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足球教学的实施途径

2021-03-29 18:05刘丽环
幸福家庭 2021年23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足球规则

刘丽环

足球运动是一种竞技类体育运动,它不仅注重表现个人的运球技巧、控球水平,还重视培养团队意识,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要重视足球运动的促进作用,满足幼儿身体发育的需求,锻炼幼儿的意志力,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遵循幼儿心理成长的规律,引导幼儿适应规则、遵守规则,提高幼儿的体能,启发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参与足球活动的积极性。本文介绍了足球运动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作用,总结了幼儿园开展足球教学时要注意的细节,以期为游戏化的足球运动教学提供参考。

(一)增强幼儿体魄

足球运动是一项参与人数众多的竞技类体育项目,对于参与者的身体协调能力、跑步速度、肢体控制能力都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幼儿园开展足球教学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四肢,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提高幼儿的体能素养,加强幼儿对身体的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同时,足球运动具有合作性、竞技性等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进取心。在两方竞争的比赛模式中,幼儿可以感受到足球运动的刺激与乐趣。这有助于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让幼儿在掌握各种足球技法的同时,提高肢体的协调能力,促进大脑的发育。

(二)提升幼儿心理素质

足球运动十分讲究组织方法,对参与者的心理素质、耐力与意志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幼儿园开展足球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抗挫折意识,提高幼儿运动的持久力,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让幼儿在强健体魄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自信心,形成不怕吃苦、不轻易放弃的良好品质。同时,足球运动需要幼儿之间相互理解、相互配合,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锻炼幼儿的适应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提高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

足球运动在规则方面要求十分严格,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规则意识,拥有公平公正的运动精神。幼儿园开展足球教学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帮助幼儿形成公平、公正的思想观念,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加深幼儿对抽象规则的理解,提高幼儿教学的效果。在足球活动中,幼儿不仅要了解规则、熟悉规则,还要牢记规则、运用规则。这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记忆能力,规范幼儿的游戏行为,帮助幼儿树立规则意识。

(一)保证活动的安全性

足球运动虽然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但是幼儿毕竟年龄小,身心发育不完全,手脚协调程度不高,体能素质参差不齐,在对待输赢和理解规则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设计足球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调节足球教学的内容,结合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在保证幼儿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组织形式多样的足球活动,逐步培养幼儿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二)确保幼儿的主导性

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足球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必须围绕幼儿的发展。教师要合理分析各年龄阶段幼儿不同的发展特点,倾听幼儿的真实想法,尽量满足幼儿的发展诉求,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明确幼儿的个性特点,根据幼儿的成长规律,灵活设计足球活动的游戏规则,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幼儿的主导意识,在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中,逐渐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幼儿的足球知识。

(三)挖掘活动的教育性

足球运动有助于幼儿放松精神、亲近自然,激活幼儿的生命活力,帮助幼儿形成阳光、积极、活泼的性格品质。在足球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挖掘足球运动的教育价值,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合理设计足球活动的内容,拓展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在设计足球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全面分析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需求,制订恰当的教学目标,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幼儿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足球训练,让幼儿爱上足球,乐于运动。

学前幼儿足球教育与成人的足球教学明显不同。幼儿身心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难以理解足球规则。教师要采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幼儿参与足球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与幼儿一起制订游戏规则的方式,增进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丰富幼儿的活动体验,凸显幼儿在足球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一)根据幼儿的需求设计活动场地

在幼儿足球运动教学中,教师要确保活动场地的安全性,根据幼儿的需求与想法,灵活地设计活动场地,让场地布置更符合幼儿的喜好,为幼儿营造亲切、熟悉、轻松的学习环境。笔者在布置足球场地时,会根据幼儿学段的不同,合理开发室内或室外的活动区域。例如,小班幼儿的训练场设在室内,笔者会在地面铺上软木板,用软泡沫处理球筐的棱角部分,让幼儿的运动环境更加安全。中班、大班的训练场在室外的一块草坪上,在开展足球活动前,笔者会带领幼儿清理草地,清除大块的石头或其他障碍物,让幼儿在大自然中进行体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游戏环境。另外,笔者也十分重视幼儿对训练场的想法,经常与幼儿沟通如何布置场地。

(二)将游戏贯穿教学,激发幼儿的主动性

在具体的教學活动中,教师要将游戏贯穿于整个足球活动,为幼儿创造生动、形象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足球运动的开展规则,为幼儿提供专业的、个性化的训练。以小班幼儿为例,他们的肢体协调能力较差,笔者围绕“运球训练”这一主题,结合了“搬运工”游戏,在教室的两端分别放了一个篮子,引导幼儿将一侧篮子中的球运送到另一侧的篮子中。这种运球的方式既锻炼了幼儿肢体的协调性,又为幼儿构建了趣味竞速的游戏情境,激发了幼儿的游戏热情,让幼儿在学习足球基础技巧的同时,充分锻炼了幼儿的身体机能。

(三)教师转变活动角色,积极引导幼儿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喜欢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这让幼儿缺少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他们不关注幼儿的想法,不重视幼儿的表达,压制了幼儿的游戏行为,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在游戏化的足球教学中,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转变为幼儿游戏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尊重幼儿的想法,肯定幼儿的游戏行动,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足球教学中,笔者经常扮演幼儿的队员或是裁判,完全融入游戏活动,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这让幼儿更容易接受笔者的指导,从而规范了幼儿的竞技行为,增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四)记录运动瞬间,拓展家园共育

在足球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观察幼儿的表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不断挖掘足球运动的教育价值,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增强幼儿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还要记录幼儿的运动瞬间,为幼儿建立成长档案,加强家园之间的交流,引导幼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育儿理念与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让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例如,笔者经常用手机记录幼儿的精彩瞬间,并配上文字定期传到家长群,帮助幼儿家长了解幼儿的在园生活,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成长变化。家长的关注和反馈,可以进一步地推进家园共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家园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总的来说,幼儿园要重视足球教学的引导作用,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以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幼儿参与足球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丰富幼儿的活动体验,在保障幼儿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幼儿不同阶段的需求,提高足球游戏活动的质量,引导幼儿自主学习,促进幼儿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绥化市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足球规则
在足球运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路径探析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让规则不规则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