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环节中的食品检测问题及对策

2021-03-30 06:48严玉宁
现代食品 2021年22期
关键词:流通环节食品

◎ 严玉宁

(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青海 海东 810600)

流通环节的食品检测工作是整个食品检测工作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检测程序和采用技术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有关部门对于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食品安全检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现有监管制度下努力提升食品检测的工作效率是有关部门及人员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完善流通环节的食品检测有利于尽可能避免质量不合格的食品带到消费者的手中,保证食品安全。

1 流通环节食品检测的必要性

在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逐步提升,对于和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步提高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既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又关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了规范,同时也加强了食品生产经营的监管,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食品的整体安全质量,但是,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催生了食品的多样化,一些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在食品生产加工中重色味、外观而不重食品的品质,使得许多存在食用不安全因素的食品流入市场。食品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工作,如今食品的多样化给检测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所以必须要注重技术以及方法的创新。虽然在生产源头也会进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流通环节就可以忽视该项工作,流动环节是食品进入消费者手中的重要环节,如果这个环节不加强把控,就很有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在流通环节的检测工作是重要的质量把关环节,也是整个食品检测过程当中处于末端的环节,保证检测质量,能够有效降低食品市场的安全风险。虽然,工商部门对于流通环节的食品检测工作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但是从实施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尚待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如果检测工作不到位,而导致质量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场,那么就极其容易导致企业出现信任危机,引发大众的焦虑和不满,从而给社会和谐稳定造成威胁。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各个环节的食品检测工作,提高思想认识,引入和研发先进的检测技术,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办法[1]。总之,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既损害了大众生命健康利益,又损害了企业声誉,同时还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稳定。食品安全的保障不仅仅需要食品企业加强生产与经营中的食品安全管理,同时也需要检测部门加强流通环节的检测工作,确保售卖的食品都能够安心食用,让广大消费者放心。

2 流通环节食品检测工作的复杂性

2.1 食品多种多样,检测工作量巨大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的食品涌入到了市场,当前的食品行业也呈现出了生产经营多元化的特点。同时,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各个地区的民族风情,历史文化不同,所以所售卖的食品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往来频繁,食品作为重要的商品也在互相流通,这给食品流通中的检测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检测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以及压力都在不断增加。由于检测对象的多样性,所以在开展检测工作时,不可能进行逐一的检验,而是根据食品分类进行抽样检测,检测样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2 监管机制不完善

从当前食品流通环节的检测工作质量来看,检测工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监管体制不完善的影响。因为目前我国许多地区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食品流通监管机制,所以在执行检测工作时缺乏相关的监管标准以及指导,导致检测工作很多时候仅仅只是流于形式,出现很多错误和遗漏[2]。监管部门必须要加强监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提高对检测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避免检查工作浮于表面,提高相关监管人员的责任心是确保检测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

2.3 食品抽检的覆盖率比较低

在食品流通环节的检测工作当中,进行抽检的工作量比较大,所以一些地区的食品抽检的覆盖率比较低,这就使得检测工作结果难以反映出整体的食品安全水平。所以,为了扩大食品样品检测覆盖率,保证食品在流通环节的安全可靠性,有关部门就必须强化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先进检验设备的引进,鼓励食品行业生产者以及经营者加强自检,并且提高流通环节的样品检测效率,推动我国食品市场的有序流通。

2.4 检测程序的不规范

如今我国许多地方的流通环节食品检测工作还存在着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导致许多有质量安全问题的食品没有在流通环节被检测出来。整个流通环节的食品检测工作应该完善而严谨,必须严格依据初检、复检以及后续处理的程序来开展有关工作。在初检工作完成以后,就需要制定出相关的检验报告,然后再上报复检机构开展复检工作[3]。检测当中发现有质量不合格的食品存在,必须及时进行下架处理。

2.5 监管人员的专业水平低下

目前,我国食品监管环节还存在着人员队伍建设水平低下等问题,所以在流通环节的食品检测中,由于一些人员的专业水平低下,给检测工作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一些人员对于食品监管的专业知识以及控制手段缺乏一定的了解,再加上责任心不够、能力不足,使得检测工作的效率以及整体水平,受到了不良影响。

3 现阶段我国食品流通环节的检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检测和检查之间缺乏有效合作

