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油罐食用植物油安全储存技术探讨

2021-03-30 06:48王贵宝戴云松
现代食品 2021年22期
关键词:储油油罐储藏

◎ 王贵宝,戴云松

(中央储备粮镇江直属库有限公司,江苏 镇江 212000)

食用植物油储存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基本条件。食用植物油储存主要包括大豆油储存和菜籽油储存,为确保油脂储存期间数量真实,质量良好,需要对食用植物油进出库进行一套严密的操作流程,只有在保证流程规范入库数量真实的前提下,才能谈及入库后的相关保管工作,植物油入库后在每日巡查记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油脂安全保管新技术。

1 食用植物油储存的主要任务

食用植物油保管过程中的关键指标是其过氧化值和酸值,油脂的储藏稳定性除了与其自身特性有关外,还与仓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环境条件适宜,油脂就可以较长期的安全储藏;环境条件不适宜,油脂就容易氧化分解、酸败变质,从而对安全储藏带来不利因素。通常影响油脂安全储藏的因素有温度、水分、氧气、杂质、日光、金属、抗氧化物等[1]。食用植物油最突出的储藏特性是容易酸败变质,其原因是植物油脂一般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储藏过程中很容易氧化分解,游离脂肪酸含量不断增多,酸价升高,并逐渐酸败变苦。油脂酸败后,食用品质大大降低,其物理常数常有改变,如油脂的密度、折射率、酸值、过氧化值及皂化值都会增加[2]。

根据这些油脂品质影响因素,衍生出诸如满罐储备油、惰性气体填充技术、低温储存技术和添加氧化剂技术等,专项控制氧气和温度,以此保证油脂的保管质量良好。油罐选取钢板油罐,由薄钢板焊接而成,呈圆筒状,其优点是容量大,防渗和耐酸性能好。同时油脂受热容易酸败,因此,钢板油罐表面喷涂白色漆料反光隔热。

2 食用植物油的保管

2.1 空罐核验

在空罐核验之前,首先需要确认出入库通知文件是否齐全,有无上级下达的出库或入库令,无相关书面文件不得私自进行操作。接到入库通知文件时,要根据待入库的油品数量、批次、性质等,同时结合本库内的罐容情况和预计进油时间,确定待进油油罐;接到出库通知文件时,要认真核实出库通知上标明的出库油脂品种、罐号、数量、出库时间等信息,通知到操作班组人员,防止发生误操作。当操作手续齐全后,对于待进油的空油罐,要通知保管人员、质检人员等进行空罐验收,并填写书面的空罐验收报告。验收标准是罐体完整无损坏,罐内设备如雷达液位计,测温电缆等准确灵敏,罐内无残存油脂。

2.2 进出库作业

2.2.1 安全检查

空罐入油前,如果油罐是空管入油,必须通过空罐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现在的输油管道的铺设均采用无缝钢管为主材,管道本身的质量较为可靠,易发生破裂泄漏的位置大都在接头焊缝和法兰连接处。焊缝会因为表面锈蚀导致焊接时产生的气孔暴露出来,进而发生渗漏。法兰连接处主要会因为垫片损坏而造成泄漏。阀门及油泵的渗漏主要由于螺栓紧固不严造成,阀门的内渗漏,肉眼难以发现,需要结合听力进行检查。

2.2.2 质量保障

如果是对非空罐入油和出库作业,需要对待作业油罐打尺计量,待计量完成后确定数量,方可入油。开启作业油罐顶部通光孔,满足作业时油罐向外“呼气”的要求。作业前需要做好油罐及相应的输油管道安全检查工作,所选管线未被占用且已清扫干净,必要时,可以用压缩空气吹扫的方式来确认选用管道是否通畅,通过开启压缩空气关闭所有阀门,检查压力是否减小;也可以验证管道是否漏气。开启作业阀门,与本次作业无关的阀门一律关闭。同时确保输油管道准确开通至入油油罐,杜绝“串油”“混油”事故发生。

2.2.3 安全作业

出入库作业中诸如输油管道的清扫、空管的核验、非空管的打尺计量和入库结束后数量的校准都是对入库数量真实的保证,同时在作业过程中,需保管员经常去作业现场巡查,遇到“跑、冒、滴、漏”现象要及时处理,情节严重的溢油事故需暂停作业,溢油事故的处理关键点在于发现要及时,巡查人员应与值班人员保持联络畅通,发现溢油应立即通知值班人员关闭油泵及相关阀门,溢油现场人员在油泵关闭以后,关闭溢油点最近的阀门,消除溢油源头。

