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鹤治疗结节性红斑经验❋

2021-03-29 05:02郭祖正李仓廪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山慈菇软坚丹皮

王 钰, 姜 萍, 郭祖正, 李仓廪, 刘 英,3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2.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山东 青岛 266035;3.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 250011)

张鸣鹤教授治学严谨、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EN)是发生于皮下脂肪小叶间隔的炎症性疾病,典型表现为小腿伸侧的红色结节和斑块[1,2],与白塞病密切相关[3]。现代医学常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本病,其不良反应明显[4],且缠绵难愈易复发。张鸣鹤单纯运用中药治疗EN疗效显著,副作用少,不易复发。EN未有明确病名,属于中医学“瓜藤缠、梅核丹”等范畴。因EN形如梅核,色红如丹,不易溃破,又以热毒为主要病理因素,故可将其命名为“热毒丹核”;其病位在肌肤腠理、经络血脉,病理因素为热、毒、痰、瘀,治疗以清热凉血解毒法贯穿始终,同时注意温中护胃,防止凉遏。笔者有幸侍诊学习其临床经验,受益匪浅,兹将治疗EN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主要病机

张鸣鹤认为,EN的外因为外感湿热之邪,内因为饮食不调或素体阳盛或阴虚热盛导致内生火热。《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三节》曰:“然火盛者,必有毒。[5]”外感湿热与内生之热合邪,热盛酿毒,热毒入血,炼液成痰,凝血成瘀,热毒痰瘀搏结腠理,此为主要病机。其中热毒是发病的主要因素,热毒侵扰血脉、血热壅盛、搏结腠理则发红斑;热毒炽盛,熏灼皮肤则局部灼热;热盛伤阴,阴虚内热则低热;湿与热结,久则炼液成痰,凝血成瘀,痰瘀互结壅滞经络则生结节;热毒痰瘀,痹阻经络,不通则痛。

1.2 复发原因

EN极易缠绵难愈,张鸣鹤认为这与热毒、湿热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关。《金匮要略心典·百合狐阴阳毒病》曰:“毒者,邪气蕴蓄不解之谓。[6]”热邪久郁成毒,热毒积聚,深藏血分,致血热有余,不易清除,每因饮食失节、情志失调、体倦劳累而诱发;若内外湿热互结,湿性黏腻,如油入面,难舍难分,亦不易清除。因此,血热有余、湿热不除为其反复不愈的主要原因。

2 辨治体会

2.1 辨病主方

张鸣鹤认为,EN的治疗应根据其热毒致病的特点进行辨病论治,以“清热凉血解毒、软坚活血散结”为主要治疗大法,并自拟辨病主方:白花蛇舌草20 g,半枝莲20 g,连翘20 g,丹皮20 g,赤芍15 g,生地榆20 g,山慈菇10 g,漏芦15 g,桃仁10 g,红花10 g,莪术12 g,荜澄茄12 g。方中重用苦寒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连翘为君,三药性寒味苦,长于清热解毒、散结化斑。其中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既可入血分清解血分热毒,又可利水祛湿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连翘长于解疮毒,为“疮家圣药”。《雷公炮制药性解·卷二·草部上》言其:“泻六经之血热,散诸肿之疮疡……破瘿瘤,解痘毒”[7],其性轻清透散,既可外透热毒又可内清血热,三味联用可使热毒之邪由下而出、由外而散、由内而清。方中以丹皮、赤芍、生地榆为臣,三药叠用可快速去除血中热毒而凉血散斑。其中丹皮辛可散结、寒可清热,为“血分要药”;丹皮、赤芍相配既可清解营血热毒,又可活血散瘀止痛;生地榆味苦性酸,既可泄血中之热而凉血,又可酸涩收敛而止血,从而防止血热炽盛、迫血妄行导致的血溢致瘀。方中以山慈菇、漏芦、桃仁、红花、莪术为佐,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其中山慈菇可软坚化痰散结,黄元御[8]言:“山慈菇……消肿败毒,软坚化结,平疮疡肿硬,治痈疽瘰疬、疔毒结肿”;漏芦咸可软坚散结,寒可清热解毒,与山慈菇合用,适用于红斑皮下硬结者;桃仁甘以和血,苦以散结,配伍活血化瘀之红花专入血脉,二者一散一化则结节、红斑可消,再加行气破血之莪术可增强破滞攻坚、散结止痛之效。方中以荜澄茄为反佐,温中护胃、行气止痛,可制约他药寒凉之性,防止凉遏瘀结,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解毒散结、化痰活血、温中护胃之功。整方配伍严谨、组方精妙,既可兼顾上下内外,使热毒痰瘀无处可留,又可祛邪而不伤正。