加强食品的监测与检查是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保障的必要工作,加大食品安全的检查力度,是有效解除食品安全隐患的必要手段。食品质量的安全与否,受到了食品检测工作的影响,检测结果决定着食品的安全性是否过关。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食品存在安全隐患问题,那么就需要对这些食品进一步进行检查。但是,从我国有关部门的检测工作来看,本应该形成互补作用的检测和检查工作,常常是各自为政的情况,其原因主要可归类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抽样检查机制。在食品抽样检查过程当中,由于抽样检查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相关人员没有对送检人员进行主体职责的核查。②一些呈现异常情况的食品没有进行深层次追究。有关部门在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当中,发现一些食物可能存在问题,但是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和工作态度不负责,而对这些食物置之不理,没有进行追根溯源的检查,导致食品安全隐患潜伏存在[4]。③认识方面不到位。一些工作人员在检测过程当中并没有发挥自身的实际作用,对于食品抽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有时将检测任务交给其他的检验组织,而工商机构则仅仅只是负责监察所提供的样品,导致检测工作存在诸多纰漏。

3.2 检测制度及程序有待完善

现阶段我国出台了有关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伴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法律法规没有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和更新,导致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在现阶段的食品检测工作当中,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因为缺少制度规范、约束以及指导,有关工作人员展开检测工作时,存在“无法可循”的情况。例如,工作人员抽取检测的样品时,需要耗费比较长的时间,但是一些食品的保质期比较短,如果检测耗时太长,那么就会导致抽检期间食品就已经过了保质期,现阶段针对这一问题还没有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另外,一般在食品检测工作结束之后,检测结果会通知相关企业前去检测机构进行领取,但是由于企业自身缺乏重视,检验结果常常无人领取。关于食品的复检,现阶段的检测程序也还不明确、不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流通环节的食品检测存在诸多漏洞。

3.3 缺乏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完善指标

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还缺乏完善的指标,而指标的缺失必然会造成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缺乏有益的指导。①食品安全指标具有滞后性,对那些存在异常问题的食品检测缺乏有效的实质性的检测依据,尤其是被大众和媒体广泛关注的焦点食品,更是缺乏明显的辨别指标。再加之检测机构的处理方式不当,所以在执法方面也存在很多风险,如果对于显示异常的食品进行强行的检查,那么必然会引起被检查对象的抵触和不满,而如果对于问题食品置之不理,那么又没有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总之,这些问题导致工商监督管理机构难以发挥出工作成效。②对于一些食品的检测标准并不明确,所以在检测时缺乏有力的参考依据。③很多被抽检的食品缺乏完善的信息。被抽检到的食品应该具有名称、生产日期等基础信息,但是一些被抽检到的食品是单独包装的编码食品,导致有关人员难以辨别这些食品是否为同批次生产。④流通环节的食品检测尚未规定明确的基数。在对流通中的食品进行抽样检查之后,检测的结果并不能较为客观全面地展现此批食品的实际品质。再加上很多食品流通运营单位属于零售单位,所以很多时候难以提供抽样检查所需要的基数,而基数的确定又极大影响到了检测结果[5]。

3.4 速检效果不佳,相关人员缺乏积极性

在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对于工商部门应当履行的食品速检职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食品速检的成效并不明显。其原因可概括为两个方面。①当前我国一些工商管理部门没有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以及技术,所使用的快速检测仪器,无法满足现阶段的食品速检要求。在进行食品速检时,由于仪器比较落后,所以只能对食品的某一项指标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也仅仅只能较为概括地表示合格或者不合格,不能够得出全面详细的数据。②速检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以及自身能力不足,也是导致速检工作难以有效落实的重要原因。

4 提高流通环节食品检测水平的对策

4.1 完善流通环节的食品检测制度体系

由于流通环节中没有对食品检测进行明确的制度规定,导致检测工作出现无法可循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健全食品检测制度体系。对现阶段的食品检测制度进行优化和调整,主要可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①针对国家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及其他的一些食品法律当中所没有涵盖到的内容,例如检测指标、程序等,国家有关部门需要通过立法的方式进行完善。②地方政府在不违背国家法律规范的前提下,依据本地方实际制定出相适应的食品检测工作细则。

4.2 组建专业的食品检测队伍

现阶段我国食品检测工作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检测人员水平素质低下的制约,由于检测人员的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够,所以检测工作存在问题。因此,为了提高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检测水平,就必须要组建起专业的食品检测队伍。为了使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检测任务能够最大限度的完成,相关部门必须组建专业的食品检测队伍,对队伍中的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4.3 着力提升速检精确度

由于在食品流通环节当中涉及的食品种类和数量众多,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食品速检工作,以提高整体的检测效率。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速检效果并不明显。①由于工作人员的态度不积极、不认真,需要有关部门设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提高其工作积极性。②需要加大速检仪器设备的资金投入,保证检测仪器的精确性。

5 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食品的多样化,但与此同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加强流通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也关乎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相关部门必须要对这项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

猜你喜欢
流通环节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