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簧管演奏的基本功练习

2021-03-29 18:05刘畅
幸福家庭 2021年23期
关键词:哨片吐音单簧管

刘畅

单簧管演奏需要学习者不断积累知识并保证日常训练,熟练掌握演奏技巧,配合自己的理解及情感表达,提升单簧管演奏效果,凸显其艺术魅力。为此,演奏者要从学习阶段开始,展开对单簧管的深入研究,注重日常基本功练习,不断提升单簧管演奏效果。在基本功练习中,演奏者也需要从不同方面展开细致分析,以加强练习效果。

单簧管又称为黑管或克拉管,因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被称为管弦乐中的“演说家”。又因其声音婉转细腻、清脆悦耳,被称为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单簧管低音区浑厚圆润、饱满充实,中音区优雅柔美、纯净透彻,高音区高亢嘹亮,既具有穿透力,又不刺耳。单簧管是音乐表演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类木管乐器。单簧管起源于17世纪末的古希腊,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与其他管乐器相比,单簧管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音域宽广,中低音特征鲜明,情感层次丰富,具有极强的艺术渲染力和感染力。无论是单簧管独奏,还是管乐器合奏,单簧管都极具表现力。

(一)发音练习

单簧管演奏中的发音也叫起音。起音的质量与乐句整体演奏中呈现的音色和力度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演奏者在保持力度不变的前提下,发音与音准能否协调统一,直接决定了整体的演奏效果。在单簧管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口型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呼吸的均匀性和吐音的圆润性。为此,在发音练习中,教师要引导学习者注意口型的规范性。学习者只有时刻保持正确的口型,养成良好的口型习惯,才能吹奏出高亢嘹亮、极具穿透力的声音。

初学者往往需要先练习发气声,提高发音的准确性。根据个人的口型特点,完全含住整个笛头的位置,保持均匀平顺的呼吸向管内吹气。只发出气声,而不发出乐器的声音,采用这种方法既可以确保初学者口型的规范,养成良好的口含笛头的习惯,又可以锻炼呼吸。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初学者因对乐器结构较为生疏以及对乐器演奏技巧也掌握不准,会急于发出乐器的声音,可能出现口型过紧、吐气不匀和发音不顺畅等问题。而采用这种练习方法,可以为后续的乐器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先发气声的训练,学习者在掌握规范的口型、口含笛头、手持乐器以及呼吸方法后,可开始进行发实音练习。发实音时不能过于急躁,急于发重音,而要从轻音开始。具体方法是:保持唱“O”时的口型,向乐器管内连续均匀地吹气,发出气声的同时,嘴形逐渐闭合聚力,随后轻轻地发出本乐器的G音。初学者采用这种练习方法可以快速进入状态,精准地发出声音,避免气声音量过大而发出现尖锐刺耳的声音,类似于哨音。

(二)呼吸练习

呼吸会直接影响音乐艺术的表现效果。呼吸的均匀性、吐气的绵长性会对音色、音质、吐音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且吸气、换气的间隔与时长会影响到音准和音质的表现,进而影响左右单簧管演奏过程的表现效果。在基本功练习中,呼吸常用的方式有胸式、腹式和胸腹式三种,其中以胸腹式呼吸最为常见。胸腹式呼吸法是通过胸腔和腹部之间的隔膜达到换气效果的,这样在呼吸过程中不会存在较大的吸气或呼吸现象,也不会因为大口换气导致演奏者出现疲累感,影响能力的发挥。

在练习胸腹式呼吸方法的过程中,初学者需要先将身体放松下来,双脚与肩同宽,头部自然下垂,开始缓慢地吸气,将其储存在腹部,形成膨胀感,之后再缓慢地吐气,直到气体全部吐出,如此往复。初学者也可以随着呼吸节奏进行头部或身体的律动,幅度不需太大,舒适就可以。在呼吸時,不一定只用口完成吸气和呼气动作,一些演奏者还会采取口鼻同时吸气或呼吸的方式控制呼吸量,满足换气要求,保证单簧管演奏中长短音的表达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呼吸练习过程中,演奏者要注重气流的稳定性、均匀性和充实性,这样在演奏中才能确保音色、音质变化的优美,改善演奏的效果。

此外,单簧管演奏中高低音变化对运气要求也是不同的。高音的音频振动频率要求较高,气流急,因此在吸气时的气量要小,这样演奏出的音色才会呈现柔和之感,不然会很尖锐,影响演奏效果;低音则与之相反,吸气时要求气量变大,凸显雄厚饱满的效果。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应对高低音加以科学把控和转换,以确保整首曲调的连接性,增强意境的表达效果。

(三)吐音练习

吐音是单簧管演奏的重要技巧,同时也是发音及实现音色、音调转换的重要方式。因为曲目的不同,演奏对于吐音技巧的要求也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很多演奏者在吐音练习上都是利用舌尖触碰哨片顶端的方式完成音色表达。为加强吐音的流畅性,演奏者可采用以下练习方法。

(1)起音法

吸满气后将舌头贴在哨片上,这时哨片与笛头之间呈现封闭效果。之后将舌尖稍稍从哨片上移开,开始送气,让笛头发出想要的声音。在刚开始练习的过程中,初学者不能过于急躁,可缓慢地变换舌头的位置,感受舌头离开后笛头所发音节的特点,从而找准舌头所在位置,保证音色、音质达到最佳效果。在舌头移动时,要减小移动幅度,以免出现口腔较大变动带来气压不稳的问题,影响吹奏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练习时演奏者应关注音色和音质的变化,而不是舌头位置的变化。

