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TBL教学法在儿童神经内科护生教学中的应用

2021-03-31 10:37陈文劲黄翠胡洁李中平肖昌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教学法培训

陈文劲 黄翠 胡洁 李中平 肖昌敏

儿童神经内科常见病种有癫痫、热性惊厥、颅内感染、重症肌无力等,往往病情重、进展迅速、致残致死率高。护理人员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有效应对面临突发问题,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极为重要[1-2]。护生缺乏临床经验,传统教学中将课堂传授作为主要教学形式,互动性差,护生积极性不高[3]。为解决实践教学不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翻转课堂、护理模拟教学以及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BL)等多种教学方式被逐步应用[4-5]。但在儿童神经内科护理实习教学中应用较少,因此,本研究基于Michaelsen教授等[6]提出的TBL方法联合网络教学,为临床实践教学构建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TBL教学法,以提升教学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1月在医院神经科实习的护理学院统招四年制护理本科大四护生96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在神经内科二病房实习的48名护生为对照组,同期在神内一病房实习的48名护生为观察组,两组均为女性,两组护生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教学方法

护理部根据儿童神经内科护理培训大纲对入组实习护生进行为期5周培训,待考核优良则可分配至对应护理岗位。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培训方式,入科当天要求全部实习护生进行入科培训,加入微信或QQ群,按实习大纲要求完成晨间查房、小讲座、疑难病例讨论,QQ群和微信群内通知培训基本信息与注意事项,小讲座时现场签到、面对面PPT授课、课后测试方式开展,1~2次/周,40 min/次内容讲解,现场答疑5 min,最终理论考核采用闭卷笔试形式。操作技能培训遵循讲解-演示-练习模式,专业教师督导讲解操作要点后,现场模拟情景演示,每组4~8人实施模拟练习并及时现场指导及答疑,每周1~2次,每次20 min,操作演示20 min,指导练习及答疑60 min。观察组接受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TBL教学法对实习护生进行培训,具体方案实施步骤与内容如下:

1.2.1 技术和硬件准备 整个移动学习平台教学资料由科室内9名教学督导老师依据自身丰富教学资源、授课项目经验,收集、梳理、归纳和总结,由专业技术人员联合教学PPT、录频软件,如CamtasiaStudio、Bandicam、obs studio院内OA视频教学平台等,具有语音同步、后期编辑字幕、图像等功能,Movie Maker等剪辑软件共同完成儿童神经内科护理教学项目相关视频(20~30 min),教学PPT,试题与试题解析集等内容。

教学开展2周前,教学管理团队指导每位实习护生手机微信端“儿童神经内科护理实习教学”网络课堂界面注册(姓名、所在科室、层级、职称、职务、手机号码等)、审核通过、登录,并培训至熟练使用资料获取、线上学习、在线自测、师生答疑、网上投票等服务功能。

1.2.2 TBL课前准备 课前2周,通过网络课堂手机端,发放分组安排、病例资料、相关知识点清单、课件,实习护生以2~4人/组为单位,收集、分析并讨论资料,同时开放课堂师生答疑通道,进行预习答疑辅导。课前3 d,教学总指导总带教老师通过线上统一发布关于TBL课前引导内容讲述,主要包括:

(1)定时推送课程:每周自动发布1项理论学习任务、1项技能学习任务。均以团体为单位,获取对应PPT课件、教学视频和教学项目相关资源链接等。如:患儿皮内注射课程含有6个微课件(理论知识PPT 1个,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PDF 2个,完整规范操作视频1个,患儿皮内注射置入手法特写视频1个,护患、家属沟通特征视频1个)。各学习任务完成时限为1周,学习任务结束前2 d,网络系统自动对未完成者发送未完成的提醒通知,线上督促完成,并及时更新后台学习情况及进度。

(2)在线课后习题考核:包含每项学习任务习题数量、答题时间限制、答题次数、课后习题正确通过率等说明,团体内组员可自动为队友随机抽取规定数量试题作为课后习题,或挑选利于提升组员护理质量提升对应内容,至达到该项学习任务正确答题通过率,确保团体内每位组员通过才可判定为通过。

