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痿证诊疗思路探微*

2021-03-29 03:51金子开郭子为金小鄂牛淑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痿证朱丹溪内伤

金子开,郭子为,孙 萌,金小鄂,牛淑平,唐 巍

(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 230038)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迟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朱丹溪力辟时人“风痿混同”之弊,为与风证区别,多从内伤角度论治痿证。朱丹溪在《黄帝内经》痿证责之于肺的基础上补充了脾、肾二脏,认为肾水不济君相二火是痿证发生之根本,由此提出 “泻南补北”的治痿大法,并在《金匮钩玄》中对痿证进一步辨证分型,以湿热为纲,细分出湿痰、血虚、气虚、血瘀5种证型。朱丹溪论治痿证别出心裁,笔者不揣简陋,兹从病因病机、临证治疗、遣方特色诸方面探析其痿证诊疗思路,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病因病机

《素问·痿论篇》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1]134”肺者,位居一身最高,又因其外合皮毛,故外邪侵体首先犯肺。如叶天士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2]”《素问》奠定了外感火邪传入体内的基本病机,历代医家均以此为本论治痿证。朱丹溪在上启先贤的基础上,认为痿证不仅可由外感火邪传入体内,五脏失调所致,更多可由内伤阴虚、肾不涵水、二火妄动所致,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在火邪的基础上,朱丹溪补充了湿热互结、湿痰互结、气血虚弱、瘀血生成等多种致病因素,大大拓宽了痿证论治思路,现将朱丹溪痿证病因病机阐述如下。

1.1 肺主治节,肺灼输布不及

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居体最高,又外合皮毛,外感火邪必首先犯肺。肺为娇脏,清虚之体,不耐寒热,内伤阴亏火动,肺亦极受煎灼。肺,金藏也。金本为火所胜,因此火邪对于肺脏的侵害极大,最大限度地妨碍其发挥正常生理功能。肺者相傅之官,主治节,朝百脉,上宣发,下肃降,与脾共同构成人体气血津液、水谷精微的输布系统。《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1]70”明·汪绮石《理虚元鉴·劳嗽症论》云:肺为五脏之天,“秉整肃之化,外输精于皮毛,内通调乎四渎。故饮食水谷之精微,由脾气蒸发以后,悉从肺为主,上荣七窍,下封骨髓,中和血脉,油然沛然,施于周身。[3]”人体一身精微全赖肺之宣发肃降为之输布,肺受热灼,上不能宣发津液,输精周身皮毛,下不能肃降精微,充养五脏形体,更不能佐君主之心治节一身气血营卫脏腑,久致形体百骸不得其养发而为痿。因此“肺热叶焦”是痿证的基础病机,肺之治节不行,一身难以管摄,宣发肃降精微不及,以致于出现《素问》中五脏相继为痿的情况。朱丹溪“诸痿皆属于上,谓之上者,皆病之本在肺也”[4]5,亦即此理。

1.2 脾主四肢,脾伤固体不力

《局方发挥》云:“脾土性湿而居中,主四肢,畏木者也。[4]59”盖金可胜木,而金受火灼,木鲜有所畏,固可侮土。脾在体合肉主四肢,土受木侮,运化不及,精微难禀,筋骨肌肉失其所养发而为痿。脾为后天之本,仓廪之官,水谷精微运化之中枢。《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云:“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1]94”水谷由胃吸收,必须得脾运化方可升清至心肺,由其输布后天精气营血充养形体。朱丹溪在五脏皆有痿的基础上同时强调肺脾二脏的特殊性,不仅是因为“手阳明大肠经,肺之腑也;足阳明胃经,脾之腑也,治痿之法取阳明一经”[4]59的治疗原则,还因为肺脾在运化人体精气营血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精血得布、形体得养则痿无处可发。

除此之外,《金匮钩玄》细分了湿热、湿痰、气虚、血虚、瘀血5种病机,究其根本亦责之于脾。太阴脾土,喜燥恶湿,脾土虚弱最易受湿邪侵犯,失其健运则蕴湿化热;脾阴内伤亦发虚火,则只消谷而不化精微,两者终致精血生发不足从而致痿。脾受湿侵,脾胃系统中脾主升清与胃主降浊的平衡被打破,浊聚为痰,痰湿互结,使脾不运发而为痿。脾病日久,或素体脾虚,气血亏虚,气虚则不能温分肉、充肌肤,血虚则血海无所受,上下内外孔窍空虚,经脉机关不得濡养,宗筋终纵而痿。

