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i+1”原则

2021-03-28 02:20刘丽明
师道·教研 2021年2期
关键词:谜语音标绘本

刘丽明

“i”是小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1”是在这基础上只加一个“1”,只加一点点的新体验后,学生达到“可理解(comprehensible)”的范围。语言学习的首要条件便是“输入具备可理解性”,换言之,便是提供的学习契机能够被学生理解。教师在授课期间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合理补充一个“1”,再以此推动现有能力水平的提升。

一、探寻学生的“i”水平,铺垫“+1”之路

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应先掌握听辨音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精准地分辨听到的单词、短语和句子,从而进行翻译。测试学生听的能力,就是测试他们音标的听辨能力。在实际测验中,我采取的方法是从字母、单词、短语和句子入手,层次递进。

例如:音标[s?蘧n]→单词sun/son两个单词的音标完全一样,单纯地通过单词听辨无法区分。这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例句,要求他们按照对例句的听辨和猜测,来分析音标代指的具体单词。如:

1.He shared a pizza with his son Laurence.

2.They were trying to soak up some sun.

小学生综合水平有限,每次播放语音以2—3次为基准,做到朗读清晰、语速适中。测试以10次听辨为主,并以每周两次测试为基准。随后,根据学生听力情况总结分数,继而初步判断“i”中的“听力”水平,为“+1”做铺垫。

二、调动学生的“i”能力,构建“+1”平台

1.谜语引入,趣味“+1”,优化学生“听”的能力

“+1”不是盲目的,要吻合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同的英语能力需要采取不同的“+1”策略。只有这样,才可以取得最佳的效果。教学前,事先对所教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剖析,合理选择“+1”的途径。小学英语,“听”的能力培养是重中之重。但是,单纯播放朗读带并不利于学生吃透知识。

以教科版小学英语《Unit 4  I like Green》为例:通过几个课时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有关色彩的单词,以及利用课程中涉及到的短语和句型对话。但在实际“听”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依然要反应一段时间才能确切地了解对方的意思。为了优化学生的听辨能力,我在“+1”阶段融入了英语谜语。如下所示:

What is clean when it is black and dirty when it is white?(什么东西干净的时候是黑色的,脏的时候是白色的?)

谜语对小学生并不陌生,英语谜语却是第一次接触。刚刚听到的时候,可能还没明白意图。我们可以先播放三次朗读带,鼓励学生认真聆听,然后翻译英文的汉译。由于black和white的意思学生是了解的,通过简单的分析和猜想,学生很快了解了句子的含义,并猜到这是一个英文谜语。此时,他们的好奇心被点燃,并纷纷展开猜测。借此契机,顺势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班级事物的单词,由此让学生快速找到答案——“blackboard”。

随后,动员学生自主查找英语谜语,然后和同桌进行互动。当然,寻找的谜语首先要确保自身理解其意,才能更好展开活动。在此期间,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比一比谁猜到的成语最多。随着活动的进行,学生听到的谜语越来越多,听辨能力也会逐渐提升。当学生再听到英语,并可以第一时间理解其汉译后,则说明他们的“听”的能力已然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二)歌剧辅助,精彩“+1”,丰富学生“说”的体验

在课堂中选择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简洁清晰的语言展开课堂互动,与学生交流英语,可以更好地体会“说”的乐趣。教学期间,适当地引入歌曲、短剧(简称“歌剧”),营造出宽松有趣的语言环境,降低学生语言学习的焦虑情绪,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成就感。另一方面,小学生对游戏有着独特的喜好,可以在“+1”的过程中塑造有趣的表达情境,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活动中获得“说”的体验。譬如教科版小学英语《Unit 6  I Want an Ice-cream!》,在这节课中学习了有关水果、快餐等食物的名字,并懂得了如何利用新单词和短句等表达自己喜欢吃什么和想要吃什么。为了增强学生对新课知识的表达能力,我在课堂中组织并开展了短剧表演活动,并由学生设计台词如下:

A:Do you like apple pie?

B:Yes.I do.

A:The apple pie is for you!

B:Thank you.

随后要求学生将“apple”换上其它的食物单词,再进行对话,由此帮助学生获得多次的“说”的体验学生说的时候,由于缺乏英语思维,所以是知识机械式的表达。为了提高活动的真实性和代入感,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思考“情绪”的问题,在看到食物和获得食物时的心理变化,然后再用相应的语气去“说”。

此类活动具有辅助教学的功能,对优化学生“说”的能力有着異样成效。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也要严格把握知识重点,不能盲目展开活动。例如在说到发音相似的几个单词时,有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发音不标准的情况。对此,要将问题单独列出来,以顺口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这类单词的发音。例如单词sun和son, 为了让学生成功区分这两个单词,我编了段“儿子小脸圆嘟嘟,所以中间便是o”、“太阳四周非常热,所以开口上下各一半(即为u和n)”。如此一来,便让学生掌握了记忆和区分两个单词的方法。

3.绘本阅读,多元“+1”,提升学生“读”“写”的水平

在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渗透“写”的能力的指导。通过多元化的“+1”体验,可以有效优化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生初次接触英语阅读,无从下手。经过初步的指导后,他们可以进行简单的翻译。然而,会有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会干扰他们的判断,从而影响阅读效果。例如下述句子:

A:What colour is it?

B:Its yellow and white.

A:What colour are they?

B:Theyre green.

有的學生在读的过程中突然发问不是只有you才能用are吗?为什么这里要加入are呢?”针对这个疑问,我们可以设计“+1”项目,即有关名词单复数知识点的绘本,让学生通过阅读绘本了解到“不可数名词前用is,可数名词复数形式用are,单数形式用is”。如此,他们的困惑自然得到了解答。

在上述案例中,我所选择的“+1”为绘本阅读。通过绘本的引入,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

另一方面,在读完短文之后,要求学生按照现有的知识水平来撰写一篇类似的短文。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体验,我还鼓励他们利用一些新单词进行书写。例如在改写上述案例中的对话时,可以增加一些学生未曾接触过的颜色的单词。这样一来,既可以获得“写”的体验,还可以间接掌握更多的单词。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剖析绘本中涉及到的语法知识供学生思考,例如名词单复数后面+is/are的问题。

在此期间,我发现有的学生在提到white和sheep的时候,因为sheep的单复数形式相同,所以不清楚该用is,还是are。对此,我告诉他们“遇到此类情况,利用is表明句子中的名词是单数,利用are表面句子中的名词是复数”。由此,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间接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存。

总的来讲,教学期间合理“+1”,可以有效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质量,促进对知识的掌控能力。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项目采取不同的“+1”形式。例如在“读”、“写”中,我添加了学生最喜欢的绘本,目的是为了放松他们的心情,抓住他们的眼球。而在“说”英语中融入歌曲或短剧表演,能赋予学生最佳的真实体验感。

符合学生学习水平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便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在普及英语知识期间,不单单要考虑切入点的合理与否,更要考虑学生的自身水准。尤其是在延伸体验阶段,难度适中,且能抓住学生眼球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i+1”原则不但充分地满足了上述要求,且可以赋予学生丰富、快乐的学习体验。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谜语音标绘本
谜语三则
谜语四则
谜语三则
绘本
绘本
绘本
谜语四则
自然拼读法与音标教学共同促进大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增加
小学英语音标教学模式初探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