2.3 储油管理

2.3.1 保量

入库完成后,关闭所有进出油阀门并上锁,巡查时注意观察罐体有无腐蚀,防止油罐渗漏,建立帐卡,对每个单罐建立管理档案,包括入库计划通知单、入库情况汇总、入库数量质量验收报告、储油安全事故记录和每周油温液位记录表等,用于核算储油数量,保证数量真实。

2.3.2 保质

油脂入罐后的日常管理对油脂品质的变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关闭罐顶所有通光孔、计量孔等所有孔洞,储藏期间做到防日晒、防渗水;顶部的孔洞尽量密闭,通过油罐呼吸阀进行“呼吸作用”,减少罐内外空气流动,防止日常油脂氧化;及时跟踪油品品质变化情况,防止酸败发生。针对日常巡查和每周油情建立油情检查作业本,主要综合分析油温变化情况,找出变化异常的罐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

2.3.3 储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保管员要将每天库区检查的情况填写到库区日巡查记录表中。主要的储油设备包括:油罐罐体状况、消防设施状况、输油管道状况、阀门状况、油泵状况、罐体仪器仪表状况、雨中三查情况等。主要内容有:①检查油罐及其附件有无渗漏,重点检查油罐下设的底阀和管道连接处是否渗油。②进出油时注意观察罐体有无鼓包或抽瘪现象。③储罐液位指示及报警系统是否处于完好状态。④检查油罐基础观测孔是否有水或油渗出。⑤检查基础沉陷检查,包括不均匀沉陷和整体沉陷,可用测量用水平仪测评,通过数据积累进行对比;检查水泥基础是否有剥落、开裂。⑥有保温层的储罐,可以用目视方法检查储罐的保温层基本状况。检查的重点是储罐的接管支柱和人孔部位,发现保温层有破损、裂口时,其下部容易因雨水等积存产生腐蚀。⑦每月应对管道外表做一次全面检查,包括管道连接部位有无裂缝、渗漏;管道、管件的密封部位有无渗漏;管道支架及管道本身有无异常振动或变形,管道上各种仪器、仪表指示值是否正常。

食用植物油库需要保养的设备主要包括输油管道和输送设备。输油管道包括油品的输送通过的管道系统,还有为辅助作业而设置的管道,如蒸汽加温管、压缩空气管、氮气管等。管道是油品出入库的“道路”,做好管道维护工作是保证油脂出入库顺利进行的基础。管道的维护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根据季节情况,入冬前排水防冻检查;夏季做好防洪排洪、防胀检查。②每年对埋地管道使用防腐检漏仪检查1次,也可在低洼、潮湿地方挖开进行检查。③每2年对使用5年以上的管道进行以下项目检查,包括:测量管道壁厚(可用超声波测厚仪)。对管道及管件(阀门、过滤器、补偿器)进行试压试验(可用压缩空气试验法)。

如果输油管道是食用植物油库的动脉,那输送设备就如同食用植物油库的心脏,它是油脂在管道中流动的动力来源。中储粮镇江直属库有限公司的输送设备主要是双螺杆泵,它的特点是气液混输。由于双螺杆泵在使用过程中,一般长时间处于作业状态,所以它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双螺杆泵的维护及保养方法可参考下面几条进行。①在停泵状态下,检查齿轮箱的油位,若有必要,拆下齿轮箱顶部螺塞,并从该处加油至油标中心为止。②检查齿轮箱、油箱、贮液罐油位是否下降,如油位过低,应及时补充润滑油,并检查前后轴承座处是否有泄漏液(机封允许有微量泄漏)。③对于已经停止工作一周以上的泵,应打开进、出口阀门,供以动力,点动几次泵。④检查进、出口管道上的阀门是否工作正常。⑤前后轴承座应加注润滑脂(二硫化钼锂)。⑥每个季度需要检查所有基础上的螺母和压紧装置的螺栓是否松动;要按照规定把齿轮箱的油更换1次。⑦每年要检查联轴器的对中情况;对照泵和电机的铭牌的数值,检查泵的流量压力和功率的情况,如果有必要,在压力和流量下降很多的情况下,则应对泵进行拆卸检修,更换维修已损坏的部件[3]。

3 油脂安全储存技术

油脂在储藏期间,食用植物油库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油品数量和品质的良好。数量的保证依赖于储油设备设施的完好和保管员的日常管理,而品质的保证依靠的是油脂储藏技术。

为使油脂在储藏期间不发生氧化分解、酸败变质,中央储备粮镇江直属库有限公司在原有的常规储油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试验,研究外温对油罐液位高度的影响,先后对充氮气调储藏技术、半罐储藏和满罐储藏进行了对比试验,以寻找最佳的储藏方式。