1.3 肾主涵水,肾亏制火不能

朱丹溪认为,火邪是痿证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局方发挥》云:“五行之中,唯火有二,肾虽有二,水居其一。[4]59”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先天格局决定了水的弱势地位,故“一水难胜二火”。况朱丹溪认为其时之人好于饮食男女之事,易为之动,《格致余论》云:“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5]55”二火同起其势也雄,帷幕酒浆极竭肾阴,肾亏不涵水,又放大了水火制衡中水先天的弱势地位,造成上盛下虚的局面,“火寡于畏而侮所胜,肺得火邪而热矣。[4]59”由此可见,肾水不足是痿证的根本病机,水不制火,火邪得以从肺遍袭五脏,构成五脏皆痿的回环。

2 临证治疗

2.1 病贵求本,泻南补北

朱丹溪临证辨治注重求本。《格致余论·治病必求其本论》云:“病之有本,犹草之有根也。去叶不去根,草犹在也。治病犹去草。[5]11”朱丹溪认为痿证主要责之于肺脾受火邪煎灼,丧失原有生理功能,导致精气营血输布不及。究其根本,实乃肾水不济,君火相火交相妄动。朱丹溪由此在《黄帝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上,根据“实则泄其子,虚则补其母”的治法,提出了“泻南补北”法治疗痿证。朱丹溪以水涸火旺为初始病机,以肺为初始病位,火邪犯肺,肺金必虚,肝木寡于畏而侮其所胜,脾土遂受风木之邪而伤,此时遂构成东方实而西方虚之格局。金水相生,肺金受邪,母病及子,其子肾水亦失源而涸,况又因纵欲内伤等因素,肾水本已大伤,本已不及,伤而又涸,更何以制一身之二火?由此朱丹溪将治疗重点着于补北方之阴水,泻南方之心火,实质上亦是间接顾护中州。彭子益云:“人体中气如轴,四维为轮”[6],中气生发,四维轮转,反之四维稳固,正常发挥生理功能,才能支持中气生发。《丹溪治法心要》云:“泻南方则肺金清而东方不实,何脾伤之有?补北方则心火降而西方不虚,何肺热之有?[7]981”朱丹溪法同李杲之“泻水中之火法”,“泻南”非只泻南方心火,亦有内寄肝肾之相火;“补北”亦非只顾及滋养肾中涵养之阴水,更护及他脏,以滋阴清热治法达到“五脏共治”的目的。因此朱丹溪之“泻南补北”是对治痿独取阳明的发展,并注重五脏生发一体,五脏共治,也是对痿证五脏分而论治模式的突破。

2.2 风痿勿同,辨证分型

痿证由于其多见手足筋衰、眩晕扑倒、四肢无力等症状,往往易与“中风”混淆。朱丹溪生活的时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流行,且《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诸方类聚麻黄、桂枝、乌头、附子、龙脑、藏香、威灵仙等辛香燥热之风药,风痿混作一同治,虽然可暂使患者得以清快,医者用之得效,又勉其多服、常服、久服,却逐渐形成时人阴虚的体质特点,遗患无穷[8]。朱丹溪痛此时弊,结合历代医家认识指出风有内外之别:岐伯、仲景等言风为外感之风,有寒热虚实,以挟寒者多,外感风寒所致之病固可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成方投之;然刘完素所言风为内生之风,多由内伤热证,“内伤之热皆是虚证,无寒可散,无实可泻”[4]59,痿证“皆起于肺热,传入五脏,散为诸证”[4]58之病机与内风内伤虚热,肝风妄动之病机有一定相似性。若亦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成方投之,必致实实虚虚之祸。朱丹溪大力提倡风、痿不可混同,且侧重于痿证的内伤病机,由此辨证分型,细分湿热、湿痰、气虚、血虚、瘀血5种痿证病机。笔者认为,5种病机实际皆以湿热为纲领,热可致痿,为历代医家所共识。《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1]8。”朱丹溪由此认为,热可内蕴成湿,单一湿邪可致痿,同样湿热互结亦可成痿。以湿热为纲,实质上突出了“痿责于脾”:湿邪侵体必先犯脾,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浊聚成痰,由此造成“湿痰”病机;湿邪困脾,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无法正常发挥,难以化生气血,加之以食积等因素,由此造成“气虚、血虚、瘀血”病机。针对5种病机分别施治,《金匮钩玄》云:“湿热,东垣健步方中,加燥湿降阴火药。芩柏苍术之类。[9]132”李东垣健步方以气清属阳之羌活伍以苦寒之滑石、天花粉共入膀胱经,清足太阳之湿热;柴胡疏利肝胆湿热,则一身之筋得充润,防风、防己祛风胜湿,川乌、肉桂甘温除大热,加以朱丹溪治疗痿证之代表性药物黄柏、苍术,黄柏苦寒沉降,专走下焦,清热燥湿兼清虚火,使阴水得养;苍术辛温燥湿制约苦寒,直入中州,燥土利水并除痰饮,使阳气得提,如此“二妙”,实乃脾肾同治。“湿痰,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黄芩、黄柏之类,入竹沥、姜汁……。气虚,用四君子汤,黄柏、苍术、黄芩之类。血虚,四物汤中苍术、黄柏,下补阴丸[9]132。”从处方来看,朱丹溪临证以泻南补北为大法,最具创见的即其治痿名方大补阴丸:以熟地为君,滋肾填髓,补益真阴,龟板滋阴潜阳,壮水制火以固本培元。黄柏专入下焦,泻肾水中之火;知母苦寒质润,上可清肺金之热灼,下可润肾中真阴之不足;又入猪脊髓1味,以血肉有情之品补益气血,滋养脾阴,同气相求,如此则肺脾肾三脏共治。朱丹溪论治虽多具分型,但不离湿热为纲,善用黄柏、苍术清热燥湿,固护真阴,驱邪即离中州脾土,则先天后天皆得运作,体健如常,痿不复存。

