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m外分辨相距4.2mm的光源颜色擦除强度干涉技术

2021-03-30 14:28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1年5期
关键词:潘建伟干涉仪光子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潘建伟院士、张强教授等人通力合作,成功地分辨出1.43 km距离外相距4.2 mm的两个不同波长光源,以超过单望远镜衍射极限40倍的结果,验证了颜色擦除强度干涉技术具备高空间分辨成像能力,拓展了强度干涉技术的应用范围,有望被应用于天文观测、空间遥感和空间碎片探测等领域。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干涉仪被广泛地用于各种高空间分辨成像技术中,以突破单镜片有限孔径下的分辨率极限(衍射极限)。但传统的强度干涉方案要求进入探测器的光子全部具有相同的波长,限制了其应用范围。2016年,国外学者在理论上提出一种颜色擦除强度干涉技术,即将基于频率转换原理的颜色擦除探测器引入强度干涉仪,可以使得进入探测器的不同波长光子也发生干涉并提取出相位信息。随后,潘建伟团队利用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周期极化铌酸锂波导首次搭建了颜色擦除单光子探测,并在实验室内原理演示了强度干涉技术。

为了验证该技术具备高空间分辨成像能力,该团队在上海开展了外场实验,实现了无法分辨1 063.6、1 064.4 nm光子差异的颜色擦除探测器,并用两个这样的探测器搭建了80 cm基线长度的强度干涉仪,对1.43 km外的相距4.2 mm的两个不同波长光源目标进行测量。获得实验数据后,他们在理论上提出一种相位拟合的算法得到两个光源的角距离,结果超过实验所使用的单台10.9 mm望远镜衍射极限的40倍,成功地验证了该系统的高空间分辨成像能力。

猜你喜欢
潘建伟干涉仪光子
《光子学报》征稿简则
基于改进的迈克尔逊干涉仪对热变形特性的研究
用于原子干涉仪的光学锁相环系统
“量子之父”潘建伟的拳拳孝心
“量子之父”潘建伟的拳拳孝心
非对称干涉仪技术及工程实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量子力学催生第三次产业变革
基于最优模糊的均匀圆阵干涉仪测向算法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在光子带隙中原子的自发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