(2)单音练习法

开启节拍器,以每分钟60次的频率进行吐音练习,吐音顺序从低音到高音再回到低音。整个过程中要求每次吐音控制在4拍,一拍吐16个音符。演奏者可结合演奏者自身情况科学调整练习速度。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后,舌头的耐力会有所提高。注意吐音时气息必须支撑住,气息太弱会阻碍哨片的震动。吐音时舌头不要太重,用舌尖去触碰哨片,舌根不要随之而动,口腔内部不发生变化,嘴巴稍微放松,这样吹奏出来的声音松弛且富有弹性。

(3)音型练习法

音型练习包括全音型、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等内容,是伴随着吐音练习共同进行的,目的是借助练习找准舌头与哨片间的最佳碰触位置,保证发音的有效性。待练习一段时间后,可以加上三连音、五连音、六连音等。舌头是由气息带动的,要顺着去吹。舌尖接触哨片的面积较小,初学者刚开始练习时可以选用稍微薄一点的哨片,以免吹不动。

(一)注重音的连接

音的连接分为吐音和连音两部分。演奏过程中,两者的转变会因为一些过于复杂的音程而出现变形的情况,导致吐音错误,破坏演奏的连续性。常见的吐音失误有音量不一致和连续音量达不到标准要求等。针对这些问题,在连音练习过程中,可选择相同力度展开练习,先熟悉吹奏方法,感受吐音效果,这样在日后演奏中可避免因变形产生的失误问题,保证连音的有效性。另外,演奏者练习吐音时可打着节拍练习,一组8拍循环练习,做到吐音清晰,控制好吐音的音量。音的练习是一个以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演奏者在掌握技巧的基础上需要坚持训练,这样才能获得好的效果,进而提升演奏水平。

(二)保持正确的演奏姿势

单簧管演奏主要是以胳膊和嘴巴的动作保证演奏效果的,只有保证身体的协调性,才能确保按键及发音的准确性,达到演奏要求。演奏者演奏时,如果身体某一部位出现过多的压迫,那么随着演奏时间的延长,疲劳感会加重,对单簧管的操作也会逐渐滞缓,进而影响演奏的效果。因此,演奏者在单簧管演奏中要保持正确的演奏姿势,一方面注重力量的持久性,避免指尖长时间触碰按键,最好以指肚触碰为主,削弱疲劳感和不适感;另一方面需减少多余动作,加强手指灵活性。同时,演奏者要让身体几个部分处于放松的状态,减少紧张带来的不良影响。例如,在演奏韦伯的《小协奏曲》时,演奏者要灵活掌握运指技巧,这直接决定了整支曲目的舞台演奏效果。

在日常演奏练习过程中,学习者要养成良好的乐器检查校验习惯。在正式演奏前对演奏乐器进行全面检查,如单簧管的管身与管垫之间的连接闭合性、手指在管身上运行的弹力与流畅性以及右手指托最舒适的位置等。再者,当处于非演奏状态时,学习者要模仿和熟悉演奏不同曲段时手指的位置。需要格外强调的是,学习者应尽可能地使用手指指腹最圆润、饱和度最高的部位按键,且手指自然弯曲,保持放松状态。在演奏过程中,若想如行云流水般地切换调整动作技巧,切忌使用拇指和食指捏搓樂器。手指完全竖直或者过度弯曲,都是肌肉处于紧张状态的外在表现。在这样的肌肉状态下,弹奏的效果必定难以达到预期。

学习者需在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按键力量。当指腹贴合管身,完全封堵音孔为最佳演奏状态。为确保曲调快速转换下的运指流畅性,手指抬起的高度不宜过高。从专业角度来说,抬指高度不宜超过1.5厘米。学习者需要经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形成规范的演奏习惯。

(三)加强对乐谱的分析

乐谱中涵盖着作品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描绘了作者的所想所盼。演奏者在演奏前应该先做好乐谱的了解和分析工作,把握乐曲的精髓,这样才能在演奏过程中结合自身能力和技巧,将乐曲想要表达的内容呈现出来,以提升演奏的意境。

(四)增强自身艺术修养

单簧管演奏中,演奏者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基本功,还要强化艺术修养。演奏者可以聆听各种形式的乐曲,这样能够扩展演奏者的阅历和眼界,丰富情感变化,进而增强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

综上所述,在单簧管演奏练习过程中只有熟练掌握演奏技巧,才能更加流畅、轻松自如地演奏整部音乐作品。在日常演奏练习中,学习者必须加强基本功训练,如提高气息的均匀性、吐音的圆润性以及运指的规范性等。通过长期、系统和标准的演奏练习,演奏者才能快速提升演奏水平,熟练掌握演奏技巧,进而独立完成曲目演奏,甚至是对曲目进行二次改编创作。

(作者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哨片吐音单簧管
吐音在长号演奏中的运用分析
20世纪末单簧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浅谈小号吐音的吹奏技巧
论双簧管哨片的那些事
行走的流沙
——为单簧管、小提琴、钢琴而作
漫谈双簧管哨片的制作及其对音色的影响
单簧管的演奏与教学
笙的吐音演奏技巧研究
萨克斯演奏中吐音技巧的应用
浅谈美式双簧管哨片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