2.3 治中调摄,汇理入医

《丹溪治法心要》云:“但患痿之人,若不淡泊食味,吾知其必不安全也”[7]981,由此提出了忌燥热、淡厚味、慎欲事的调摄原则,重在顾护阴液。朱丹溪早年从师学习理学,中年改儒学医,在其学术思想形成的过程中理学思想占据了指导地位。朱丹溪首先将理学汇入医学,决定了其学说的独到。在疾病转归过程中,茹天之所赋之淡泊之味,忌人之所予之厚味。《格致余论·茹淡论》云:“安于冲和之味者,心之收,火之降也。[5]59”其次,由于房事亦是阴精损耗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痿证的论治过程中,朱丹溪亦注重对于房事的节制。《格致余论·饮食色欲箴序》云:“徇情纵欲,惟恐不及,济以燥毒……远彼帷薄,放心乃收。[5]6”在痿证调摄中,尤其注重肾中阴液的固护,并且引入理学的方法论,倡导茹淡饮食等收降心火、远离房帷等调养肾水,亦贯穿了泻南补北的治法。朱丹溪以圣人所谓之“中正仁义而主静”为核心而修炼道心,达到“使人心听命于道心而又主之于静”的境界,把理学修养论引入医学,强调用“道心”控制“人欲”,以理智调控人的情志状态[10]。由此,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则病不愁不愈。

3 遣方特色

3.1 王道为善

《格致余论·注张子和攻击论》云:“夫邪所客,必因正气之虚,然后邪得而客之。[5]64”临证反对一味使用张子和“汗、吐、下”之攻邪法,注重正气的固护。作为“滋阴派”代表,朱丹溪在水亏与火旺这对矛盾中以儒家王道为善。《尚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11]67”临证用药充满了王道色彩,儒者谓“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12],并不单一以礼化人,而是辅以法治刑罚稳固统治,朱丹溪亦不单一使用甘寒滋阴药物补肾中真水,而是滋阴与降火并下,亦攻亦补,如他在痿证论治中最常用的黄柏1味。黄柏性味苦寒,主入肾经,有清热燥湿之效,然其言阴虚火旺者,火能蚀阴,泻火即可以保阴[13],如此寓补于攻,方可邪去而正安。

3.2 丸剂为先

李东垣云:“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14]”朱丹溪在痿证治疗中亦十分重视丸剂的使用,其自创之大补阴丸、虎潜丸亦成为治疗痿证的传世名方。笔者整理《局方发挥》《金匮钩玄》《脉因症治》《丹溪心法》中提到的朱丹溪治疗痿证的具体处方,发现丸剂的使用频率达到近60%。与传统汤剂相比,丸剂具有药效持久、降低毒性、作用缓和等优点,尤其适宜用于痿证这类虚损性疾病。朱丹溪善用糊丸、蜜丸两类丸剂,糊丸以米糊、面糊等为黏合剂制成,溶解迟缓,可延长药效,减轻药物毒性及对肠胃刺激,注意顾护正气;蜜丸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性质柔润,缓和持久,能够补益中州,具有“培土生金”之妙。由此可见,朱丹溪在治疗剂型的选用上以顾护中州正气为指导思想,亦是对独取阳明治则的发挥。

4 结语

朱丹溪论治痿证区别于风证,填补了内伤致痿的空缺,其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核心思想归结出痿证“肾水不济二火”的根本病机。由此提出“泻南补北“的治疗大法,遣方用药具王道色彩,非独滋阴,亦重降火,善用丸剂以延长药效,并且倡导节欲保精的调摄原则,对于后世治疗痿证的方法提供了参考价值。朱丹溪痿证诊疗思路可为临床痿证论治提供莫大启发,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

猜你喜欢
痿证朱丹溪内伤
内伤内服
朱丹溪拜师
名老中医陈卫川治疗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经验举隅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孝顺成就一代名医
徐明涟教授运用治痿汤加减辨治重症肌无力验案
朱丹溪治病惩恶两不误
孝顺成就一代名医
憋出内伤
自拟理中止嗽散治疗慢性咳嗽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