2.2 辨证用药

张鸣鹤认为,临证中应根据患者体质及热毒痰瘀之轻重而辨证用药。其中多见热毒炽盛与湿热瘀滞2种,还可兼见气血两虚或血虚生风或脾肾两虚者。

热毒炽盛之人则见皮疹斑块颜色鲜红,触痛明显,局部灼热或全身低热,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当突出清热解毒、清营凉血之效,在主方基础上酌减软坚活血散结之药,而加金银花、板蓝根、紫草等药物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若皮疹鲜红反复不退,还需加用灯盏花、青黛等凉血消斑之药力强者;若全身高热、躁扰不宁为气营两燔所致,需加用羚羊角粉、生石膏等药物以清气凉营。另外热毒深入时无论大便干结与否,均可加用少量熟大黄通腑泻浊,使邪由下出,但不宜长久使用、中病即止;若持续午后或夜间低热,为热伤营阴、阴虚内热所致,需加用生地、知母等药物以滋阴退热[9]。

湿热瘀滞之人则见红斑结节反复发作,零星散发,皮色紫褐,肢体沉重,下肢肿胀,舌尖红,苔白厚,脉沉缓,治当突出健脾燥湿、软坚散结之效,在主方基础上加用健脾燥湿之药,如白术、黄柏、土茯苓等;若湿邪较重伴脓疱皮疹者,则叠加使用金钱草、苦参、龙胆草以增清热解毒、泻肝祛湿之效;若血瘀明显、皮色紫褐暗青者,则加用王不留行、水蛭以增强活血通瘀、行气破血之功;若舌脉热象不显、结节硬痛、病程较长者,则加用炒芥子以化痰散结止痛,祛除“皮里膜外之痰”。

除以上2种还可兼见气血两虚者,其病程较长,斑疹暗淡,结节顽固,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缓,需用八珍汤或鳖甲煎丸以益气养血、托毒外出;若兼见血虚生风者,则皮肤干燥瘙痒,需用防风当归汤加羌活以养血祛风通经;若兼见脾肾两虚者,则伴纳呆、便溏、腰膝酸软,需用六味地黄汤合四君子汤健脾补肾。

2.3 临证心得

2.3.1 继发于白塞病的临证经验 EN在临床中常继发于白塞病[3]。张鸣鹤认为原发病的治疗有利于EN的彻底治愈,当在清除血分热毒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症状辨证用药。若伴口腔溃疡,常以大青叶、四季青、黄芩、栀子等药物清解气分热毒;若溃疡多发、热邪较重,则加用重剂石膏以快速清除热毒;若伴外阴溃疡,常以黄柏、苦参、田基黄、龙胆草、土茯苓等清解下焦湿热之毒;若伴消化道溃疡,常以芍药、甘草、延胡索缓急止痛,白及、浙贝生肌敛疮。

2.3.2 防止复发的临证经验 张鸣鹤认为EN不易破溃流脓而多红斑,故血热有余是复发的根本原因,前期应使用大量清热凉血药以及时清除血中郁热,后期可继续使用少量清热凉血药以防邪气伏留。因复发亦与湿热不除有关,《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伏暑)》曰:“热处湿中,湿蕴生热,湿热交混,非偏寒偏热可治。[10]”因此,也当配合使用健脾利湿之品。因E-N非一时病发,张鸣鹤认为不能见效即停,当在控制病情后逐渐减量,坚持长久用药,清除余邪,并兼顾脾胃从而防止复发。

