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公平正义的政治主张及实现理路

2021-03-30 05:45郝玉洁
湖湘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公平正义

郝玉洁

摘要:公平正义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一直追求的美好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追求公平正义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党一贯的政治主张。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为指导,根据时代的发展推进理论成果创新,使执政理论中彰显着公平正义的意蕴。同时,我们党也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和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更多人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感受到公平正义。

关键词:公平正义;政治主张;理论内容;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1)02-0015-10

公平正义不仅是衡量社会发展是否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公平正义有着丰富内容和内涵,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有涉及,包括权利、义务、平等、机会等内容。公平正义的实现,是人们始终的追寻和探索。作为马克思主义性质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始,公平正义就一直是党要实现的目标。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实际,把公平正义融入到执政的过程中,使之成为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也成为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保障。始终坚持和维护公平正义,既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也有利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一、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政治主张

公平正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而产生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人们对公平正义有着不同的认识,对公平正义也有着各不相同的诉求。社会发展过程就是人类不断追求公平正义实现的过程。

(一)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主题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公平正义历来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不断地追求公平正义的实现,这不仅是人类对社会发展的美好追求,更是人们的理想和目标。

公平正义,从人类进入到阶级社会开始,就成为了人们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理想。早在我国古代,私有制的生产方式使得等级制度出现,这导致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关系的产生,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是迫切的,特别是作为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中更是包含着公平正义观念。孔子提出“天下为公”,表明了他对社会稳定和谐的渴望,在财富分配上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更是表达了对社会财富均分的追求。孟子提出统治阶级要关注百姓的生活,提出了“制民之产”,表达了他对美好且稳定的生活的向往。墨家提出了“兼爱”的思想,更是表达了要不分等级地平等对待所有人,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统治者要心怀公平正义。法家则是主张通过“法治”方式维护社会的稳定,在治理中强调执法要公正,法律面前没有等级之分。人们更是早就已经有了要建立“大同”社会的美好理想,希望自己的生活富裕、没有饥饿,希望帝王可以为百姓的生活考虑、以百姓为先,这都体现了我国传统社会中的公平正义思想。在西方国家中,柏拉图第一个对公平正义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公正就是和谐”。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推翻了封建统治,他们倡导民主、平等。在当代,罗尔斯也对公平正义做了详细阐述,他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这一新观点,并指出“所有的社会善——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及自尊的基础——都应被平等地分配”[1]。然而,公平正义在我国的古代社会没有得到实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也没有得到实现,这是因为在个人所有制基础上建立起的阶级社会,是不可能实现公平正义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很多著作中对公平正义都有详细表述,例如,他们指导工人阶级运动,就是为了公平正义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他们提出资本主义所提倡的自由平等权利都是在资产阶级制定的法律范围之内,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社会中存在着私有制和劳动剥削,而这些存在导致了不公平,指出“他们应当摒弃‘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資!这种保守的格言,要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革命的口号:‘消灭雇佣劳动制度!”[2]马克思在批判了这种制度下的剥削本质后,提出只有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消灭剥削制度;要实现公平正义,就必须建立一个真实公平的社会,也就是共产主义。公平正义社会的建立,就是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方式,发展生产力,使人们拥有真正的权利,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有可能。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始终把公平正义的实现作为一项政治主张,公平正义一直都是我们党奋斗的目标,是党始终如一的追求。

我们党从成立开始,就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积极为公平正义的实现做出了各种探索。毛泽东特别重视这一问题,他的公平正义理论是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他主张妇女解放,人人平等,反对在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指出“反对平均主义,是正确的;反过头了,会发生个人主义。过分悬殊也是不对的”[3]。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公平正义思想,并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不断深化了分配制度,更是发展了公平正义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我们党明确了公平正义的涵义,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4],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对公平正义的认识,也就是只有保障好广大人民的利益,社会矛盾才能得以解决,公平正义才能从根本上得以实现。实现人民所期待的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奋斗的目标,公平正义是满足人们这种愿望的关键。十八大以后,我们党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公平正义,使人们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我国发展的实际国情出发,不断带领人民解放生产力,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生产力更加快速提高,经济突飞猛进,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状况。在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之中,实现公平正义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也一直是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5]96这表明,公平正义的实现需要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为此,我们党始终致力于解放生产力,不断进行经济建设。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严重落后的局面,我们党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为发展的中心,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使得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我国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为了实现公平正义的奋斗目标,我国国家制度更是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它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有着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我国也一向重视发挥制度的作用,在国家治理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各项制度,同时注重法治建设。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更是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6]。国家制度的强大以及法治建设的推进,为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二、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主张的多维彰显

