研究发现[29,30],老年人与公共环境(如街道、公园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公共环境存在安全标识不明、无障碍设施不完善等安全隐患,对于老年人都是潜在的跌倒风险。

3.预防跌倒的相关措施

老年人处于健康和社会地位双重弱势,多因机体退化和疾病原因已丧失自理能力,加上丧偶等不良事件增加其孤独、抑郁、悲伤等消极情绪,精神脆弱,有的甚至意识不清、卧床不起,各方面需要专业机构或专人照护[31],做到安全防护。子女等应该多陪伴和关心老年人,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及心理健康[32],减少意外跌倒的发生。

3.1 开展老年群体的知识教育,提高防跌倒意识 加强相关知识宣教,帮助老年人意识到身体机能的退化,强调跌倒的危害,能够正确评估自己的运动能力和做好相关保护。如由于老年人的记忆功能减退,需要反复告知患者在每次起床的时候活动动作一定要慢,以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改变体位应遵守“三部曲”[33]:平躺30s,坐起30s,站立30s,再行走。许红梅[34]通过对120例住院患者实施“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发现,干预组关于预防跌倒的知识、态度、行为高于对照组,预防跌倒的意识得到明显增强,与王娜等[35]和周黎[36]的研究结果一致。

3.2 提倡定期的锻炼,延缓身体机能的退化 定期运动锻炼不但能消除对跌倒的恐惧,改善老年人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还能提高其肌肉力量和耐力、躯体平衡能力。有研究表明[37],不参与体育锻炼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大于参与体育锻炼者,同时处于工作状态的老年人患慢性病率低。鲁雯等[38]通过定期对老年人实施力量及平衡运动锻炼发现,干预后干预组的跌倒发生率低于干预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运动锻炼对于跌倒的干预是有效的。

3.3 构造良好的环境,防范身边的风险隐患 保持家庭内走廊、卫生间地面清洁、干燥、无障碍物,浴室及卫生间地面铺设防滑地砖,贴有“防滑防跌倒”标识,必要时可在走廊加装扶手。通道保持通畅,避免堆积杂物,影响进出。居住的床铺不要过高,床要加上护栏,床周及床栏不要有带棱角的物品,若老年人有精神问题,必要时可使用约束带,防止意外滚落。使用轮椅时,必须查看车架是否有裂纹、螺丝是否松动、刹车是否灵敏、轮胎气压是否适中等安全细节。跌倒的高发时间是夜间,因此要保证有充足的灯光,确保老年人行动时视线良好。姚玉华[39]等通过评估或改善居家环境得出,仅仅通过居家环境评估也可以改善老年人居家环境,干预后明显降低老年人跌倒发生率。

3.4 运用合适的辅助用具,维持一定的自理能力 尚具备一定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可使用手杖、助行器等产品协助行动,也可穿戴防摔服、防摔腰带等产品预防意外情况发生。据有关研究[4],76~80岁组跌倒率最高达78.26%。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平衡能力越来越差,同时由于对自己的运动能力认识不足,不服老的固执心理(怕给子女增添麻烦)等常导致意外的发生。因此,中龄老年人为使用辅助用具的最佳群体,既照顾到他们独立的需要,也可以在发生意外时有效减轻或避免健康状况损伤。翟浩瀚[40]的研究中,A组使用辅助用具(各种矫形足托、拐杖、助行器等),B组未使用辅助用具,结果在跌倒事件的次数和发生率上,使用辅助器具组均低于未使用辅助器具组。但在张旭等人[41]的研究中,在控制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使用拐杖的老年人发生跌倒的风险显著高于未使用拐杖的老年人,约为2倍。由此可见,选择辅助用具的时候要考虑其安全性和易用性,避免弄巧成拙。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防坠床医用约束衣[42]也对防跌倒具有一定效果。

3.5 提供足够的家庭支持,给予身心安慰 生活起居部分需要有专人看护,如厕使用坐便器时应有人搀扶,以减少跌倒的发生,尤其当老年人发生便秘时容易久坐,突然站起易导致直立性低血压。另外,老年人大多存在一些不良情绪,如孤独感,导致老年人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子女或亲近的人应该及时提供心理安慰。研究调查发现[43,44],通过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措施,老年人对于跌倒的知识、态度和依从性明显提高和改善。

4.小结

老龄化背景下不同阶段的老年人意外跌倒的风险因素各有侧重也有交叉,跌倒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不良结果,包括生理、心理、疾病药物、环境条件等相关因素,其后果对于老年人是身心折磨,同时也增加了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医疗卫生压力。针对不同阶段的老年人要根据该阶段的显著特点“对症下药”,做到特异性、动态性、全面性监测评估,提供个性化、阶段性的知识指导和防范措施,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共同防范跌倒事件的发生,将意外伤害降至最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老年人
老年人防噎食,应注意以下要点
认识老年人跌倒
无“微”不至,才能让老年人更幸福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老年人噎食的预防、互救和自救
老年人崴脚之后该怎么办?
老年人,你为何得不到赡养?
老年人春节出行,如何保持身心愉快
老年人养护消化系统从改善饮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