3 典型病案

患者,女,56岁,2012年8月4日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诉颜面、胸前及双下肢红斑结节5年,加重伴低热2周。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胸前及双下肢鲜红斑疹结节,伴结节触痛、下肢肿胀、心烦易怒,于临沂市人民医院查C反应蛋白33.1 mg/L,血沉60 mm/h,血常规、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女性肿瘤标志物五项、类风湿因子、抗双链DNA抗体均为阴性。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皮下脂肪小叶间隔性脂膜炎,诊断“结节性红斑”,给予强的松、来氟米特、尼美舒利治疗(具体剂量不详),症状控制不理想且反复发作。2周前自行停药,持续低热,最高37.8 ℃。刻诊:颜面、胸前及双下肢见鲜红斑疹结节,触痛明显,双下肢皮疹大者如山楂,左小腿红斑融合成片,皮损无破溃,消褪后无瘢痕,伴低热(最高37.9 ℃),口苦,大小关节疼痛,下肢肿胀。纳眠可,小便调,大便干,舌质紫暗,苔黄厚腻,脉象沉缓。实验室检查血沉51 mm/h。西医诊断结节性红斑,中医诊断热毒丹核-热毒炽盛证,治当清热凉血解毒、软坚活血散结。处方:白花蛇舌草20 g,灯盏花10 g,贯众20 g,连翘20 g,半枝莲20 g,丹皮20 g,生地榆20 g,紫草15 g,桃仁10 g,莪术15 g,红花10 g,猪苓20 g,荜澄茄12 g,白芥子10 g,2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温服,连服6 d,停药1 d。2012年8月25日二诊:颜面、胸前红斑结节较前消减色淡,双下肢红斑结节仍重,未有新起皮损及发热,体温37 ℃,双腕及指间关节轻痛,余证消减,苔白腻,脉沉缓。初诊方去紫草,加栀子10 g,24剂煎服法同前。2012年9月29日三诊:颜面、胸前红斑结节基本消散,双下肢红斑消减,结节轻痛,未有新起皮损及发热,体温36.8 ℃,双腕及指间关节疼痛减轻,余证消减,舌脉同上。初诊方去紫草、猪苓,加山慈菇15 g、王不留行15 g,24剂煎服法同前。后期逐渐减量,连服2个月,随访2年未复发。

按语: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女子以血为本,经、带、胎、产易伤阴耗血,“年过四十、阴气自半”,阴虚内盛,热盛酿毒入血,搏结腠理则发红斑;起居不调,外感湿热,内外合邪,炼液成痰,凝血成瘀,痰瘀互结则生结节;阴虚阳亢则低热;火热循经上扰,胆汁泛溢则口苦;热毒血瘀痹阻肌肤关节,不通则痛;湿热下注,流注肌肤关节则下肢肿胀。初诊以白花蛇舌草、贯众、连翘、半枝莲清热解毒,并叠加灯盏花、丹皮、生地榆、紫草以快速清除血中热毒而凉血散斑;桃仁、莪术、红花软坚活血、化瘀止痛;猪苓利水渗湿消肿;荜澄茄、白芥子既可温经止痛、顾护脾胃,又可反佐而制约寒凉之性。二诊上身减轻,下肢红斑结节仍重,以初诊方易紫草为栀子,以增清热利湿、泻火解毒之功。三诊仅下肢结节轻痛,以初诊方易紫草、猪苓为山慈菇、王不留行,以增化痰散结、化瘀止痛之功。病情得以控制后连续用药2个月以清除余邪、巩固疗效。整个治疗过程注重清除血中热毒,同时兼顾脾胃使得临证收效。

猜你喜欢
山慈菇软坚丹皮
基于商品规格等级的山慈菇本草考证及近现代文献研究
山慈菇提取物通过下调AEG-1表达抑制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
响应面法优化山慈菇多糖的水提醇沉法工艺
二甲软坚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软坚护肝片的药理学作用及其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概述▲
蒿鳖养阴软坚方对TGF-β1诱导的肝纤维化的作用
凤丹愈伤组织中丹皮酚含量的测定
山慈菇水煎剂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影响
3种丹皮酚凝胶经皮渗透性能的比较
加味桂枝茯苓汤I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