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的事关公平正义的问题,导致一系列不利后果,这使我们党和国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公平正义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此,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推进理论成果创新,使理论凸显着鲜明的公平正义色彩。

(一)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公平正义作为我们党不断努力奋斗的目标和理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更是将公平正义始终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实现公平正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新中國成立7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党对公平正义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有了新的认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根据我国当时的具体国情,不断深入思考社会主义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从根本上指出了公平正义的发展途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实现经济的发展;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在此基础上,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要转变分配方式,“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7]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平均主义,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保证了公平,避免了社会矛盾的产生。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8]这一论述,不仅是我们党对公平正义进行的确切定位,也指出了公平正义实现的发展方向,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明确了公平正义的新定位,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5]13。这是党对社会主义重大任务的新发展,标志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公平正义具有更加突出的地位。公平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的标志,也是区别于其它社会制度的关键。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公平正义在我国政治中的最大表现就是人民当家做主,特别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行,使得人民可以参与国家管理,这种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人民群众拥有真实的权利,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公平,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

(二)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际就不断促进和实现公平正义的发展,百年的实践表明,公平正义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价值取向,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党的十八大明确将公正纳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观念,成为了我国主流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始终的坚持和价值追求。我们党对主流价值观内容的概括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就是国家、社会和个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们在当前关于公平正义的美好愿望,深刻地体现了当前我国在社会方面的价值追求。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始终的追求,要想最终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遵循这一价值观,完善我国的各种制度,从而真正地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把公平正义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从而强化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公平正义是我国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当前发展的核心理念。如今,公平正义也愈加受到人们关注,逐渐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党中央提出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使得具有我国特色的公平正义的实现成为了现实。新时代,我们党所追求的就是为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这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点。这就要通过我们党的一系列政策,既保证发展的效率,又保证发展的公平,确保所有人都有发展的机会。同时,更要协调和全面发展,解决好区域和贫富差距问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面建设。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只有实现公平正义,才能稳定和团结人民,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各项事业才会得到飞速发展。只有如此,人们才能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构建和完善以三大公平为重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国家要稳定,社会要和谐,都与公平分不开。公平的实现,需要我国在制定各项制度时都是以实现公平正义为原则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更是如此。社会保障体系在国家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我国能够把改革发展中取得的各项成果平等公正地惠及更多人,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只有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保证我国的所有人都从中得到实惠,才能使每个人都可以共享发展机遇和发展成果。

习近平同志指出“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9],充分表明社会公平保障的建立要遵循“三个公平”。权利公平,指的是法律所给与的权利在我国被每一个人所享有,这些权利绝不会由于职业、性别或民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是公平正义实现的基础。机会公平,是指每一个公民都是平等的,在享有国家提供的各种资源,或者是在参加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时候,也不会因为身份不同而有所差距。规则公平,是说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我国已有的各项法律法规,所有人都要受到规则的限制,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要遵守规矩,它是实现其他公平的保障。“三个公平”包含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不断地健全并完善以“三个公平”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让人民感受到更多的公平正义。

“三个公平”的统一是我们党在执政中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重要表现,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建立确保了每一个社会公民都拥有平等的权利。通过构建和完善社会公平保障制度,在社会主义发展中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使人们能够平等参与、平等发展,让人民感受到更多的公平正义。

(四)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以来,我们党一直都在执行政法公正的理念,把公平正义融入到政法工作中。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5]148这不仅明确地指出了我国政法工作就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也体现了党要把公平正义变为现实的决心。