(3)信息反馈与互动:设计网络“会话空间”“错题本”和“收藏中心”等板块,历次在线考核错题均自动收录在“错题本”中。各组内护生彼此录制该项技能学习任务练习视频,上传至“会话空间”及自身存疑知识点,构建团体组员间、护生与培训教师、组间线上“一对一”“一对多”互动讨论、答疑解惑关系网。软硬件均无法满足。

(4)周期性推送知识小结:每周系统自动总结各组内正确率较低知识点,推送给每位组员,共同复习和巩固知识。形成掌握度较高护生协助较低护生,高频次、高效率复习、分析与总结。

1.2.3 TBL教学实施 待每位实习护生明确上述网络学习平台模块,证实实行组建团队 (TBL) →实践教学→预留问题 (PBL) →自学准备 (网络教学平台应用) →理论测试→团队汇报→实习报告测评→教师总结步骤的TBL教学实施方法。

1.2.3.1 第1周 ①个人测试:考察课程知识要点。②培训教师指导护生依照成绩和性别均衡原则划分为神内一、神内二共2组,2~4人/组,选取每组组长,负责组织成员课后学习活动。③团队测试:考察鉴别诊断、监测治疗等措施。④熟悉科室环境、各班工作流程及职责、专科用药及急救用物,患儿的基础护理、晨晚间护理等内容。

1.2.3.2 第2周 ①利用1周时间针对上次课程预留问题借助网络平台自学和线上团队讨论。②团队汇报:各组选出2~3名成员解答系统自动汇总的全团成员预留问题疑惑。③应用性练习:培训教师旁听、观察,记录每组、每名护生发言情况,适时引导分析、推导、总结寻求最佳促进护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如输液、雾化、吸氧、皮内注射等基础护理操作。④不定期查看网络平台护生学习进展,并组织线上讲座,强调安全风险意识、服务态度、医患沟通等注意事项。

1.2.3.3 第3周 ①团队内与间彼此每日熟悉儿童神经内科专科操作,基本实现组内每位护生独立完成入院评估、日常护理对策与操作测试任务完成优良(≥85分)。②每个团队需根据线上数据分析结果,接受培训教师制定的技能操作考核报道,考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及解决实际临床问题能力。

1.2.3.4 第4、5周 ①基于之前学习内容上,熟悉儿童神经内科护理中细节培养、人文关爱的落实、专科知识延伸及管床护理质量,并进行最终考核,提交了答案,系统能自动统计出考试结果。②管理员通过网络后台查看学习进度、测试情况等,最终完成“护生对新教学法满意度调查问卷”。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考核成绩比较 两组实习护生入科与出科日,对其进行儿童神经内科护理知识及病情观察要点理论考核、护理操作考核。专科理论考试内容以45%儿童神经内科护理知识、55%病情观察要点,按照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题4种类型,满分为100分。操作考核内容以输液、雾化、吸氧、皮内注射等常见专科操作内容,各项评分100分,取最终护理操作考核各项均值。评分高低与考核成绩好坏成正相关。

1.3.2 两组护生教学质量的评价及满意度 参考相关权威文献[7],自行设计护生教学培训调查问卷,通过预调查后讨论,完成修订。教学质量评价内容包括很好、好、一般及差4个等级,教学质量评价优良率(%)=(很好+好) 人数/总人数×100%。满意度评估纳入帮助掌握疾病理论知识、激发学习求知欲等10项内容,各项赋值0~4分分别代表“没提高”到“明显提高”,上述问卷均由临床教学老师向护生现场方法并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1.3.3 两组自我学习能力评估 选择Lucia等制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定量表(SRSSDL)[8]简化量表进行自我学习能力评估,该量表主要包括学习意识(7个)、学习态度(8个)、学习动机(6个)、学习策略(5个)、学习方法(4个)、学习行为(4个)、人际交流(4个)、知识构建(2个)8个维度,共4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分”到“5分”分别代表“从不”到“一直”。总分范围为40~200分,评分高低与患者自主学习能力强弱呈正相关。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11。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进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护生培训后理论考试和护理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护生理论考试和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护生培训后理论考试和护理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分)