3.1 充氮气调储藏技术

气调储藏是一种较新的储油方法,主要是将氮气或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充入油罐,降低罐内氧气含量,能有效地避免油品与空气的接触,减缓油品氧化劣变的速度,对油品在储存期内的品质控制有积极的意义。由于氮气在大气中含量很高,制取成本低,所以一般选择氮气作为惰性气体使用。用于充氮储存的油罐必须具有良好的气密性能,最大可能地保持罐内的氮气不散失。同时,必须具有压力自动调节装置以及呼吸阀,压力自动调节装置主要由一组安全阀组成,它满足了充氮时油罐的排气要求。呼吸阀是保证油罐在密闭储存时,罐内的压力能在正常工作范围之内,确保油罐安全运行。同时,充氮油罐还要设置氮气浓度检测点,做到在不破坏罐顶密闭的情况下,检测罐内氮气浓度的目的,保证氮气浓度在要求的范围内[4]。

3.1.1 上充式充氮法

我库做过相关试验,采用顶部充氮的方式,氮气顺着罐壁外侧的氮气管道通至罐顶部,通过充氮气使得油罐中氮气浓度达到98%,实验期间通过氮气浓度检测管分析罐内氮气浓度变化情况,在浓度低于97%后立即补充氮气。在为期4个月的试验中,每个月月底都对实验罐和空白罐取样检测,与试验前的质量指标进行对比得到:充氮油罐和空白油罐在储存期间酸值均增加,但差别不明显;但是,充氮油罐的过氧化值增长率较为明显。由此可见,由于氮气隔绝了油品液面与氧气的接触,油品氧化速度减缓,油脂过氧化值增量减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充氮储存能够减缓油脂储存期间的氧化速度,延长储存油脂的安全储存年限。

3.1.2 油罐底部充氮法

油罐底部充氮法是将氮气从油罐底部通入罐内,相较上充式充氮法在原有的隔绝氧气的基础上,干燥的氮气能够带走油脂中的水分,从而减少油脂发生水解反应,避免造成油脂水解酸败。考虑到底部进气会造成罐内油品翻滚,进而更多的与罐内的空气接触,加速氧化。罐底部充氮法采用了顶部进气为辅、下部进气为主的方式。在实验初始阶段,采用上充式充氮法,氮气从罐顶进入罐内气体空间,将罐内氮气浓度提高至90%以上。然后再采取油罐底部充氮的方法,将氮气从底部充入罐内,使其与油品充分接触,干燥氮气“穿过”油层到达罐顶,最终使罐内氮气浓度达到并稳定在98%[5]。

对实验前后油脂的品质检验总结发现,底部进气充氮储油也可以减缓储存油的氧化速度,对抑制过氧化值的增长有积极作用。但是从底部充干燥氮气,罐内水分基本未发生变化,可能是由于进气路径单一,干燥氮气与油接触面积较少。实验得出结论:底部充氮储油技术对油脂储藏品质的保持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油脂过氧化值的增加量。但其操作较复杂且没有起到干燥氮气对油脂中水分降低的作用,综合考虑不如上充式充氮法。

3.2 外温对液位高度的影响

食用植物油脂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一年四季的外温温差达到30 ℃,外温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罐内油温,为研究外温对食用植物油脂膨胀的影响,保证油脂储存的安全液位,在外温最高的时候不会超过油罐的最大储存量。实验以我库油罐作为观察对象,系统分析一年中12个月的平均油温和对应的液位高度得到:镇江直属库的油罐装油1万t,液面变化范围在0.5 m以内,装油时,保证油罐内有0.5 m以上的“膨胀空间”能够保证储油安全。

4 结论

综上所述,食用植物油在缺氧、低温的环境下较易储存,因其还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为夯实“两个确保”基础,应使油罐尽量满罐储藏,并预留一定的“膨胀空间”,基于对储存的主要任务,在认真分析各项指标对其造成的影响后,在保管方面进行空罐核验,安全检查,质量保障,安全作业和设备设施的保养和维修等操作环节。除此之外,笔者又对上充式充氮法和油罐底部充氮法储存技术进行了对比实验,有条件的库区可以考虑利用充氮气储调技术有效抑制油脂氧化,进而确保食用植物油的安全储藏。通过上述操作和技术的加持下,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减少在储存期间发生的酸价、过氧化值上升等安全问题,确保了油脂在入库前、后的安全。

猜你喜欢
储油油罐储藏
把握主动权,提高油罐火灾扑救成功率
桃如何储藏
大型油罐设计的注意事项及设计标准
便于储藏的美味
某分馏厂油罐区设计
虹吸在牵引变压器储油柜上的应用
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相关技术专利报告
DSP运动控制器在油罐焊接机器人中的应用探讨
不同包装及储藏条件对酥油微生物的影响
变压器储油柜存在主要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