无论是在维护社会稳定上,还是在实现公平正义方面,我们党一直都非常重视政法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奋斗努力,社会主义制度很快就被建立起来,这使政法工作的运行有了根本的保障。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建立起了人民監督制度,使民主在我国得以实现,使我国推进依法治国成为现实。公正司法是人民提出诉求的关键途径,是维护自身权利的关键,维护司法公正,就必须严厉惩治违法的司法行为,守住司法底线。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5]141。这一论述明确指出,必须公正司法,要让人们能够通过法律这一有效途径解决利益纷争问题、保障人民权益、维护公平正义。营造一个公平法治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存在,只有如此,全体人民才能真正在充满公平正义的环境下维护自己的权利。

(五)发展成果由社会成员共享是公平正义的鲜明特征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在消除贫困、保障民生的同时,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所有人都可以分享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创造的成果。”[10]人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是财富的创造者,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发展中去,社会才能有更大的进步。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鲜明特征。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民生方面有了巨大的发展。然而,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收入差距增大、民生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等,这些社会中的不和谐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公平正义的实现。共享是我国的新发展理念之一,让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发展的成果,成为了新时代我们党的执政目标。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做到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才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使更多成员投入改革发展中。公平正义不能一蹴而就,既要立足国情把推动发展作为前提,同时又要注重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11]从根本上讲,实现共享的目的,就是要重视民生问题。民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它与人们自身利益密切相关,而党要始终把关系人民生活的问题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尽全力帮助人民解决好各种存在的问题,增加人民的收入,发展经济做大蛋糕,创造更多的发展成果。同时,政府要加大投入,实现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公平,使发展成果与人民幸福联系起来,从而真正地实现公平。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公平正义的实现路径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就特别重视公平正义问题,并将其放在了尤为重要的位置上。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公平正义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带领全体中华儿女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并最终找到了真正具有我国特色的实现路径。

(一)发展是实现公平正义的物质保障

要使公平正义从可能成为现实,就需要以快速发展的经济为基础。发展是进行各项事业建设的保障,只有经济得到发展,人民才能有更好的生活。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党也一直非常重视发展问题,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然而,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在很多领域都比较落后,这就决定了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我国必须要继续加大经济发展。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一矛盾的变化,充分表明人们拥有美好生活的愿望想要早日实现,就必须继续发展生产力,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只有经济得到平衡而充分的发展,人民才能得到更加公平的待遇,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实现。

我国要实现公平正义,就必须以夯实经济基础为保障,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当前,我国经济要保持发展的速度,就需要生产力的继续发展,深化改革,激发全社会人民的创造力,唯有如此,才能创造物质财富,使经济基础足够坚实。在注重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二者之间不存在根本对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公平的实现有了更强大的经济保障,经济的发展,才能带动生产力的提高,创造更多的经济财富,从而维护公平正义,并为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强劲的经济后盾。

(二)改革是推动公平正义实现的动力

习近平同志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时强调:“改革既要往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12]这一论述表明,改革是推动公平正义实现的动力,在改革中必须要维护好公平正义,这是我国40多年以来改革的经验总结。

要实现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解决发展中的各项问题,就必须全面推进改革,统筹协调全面发展。在改革的进程中,要以公平正义为导向,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的位置,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激发市场的活力,使经济有一个飞跃性的提高,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基础。也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断调整各项利益关系,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5]96也就是说,要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在改革中必须要为人民创造更加公平的环境,维护好人民的利益。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民生,改革的目的是要发展经济,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满足人们的各项需求,使人们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改革必须要做到以人民为根本,注重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的富裕生活。从根本上来说,改革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只有更多的人积极参与,才能够克服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取得改革的成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只有在改革中实现人民的各项权利,使所有人都能够平等、自由地发展,才能更好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凝聚力量,激发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活力,从而推动改革的前进。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公平正义实现的根本动力。

(三)健全的制度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

“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5]97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特别是十八大以后,为了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党中央不断健全和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制度,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公平正义的实现。