2.2 两组实习护生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满意度评估比较

观察组护生教学质量评价优良率和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实习护生自我学习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生自我学习能力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实习护生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满意度评估比较

表3 两组实习护生自我学习能力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儿童神经内科病情复杂多变,护理内容较为抽象,且与神经解剖、临床联系紧密,实习护生教学期间极易发生概念模糊不清、认知不到位等状况[9]。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授课教师讲授、学生机械式被动接收为主,教学手段单一、内容直观性差,且缺乏独立思考、护生间彼此互动等内容[10-11],此类问题已经成为近期带教重点改善研究内容。越来越多学者采取翻转课堂、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BL)、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法(PBL)等诸多形式改善“填鸭式”接收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护生自主学习、综合分析、团队沟通及合作能力。

尽管美国教授Michaelsen[6]最早提出的TBL被作为PBL有力补充,一定程度促进团队护生交流合作,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学习讨论,共同分析与解决问题,在该教学模式下查阅资料、咨询他人等途径可充分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为终身学习者。然而本次深入调研指出,以往TBL教学法实施中,由于传统纸质材料投放存在不易携带、查阅,碎片化学习受阻,授课阶段测试环节间断性等特点,使护生对资料投放、测试、答疑等环节支持率较低,同时集中应用于课堂教学,而对课后疑惑解答存在显著不足。而伴随国内网络,如微信平台等普及,利用移动通信设备 (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等) 获取信息、资源和服务,强化师生间联系、实时分享临床病例与学科动态,利用课余时间持续开展TBL教育延伸成为可能[12-13]。本次课题研究分析科室内传统教学方式中护生无法及时联系带教老师,微信群提问和答案无法自动统计与分析数据等因素限制,将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TBL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儿童神经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课前通过网络平台下载预先教学资料、视频等,让护生预先观看、分析与思考,随时暂停或重播利于回顾、反思,通过网络平台以团队形式为互相协助学习最重要形式,还可及时获取带教老师线上沟通或讨论,打破被动学习,激发热情与求知,结果显示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TBL教学法运用后实习护生培训后理论考试和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习护生教学质量评价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实习护生教学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展示上述办法对于提升实习护生理论、实际操作水平,改善教学质量,以及提升教学满意率均有很大优势;同时观察组实习护生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行为、人际交流、知识构建各维度自我学习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分析原因:①儿童神经内科护理知识繁杂、基础护理工作量大,常规教学模式易产生枯燥、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低等问题,降低知识掌握度,网络学习平台下通过线上PPT、教学视频及试题集融合理论知识,并以定时推送课程、在线课后习题考核、信息反馈与互动、周期性推送知识小结系列流程,促使护生化被动为主动,高效规划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自由提升学习效率,整体性与碎片化结合,激发其学习兴趣,学习培训地点移动化、自主化形式,也利于每位护生寻求符合自身学习积极性情绪,树立感性认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14-15]。②TBL教学模式本身强化团队协作精神,对综合素质、契合素质教育起推动作用,此次研究期间护生课前准备、团队分工合作、课堂讨论等过程,均在计算机及网络应用下完成,无形中促进团队协作意识、良好人际关系、口头表达能力等提升。学习任务完成期间相互交流、交换意见、甚至质疑和纠正,自身的评判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均得到高效提升,同时线上咨询提问、移动平台上的学习数据均进一步帮助护生掌握自身学习需求、进度、态度与学习模式。③此次教学培训还体现护生“参与式”互动和“体验式”反馈闭环教学活动,提升组内检索、外文阅读能力,大数据分析知识难点课后习题概率,持续调整帮助护生进行不熟悉知识练习,而实际操作技能完成则由团员互相录制操作练习视频,可得到个体化反馈,对比线下授课老师面对面直接指导修正,其反馈形式周期性更长,利于评判性思维发展,优势最大化。

总之,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TBL教学法应用于儿童神经内科护理实习教学中,可有效提升理论考试和护理操作考核成绩,提升实习护生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满意率,改善护生自我学习能力水平,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教学法培训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培训通知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