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现状分析及建议对策

2021-03-30 14:28吴波亮谷湘琼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1年5期
关键词:染整纺织业碳达峰

吴波亮,谷湘琼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1370)

0 引言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于经济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1年8项重点任务之一。“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攻坚期。纺织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在为国民经济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其高能耗、高水耗和废水排放量大等环保突出问题使得纺织业今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任务较重。

1 纺织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基本现状

1.1 行业能源消耗逐年稳步地攀升

纺织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着4.5%左右的GDP比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纺织业属于高能耗行业,对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直接能源资源依赖性极高。近年来,纺织业对能源消耗呈现逐年递增态势,2018年纺织业能耗总量为1.056 7×108t标准煤,比2015年增加5.73×106t标准煤,年均增长1.1%;行业能耗以电力为主,2018年行业电力消耗量为2.419×1011kW/h,年均保持2.8%的速率增长。

1.2 行业碳排放强度持续明显地增强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换算标准(1 t标准煤产生2.62 t二氧化碳)进行估算,2018年我国纺织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77×108t,约占全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4%,与2015年基本持平;但碳排放强度(碳排放强度=碳排放量/行业营业收,标准单位为万吨标准煤/亿元)从2015年的0.14提高到2018年的0.20,上升了0.06个标准单位,是全国工业碳排放强度变化量的2倍[1]。纺织行业直接能耗逐年递增一定阻碍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进程,造成行业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压力较大。

1.3 行业污水处理能耗加剧碳排放

据统计,纺织行业水耗量占全国工业总水耗的8.5%;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总废水排放量的10%。其中,染整行业成为纺织业污水排放的重要源头。由于目前我国染整行业设备水平、工艺技术相对比较落后,致使我国纺织业中80%用水量来自于染整环节。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印染行业污水排放总量居全国制造业排放量的第五位,且污染重、处理乳化剂LAE难度高;并且染整行业废水的回用率仅7%,远低于纺织业10%的整体水平。行业污水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从而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间接地加大行业碳排放量。

1.4 环保限产逼使行业降能外迁

近年来,国家愈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纺织业的环保监管力度逐步地趋严。另外,在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约束下,纺织业面临着产能收缩及产能转移。2020年,我国规上纺织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6%,纺织服装、服饰业同比下降9.0%;2020年纺织业产能利用率为73.1%,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在环保趋严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国内纺织企业部分产能不断向越南、缅甸和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转移。根据中信建投统计,2019年我国在越南投资的纺纱产能占越南纺纱总产能的32%,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长7.5%,我国累计出口额则同比下降1.9%。

2 纺织行业碳排放成效不显著的原因分析

2.1 企业绿色发展主观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纺织业以小企业为主体,行业仍处于技术含量低、能耗消费高的产业发展状态。2019年,我国纺织业小型企业共1.58万家,约占全行业企业数量的87.8%,但营收仅占全行业总产出的45.8%,能耗却占行业总能耗一半以上。由于大多数小型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绿色发展的环保意识明显地缺乏。在经营过程中以环境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所以造成了我国纺织业碳排放量持续增长的态势。

2.2 行业环保技改投入明显不足

2019年,我国纺织业规上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企业占规上企业的比重为43.6%,明显地低于全国49.6%的水平;行业环保技改投入作为科研经费投入的一部分,可想而知,纺织行业环保技改投资明显不足[2]。行业的中小型企业环保技改投入更加缺乏。由于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资本少和创新能力薄弱等硬伤,并且低碳绿色转型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作为支撑,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难以承担,因此中小型企业对低碳绿色转型往往是望而却步。

2.3 行业生产技术设备相对落后

近年来,我国纺织业生产技术水平明显地提升,但与发达国家先进工艺相比,技术设备还比较落后,制约我国纺织业碳排放下降不明显。目前,我国除了重点服装企业的化纤生产技术和缝制设备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外,传统的纺纱、织造及染整工艺还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在能耗最高的染整领域,我国传统纱布溢流染色时耗约8~10 h/缸,是国外染整设备(3~4 h/缸)耗时的两倍;传统溢染色机每1 000 kg织物的耗电量约为380 kW/h/t,比国外染整设备浪费约47%。同时,我国纺织业以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为主,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为落后,行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据统计,大约80%的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6%的企业生产中高端产品,4%的企业生产低价低质产品,只有10%的企业生产高品质产品。落后的生产设备和低端的产品,使得我国纺织业能耗和碳排放量持续地增加。

2.4 废旧纺织品回收循环利用率低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纤维消费总量约为3.0×107t,但每年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产生6.0×106t左右的废旧纺织品(不含存量),占全国消费总量的20%,并且每年以超过10%速度快速地增长[3]。但因体制机制、回收体系、分拣方式、技术和标准等原因,废旧纺织品再利用总体效率偏低。根据中国工程院的数据,目前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率不足10%[4]。在废旧纺织品高速增长及回收利用率低下的环境下,我国纺织业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仍任重道远。