我国从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起,公平正义就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中体现出来了。这种所有制从根本上与私有制不同,彻底消除了生产中存在的各种剥削现象,使得在社会主义生产中实现了平等。这种所有制形式也决定了我国的分配方式必须是按劳分配,同时兼顾多种分配方式,这又体现了分配中的公平。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党中央不断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合理放开市场准入机制,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同时协调主体的关系,保证市场中的各个生产主体都是平等的,公平有序地参与竞争。

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公平正义在我国政治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民当家做主,特别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行,使得人民可以参与国家管理。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推行,使得众多人能够直接参与到政治事务的管理中,真正地实现了人民自己当家做主,使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正如列宁所讲,“委托代表机构中的人民‘代表去实行民主是不够的。要立即建立民主,由群众自己从下面发挥主动性”[13]。随着民主化进程在我国的推进,公平正义表现得更加明显,人民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权利能否得以实现。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党领导下的文化是代表广大人民意志的文化。当前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人民的精神力量,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深厚支撑。党和政府不断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以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公平正义的实现需要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人民的追求。当前,我们党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不仅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既要满足当代发展需要,也要满足后代人的发展需求。党中央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2018年,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全民共识。

(四)法治建设是公平正义实现的根本保障

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生命线。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在执政过程中要保护人民权益,追求公平正义,这是党最崇高的价值目标。完善和推进法治建设,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治化,是维护公平正义的保障。在当今时代,只有把公平正义和法治建设统一起来,才能真正确保其实现。

法治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法治建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加强法治建设能够捍卫法律的尊严,让人民自觉遵纪守法,同时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国家生活中,保障人民的权利,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推进法治建设,在执政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治国,这是社会保持稳定和谐,公民的权力与义务得以实现的保障。公平正义是法治建设的生命线,严格执法是其中的关键,司法公正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压轴防护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实现公正司法为目标之一,它的落实须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目标来进行”。只有司法公正,才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只有加快法治建设,才能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推进公平正义的实现。若是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那么社会也不会稳定,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也无法顺利完成。

(五)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我国的发展已经迈入了新时代,社会矛盾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人民越来越追求美好生活,关注生活质量。这标志着人们“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长”。然而,要实现这些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标准,就必须尽快完善覆盖全民的公平保障体系,为人民提供更为公平的住房、教育和医疗等服务。

当前,我们党对社会保障的关注也与以往有所不同,从以往关注人民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到如今也关注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党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的全方位需求。党的十九大提到,当前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实现“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14]的目标。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把实惠分享给更多的人们,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就在于切实把握广大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使我国民生保障的短板尽快得以弥补,在发展中实现完善。第一,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就必须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协调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缩少地区差异,加大在教育方面的投入,确保所有人都可以公平地享有教育的机会。第二,要加快完善收入分配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要在初次分配中注重效率,在再次分配中注重公平,通过提低、扩中、打非来调节收入分配,使人民的收入更加合理。第三,要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人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和医疗服务。当前,尽管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有了很大发展,但依然存在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城乡之间发展仍旧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医疗卫生设施差异很大。因此,要加快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减少城乡和地区医疗资源方面的差距,使每个人都能公平享受医疗保障,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

参考文献:

[1][美]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刚,廖申白,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30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9.

[3]毛泽东思想年编:1921-1975[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89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706.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9-11-01(01).

[7]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0.

[8]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25-626.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2.

[10]习近平.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N].人民日报,2015-09-27(02).

[11]冯颜利.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公平正义思想的价值与局限[J].国外社会科学,2017(1):4-13.

[12]习近平.改革既要往增添發展新动力方向前进  也要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N].人民日报,2016-04-19(01).

[13]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70.

[14]卢继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中的民生问题与改善[J].理论学刊,2012(1):76-81.

责任编辑:谭桔华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公平正义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道德愤怒
基于《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思考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相互关系的价值基础
蒋德海:以公平正义促进公民的政治认同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朱前鸿 刘伟: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