3 纺织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建议对策

3.1 加强绿色低碳宣传,提升社会低碳发展意识

政府部门应加强低碳宣传,倡导低碳理念,培养绿色发展共同意识。

a)加强企业家生态意识教育培训

积极组织纺织生产企业举办绿色低碳发展宣讲会、清洁生产培训班等活动,促使企业家认识到绿色转型发展的长远利益,树立起绿色发展观念,提高其绿色生产主动性和积极性[5]。

b)加强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宣传教育

当前,病毒性肝炎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类肝脏疾病。在我国约有1.3亿人口是乙肝携带者,是世界上乙肝病毒感染者最多的国家[1]。巨大的乙肝病毒携带人群,为肝癌的发病提供了“温床”。如果能够在早期对乙肝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控制,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肝癌的发生率。中医药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在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减缓肝脏纤维化的进程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2-3]。

推动实施“绿色消费意识宣传”入社区活动,以及在超市、社区等人员聚集地方大力宣传绿色低碳消费,提高居民绿色消费意识,培育居民绿色低碳消费文化。

3.2 加强先进技术攻关,促进低碳技术推广应用

加快技术自主创新及推广应用,推动纺织业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a)开展先进设备及工艺联合攻关

围绕纺织领域关键设备、核心工艺和共性技术,国家组织高校院所、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开展联合攻关研发。重点推动研发绿色纤维技术,少水节能与少化学品染整加工技术、无水染整加工技术、废旧纤维制品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等。

b)加快先进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

推动建立健全先进技术共享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纺织领域先进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应用。重点推广无水染色技术和无水染色设备,将有效地实现0耗水量,耗气量减少73%,耗电量下降45.6%,综合能耗下降高达80%,能够显著地改善纺织行业水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量大和碳排放量大等问题,真正地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6]。

c)成立纺织业环保专项资金

在国家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的基础上,设立纺织业环保专项资金,引导财政资金向污染较重的纺织业倾斜。重点对纺织业企业研发节能环保先进技术与设备进行补助,鼓励企业大力研发先进与设备;对中小纺织企业购置节能环保装置也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中小企业对环保落后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7]。

3.3 推行绿色节能标识,倒逼供给端绿色生产

大力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标识纺织品,从需求端推动供给端提供绿色节能环保纺织产品[8]。

遴选认定一批国内权威的绿色纺织品检测认证机构,推动建立绿色纺织品认定标准,加快推行纺织品绿色产品认定,对通过权威机构认定的纺织品授予“绿色节能标识”,保证标注的纺织品质量可靠性及生产低碳环保性。

b)引导消费者加强绿色消费

加快建立绿色消费长效机制,保障纺织品绿色消费的有效实施。例如:建立绿色消费积分制度,并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节能标识”纺织品。消费者所获得的绿色积分可用于享受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兑换停车券、兑换高铁里程票、兑换通信话费充值、通信流量赠送等一些非资源消耗型的增值服务,鼓励绿色消费。通过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倒逼纺织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升级,降低二氧化碳、污水等污染物排放量。

3.4 建立纺织产业园区,引导企业入园集中管理

通过入园集中管理可以有效地对纺织企业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污水排放等进行统一监管,提升企业能源综合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的排放。

a)鼓励地方政府建设纺织专业化产业园区

国家顶层上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建立纺织专业化产业园区,推动环境敏感区、人口密集区纺织生产企业搬迁入园,实现“三废”治理由企业分散治理向园区集中治理转变。通过制定方案、出台政策,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引导纺织中小型企业实施搬迁。对列入搬迁计划的企业,加强搬迁要素协调,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入园进区、实现搬大搬强搬安全。

b)切实推进纺织业“关停并转”专项行动。加快制定环保评级评价标准和制度,加强对纺织业环保考核力度。推动实施以关停一批、搬迁一批、转产一批、升级一批、重组一批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批”工程。对规模较小、工艺技术落后、安全环保措施不到位、不具备搬迁条件的纺织企业,积极、稳妥地予以关闭或者转产;对设备设施严重老化、存在安全隐患、环境污染严重的纺织企业,督促其加快技术改造升级。

4 结束语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将是今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纺织行业作为我国八大高污染行业之一,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通过提高低碳环保意识、加强先进技术研发创新、更新升级生产工艺设备、推广绿色生产制造和引导企业入园管理等举措,能够有效地提高纺织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行业的碳排放量,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深远。

猜你喜欢
染整纺织业碳达峰
碳中和·碳达峰
2023年《染整技术》征订启事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纺织业两人入围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